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新的殖民主義
劉 仰
美國至今沒有真正的海外殖民地,但它對全球的控制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強國。美國比英國高明,殖民地的管理成本很高,容易失控,也不地道,所以美國通過跨國公司的經濟占領,來達到全球殖民的目的。這種新殖民方式,攫取財富的速度比領土殖民來得更快。
自從西方領導的現代化占據世界中心舞臺以來,世界變得如此現實:勝者為王,有錢就有一切。不管我們是否喜歡這個現實,這個難以改變的現實我們不得不面對。中國謀求發展,也不得不以此為重要前提。美國之所以成為世界的霸主,就在于它擁有了最多的財富。美國之所以成為無數人向往的伊甸園,也因為它的富裕。沒有了富裕,美國社會將無法想象。這個國家保持正常運轉,只有增長財富,而且,必須不斷增長。
有人說,美國沒有占領過殖民地,這是它與早先西方強國不同的地方,因而更容易成為榜樣。這一說法容易造成誤導,但不影響它表達的含義。從美國本土與其他國家的領土關系看,除了像菲律賓這樣時間不長的殖民地外,美國確實沒有像英國那樣,成為殖民地遍布世界的“日不落帝國”。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美國本土就是搶占而來的,美國是把它的本土當成“無主土地”據為己有的。如今,天上已不會掉下這樣的大餡餅。因而,美國200多年歷史中,前100多年,美國的主要財富來源,就是開發自身這塊“無主土地”的豐富資源。這樣的條件,除了澳大利亞、新西蘭之外,其他任何國家是不可能擁有的。
美國在開發本國豐富資源的階段,確實很少向外擴張。在這一時期,很多勤勞、聰明的美國人,在這片“無主土地”上找到了無數致富的機會,從無到有的過程輕而易舉,并且快速。如今,如果誰再擁有另一塊像美國一樣大片的“無主土地”,注意,不能是撒哈拉沙漠那樣貧瘠的土地。我想,再出現一個“從零開始”的國家,肯定會比美國做得更好。到20世紀初,美國僅靠開發本土未受“文明”打擾的豐富自然資源,就在很短的時間里,超越英國成為世界GDP總量第一的國家。英國人把印度殖民地當成大英帝國的明珠,我們完全可以說,美國本土的“無主土地”就是美國自己的“印度”明珠。哥倫布給美洲所起的名字,真的仿佛是天意一般。而且,美國的印度比英國的印度更大、更富饒,成本更低——連“人”都沒有。不管怎么說,英國的印度“明珠”還要留出一部分財富給數量龐大的當地人,而美國只需把自己的“印度”看成 “無人”的“無主土地”,全部據為己有。
進入20世紀,美國本土資源開發得差不多了。其典型標志就是石油。自從石油取代煤炭,成為“工業的血液”以來,美國在一段時間里是世界上石油產量第一的國家。直到感到自身石油資源開始短缺,美國的石油吸盤開始伸向了世界各地。從此以后,美國賺錢的手段發生了變化。美國像英國一樣在世界各地搜刮財富,但使用的方式不再是粗魯的殖民地,而是看起來文雅許多的跨國公司。美國的賺錢“特種兵”,伴隨著戰爭勝利,走出國門,真正闖入了世界。美國比英國的高明在于,殖民地需要巨大的管理成本,跨國公司則可以免去這些成本,以更小的代價賺更多的錢。
美國比英國更高明的“新殖民方式”,就是金融以及相配套的美元霸權。當人們意識到國家主權不可侵犯的時候,卻對美元的金融霸權沒有多少抵抗能力。美元像當初野蠻的殖民地入侵者一樣,時時侵犯著其他國家的金融主權。如今,人們已經看到了美國這一“新殖民主義”的危害。如果說領土殖民地的紛紛獨立,導致了大英帝國的衰落,那么,我們完全可以說,金融殖民地的紛紛獨立,將導致美國“新殖民主義”的破產。換湯不換藥的手段,都是靠擴張搜刮世界。當人們看清這一點,游戲就該結束了。
本章不討論美國開發自身“印度”的幸福歲月,只從幾個側面,探討美國在當今世界的發財手段,以及這些手段面臨的內在危機。
一、跨國公司,非領土化殖民
跨國公司與領土殖民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都以占有當地財富為目的;向當地輸出宗主國的文化;依靠經濟力量和實力打擊本土商業力量,謀求壟斷利益。尼日利亞50%的石油被美國人拿走,至今一貧如洗。中國本土的樂凱膠卷,遭到“富士”和“柯達”兩巨頭的聯合夾擊。備受中國年輕人頂禮膜拜的微軟,其殖民觸角已經遍布全球每一個角落。
500年前,從西班牙進入美洲開始,西方文明發財致富的主要手段就是搶占殖民地。殖民地的財富來源,一是直接搶劫,二是對其他人種的非人道剝削。這一方式的集大成者就是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對于中國來說,西方文明的這一現代致富手段是不可能復制的,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表明,這絲毫不該成為西方國家對于已到手財富心安理得的借口。中國人和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清楚地意識到,西方文明延續400多年的舊殖民地手段是野蠻的,缺乏道德的,它不該成為人類的驕傲和榜樣。
殖民地方式在西方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甚至可以說,它就是西方文明的“奶媽”——沒有殖民地,就沒有西方文明的繁榮。
中世紀的歐洲是一個沒有殖民地的漫長歷史時期,因此被稱為“黑暗的中世紀”。500多年前的文藝復興,讓西方從教會統治的軌道上,恢復到古希臘、古羅馬的精神,從而也復興了古希臘、古羅馬的殖民地方式。文藝復興時期的哥倫布、達伽馬等一批海洋探險家,像古希臘的伊阿宋尋找金羊毛一樣,在世界上開拓著新的殖民地。來自文藝復興的文化源頭,并沒有使他們感到這種方式有什么不對。殖民地方式的終結,導致大英帝國的終結。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各地殖民地風起云涌的獨立浪潮,標志著西方文明延續數百年的致富方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殖民地的財富方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是人們很容易看到的。原先殖民地紛紛脫離宗主國而獨立,一種表面上的平等的確出現了,傳統的殖民地方式再難有市場。但是,
當今世界的經濟格局并沒有因為領土殖民地的消失而改變。
根深蒂固的殖民地觀念,在西方文明中并沒有消失,文藝復興后500年來依然健在,只不過換了更加隱蔽的方式。
當今全球2%的人占有50%的財富,全球30億人只占有1%的財富,全球90%的財富集中在北美、歐洲和日澳等少數國家。這就是新殖民主義的結果,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用跨國公司代替領土殖民地。
