美報告:中印若爆發戰爭 美將阻止中國取勝
2011-10-18 12:00 環球時報美國國防部2011年中國軍力報告封面。圖片來源:環球網
近期,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公布一份新的報告,該報告對中美爆發軍事沖突的六種可能前景進行了分析。
蘭德報告稱,未來二十年內,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及國防預算可能會超過美國。因此,中國可能會成為一個更強勁的對手,超過巔峰時期的蘇聯或納粹德國。不過,中國既不打算擴張領土,也未試圖動搖其鄰國的意識形態。中國無意追趕美國的軍費開支、實現相當的全球到達,或者承擔其直接外圍地區之外的國防任務。不過,這樣目的或許會發生改變,倘若果真如此,那么考慮到發展這種能力所需的前置時間,美國可能會受到相當大的警告。
蘭德報告稱,雖然中國的政策謹慎且務實,但是與美國爆發沖突的危險依舊存在,而且隨著中國力量的增強,這種危險所產生的結果及可能性還會增加。下面我們會介紹一下未來三十年內,最有可能引發中美軍事沖突的來源。由于以下所有國家都位于中國的直接外圍,因此我們認為中國仍會關注自己在那里的安全利益與能力。我們并不認為在以下任何情況下,都會發生中美軍事沖突,但是這個判斷是以當前這一整個時期內,美國仍然能夠阻止引發這種沖突的舉動為基礎的。此外,在審視可信的沖突來源后,我們還將討論一下這些想定或許會給美國產生怎樣的作戰影響,以及有關防御及威懾的需求。我們將調查美國為確保不與中國發生沖突所需的能力,并且總結美國應對崛起中國所形成挑戰的長期戰略思想。
六種沖突前景想定
朝鮮
蘭德報告稱,衰敗的經濟、存有爭論的權力過渡,或者在與韓國的戰爭中戰敗,這些都有可能使朝鮮崩潰。無論在哪種情況下,朝鮮國內的情況都將是混亂且令人迷惑的。數千或者數百萬平民可能會移動到朝鮮邊界地區,尋找食物并尋求安全庇護,躲避敵對武裝集團的爭斗。而且,中央控制的崩潰還可能會危及朝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與導彈資產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或許會在沈陽軍區進行動員,派遣大規模部隊跨過鴨綠江,努力救助整頓難民流。
蘭德報告稱,而美韓聯軍司令部的直接行動關注將是,確保彈道導彈發射場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場的安全。此外,如果朝鮮軍隊依舊存在凝聚力,該司令部還需要壓制威脅首爾的朝鮮人民軍(KPA)遠程炮兵部隊。為了能夠執行這些任務,他們將迫切需要特種部隊(SOF)以及強行突入及空運能力。其間,中國會在非軍事區(DMZ)以北,關注美國及韓國的介入,而且中國或許會調遣本國部隊,以便控制這一混亂情況,并在韓美接管整個朝鮮之前先采取行動。不過,盡管韓國能夠提供執行這些任務的大規模部隊及能力,但是他們可能不足以應付朝鮮(DPRK)完全崩潰的范圍與復雜程度。這將要求美國地面部隊執行大量長期任務,以便快速占領并保護眾多地方,包括一些面積很廣的地方。而特種部隊以及專門核生化、放射性和高爆(CBRNE)部隊,將不足以應對這一情況。
蘭德報告稱,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意外還是蓄意,中美軍隊發生對抗的可能性很高,而且很可能會升級。除面對介入壓力、應付朝鮮失敗的直接結果外,美國還將被迫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統一或者繼續朝鮮半島的分裂。
臺灣
蘭德報告稱,盡管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之間的關系已經改善,并且還在繼續改善,但是在一個重要問題上尚未取得有效進展。只要存在這一基本爭論,臺海兩岸爆發沖突的機會就會存在。海峽兩岸沖突可能會以多種形式出現,從大陸封鎖臺灣港口、對臺灣目標進行不同程度的轟炸,到全面進入嘗試。不管是哪種可能,美國都應直接參與其中,它的目標將會是阻止中國大陸強迫或占據臺灣地區,控制損害臺北軍事、經濟與社會的廣泛可能。美國的核心任務將包括阻止中國獲得空中及海上優勢、限制北京對地攻擊導彈的影響,所有這些將通過靈活結合主動與被動防御以及攻擊行動來實現,這其中包括美國攻擊中國大陸的目標,這些目標與北京攻擊臺北的行動有關,而所有這些都伴隨著情況進一步升級的危險。確實,中國有可能會預見并試圖搶先制止美國這樣的行動,由中國自己行動攻擊美國在亞太的資產。
蘭德報告稱,隨著中國軍事現代化的發展,美國確信完成這些任務的能力正逐漸受到侵蝕。近來,中國正在部署能夠威脅美國陸地及空中力量投射平臺(空軍基地與航母)以及臺北自身防御的能力。由于當前該地區的軍力再平衡不太可能出現逆轉,并且認識到對堅定的地區抵抗,發動兩棲攻擊所存在諸多困難,所以臺北的直接防御已經變成了一種挑戰,而且很可能在未來數年內變得越來越困難。
網絡空間
蘭德報告稱,中美網絡戰可能是兩國武裝敵對行動的一個方面或者前奏。又或者,它會始于并且一直停留網絡空間內。這種情況僅限于該領域內,盡管存在一些引發武裝沖突的危險。
