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8日參考消息
《伊拉克親美派紛紛倒戈》,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16日報道。隨著美軍開始撤離伊拉克,由美國一手扶植起來的伊拉克賣國組織——覺醒委員會的大量成員紛紛退出,轉而加入到了各種反政府武裝組織之中。使用少數族裔統治多數族裔這一手法是英國殖民主義的一個顯著特征(這也是英國殖民者沒有推翻滿清王朝,而是利用滿清王朝進行對中國實行半殖民統治的原因所在),然而,新的殖民主義國家——美國并沒有學到其中的奧妙,因此,美國的殖民主義戰爭雖然能夠打勝,卻不能保住勝利的果實,因此,美國的侵略戰爭成為了類似流寇的掠奪式戰爭,打到哪里就搶到哪里,哪里的戰爭停止了,哪里的掠奪也就停止了,而且是不得不停止。美國現在在伊拉克還部署有5萬軍隊,這個軍隊就是為了確保美國能夠繼續從伊拉克掠奪石油天然氣而留下的,盡管如此,由于美軍在伊拉克的數量較之以往已經大幅度下降了,因此,美國對伊拉克的控制能力也就相應的下降了,反過來美國及其扶植起來的政權或政治組織的生存空間也就相應縮小了。
現在伊拉克的內政雖然表現為宗教派別的斗爭,實際上真正的原因還是殖民與反殖民勢力之間的斗爭。由于什葉派人數占多,遜尼派人數占少,因此,在所謂的民主選舉下,美國無法確保伊拉克的少數族裔上臺執政,因此,用民主來實現殖民統治的這條路在伊拉克沒有走通。而且,由于什葉派和伊朗的密切關系,導致伊拉克的什葉派政府在很多問題上都違背了美國的意志,因此,對美國而言,它現在對伊拉克的控制面臨兩線作戰的境地,一方面,美國需要通過金元政治來控制伊拉克政府的運作,利用所謂的民主來干涉伊拉克的內政;另一方面,美國又通過扶植反政府武裝和恐怖組織,利用它們來對伊拉克現政權形成牽制,同時,為可能的分裂伊拉克的計劃積蓄力量。現在美國不斷鼓吹伊拉克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矛盾,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把伊拉克分裂成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三個國家,只要伊拉克被分裂了,那么一方面更有利于美國對它們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減少了以色列的安全威脅。
當然,伊拉克境內的武裝派別有很多,可謂魚龍混雜,但這實際上也為美國魚目混珠創造了條件,現在誰也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武裝組織以及各個武裝組織的政治目的究竟是什么。美國通過操縱恐怖武裝組織進行破壞活動,還能給伊拉克的反侵略勢力栽贓陷害,可謂一舉兩得,因此,對伊拉克的反侵略勢力而言,實際上有加強統一指揮的要求,也只有通過聯合成更大的力量才能進一步實現反侵略的政治目標,同時加強統一指揮后,也能更容易地甄別敵偽特的恐怖武裝組織,制止美國侵略者實施各種陰謀。
《英核武器存在安全隱患》,英國《觀察家報》網站10月17日報道。去年2月,英法兩國核潛艇在大西洋海底相撞,結果使得英法兩國的戰略核威懾能力大幅度下降,從而使得美國能夠放心大膽地實施它的針對歐洲的金融攻擊計劃,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也的確使得美國將很大一部分壓力轉移給了歐洲“盟友”。這次,一方面英國國防部迫于壓力(這個壓力的來源很值得琢磨)報告披露了英國核武器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法國“戴高樂”號航母派出去打擊海盜才一天就因故障問題而被叫回。歐盟防務核心——英法兩國的戰略威懾能力再次受到打擊,這不得不讓人擔心,美國對歐洲的新的經濟金融攻擊行動恐怕就要開始了。我們之前就討論過,經濟實力是斗爭的基礎保障,而軍事實力則是斗爭能否獲得勝利的關鍵,脫離了軍事斗爭而想取得斗爭的勝利,那只能是空想。