跨國公司與殖民地相比有幾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只要財產所有權制度在所在國受到保護,經濟利益就不會受傷害;第二,只要所在國實行自由經濟,跨國公司就一定是當地國家難以超越的經濟龐然大物;第三,跨國公司積極尋求獲得所在國的經濟利益,而較少負擔所在國的文化矛盾、民族沖突等政治負擔。舉例來說,在一個殖民地國家,宗主國還需要在軍隊、警察、文官管理系統花費大量的成本,但是,利用跨國公司一樣是賺錢,上述成本都可以大幅度減少。因此,跨國公司經濟最需要的就是所在國的經濟制度與西方大國基本保持一致。之所以說基本一致,是因為它不一定需要所在國非是一個民主制度不可,只要允許跨國公司存在并不受影響,獨裁國家也無所謂。伊朗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作為后起國家,在自由經濟環境里,要與西方跨國公司競爭是非常困難的。跨國公司有一系列配套手段,可以使它在所在國獲得巨大的競爭優勢,如合資辦廠后吞并品牌,接手市場份額后棄用本土品牌;用廣告和規模效益直接攻占本地市場;以并購方式吃掉本地企業等等。跨國公司這些手段能夠奏效,前提之一是所在國的經濟制度與之一致,跨國公司的資本力量極為雄厚,本土企業的資本無法與之匹敵。當國家主權保護了很多平等的政治權利時,跨國公司在自由經濟的名義下,正穿過國家主權的柵欄,通過市場份額而占領一個個后起國家。
也許有人說,等我們有錢了,也可以把西方大公司買下來。這是一個天真的想法。利比亞的卡扎菲早就這么想過,也這么做過,但沒有成功。卡扎菲擁有石油資源,很有錢。他曾經提出一個戰略,集中阿拉伯石油國家的經濟實力,聯合起來同西方打一場經濟戰爭,例如購買西方大銀行、大企業,操控西方的匯市、股市。卡扎菲較為明確的動作之一是企圖控股意大利菲亞特汽車,意大利人差點同意了。還是美國人比較有頭腦,立即意識到,卡扎菲的舉動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美國向意大利施壓,最終由意大利政府出面,否決了卡扎菲的這個收購計劃。近幾年,中國企業多次試圖收購幾家美國公司,都被美國議會否決。聯想集團購買了IBM的一個部分,立即被從美國政府的采購名單中剔除。
西方跨國公司在提倡自由經濟時,還時常借助本國的政治力量,向所在國施加壓力。美國以前有一個超級跨國公司名叫聯合水果公司,現在,因為臭名昭著而改為“奇奎塔”。聯合水果公司頂峰時,控制了全世界所有的香蕉貿易,并控制了中美洲很多國家的貨運業、郵政業和金融業。20世紀50年代,中美洲小國危地馬拉在聯合水果公司控制之下,很多危地馬拉農民失去了土地。危地馬拉民選總統古斯曼向聯合水果公司提出,由政府出錢購置一部分聯合水果公司閑置的土地,交給本國無地農民耕種。這個提議惹怒了聯合水果公司。聯合水果公司掌握著大量危地馬拉的土地,名義上要給危地馬拉政府交稅。為了少交稅,聯合水果公司把土地價格定得很低。現在,危地馬拉要求按照聯合水果公司報稅的地價購買土地,聯合水果公司怎么辦?約翰杜勒斯在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政府都身居要職,曾經擔任美國國務卿,而他曾經是聯合水果公司的法律官員。聯合水果公司通過杜勒斯的關系向美國政府揭發,指控危地馬拉民選總統古斯曼有共產主義傾向。1954年,美國CIA支持發動對危地馬拉的入侵,危地馬拉陷入長達40年的戰爭,20多萬人喪命。CIA特工翻遍無數檔案也沒有找到古斯曼通共的證據。但是,沒有關系,聯合水果公司的土地,沒有被危地馬拉政府低價買走,這就夠了。
尼日利亞是非洲文明古國之一,有著長達2000多年悠久的文明史,素有“非洲黑人文化誕生地”之譽。但是,500年前葡萄牙人入侵后,尼日利亞便陷入了無盡的苦難之中。葡萄牙人在尼日利亞干的最有影響的一件事情就是販賣黑奴。此后,幾乎所有西方崛起的大國,都先后加入到販賣黑奴的行列中。如今,有些熱衷尋根的美國黑人,已經把根找到尼日利亞了。尼日利亞在1914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經濟完全受英國控制。英國人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將各個殖民地都發展成單一的經濟模式。例如,印度生產棉花,斯里蘭卡生產茶葉,尼日利亞則專門生產棕櫚油,用來制造肥皂。殖民地的單一經濟模式,其實是英國人搞的計劃經濟,一旦進入市場,基本上沒有什么競爭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國不得不順應全世界解放殖民地的浪潮,但英國人只讓尼日利亞自治,沒有讓它獨立。1956年,尼日利亞歷史上最具現代意義的一件事情發生了。尼日爾河是尼日利亞境內最大的河流,也是非洲第三大河。這條河向南流入大西洋。1956年,
在其南部入海口附近的三角洲,發現了石油。尼日利亞為了本國利益,于1960年宣布獨立。很明確地把石油資源變成本國的資源。但是,西方大國眼看尼日利亞的石油不能為己所用,便開始挑撥離間,暗中搞鬼。尼日利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共有大大小小250個民族或部族。西方人的齷齪手段就是挑動某個位于石油資源區的大部族鬧獨立。英法等國同時向尼日利亞政府和鬧獨立的部族提供武器,同時與尼日利亞政府開展石油開采的談判,通過操縱內戰,達到自己的目的。尼日利亞獨立后由西方操縱的內戰,一共死亡200多萬人。西方人用這200多萬條生命,換來了石油公司在尼日利亞的經濟利益保障。
尼日利亞人口將近1.3億,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已經探明的油氣資源儲量是非洲第一、世界第五。目前石油出口量是世界第六。在53個非盟國家中,尼日利亞的經濟實力占第四位。按理說,這樣一個擁有豐富石油資源的國家,在2006年全世界石油價格暴漲的情況下,應該過著不錯的生活,但是,尼日利亞的現實是,70%的人生活在每天1美元以下的水平。2006年,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指出,全球很多地方絕對貧困的人口都在減少,但是,非洲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目前,整個非洲日均1美元以下的人口約3億,其中9000萬就在尼日利亞。 這么一個擁有豐富石油資源的國家,為什么成為非洲乃至世界最窮的國家之一?原因很簡單:尼日利亞的石油財富絕大多數都進了西方跨國石油公司的腰包。目前,尼日利亞的石油開采權幾乎全在西方跨國石油公司手中,這些石油公司主要是美國、英國、意大利、法
國和日本的。尼日利亞石油50%出口到美國。尼日利亞的黑人不但沒有得到好處,反而遭受更大的損失。西方跨國石油公司在尼日利亞的石油開采活動,造成土地和水源的嚴重污染。沒有開采石油的時候,尼日利亞百姓還可以種地、捕魚,現在,地里長不好莊稼,河里抓不到魚,黑人的生活甚至無法維持原先的低水平。尼日利亞原先欠下了西方國家大筆外債,勒緊褲腰帶還掉了23,但是,由于利息和滯納金,新的外債反而膨脹到原先外債的近兩倍。西方國家愿意減免這些債務嗎?尼日利亞是整個國家被西方跨國公司吸髓盤剝的例子。
還有一些大的跨國公司從某一領域下手,將吸盤插入世界的每個角落。例如,在數碼技術出現之前,世界上的膠片行業只有兩大巨頭,富士與柯達,德國的愛克發基本沒什么影響。中國搞了一個樂凱,很快遭到兩大巨頭的阻擊。再如,全世界手機市場的主要份額都為屈指可數的幾家西方跨國公司所壟斷,中國國有品牌很難有生長的空間。在軟件行業,一個微軟便在全世界所向無敵。在銷售領域,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跨國公司同樣形成了壟斷。由此,我們大致可以總結西方跨國公司“非領土化殖民”的特征:一是彼此之間避免競爭;二是少數寡頭以假競爭實行共同壟斷;三是用新科技、新經濟的先天便利壟斷市場;四是通過銷售等關鍵環節控制復雜市場的兩頭;五是通過知識產權之類的霸權實現壟斷。