蘭德報告稱,反復入侵美國網絡,獲取其敏感數據,且沒有受到美國的反擊,解放軍或許正試圖獲得干擾美國情報收集與傳遞的權力,美國這些情報行動與中國戰略核項目有關。中國文職領導人或許認為這樣的行為,并非美國定義的網絡戰,所以不會引發反擊。不過,這樣的攻擊可能會破壞美國用來進行重要情報工作(包括警告)的系統。如果確信解放軍就是攻擊者,那么美國或許會做出反擊決定。考慮到進入解放軍的情報網并非易事,美國在反擊時或許會攻擊那些支持中國運輸體系的網絡,包括通商航行以及軍事后勤。這會直接影響到了中國的貿易。此外,由于美國觀察中國部隊的力量已經受損,因此華盛頓政府或許會命令太平洋司令部增強其部隊的戰備。中國并不想引發武裝沖突,它可能會通過“軟殺傷”(如鏈路干擾)攻擊為太平洋司令部提供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偵察(C4ISR)網絡服務的美國衛星,而美國會以同樣的方式應對。不過,由于中美網絡防御這樣大規模、精密攻擊的能力有限,因此雙方或許都會選擇希望恢復威懾的反擊方式。
蘭德報告稱,在接下來對抗逐漸升級的過程中,中美兩國都會經歷重要網絡暫時中斷的情況,致使股票、貨幣、信用以及貿易市場猛然受到沖擊。雖然雙方都避免升級到武裝部隊水平,但是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仍將是巨大的。中美在伊朗問題上的合作很可能會停止,朝鮮半島的形勢也可能會升溫。盡管不會傷及生命,但卻會造成廣泛損傷、加劇對立以及失去對網絡安全的信心。也就是說,將不會有“勝利者”。
南海
蘭德報告稱,目前,南海地區存在眾多潛在爆發點。中國有關幾乎整個地區的主權宣示,與其他諸多國家對立的主權宣示相碰撞,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西沙群島附近區域尤其是南沙群島便出現了有限沖突。而海上對抗可能會引發更廣泛的沖突,例如,越南與中國之間的一場海上爭論便升級為了陸地戰。而美國盟友菲律賓的出現,或許會在南海或其附近爆發一些深層危機時支持華盛頓的利益。最近,中國宣稱該地區是其專屬經濟區(EEZ)的一部分,因此處于中國人控制之下,這對自由航行的全球規范提出了測試,并對美國在東亞的利益構成了直接挑戰。
蘭德報告稱,根據沖突的本質與嚴重程度,美國的目標可能包括從實施自由航行,對抗中國控制南海海上行動的努力,幫助菲律賓防御自身躲避空中及海上攻擊,到在東南亞可能發生的陸地戰中,支持越南、保護泰國(美國的另一盟友)。
蘭德報告稱,南海或東南亞可能發生的任何意外事件,都將要求美國的空軍及海軍力量,確保該戰場空間內支持優勢。陸地戰則會產生對于美國地面部隊(尤其是特種部隊)以及強行進入能力的需要。中國當前向南海投射大量兵力的能力依舊有限;特別是,解放軍的陸基戰斗機的航程有限,不足以在遠離本土的空域有效開展行動。不過,未來數年內,如果中國建造了航母并且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話,這一情況便會發生改變。南海及東南亞的直接防御,仍將是未來二十年內的可行戰略。
日本
蘭德報告稱,中日關系存在爭議至少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對于從19世紀末到1945年間日本人的侵略行為,中國人依舊充滿憤怒、恐怖與怨恨,而且這種情緒還常常因為被中國人視為麻木不仁或具有侮辱性的日本人的行為而加劇。第二,當前涉及釣魚島的領土爭端,以及兩國有關東海專屬經濟區的重疊主張,持續刺激著中國與日本之間的關系。東海發生的海上意外,或者因一些海上事件而擴大的口水戰的升級,這些都有可能引發沖突。
蘭德報告稱,在可能發生的中日糾紛中,美國的目標將是幫助保衛日本,從而使外界認為,雖然中國正在“崛起”,但美國依舊是亞洲首選的安全伙伴。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幫忙限制日本及其軍隊所受到的損害,恢復對相關空中及海上領域的控制。這或許需要美國與日本考慮攻擊大陸目標,并要求所有相關者注意增高的風險。
蘭德報告稱,中國軍事能力的增長,尤其是其海、空以及導彈力量投射部隊能力的增長,將會穩步增加美國應對這類意外事故的成本。不過,由于美國不會全面撤出西太平洋,而且日本自身的防衛能力不會迅速下降,因此,日本的直接防御仍是未來20-30年的可靠戰略。
印度
蘭德報告稱,中國與印度都將彼此視為其在亞洲大陸上的地緣政治對手,沿兩國長期有爭議共同邊界發生事件,或者雙方因如何應對衰弱鄰國而引發的爭議,這些都可能在中國與印度之間引發沖突。而且,除了兩個世界人口最多國家之間的沖突所帶來的危險之外,雙方均擁有核武器的事實還會使相關危險大幅升級。
蘭德報告稱,不管在哪種情況下,美國都可能會置身于該沖突之外,美國主要關心的是其數萬名公民的安全,以及在一個或多個受影響國家進行大規模非戰斗人員撤離行動(NEO)的潛在需求。這將需要大批空軍、海軍以及地面部隊的參與。美國可能會擴大對印度外交的公開支持,并且秘密向新德里政府提供情報及軍事裝備。美國的戰略目標是阻止中國取勝,防止沖突垂直升級(如使用常規或核彈道導彈)或者水平擴展(如巴基斯坦參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