軍事斗爭是經濟、文化斗爭能否勝利的最后保障,軍事斗爭上的失敗必然導致經濟斗爭的失敗和文化斗爭上失敗,只有在軍事力量的保護下,經濟斗爭和文化斗爭才有勝利的條件和持續斗爭的憑借。美國在推行全球化戰略時的確沒有使用軍事手段,的確是使用經濟和文化的手段來推行全球化的,但是,這些“和平”手段之所以能夠得以施行,就是因為它們的背后有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保證,正是因為誰也不敢在軍事領域和美國進行斗爭,所以才不得不面臨來自美國的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壓迫和侵軋。美國自己是非常清除這一點的,倒是被侵害的國家卻往往認識不到這一點,結果作繭自縛,苦海無邊。因此,美國在實行它的經濟、文化侵略前,總是要先做以相關的軍事部署,在自信對手無法通過軍事反撲來顛覆美國的經濟、文化侵略后,美國才會向對手施加經濟、文化壓力。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那是建立在能夠“屈人”的軍事力量的基礎之上的,所以,軍事斗爭才是第一線的斗爭,也只有在軍事斗爭中打敗了美國,才能把自己從經濟和文化的被壓迫狀態中解放出來。在整天舞刀弄槍的美國面前大談經濟、文化斗爭,那是要自取其辱的,況且在經濟、文化領域也未必能夠戰勝美國,更何況不敢和美國在這兩個領域進行斗爭,那么還談什么和平前景呢?當然,如果和平的被奴役也算是一種和平的話。
2010年10月19日參考消息
《美報文章,奧巴馬連任面臨三大障礙》,美國《洛杉磯時報》10月17日文章。所謂奧巴馬的這三個障礙:失業率高居不下、無法再將問題歸咎于小布什以及失去年輕人支持等等,這些問題實際上都不足以影響奧巴馬的連任。因為,奧巴馬的政治生命是由美國資本利益集團提供的,只要美國資本利益集團對奧巴馬的表現滿意,那么無論老百姓的意見如何,最后選票的統計結果一定能夠讓奧巴馬連任。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情況恰恰就是奧巴馬的表現很符合美國資本利益集團的意志,美國政府已經徹底擺脫了小布什時期的在國際上被動受責的尷尬處境,反過來,在奧巴馬、希拉里的軟實力外交進攻下,美國已經奪回了國際金融霸權斗爭的主動權,同時又在為奪取國際戰略的主導權而大踏步前進。正因為美國復得了幾個重要方面的主動權,因此,美國資本對外擴張的行動又獲得了美國政府的強硬支持,面對如此善待自己的奧巴馬政府,美國資本如何能夠不支持他連任美國總統呢?至于那些所謂的障礙,只要把它們都歸結于外國因素就可以了,反正美國老百姓的國際知識都很有限,因此,當媒體用國際原因來解釋他們所受到的困難的時候,他們都很容易上當相信。
《量化寬松或使美元陷入“死亡螺旋”》,英國《泰晤士報》10月17日文章。美國財長蓋特納近日表示,美國不尋求通過貨幣貶值來繁榮經濟。我認為蓋特納講了一句真話。美元貶值的確無法使美國的經濟復蘇乃至繁榮,但是,美國依然會堅持讓美元貶值的政策,因為,讓美元貶值不僅僅是為了減少美國的債務負擔,更重要的是,通過制造全球性的通貨膨脹,美聯儲作為美元的發行機構就能將全世界的財富源源不斷地向它的手里集中起來,而美聯儲本身卻是一個私營機構,這也就是說,讓美元貶值的目的不是為了讓美國社會能夠擺脫危機,而只是為了讓美國的壟斷資本能夠進一步加強資本的集中,不僅僅是增加它們的財富,更是增強它們對整個世界的控制力。因此,為了它們私人的利益,可以無視美元貶值給美國社會帶來的負面效果,假使有一天美元垮臺了,那么這些資本家們只要將它們手里的資本換成如歐元那樣的其他貨幣來計價就可以了,貨幣只是用來為它們的資本保值增值的手段而已。
《兩拓鐵礦石合資計劃告吹》,法新社悉尼10月18日電,路透社澳大利亞墨爾本10月18日電。這幾天,國際市場的兼并重組運動似乎有放緩的勢頭,如果說銀行間的兼并重組的告吹很可能是受到巴塞爾III新規的影響,那么兩拓合資計劃告吹的原因就很值得思索了。我們認為,原來兩拓在鐵礦石價格接連上漲的情況下提出合資的計劃,其目的如果說是為了降低運營成本、加強壟斷、增加利潤的話,那么,現在國際鐵礦石價格面臨下調了,兩拓反而不合資了。從這種自相矛盾的行為來分析,兩拓不合資的目的很可能是為了通過分散經營來抬高運營成本,從而抬高鐵礦石價格,或者說能夠有足夠的理由把鐵礦石的價格維持在一個較高的位置上。