這是一種新的占領,與傳統殖民地一樣,目的仍然是在世界各地搜刮財富。舊殖民地花費在政權、軍隊方面的龐大費用,現在變成交給所在國的優惠稅收。舊殖民地的社會危機和道德難堪,現在變成所在國自己的腐敗,與跨國公司無關。舊殖民地百姓的貧窮,現在變成所在國自身的“血汗工廠”。而在這一切的背后,有一個全世界最強大的武裝,給所有跨國公司經濟提供安全保障。如果說,舊殖民地是西方國家直接在殖民地國家安裝了壓榨機,那么,跨國公司的新殖民主義就是大章魚,伸出無數吸盤,在每個落后國家吸取當地的民脂民膏;如果說,舊殖民地是光天化日下明搶,現在的跨國公司就是改頭換面地暗奪;如果說,舊殖民地是槍炮轟鳴、血肉橫飛的戰場,跨國公司就是沒有硝煙的戰爭和殺人不見血的軟刀。
中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富裕、強大的國家,但是,中國從來沒有實施過領土和經濟殖民地。中國文化的傳播從來不具有進攻性,而是形成自己最合理的社會、文化、經濟形態,在道德感召力的作用下,由其他國家和地區自愿決定取舍。中國的這一社會形態,不以財富為首要目標,不以軍隊為后盾。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花在軍隊上的錢,少一點是必要的,太多了,對于社會就是有害的浪費。因此,中國文化的高尚在于,不強迫別人,不欺騙別人。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在當今世界找不到榜樣。
二、知識產權,一場“賊喊捉賊”的游戲
西方人不止一次辱罵中國人為“小偷”,他們想把“知識產權”變成了一種神圣不可侵犯的、超主權的東西,甚至把它跟民主和人權掛在一起。而在中國人眼里,“知識”比“產權”更重要,袁隆平的水稻雜交技術在全球交流,就沒有向西方收取產權費。當初中國的造紙、陶瓷技術也免費送給了西方“小偷”,現在他們搞出一點技術,卻把中國人當做“小偷”來防范。
除了跨國公司,知識產權也是一種超主權存在。主權國家普遍形成后,舊殖民地土崩瓦解,于是,西方文明強化了一些超主權的概念,建立新的非領土殖民。從理論上說,很多基本權利都可以成為超主權的存在。但是,非領土殖民的“新殖民主義”只需要對它有利的超主權,如經濟自由、金融自由、知識產權,而不需要對它不利的超主權,例如遷徙和定居,以及中國最近提出的“超主權貨幣”。這種選擇性的超主權現象,在西方強大的媒體宣傳攻勢下,已成為司空見慣的現象,并且變成人們自覺遵守的游戲規則。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一人為選擇性的不合理。當資金可以在主權之外自由流動,人們都覺得很正常;當勞動力不能在主權之外自由流動,人們也覺得很正常。很少有人問:為何兩者截然不同?
知識產權已經被現代西方社會強化到了不適當的地步。受美國宣傳的影響,知識產權已經在一些人腦海里固定成為一個超主權的概念。人們不假思索地認為,知識產權必須受到每一個主權國家相同程度的維護,個人侵犯知識產權就等于主權國家犯罪。稍加分析一下就會發現,知識產權著重強調的是產權,而不是知識。因此,這個超主權的存在,還是為了賺錢。按理說,一個好知識、有用的知識應該讓大家都能分享,但是,知識產權在同意別人分享的時候,附加了額外條件。說實話,如果附加條件不太過分,大家也能接受;少數人若不接受,也難以說服眾人。但是,如果附加條件明顯不合理,并且帶有強制性,有用的知識也可能變得有害于人類。更何況,在當今保護知識產權的口號下,很多被保護的,并非都是有益的知識,而只是打著知識的名義,大力尋求保護的“產權”。
人們都說,信息技術之后,下一個技術突破是生物技術。美國在這方面不遺余力地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轉基因技術是美國比較成功的生物技術之一,尤其在植物種子方面,美國的轉基因技術正在世界各地開花。那么轉基因技術如何保護知識產權?別人買了美國人第一批轉基因的種子,有了收獲,從中篩選優秀的顆粒作下一年的種子,美國人怎么辦?千百年來,地球上所有地方的農民們都是這么做的。現在,美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正在消滅大自然慷慨賜予人們的這個權利。
美國人的做法之一是,使用他的轉基因種子,必須搭配他生產的某種農藥才能正常生長。比方說,某公司的除草劑可以殺死所有草本植物,除了此公司的轉基因種子。但是,這種辦法只能保證必須買除草劑,不一定必須買種子。于是,在美國農業部指導下,美國跨國公司利用生物技術發明一種絕育的種子,也就是說,種子只能種一季,不會有后代。但是,這兩種方法太霸道,難以阻止人們采用傳統種子。于是,美國的知識產權決心推翻這一人類千百年的傳統。據介紹,美國人正在開發一種技術,將轉基因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在轉基因植物的葉子中加入一種成分,肉眼看不見,但這種成分可以發出特殊的光,讓太空衛星接收到。由此,美國人就能在全球范圍內守衛自己的知識產權。
雖說這個方案還在設想之中,能否成功尚是未知數,但這個由知識產權過度保護而產生的設想,說明了幾個問題。
第一,如果這種植物種子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糧食作物,人們的生活就受到了更多的控制。以前人們只要有塊地,種點糧食,養點家禽家畜,山高皇帝遠,日子可以過得自由自在。未來,這種技術一旦推廣,不光糧食,雞鴨豬狗都可以使用,不管你想采取怎樣最低級的謀生手段,知識產權所有人立即就追上來向你收取使用費了,收多收少還像微軟一樣,全由它說了算。還讓不讓人活了?這種知識產權保護已經開始侵犯基本人權。
第二,可以想見,這種技術開發的投入應該是很大的,但是,美國人投入這么多錢,不是為了產量更高、品質更好,而只是為了收費的時候一網打盡,別想有漏網之魚。這實際上是對人類無用的知識,只是對個別人賺錢有用的“產權”。這種太空種子的成本也會很高。一旦技術開發成功,權利人一定會大力推廣,盡快收回投資,一勞永逸地賺大錢。然而,世界上植物種子眾多,千百年來,無數的農民都是自己培養種子,人們不用美國的太空種子怎么辦?美國豈不竹籃打水一場空?很明顯,如果出現那種情況,知識產權的所有者會尋求美國政府的保護,美國會積極配合跨國大企業,用各種各樣手段,強行推廣他們的太空種子,威逼利誘,包括使用武力和戰爭。世界將成為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天堂,同時成為其他所有人的地獄。這種太空種子技術還沒有問世,知識產權保護領域卻已經有了某種流氓氣息。
任何事物都不能絕對,好東西好過了頭,也就變成壞的。吃人參也能吃死人。中國古人說“過猶不及”,過頭了,就會走向反面。知識產權也不例外。美國利用世界貿易組織(WTO)將貿易與知識產權緊密掛鉤,知識產權成為神圣不可侵犯的超主權存在,其重要性對于某些美國人來說,已經超過了自由、民主、人權,目的就是利用不公平的知識產權地位,借助自由貿易的幌子,在全世界實現“新殖民”,到處瘋狂賺錢。這樣的知識產權保護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20世紀初,阿根廷的經濟實力曾經排名世界第八,到1980年,國民生產總值排名世界第十位,變化不大。但到了2001年,阿根廷的排名降到了第17位,到2008年降到了第33位,緊隨其后的是泰國、葡萄牙和中國香港。2007年的另一項調查統計顯示,阿根廷的國家綜合競爭力下降為世界第69位。也就是說,阿根廷還處于往下掉的趨勢中。為何在20年左右的時間里,阿根廷會發生如此嚴重的倒退?原因很多,難以一下子全部說明白,這里僅從知識產權的角度考察:阿根廷由于接受美國的知識產權經濟,如何毀掉了自己的農牧業?
