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錫良:理性分析--“訂單外交”難以促成中印友好
從前期的中印摩擦到近期的訪問預熱,中印關系又再次成為國際和國內話題,有人說中印關系將要開啟新的一頁,有人說中印將主導二十一世紀,有人說中印走近讓西方眼紅心酸,有人說中國用訂單將印度從美國懷中拉回來,如果站在三個月的期限來判斷,以上說法都是基本正確的,不過,我要說,一超過這個期限,以上所有說法都將變成一個個虛擬的過去時,訂單成就不了“中印友好”,中印也不會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世界主導,中印關系也不會讓西方酸溜溜,世界關系不會因為中印的接觸而有任何改變。
有關中印之間的中長期關系的看法,我不想在本文論述,我的新書《“熱戰”時代》中有詳細的論述,今天我只想就短期事件作一個聯想式的分析:
一、中國外交千萬不要走向“訂單外交”。近三十多年來,中國外交有幾個特點:一是市場外交。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中國為了獲得西方的資金和技術,無限制的開放了幾乎所有市場,有外交訪問就會有新的市場開放空間;二是感謝外交。由于中國為了得到西方的原諒和理解,改革開放以后,在臺灣、西藏等問題上采取了一系列容忍政策,在上述問題上,中國幾乎在感謝全世界,走到哪兒謝到哪兒;三是訂單外交。這是近十年來的主基調,并且有不斷強化之勢,因為外匯儲備多了,國家可以放開手腳買了,跟西方打交道的過程中,為了獲得和諧的環境,訂單是主旋律。我們不能完全否定這三種外交旋律的正面效應,但是,也不能低估其負面影響,“市場外交”和“感謝外交”我就不講了,我想談談“訂單外交”,外儲多了,用其作為外交工具不是不可以,完全可以利用,但是,不能亂用,在對西方的訂單外交中,我們不能總是在受委屈以后再送訂單換取和解,我們的訂單應當打在西方制造事端之前,中國必須在世界范圍內找準國家和地區,有計劃地定位定點,主動將外儲的政治作用優先發揮出來,要讓其它國家看到與中國保持特殊友好關系的“看得見的好處”,誰生事誰就得不到好處,不能把外交工具搞反了,現在是“誰鬧事誰得好處”。一張牌主動打和被動應的作用和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打得好是資源,打不好是浪費,還要被取笑。利用外儲作為外交牌的第二個問題也必須認真考慮,那就是外儲牌能打多久的問題?中國的外貿順差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外儲可利用的空間也會越來越小,印度的聰明之處在于它準確地看到了中國外交的現時特征,西方敲竹杠的行為給予他們很大的啟發,他們正在以一種“印度式”的奉承歡迎中國的訂單,如果印度首演成功,它會繼續演下去,達賴的價值又無限放大了。我今天再作個預測:巴西、俄羅斯、越南、南非、緬甸、澳大利亞都有可能加入到這個隊伍當中。
二、中印關系五十年內不可能變成朋友關系。在講這個話題之前,我推薦大家看兩本書,一本是《世界通史——1500年后的世界》,另一本是呂思勉的《中國史》。中印之間從較長的歷史進程來看,沒有一個真正的長期友好期,但也沒有長期的對立期,從來都是可有可無的關系。要說清楚其中的原因很難,抽象一點講應當可以看成是兩個因素:一是宗教信仰因素,一是種族因素。兩個所謂的文明大國之間并沒有過多的文明共享,有人說中國的佛教是從印度取經的,怎么叫沒共享呢?但是,我只要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就會明白中印之間的差別了:印度現在有幾個信仰佛教?我為什么說中印五十年內不會真正友好呢?那是基于邊界和國際多極斗爭的角度來判斷的,中印的邊界問題是雙方政府誰都無法回避的問題,短期來講,任何政治人物都繞不開,這里沒有“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可能性,中國的后一代、后兩代會容忍這個問題成為死結嗎?比較難。從世界多極化發展的角度看,印度也不可能站在中國一方,它自身的需要決定了印度只可能選擇在歐美和俄羅斯之間的平衡,中國不是它天平上的秤砣,只是屠夫按板上的“搭頭”。中印兩國人口數量和經濟類型的相交點太多,發展空間不可能大到哪里去。我對中印關系的基本判斷是:未來五十年內兩次大事。
三、中印關系必須考慮巴基斯坦。據目前了解,據說本次雙方的密切接觸中含有一個微型的“克什米爾”話題。但愿不是真的,如果確有其事,我站在個人角度表示反對,我認為,中國在與印度的接觸中任何時候都不能碰觸“克什米爾”,縱觀當今世界,中國還剩下幾個真正的朋友?縱觀整個世界,還有幾個國家能夠在關鍵時刻站在中國一邊?巴基斯坦,一個戰略上絕對不能拋棄的朋友,中國在執行“平衡外交”的過程中,印巴之間,中國是萬萬不能采取平衡外交的,有人也許會說,中印交往又不針對第三方,怕什么怕呀?這句話說給歐洲、美洲、非洲國家聽是可以的,但是說給巴基斯坦人民聽是別扭的。如果說中印之間真的能夠成為朋友、成為鐵哥倒也無妨,問題是這種假設根本就不會成立,敵人要變成朋友是很難的,但是,讓一個鐵哥們受傷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在你的鐵哥們處于弱勢的狀態下,更容易受到傷害,請珍惜兄弟的巴基斯坦哥們!如果東亞有事,印度絕不會因為訂單而放棄給中國增添麻煩,它會按自己的想法出牌,甚至要橫生事端,不要寄望印度能給中國減壓,只有巴基斯坦能做到。
最后,我做一個簡單總結:我支持中印對話,也支持領導人互訪,但希望大家不要一廂情愿地炒作一次訪問的高度,低調處理更為理性,也更經得起時間檢驗。中印走近推不開印美親熱,“中印友好”只可能是雙方的外交套話,“訂單外交”只是一次短暫的快樂,三至六個月之內,兩個國家將不可避免地針鋒相對!
中南大學孫錫良(轉載須署名)2010年12月15日星期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