而之前在鐵礦石價格連續上漲時,之所以要提出合資,那也是因為當時看到鐵礦石的價格能夠持續上漲了,所以也就不必再在經營形式上玩花樣了,于是就采取加強壟斷來進一步抬高鐵礦石價格的手法。總之,無論是合并還是分拆,為來為去都是為了能夠將鐵礦石的價格控制在一個較高的位置。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鐵礦石價格面臨一個長期下跌的壓力的話,那么就意味著美元面臨一個長期升值的壓力,而兩拓的這一暫不合資的決定是否與國際金融資本對美元存在一個長期升值周期的判斷或者說操縱有關,那是值得警惕的。
《全球央行會否繼續買黃金?》,英國《金融時報》10月18日文章。國際金融資本已經把手里的黃金拋掉很多了,雖然現在黃金價格還沒有見頂,但是,現在歐洲各國幾乎已經停止拋售黃金了,因此,這似乎是一個反向信號,惜售的結果意味著由之前集體看空轉為集體看多了,換句話說,黃金價格不斷上升的勢頭終于有了見頂的希望了。因此,現在各國央行不是繼續買黃金的問題,而是應該趁機多拋售點黃金的問題。中國就剛剛以珍藏版的名義發行了1噸的金幣金條。
2010年10月20日參考消息
《中國央行近三年首度加息》,路透社北京10月19日電,法新社北京10月19日電。現在一個普遍流行的關于為什么要加息的理由就是央行對國內資產價格上升和通脹的擔心。然而,只要我們稍微開動一下大腦,回憶一下上一次升值、加息周期的情景,也就是2005年到2007年,中國國內的資產價格和通脹狀況是隨著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的上升而上升的,是隨著利率的上漲而上漲的。因此,這兩個理由根本就不成立,反過來說,加息的真正理由是別有他圖的,而且是不可公之于眾的,是上不了臺面的。
特別要提醒的是,某權威磚家又把加息可以抑制房價上漲的說法抬了出來,但是,那個離現在很近的歷史已經證明,加息只會成為房價上漲的理由。因此,我們不能排除此次加息的一個真正目的就是為了通過人為制造房價上漲的預期,從而一方面催促老百姓盡快買房,以緩解房地產既得利益集團的壓力,另一方面促使已經貸款買房的老百姓提前還貸,以緩解銀行的資金壓力。
央行這一次對存貸款利率的調整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只升高了25個基點,而不是以往的27個基點。某買辦磚家聲稱,這是中國在利率手段上與國際接軌的標志。我們很奇怪,這種接軌究竟對誰有利?中國突然改變自己的既定規則,而采用和外國一樣的規則,那究竟有什么意義?我們不知道原來的那種調整方式究竟有什么不好?希望央行能夠給出一個解釋。其二,對不同周期的存貸款基準利率的調整幅度來看,有這么兩個特點,一個是存款時間越長的利率增加越多,顯然是在鼓勵長期存款,另一個特點是貸款時間越長的利率的存貸差增加越少,顯然是在鼓勵發放短期貸款,而不鼓勵發放長期貸款。這也就是說,央行在設法增加銀行資金準備的同時,還在設法加速資金的周轉。實際上反映出中國銀行資金短缺的局面,而這顯然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這次加息行動很出乎市場的預料,特別是央行行長在幾天前已經公開表示不會加息,現在又出爾反爾,這樣也就使國內外都對這次加息的真正原因產生了興趣。
有人說:“一方面我國經濟從年初的增速下滑開始進入到目前的逐步企穩階段;另一方面,當前物價水平仍保持一定高位。這對宏觀數據的細微變化,令決策者對經濟增速下滑的擔憂逐步讓位于對物價上漲的擔憂,這是央行此刻加息的主要原因。”(這實際上就是說,央行很清楚加息會對中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至于用加息來抑制物價上漲的這個理由早就被歷史事實給否定掉了,根本就不能成立,反過來,加息所形成的通脹預期只會促使囤房囤物的情況出現,反而會在正反饋效應的作用下,不斷推高物價)