20世紀90年代,阿根廷依據美國提出的方案,開始農業革命。1995年,美國的一家超級農業跨國企業孟山都公司成功開發了一種轉基因大豆,名叫“抗農達”。為何叫這個名字?“農達”是孟山都公司擁有專利的一種除草劑的名字,因此,轉基因大豆“抗農達”的意思是說,這種大豆能夠抵抗“農達”除草劑。中國古代有一個矛與盾的故事,用在美國孟山都公司身上恰如其分。矛和盾都是孟山都造的,然后一起推銷給阿根廷。
“抗農達”轉基因大豆和“農達”農藥必須一起使用,使用效果非常明顯:農田里除了單一的大豆,幾乎沒有任何雜草。阿根廷原來農業具有多樣性特征,農民不很愿意種植轉基因大豆。孟山都公司一開始用優惠條件吸引農民,并宣稱產量很高,收獲以后由孟山都公司全部收購等等。但它回避了一個實質性的問題:“抗農達”和“農達”都是孟山都自己的專利產品,是不是要收費?孟山都不說這些,只對農民說自己的產品有多好。盡量鼓勵阿根廷農民購買孟山都的產品,盡快擴大使用面積。在這個過程中,孟山都公司甚至親自操縱自己轉基因大豆種子的走私活動,不僅向阿根廷走私,還通過阿根廷向巴西等周邊國家走私。這種走私活動的目的是,讓孟山都的種子和農藥的市場銷售價更低,實際上是侵犯孟山都知識產權的行為。但是,人家愿意自己侵犯自己,你也沒辦法。如果有人告發,孟山都也根本不管。這個行為是否有點眼熟?當年微軟產品在世界很多地方被侵權的時候,微軟也只當沒看見,根本不管。現在人們說,那是占領市場的第一步,總有一天要向你收錢的。
廉價高產的承諾,優惠的條件,加上自編自導的走私,“抗農達”大豆的種植在阿根廷迅速普及。很快,阿根廷轉基因大豆的種植面積就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幾年之后,1999年,美國孟山都公司要求所有的農民支付延期專利費。也就是說,前幾年放了你們一馬,現在新賬老賬一起算。農民對這種毫無信義的行為甚為鄙夷,孟山都立即通過公關宣傳,說自己的研究和開發花了很多錢,收費只是為了收回投資,而阿根廷農民的盜竊行為傷害了美國企業的利益,違背了保護知識產權的精神。
農民不愿交費怎么辦?孟山都自然有辦法。隨著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的擴大,轉基因大豆的出口成為阿根廷農民的主要收入,但是,大豆出口權也掌握在孟山都手中。孟山都宣布,如果阿根廷農民不交費,他們就在出口市場上收費,而且收得更高。如是,阿根廷大豆將失去國際市場,農民也就失去了收入來源。阿根廷政府不得不與孟山都達成協議。大豆從種植到出口,有一個加工儲運過程,這也在孟山都等大公司的掌控中。于是,阿根廷政府規定,在加工環節向每位農民收取銷售額的1%,作為專利使用費。農民只好束手就擒。
那么,轉基因大豆的專利,給阿根廷農民帶來好處了嗎?轉基因大豆開始產量較高,幾年后便開始降低,不再像宣傳說的那么好了。成本呢?農民本來種莊稼大都是自留種子,不用花錢。花錢買美國種子的原因是產量更高,還能抗病蟲害。但產量遞減,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后來還多了一個擺脫不掉的專利使用費。幾年后,配套的“農達”除草劑的使用量也不得不翻倍,因為出現了一種抗“農達”的超級雜草,連雜草也有了抗藥性。除草劑也是有知識產權保護的美國專利,直接成本又提高了,還不算傷害環境、傷害人體的間接成本。最為關鍵的是,大豆的銷售也控制在孟山都手中,收購價格完全由孟山都自己說了算。
面對越來越小的利潤空間,農民要想繼續保持過去的收入水平,只有擴大土地種植面積。如果人人都擴大,勢必有很多農民要失業,還會引發農民之間的沖突。而且,由于利潤太低,除了糊口根本沒有結余,每年買美國轉基因專利種子和農藥的錢,只能向孟山都借貸,還不了的時候,只好出賣土地。短短10年,阿根廷大豆產量雄踞世界前列,利潤卻都進入知識產權擁有者——美國人的口袋。大量阿根廷農民失業,阿根廷自身農業被基本摧毀,種植大豆的面積占國內土地48%,大批森林和草場被毀,生態環境和畜牧業同時遭受嚴重打擊。僅從美國轉基因大豆在阿根廷的推廣就可以看到,知識產權保護和濫用對阿根廷造成的傷害,這也是阿根廷從世界排名前10位落到30位以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尤其要說一下“抗農達”與“農達”的關系。
在電腦行業有一種犯罪行為,自己設計電腦病毒,傳播,然后推出針對性很強的殺毒軟件。從商業概念說,這叫先制造市場、誘發市場,然后再非我莫屬地大規模推銷產品。這種行為在我國已經被明確定性為欺詐犯罪。美國很多轉基因種子都有單獨配套的農藥,其原理與電腦界制造病毒再賣殺毒軟件異曲同工,卻沒有人說它是欺詐。怪不得美國人要將生物技術當成下一個經濟增長的重點,怪不得他們如此呵護他們的知識產權。制造電腦病毒同時銷售殺毒軟件的行為,在美國的生物技術領域極為普遍。未來還會出現什么花招,等著瞧吧。一旦美國的基因雞、基因豬等能夠商業化,針對非基因雞、非基因豬的某種病毒很可能就會突然猖獗。
美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有時候是隨著軍隊一起推進的。美國占領伊拉克后,立即在伊拉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其中就包括允許美國轉基因農產品在伊拉克無障礙地推廣。有一個美國公司的專利產品是向日葵,這種美國向日葵經過基因改良,油酸含量較高。但是,這個美國專利不僅包括了向日葵種子的基因技術,居然還包括了油酸含量。怎么理解?通俗一點打個比方,我發明了一種技術,可以讓豬長到300斤,我不僅把這個技術申請為專利,而且還把豬的體重達到300斤也申請了專利。換句話說,今后任何人不管用什么方式,讓豬長到300斤,我都可以收費。這種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已經達到荒謬的地步,說它是知識產權的惡棍毫不為過。美國居然批準這樣的知識產權也可以獲得專利,還要大力保護,等于是扼殺其他一切技術創新。
美國農業部與美國某跨國公司共同開發了一種絕育種子,叫“自殺種子”,或叫“終結者”。這種種子在第一次種植后,會自動殺死胚芽,因此,不能再繼續作種子。這種方式保證了種植者必須每年購買種子。很多人批評這種技術太霸道,美國人又改進了這個技術。他們給種子配了一個激活基因,只有用專利者自己的某種產品(例如溶劑),種子的胚芽發育才能被激活。這個激活基因,可以視為一種開關,從理論上說,美國可以在一個植物生長的所有環節都設置開關,發芽要激活一次,開花要激活一次,結果要激活一次等等。每一次激活,在美國知識產權的保護下,人們都必須交錢,至少美國都有充分的理由向人們收錢。因此,對于美國大張旗鼓地在全世界提倡知識產權保護,我們應該有更多的了解和深入的認識,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成為“新殖民”的工具。