有人說:“央行此時加息表明貨幣當局已把應對通脹壓力作為更重要的任務擺在眼前。”(但問題是,現在國內的這個通脹壓力恰恰是由于央行自己的行為,也就是讓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不斷上升的這個操作,來引起的。現在,自己一方面在右手制造通脹壓力,另一方面又想在左手緩解通脹壓力,這不是在胡鬧嗎?如果人民幣緊盯美元的話,就不可能出現現在的這個通脹壓力,也就沒有必要去想辦法緩解這個通脹壓力了,而且,我們還要提醒一次,就是加息本身根本不可能緩解通脹壓力,反而會制造更大的通脹預期)
有人說:“目前負利率狀況已經持續7個月,而且負利率程度還在加深,已經到了加息的時候。”(這個理由更加荒唐了,既然負利率已經持續7個月了,那么央行為什么不早一個月加息,或者晚一個月加息,偏偏要在現在這個時候加息呢?而且,這次加息后,負利率的狀況并沒有改變,那么我們要問了,如果加息是為了糾正負利率的狀況的話,那么為什么不一次加到位,從而徹底杜絕市場上的加息預期呢?現在加息后,正因為負利率的狀況依然沒有改變,所以,市場只會進一步增強加息預期,而根本不會像某權威磚家所稱的那樣——加這一次就是為了表明央行的態度,不能僅憑一次加息行為就判斷我國貨幣政策發生根本性變化,等等。實際上,加息預期的增強反過來又要促進對通脹預期的增強,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有人說:“在現有的環境下宣布加息,說明中國央行在執行貨幣政策過程中更加重視在復雜國際環境中的獨立性,著重以國內經濟因素作為決策參考。”(恰恰相反,隨著人民幣按美國意愿的升值、加息周期的開始,中國的金融權力已經徹底喪失了,根本就談不上任何獨立性了。如果中國這種按美國意愿行動的舉措也能稱之為獨立性的話,那么我們不知道對世界其他國家所做出的拒絕升值和停止加息、乃至降息的舉措應該給予一個什么樣的評價呢?其他國家在對抗美國的意志,反而稱不上獨立性,中國在順從美國的意志,反而能被貼上獨立性標簽了?!這是多么荒唐的標準!)
有人說:“這次加息有三大妙處。一是前三季度良好經濟形勢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可以說今年國民經濟增長實現“軟著陸”已成確定性事件,經濟增長數據對政府信心的提振令加息政策的出臺變得底氣十足。(這個理由實際上不就是在說加息會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目標造成威脅嗎?!所謂的底氣十足,實際上是在給自殘乃至自殺硬找借口)二是目前通脹形勢不容樂觀。(問題是,加息預期和通脹預期是相互促進的)三是在選擇此時加息將減緩熱錢流入的速度。(這個理由更荒唐了,加息提高了人民幣的吸引力,錢在美國是零利率,而在中國存著能收取高利率,再加上匯率好處,因此,加息只會進一步吸引國際熱錢涌入中國套利,怎么可能減緩熱錢流入的速度呢?)
有人說:“美國欲在貨幣戰中抹黑中國的想法落空了。”(這是最無恥的聲音!美國現在的確沒有必要再抹黑中國了,因為中國已經做了所有美國希望中國去做的事情了,當人民幣主動獻身后,自然也就沒有被美元強奸的壓力了,美國還有必要抹黑中國嗎?!美國已經得到其想要的一切了,還有什么落空可言?!反過來,現在這種狀況只能證明美元的國際金融霸主地位更加牢固了,而中國正在重蹈日本當年的覆轍——在貨幣升值的同時又收緊流動性,這根本就是一種自殺行為!)
有人說:“在中國已經開始退出之際,市場懷疑美國的二次量化寬松是否還有必要。”(美國進一步放松銀根的必要性的確降低了不少,因為中國已經開始向美國交槍了,這自然能夠在相當程度上緩解美國自己的經濟政策調整的壓力。)
此外,利率上調必然會對債券市場造成沖擊,同時由于國內經濟形勢惡化,游離資本會大量涌現出來,除了推高資產價格外,沒有其他出路,因此,國內物價將隨著利率的升高而進一步升高。根據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的穩定性,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只能三者取二的“三元悖論”,我們卻發現,中國目前既沒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又不穩定,資本的完全流動性也越來越受到限制,奇了怪了,我國的經濟真是獨一無二的,如果這樣也能建設成金融強國的話,那么豈不是說殖民者要受被殖民者的擺布了?!