幾年前,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家生物公司申請了一項水稻專利。這種水稻是印度某地人們世世代代種植的水稻品種,德州根本不具備種植此種水稻的自然條件。那么,它為何能獲得美國專利呢?美國政府的解釋是,由于經過了基因改良(哪怕一點點),這種轉基因水稻已經與印度的傳統水稻實質上有了區別,所以,授予其專利是合法的。這里不去研究這種說法在法律上是否站得住腳。眾所周知,現在世界各地所有的水稻品種,都源自亞洲野生水稻。幾千年來,世界各地尤其是亞洲各國的人們,不斷摸索實踐,培養了眾多的人工水稻品種,這些水稻至今還養育著幾十億亞洲人。人類人工培育水稻大約有7000到1萬年的歷史。按照知識產權保護的概念,各地人們世世代代培育出來的水稻品種,其專利是否應該屬于當地人?憑什么美國人作了一點點基因改動,專利就屬于美國人了?以后當地人再吃這種水稻,居然要給遙遠的美國佬交錢?美國人濫用知識產權實在是太過分了。知識產權這一“新殖民”手段甚至比舊殖民更狠,而且要狠得多。
鑒于植物、動物等生命體的特殊性,世界上一些有識之士提出了一個觀點:一切具有生命特征的事物,禁止申請專利,禁止授予專利。對此,我非常贊同。假如某生物公司掌握了某人種的基因特征,然后制造了針對這一人種基因特征的特效生物病菌,然后又制造了消滅此病菌的特效藥。在超主權的知識產權被絕對保護的現行體制下,這家生物公司豈不很容易就大大發財?但是,被研究的這個人種豈不成了新的奴隸?而且有可能引發種族主義新的罪惡。因此,禁止對生命申請專利,禁止對生命授予專利,即便不能完全消除生物災難,至少也能大大減少。在生命領域徹底取消專利權,并不是反對生物技術的研究和發展。而是希望生物技術的研究成果屬于全人類,生物技術的研究更加非功利性,在道德的約束下,更容易朝向有益于全體人類的方向發展。
三、金融,魔鬼
無論是人民幣,還是美元,都不過是一張特制的易貨憑證。但美國一直在跟中國較勁,逼迫人民幣升值。類似于匯率、股票、金融衍生品這些東西,有人把它稱為“虛擬武器”,用好了,可摧毀一個國家。“廣場協議”搞垮了日本,量子基金偷襲過泰國,次貸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金融已經成為現代西方社會最快的發財手段。國家主權對于金融這一超主權力量的控制往往形同虛設。
國際金融戰已經成為攻擊性極強的發財武器。一個“廣場協議”搞垮了日本,日本經濟學家說,“廣場協議” 給日本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場亞洲金融風暴掃蕩亞洲四小龍,四小龍10年的發展成果被劫掠一空。勝利者暗暗發笑,嘴里還說:“你們活該。”國際社會對偷襲者如此寬容,對被劫掠者如此無情,與當年老殖民者的傲慢異曲同工。
中國是幸運的,因為中國還保留了一些金融主權的抵抗武器,因而在當前這場金融危機中稍稍得以自保,沒有被一起拉進深淵。很多國家都在超主權的金融力量下,受到重擊。關于現代金融的全貌,很難在小篇幅里說清楚。關于金融攻城略地、巧取豪奪的偉業,也已經有很多夸夸其談的書為其樹碑立傳。本節要指出的是,美國的賺錢術已經山窮水盡。
在金融這個領域,山窮水盡體現在現代金融自身的危機。它在以超主權方式掠奪他人時,也給自己埋下了禍根。資本主義無法擺脫的經濟危機,與現代金融有著緊密的關系。
2008年底,美國納斯達克前主席伯納德莫道夫因涉嫌欺詐而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逮捕,涉嫌欺詐的金額達到500億美元。這一消息讓人們重新想起了一個詞——“龐氏騙局”。這個詞來自一個名叫查爾斯龐齊(1878-1949年)的意大利人,此公1903年移民到美國,干過各種工作,一心想發大財。他曾經在加拿大因偽造罪而進班房,在美國亞特蘭大因走私人口而蹲過監獄。經過十幾年美國式發財夢的熏陶,龐齊發現最能快速賺錢的方法就是金融。于是,從1919年起,龐齊隱瞞了自己的歷史,來到波士頓,設計了一個美妙的投資計劃,向美國大眾兜售。
這個投資計劃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投資一種東西,然后獲得高額回報。但是,龐齊故意把這個計劃弄得非常復雜,讓普通人根本搞不清楚里面的機關。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世界經濟體系一片混亂,龐齊便利用了這種混亂。他宣稱,購買歐洲的某種郵政票據,再賣給美國,便可以賺錢。國家之間由于政策、匯率等等因素,很多經濟行為普通人一般不容易搞清楚。其實,只要懂一點金融知識就會明白,這種方式根本不可能賺錢。然而,龐齊一方面在金融方面故弄玄虛,另一方面則設置了巨大的誘餌。他宣稱,所有的投資,在45天之內都可以獲得50%的回報。而且,他還給人們眼見為實的證據——最初的一批投資者的確在規定時間內拿到了龐齊所承諾的回報。于是,后面的投資者蜂擁跟進。
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差不多有4萬名波士頓市民,傻子一樣變成龐齊賺錢計劃的投資者,而且大部分是懷抱發財夢想的窮人。龐齊共收到約1500萬美元的小額投資,平均每人投資數百美元。一些愚昧的美國人稱龐齊為最偉大的意大利人之一,可以與哥倫布、馬爾孔尼(無線電發明者)媲美,因為他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發現了錢。
龐齊住上了有20個房間的別墅,買了100多套昂貴的西裝,并配備專門的皮鞋,擁有數十根鑲金的拐杖,還給他的情人購買了無數昂貴的首飾,連他的煙斗都鑲嵌著鉆石。當某個金融專家揭露龐齊的投資騙術時,龐齊還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反駁金融專家,說金融專家什么都不懂。
1920年8月,龐齊破產了。他所收到的錢,按照他的許諾,可以購買幾億張歐洲郵政票據,事實上,他只買過兩張。此后,“龐氏騙局”成為一個專門名詞,意思是指用后來的投資者的錢,給前面的投資者以回報。只要后來者源源不斷,這個游戲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但是,哪里都不可能有無窮無盡的后來者,因此,所有的“龐氏騙局”即使不被拆穿,都必將因資金鏈條斷裂而破產。龐齊被判處5年刑期。出獄后,他又干了幾件類似的勾當,因而蹲了更長時間的監獄。1934年被遣送回意大利,他又想辦法去騙墨索里尼,沒能得逞。1949年,龐齊在巴西的一個慈善堂去世。死去時,這個“龐氏騙局”的發明者身無分文。
在“龐氏騙局”中,最有可能得利的,是隊列中最上端的人,尤其是當他可以逃脫制裁的話。倒霉的只能是后面跟進的人。或者說,最后跟進的人必定損失慘重。這話聽起來怎么像說股市?沒錯!當今社會,各種各樣的“龐氏騙局”在世界各地橫行,包括股市。近年來,中國人越來越多地目睹甚至經歷過各種非法集資的事情,這些事情無一不是以發財為誘惑。傳銷、“萬里大造林”等都屬于“龐氏騙局”。當我們說傳銷是“龐氏騙局”的時候,可以稍微分析一下。傳銷活動中,都有一個被傳銷的東西,我們可以稱之為被傳銷物。這個被傳銷物可以是一個有真實用途的產品,也可以是一個沒有任何用處的東西。從傳銷理論上說,路邊隨便撿來的石頭也可以當做被傳銷物。只要所有人相信它能賺錢就行。相信非常重要!
如果這種相信轉移到了一個公司的盈利能力,那么,一個上市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就可以成為被傳銷物。當然,由于上市公司在傳銷過程中使用的是股票,而非低水平街頭傳銷那樣直接使用鈔票,因此,證券大廳里使用股票的間接傳銷行為,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街頭傳銷由于赤裸裸,只能是非法的。在進一步解釋之前,必須申明一下。股票的價值如果同上市公司的真實盈利水平緊密掛鉤,它應該不屬于傳銷,這本來是開辦股市的初衷。但事實上,自從股票市場誕生以來,股票的真實價值經常與上市公司的真實盈利水平嚴重脫節。以至于發展到現在,專炒垃圾股也能賺大錢。其中的關鍵就在于,要讓股民們相信:垃圾股未來能賺錢。相信很重要,但僅僅是相信。
一般認為,現代股票市場誕生于荷蘭。其實,在荷蘭股票市場誕生之前,荷蘭出現的“郁金香泡沫”,就是一次大規模的全民傳銷。之所以沒有將其稱之為“龐氏騙局”,可能是因為該泡沫缺少一個準確的源頭。荷蘭最初建立股票市場,可以看做是既想借助傳銷的神奇號召力,又想對其有所規范。
股票市場作為現代經濟的有效方式很快傳到了其他地方。18世紀初,法國財政部長約翰勞,以國家名義發行了一種股票,叫做密西西比公司股票,也就是以法國在北美洲新建立的殖民地命名。財政部長許諾股票有200%的股利。成功炒作者,一年有30倍的盈利。于是,貸款利息漲到100%人們也在所不惜,無所畏懼,因為,所有法國人都相信這個神話,相信是多么重要!于是,法國全民借錢炒“密西西比股票”,最終整個國家破產,人民被洗劫一空。約翰勞貧困交加死于威尼斯。
我時常想,如今以“龐氏騙局”而名垂史冊的騙術,其實應該叫做“勞氏騙局”。之所以沒有這么叫,是因為有些人不想讓股市給人留下騙錢的印象。意大利人龐齊制造他的騙局的時候,沒有利用股市。于是,用“龐氏騙局”來命名這種騙術,可以把股市解脫出來,顯得自己是合法的。而事實上,這種騙局在股票歷史上屢屢發生。
就在法國發生“密西西比泡沫”的同時,18世紀初的英國也上演了一幕“南海泡沫”的鬧劇。英國南海公司使人相信的被傳銷物是美洲殖民地的金銀礦,當然,還有黑人奴隸貿易。它帶動的傳銷活動,也以一年贏利十幾倍的速度狂飆,還帶動了一大批其他的上市公司迅速加入傳銷隊伍,每個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獨特的被傳銷物,甚至包括“永動機”。其實,所有贏利項目都是莫須有的,人們不經查實,也不看業績,只要編一個概念上市,就有人瘋狂搶購。在這場股市傳銷中,英國所有的泡沫公司總市值約5億英鎊,相當于當時包括英國在內全歐洲貨幣流通量的5倍。但是,人們相信!當然,這種相信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100多年后,這個目標差不多達到了。但在當時,無數人都傾家蕩產,以至于后來的100多年,在英國人的眼里,股票交易所就是賭場,股票經紀人與街上的小偷無異。
遙遠的事情也許是由于歷史的不成熟造成的,那么今天呢?確實成熟多了,騙局已讓人難以察覺。舉上市公司為例。一家上市公司把股票作為主要盈利手段,上市公司具體做什么并不重要,股民懂也行,不懂也沒關系。為了讓人們相信公司未來能賺大錢,有很多種手法。制造概念是常見的,假造大量訂單合同也是一個辦法,用自己的影子公司自買自賣抬高身價也不少見。還有一種方法是把成本偽裝起來,給人以盈利優秀的假象。比方說,公司所有的員工薪水都不高,甚至很低,于是賬面上的利潤就出現了,或者很大了。于是,股價就漲了。那么,員工的真實收入來自哪里?員工持股或期權。只要股價漲了,員工將期權變現,就成了個人收入。但是,這些收入本來應該是成本。很多賬面盈利的上市公司,如果把這種收入當做成本,其實是虧損的。然而,制造盈利的目的是吸引股民,吸引投資,只有吸引來了,員工股或期權才能變現。這是一個典型的偽裝起來的“龐氏騙局”。
在上述員工持股的游戲中,當然包括公司的CEO或上層領導人。他們的變現比普通員工更容易,因為他們可以制定普通員工變現的約束條件,還可以制定員工持股的份額,他們自己肯定是最大的獲利者。他們還對公司經營情況有比他人更多的知情權。因此,化名職業經理人的CEO們,掛著MBA之類的金字招牌,成為“龐氏騙局”的領頭人。一旦股票無情下跌,騙局或傳銷就結束了,沒有來得及變現的人就被套牢了。而這種時候,公司CEO們基本上已經提早或悄悄變現了。比方說,在美國著名的“安然公司丑聞”中,公司高層就提前賣出了大量股票。
像安然公司這樣被抓住的只是少數。大量沒有被抓住的,都借助股市這一合法外衣,在一個騙局成功后,CEO變現了,揚長而去,留下一大堆凄慘的股民。世界各地的股市經常周期性地出現暴漲暴跌的現象,每一次暴漲都是股市價值嚴重脫離實體經濟的表現。但是,各種各樣的人都向股民們宣傳,一定會賺錢的。當初股民們大多也都相信了。相信依然很重要。相信能賺錢是傳銷和“龐氏騙局”的核心。如今,在世界性金融危機面前,這種相信叫做信心。中國現在提倡信心,那是對于實體經濟的信心。如果只針對股市,信心常常就是貪婪之心不死。
如此看來,把股市的某些表現看成是賭場也不為過。細想一下,傳銷性質的股市與賭場還真是相似。去賭場的人雖然也想贏,但輸的準備還是有的。充滿“龐氏騙局”的股市,到處都是美好的希望,入場者輸的思想準備比賭場小得多。而且由于充滿希望,往往容易投入全部,甚至超額投入。而在賭場里,更多人由于有輸的思想準備,比較容易控制自己。因此,在充滿“龐氏騙局”的股市傳銷中被騙,往往比在賭場輸掉更痛苦。在我看來,股市的每一次大漲大落都是一輪“龐氏騙局”的結束。周期性的出現,不過是新一輪騙局的開始。因此,只有在新騙局開始的時候,抓住見底的機會,讓自己成為“龐氏騙局”隊列中排在前面的人,才有可能撈到好處。但是,小股民能得到的這種好處,與股市“龐氏騙局”操盤手相比,太微不足道了。而且,這一輪騙局游戲中小股民也許賺了,很可能在新一輪的游戲中,就被掃蕩一空。也許,這番話說得過分了。但是,只要股票價值嚴重脫離了企業的真實利潤水平,只要股市瘋狂地背離實體經濟的真實價值,它就是“龐氏騙局”。
當年,殖民者為了賺錢無視道德,或者設置雙重道德標準,隨心所欲地為我所用,今天的金融家依然如故。兩位力挺自由主義經濟的美國教授,在他們的一本書里,講了一個例子。這本書叫《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副標題是“捍衛金融市場自由,創造財富和機會”。書中說,美國出現了一種“圣餐”(Viatical)證券,這是一種針對人壽保險而產生的金融衍生物。比方說,很多人買了人壽保險,有些后來得了大病,例如艾滋病。艾滋病不能進入商業醫療保險,只能自費。治療艾滋病費用很高,得病的人有些不富裕,他們從哪里獲得治病的錢呢?于是,有人就想到了他們的人壽保險單。人壽保險單是指人死了之后,可以從保險公司獲得一筆錢。但是,人沒死就拿不到這筆錢。“圣餐”證券的概念就是,病人把自己的人壽保險單賣給“圣餐”證券持有人,就可以在生前換得現金,用來治病或養病。
人壽保險單因為在人死之后才能兌現,因此,作為一種金融資產,人壽保險單的流動性很差。而“圣餐”證券的出現,使得本來缺乏流動性的金融資產可以加快轉換,這也算是一種金融創新。這種創新名義上使得不太富裕的危重病人獲得了融資的渠道和可能。粗聽之下還挺人道主義的。但是,稍微多想一下,就會發現問題。人壽保險單在人死之后兌現的金額是固定的,“圣餐”證券買賣人壽保險,一定要低于人壽保險單上的保額,才有可能在兌現時有利潤。那么,如果病人治病的費用超出了最終的保額怎么辦?“圣餐”證券向病人支付現金會有一個上限,總是不會超出保額,否則就賠錢了。而賠錢的買賣沒人做。因此,“圣餐”證券最理想的狀態是,剛支付沒多少,病人就死了。這樣的話,兌現的保額與支付的現金之間的差額最大,獲利也就最多。這就帶來一個商業利益與公共道德的尖銳沖突:持有“圣餐”證券的人,無不希望病人早點死,快點死。一旦醫療技術可以延長病人的生命,“圣餐”證券的價值就降低了。病人多活一天,對于該證券持有人來說,簡直就是又搶了他一天的錢。