《美中期選舉竟無人提及阿伊戰爭》,美國《紐約時報》10月18日文章。美國的這兩場對外侵略戰爭已經打得連美國的政客們都不好意思在中期大選中提及了,因為他們自己也很清楚,這兩場侵略戰爭很不得人心,不僅外國反對,連美國人民自己也反對。不過,美國軍工既得利益集團的勢力是非常強大的,總有這么一批走狗在繼續鼓吹將這兩場侵略戰爭打下去。就比如該文的作者那樣的人,說什么“鮮血和財富顯然應該得到比這場選舉中所得到的更多的關注”,但問題在于,美國人民的鮮血所換來的財富全部都進了美國統治者的腰包里面,為此,美國人民不僅在經濟危機中蒙受財產損失,而且還要在美國統治者發動的對外侵略戰爭中流血喪命。在這種狀況下,居然還有臉要求美國人民關心這兩場戰爭,那真是無恥到家了。
《IMF主張亞洲實行資本控制》,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18日報道。首先一個問題,亞洲國家是否掌握著國際金融霸權斗爭的主動權呢?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既然亞洲國家不能操縱國際金融斗爭的走向,也就是說,亞洲國家在國際金融霸權斗爭中所處于的時時被動挨打的境地,那么又如何能確保自己的金融政策的有效性呢?或者說獨立性和可控制性呢?完全不能保證。既然不能保證自己金融政策的有效性,那么一旦聽信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主張,實行了嚴格的資本控制,進行所謂的防止熱錢流入的舉措,那么,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這樣做的結果是要倒霉的,而且,歷史早就證明了。
只要我們回顧自蘇聯解體后的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史,我們就會發現這么一個規律,當經濟金融危機爆發后,IMF給非美世界開出的藥方說來說去就只有一條,就是緊縮銀根,而IMF給美國開出的藥方也只有一條,就是放松銀根。于是,我們就看到,每次危機過后,非美世界只要相信了IMF的意見,那么一定是慘不忍睹,而美國也正是因為相信了IMF的意見,所以每次都能化險為夷。現在歷史又重演了,美國自己在不斷放松銀根,然而,非美世界卻在想方設法的收緊銀根,而且還能編出很多讓自己相信這種錯誤舉動是“完全正確”的理由,不僅用這些所謂的理由來說服自己,而且還企圖欺騙廣大人民。如果我們還記得在這次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爆發伊始,越南曾經出現過一次嚴重的貨幣危機,當時IMF開出的藥方就是要求越南收緊銀根,結果越南的危機是越來越嚴重,如果不是后來中國借給越南大量資金以緩解其資金短缺的狀況的話,那么越南的經濟早就崩潰了,實際情況表明,在危機時期,只有放松銀根才能盡快的擺脫危機,反之,如果相信IMF的那套緊縮銀根的主張,那么后果只會使得自己在危機中越陷越深。
然而,我們現在很不幸地看到,中國又是提高存款準備金,又是加息,這種逆時而動的做法只會增加中國經濟的風險。而中國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恰恰又是為了吸引國際流動性進入,從而緩解國內的資金短缺問題,而國內之所以會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那就如我們以前所分析過的那樣,就是因為國民經濟中私有資本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結果導致資金冗余越來越大,也就是說,中國實際上也面臨著和美國一樣的“流動性陷阱”的危險,儲蓄率越來越高,但可貸款的數量卻越來越少,提高利率的后果只會惡化這一問題,而不能緩解這一問題,但如果不提高利率,銀行又無錢可貸,發放不出貸款就不能使銀行取得收益,從而銀行自己又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進而使得銀行業面臨極大的風險。
如果亞洲國家實行了IMF開出的這一收緊銀根的藥方,制定了一系列的阻止所謂熱錢流入的政策,那么后果就嚴重了。這個后果不是在熱錢流入的時候體現出來,而將在熱錢流出的時候體現出來。當熱錢兌現出逃時,由于既定的緊縮政策不可能即時調整,因此,就會使得自己制定的原先為了保護自己的經濟金融安全的緊縮政策反過來成為了威脅乃至損害自己的經濟金融安全的政策,這真就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上世紀九十年代東南亞金融風暴的歷史就已經很能說明這一問題了,所謂的反向調節,聽上去很高明,但實際上,一旦自己處于了危險的境地,那么這種反向調節的動作只會使得自己在沼澤中愈陷愈深,是一種加速自殺的行為。
《美副國務卿與達賴“私人會談”》,法新社華盛頓10月18日電。美國真的對中國實在是太友好了,時不時就出現美國高層會見中國分裂主義分子的畫面,如果沒有這些畫面,我們小老百姓還真的很容易相信那些漢奸賣國賊整天宣揚的中美友好的鬼話。再次謝謝美國政府以實際行動狠狠扇了中國那幫漢奸賣國賊的耳光,同時也讓我們對中美關系有了更加真切的認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