“圣餐”證券從一開始就遭到激烈的道德批判。但是,金融創新的推動者們并不受此影響。他們認為,針對單個的病人,會因為單個病人的不同狀況,而產生道德負疚。如果把很多人壽保險單捆綁起來,根據整體的、綜合的情況來確定“圣餐”證券的市場價格,情況就會改變。首先,商業風險因平均化而降低了;其次,面對單一病人的道德負罪感,也可以被面對社會的善舉所取代。事實上,雖然打包的人壽保險單變成綜合的“圣餐”證券,似乎避免了盼望某一特定病人早點死的狀況,然而,從整體上說,人們也可以認為,為了讓“圣餐”證券這個金融創新獲得最大效益,證券持有人更希望所有賣出人壽保險單的病人全部早點死,他們甚至不愿看到醫療技術有新的突破。他們道德負罪感的降低,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式的自我標榜。
《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這本書的作者是支持這種金融創新的。他們在書中說道:“一方面,人們可以說冷酷無情的金融家利用‘圣餐’證券,從垂危的病人身上榨取最后一分錢;可是換一個角度來說,這種證券又起了非常重要的甚至值得歌頌的作用——給那些艾滋病人(最近還發展到其他的垂危病人)提供必要的資金,以減輕他們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所承受的痛苦。”“恰恰是因為存在這種追求利益的投資人(或者說是‘貪婪’的投機家),恰恰是因為他們對于所購買的證券的道德意義沒有顧慮,才使得這個市場有可能發展起來。正是由于投資者認錢不認人,才使得艾滋病人得到了幫助。”兩位教授甚至還用現代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的話來為之辯護。亞當斯密曾經說:我們每天早上可以吃到新鮮的面包,不是因為面包師傅的仁慈,而是因為他們需要掙錢。
對于兩位教授的評論,我想說,這一“值得歌頌的作用”,只是商人為了美化自己而給自己貼的金。美國人倡導的自由經濟,就是在每一個可能領域無孔不入地賺錢。即便它確實給病人支付了現金,也掩蓋不了它的罪惡感。跳開商業利益的糾纏,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到,對于治病救人,并不只有賣出人壽保險單這個唯一的辦法。相比之下,英國、法國就有健全的社會醫療保障制度,他們的病人就不會面對這種狀況,投資人也無須面對這種道德罪惡。這種“值得歌頌”的道德罪惡之所以在美國出現,原因只在于美國社會制度的缺陷。倡導自由經濟的美國教授,不反思美國的制度缺陷,反而歌頌貪婪有功,鼓吹拋棄道德顧慮,他們的根本目的還是賺錢,并非是要治病救人。因此,美國釀成如此巨大的金融泡沫,以至最終破滅,與這些知識分子只為賺錢而鼓勵缺德有著很大的關系。
我認為,不能把亞當斯密的話絕對化,哪怕他是鼻祖是泰斗。商業活動對于社會來說確實必不可少,但是,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商業化。在很多有充分商業理由和商業價值的領域,即便具有明顯的巨大市場,人類社會的道德與法律,依然會禁止其商業活動。例如,當今世界很多國家都禁止販賣毒品。我們雖然不指望面包師傅個個仁慈,但是,我們也絕不希望看到,在人類生活的每個領域,都只剩下貪婪,或者偽裝成善良的貪婪。
孔子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兩位美國教授應該好好體會一下2500多年前孔夫子的話。“有道”、“無道”,區別很大。個體行為的“有道”、“無道”,匯總起來,就能變成社會的集體行為和風尚。追逐金錢是人的本性,根本不需要教授們來倡導,只需要合理的疏導。為了某種精神價值而藐視金錢、拒絕金錢,是需要教化的,這才是教授們應該提倡和做出榜樣的。一個社會只有建立和維護高于金錢的精神價值,才是文明的體現。美國200多年來的賺錢理念,始終沒有解決“有道”、“無道”的問題。如今,美國在國內和國外的賺錢方式,仍然缺乏道德制約。而任何沒有道德感召力的行為,除非使用武力,否則,它是難以成為普遍榜樣的。即使它能風光一時,早晚也會因害人害已而被唾棄。
四、華爾街,金融騙子出沒的地方
金融高管一般先把自己打扮成華爾街的“模范生”,而后與同伙“集體行騙”。安然公司曾被美國人譽為“不沉的航空母艦”,在它破產之前,會計巨頭“安達信”為它做假賬,出事之前銷毀了重達1噸的會計資料。還有那個叫麥道夫的老頭,納斯達克前主席,也搞出了驚天大案,詐騙500億美元,華爾街從此名譽掃地。
大資本經常人為制造這種脫離實際的泡沫,人們對它毫無辦法。當年,年輕的小布什在父親老布什當總統的時候,就是利用這種辦法賺到了第一桶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為此也對小布什展開了調查。但是,做出裁決的人是老布什總統任命的,這個人曾經是小布什的私人律師。小布什當然無罪,清清白白,后來還當了美國總統。
2001年,美國第七大企業安然公司(Enron)宣布破產的時候,要求加強監管,總結經驗教訓的言論多如牛毛。安然公司被指控的罪行,在當前的金融危機中,幾乎完全重現。當年受牽連的大通、摩根、美林、花旗、美洲銀行等金融機構,并沒有從安然事件中吸取教訓,加強防范,反而變本加厲地玩著“錢生錢”的游戲,最終導致金融海嘯。
安然公司成立于1958年,開始只是一個經營能源的公司。到1985年,安然公司的市值到達100億美元,16年后,2000年8月,安然公司的股價達到90美元,市值近700億美元。同年,安然公司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美國500強第七位,世界500強第16位。當時的安然公司,掌控美國20%的電能和天然氣交易,被稱為“不沉的航空母艦”,“商業領域的泰坦尼克”。然而,到了2001年,安然的股票跌到每股30美分,年底宣告破產。成為美國當時最大的企業破產案。
安然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肯尼斯雷(Kenneth Lay)一直是自由市場經濟的鼓吹者。1985年,在里根總統任期內,美國政府以自由市場經濟的原則,放開了對能源的管制,允許能源價格浮動,安然公司從此得以大顯身手。到1992年,安然公司已經變成北美天然氣最大的買家和賣家。安然公司能夠迅速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政府允許安然自己制定能源價格。這一權利在一般人手中,也許只是在成本和利潤中滾打,最多做一點小手腳,但是,安然公司利用這個權利開始瘋狂賺錢。
手段之一就是賣出能源公司的未來。由于安然擁有能源定價權,即便某個能源公司現在虧損,它也可以做出一個未來賺錢的計劃,上市發行股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安然不斷并購中小型能源企業,根本不管這些企業的贏利水平,只要擴大規模,就能擴大虛構的贏利水平。從那時起,安然公司就成為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的典型。比方說,安然公司在印度建發電廠,理論上未來效益又增加了一大塊,這樣一個概念就會導致安然股價上升。但是,事實上,安然公司制定的能源價格,印度人根本消費不起,這一結果導致安然公司在印度的電廠虧損10億美元。然而,安然公司堅持說印度經濟發展的趨勢是好的,未來一定能賺錢。這是一種假想的利潤,按照常理,未來賺錢不等于現在賺錢,現在虧損就應該承擔責任。但是,只要有對安然的股票價格上漲有利的概念,安然就會不斷制造出來。
安然公司賺錢的另一個手段就是在拉動股價上升的同時,不斷增發股票。它一邊通過并購擴大規模,擴大未來的贏利預期,一邊增加配股,吸引更多的資金,如同傳銷的老鼠會,等待無窮無盡下線的加入,越早加入越賺錢。這是一種自我設計的數字游戲,華爾街唯一需要的東西,與實體經濟毫無關系。盡一切力量和手段(作假也毫不在乎)保證股價的上升,鼓動人們拿出所有的積蓄(包括養老金),抵押所有值錢的物品,變成現金,買進安然的股票。只要股價一直漲,一切都OK,只要有更大的傳銷范圍,安然就能畫出最美好的未來。安然員工的收入主要是股票,他們隨時都能將股票脫手變現,實現30歲就退休的富裕生活,但是,股價天天漲,誰舍得脫手?
沒有人懷疑這一切。擁有能源定價權的安然公司,不管當前的實際效益如何,都可以用未來的定價,畫出一個巨大的美味餡餅,然后把未來賣出去。安然公司CEO斯杰林自稱,這個定價權是“假設未來價值的會計原則”,可以創造數不盡的財富。如果能源行業飽和,發展勢頭不足,安然還可以通過并購、通過新經濟,進入其他新概念的領域。換句話說,理論上他可以把幾百年后所有經濟領域的全部利潤在今天都賺到手。但是想一想,今天把后人的錢都賺走了,后人怎么辦?顯然,這是一個無法持續的游戲。
那么,是安然的高管們不懂經濟嗎?經濟學博士、牧師后代的安然公司董事長肯尼斯雷,總是標榜自己和公司的道德形象。安然狂飆突進時期的CEO斯杰林畢業于哈佛商學院,自認為絕頂聰明,他相信一本名叫《自私的基因》的書。這本書的作者認為,人類的歷史就是強者想把自己的基因傳播、延續下去,這個基因的特征就是自私和貪婪。在斯杰林看來,只有錢才是人類的根本動力。
安然的另一個賺錢手法就是操縱市場。1996年,安然公司通過游說,迫使加州通過能源市場自由經濟法案,加州的能源價格可以浮動了。安然公司進入加州能源領域后,加州的老百姓深受其害。加州是美國重要的經濟圈,自愛迪生那會兒開始電力建設,可以說擁有美國最好的電力網絡,自身電力供應充足,從來沒有缺電的情況發生。自從安然公司進入加州能源領域后,連續發生幾次斷電事故,人們莫名其妙。直到安然破產,大家才發現,斷電都是安然公司因惡意賺錢行為所致。安然公司利用電價差,不斷倒賣電力。當他們缺錢的時候,就把加州的電力倒賣到其他地方。我們不要忘了,安然可以自己制定能源價格,因此,它可以自己制定價格差,隨時倒賣電力。幾次倒手后,加州就缺電了,富裕的加州不得不出更高的價錢,將電買回來。
除了倒賣電力之外,安然還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利,以維修的名義將電廠關閉幾天。當加州的山林遭遇大火的時候,安然的交易員興奮地大喊:燒啊,寶貝!因為,他們又能賺錢了,把電線輸送線路燒掉最好!安然制造電價上漲賺錢還不算,他們還有金融工具,可以買賣電價的漲跌期權。類似股指期貨,可以賭股票價格的漲跌。而操盤手完全是安然自己,只贏不輸。
這種手段使得安然從加州賺到300億美元。當加州老百姓控訴安然公司操縱電價、剝削百姓的時候,安然公司反倒理直氣壯地唱高調。安然指出,在能源市場實行自由經濟之前,加州的能源管制是北美最嚴的,因此,加州能源的原有模式不適應新的自由市場。然后他們說,隨著市場化的深入,市場會自行修正偏差,讓一切恢復到正常軌道。加州老百姓這樣說:自由市場經濟就是他媽的超貴,漲價!
安然公司的經營模式被美國經濟學家們稱為新的運營模式,其股票成為新經濟的指標股、藍籌股,安然公司被譽為新經濟的模范生,沒有人會認為安然公司會出問題。2000年一年間,安然的股價上升90%,《財富》雜志從1995到2001年,連續6年將安然公司評為美國最具創新能力的企業和最受尊敬的企業。與其說是安然公司掩蓋了欺詐,不如說全美國根本不相信安然公司會欺詐。因為,安然公司的迅猛發展是自由經濟下的結果。自由經濟在全世界如同“普世價值”一樣,是戰無不勝的口號和法寶。在安然公司內部,人人都是自由經濟的崇拜者,一種自由經濟宗教從安然公司擴展到全美國。其標志就是安然永遠上升的股票,購買安然的股票,就等于最直接地實現美國夢,誰會懷疑光輝燦爛的美國夢?誰會懷疑光芒四射的美國夢會破產?但是,安然還是在瞬間倒塌了。
有識之士說幾句要監管、當心風險之類的話,繼續按照安然指出的方向,直奔“錢程”。沒有幾年時間,便出現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而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多少手段都是當年安然使用過的手段多少角色都是當年參與安然欺詐的角色?他們毫無愧色地再一次把美國夢給擊碎了。
世人已經看到了金融界一群貪婪者的無恥嘴臉,雖然這些貪婪者都像肯尼斯雷一樣標榜道德,但實際上是一群毫無道德、一切為錢的功利主義者。安然首席財務官安迪法斯托成立了一個基金會,專門購買安然的財產,他公然向華爾街兜售說:兩邊都是我負責,我一定會讓基金會賺錢。華爾街居然接受了。有96家銀行投資該基金會,大都是世界頂尖的投資銀行,如美林、大通、摩根、花旗、第一波士頓、德意志等,每家2500萬美元。他們不知道這是舞弊?當然知道。但是他們需要聯手騙股民的錢。黃健翔著名的狂吼評球,用在安然身上恰如其分:“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安然事件是與華爾街合作的集體行騙。華爾街的銀行、投行,財經律師、會計,所有參與者都能得到好處。所有參與這個老鼠會騙局的人只有一個愿望:只要安然在,大家都能發財。因此,所有人都幫助維護安然的騙局。
“安然丑聞”中涉及一個美國著名的會計公司,安達信會計事務所,它像安然的首席財務官一樣,長期為安然作假賬。在安然搖搖欲墜的時候,安達信毀掉了重達1噸的安然公司財務資料。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有著100多年歷史的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有些人還唏噓一番。要知道,在雷曼兄弟公司之前垮臺的安達信會計事務所,也是美國老牌的會計事務所,是全世界五大國際會計事務所之一。人們常把年頭久遠當成商界的奇跡。在我看來,雷曼兄弟公司、安達信的垮臺只是說明,盡管年頭久遠,唯利是圖的本質依然沒有改變,時機一到,必然發作。當年在“安然丑聞”中共同參與的華爾街金融精英們,事后也受到了處罰。花旗、摩根、美洲銀行因涉嫌財務欺詐,向安然破產的受害者分別支付了不同數額的賠償金。他們吸取教訓了嗎?在當前的金融危機中,人們看到,這些金融機構依然沒有收斂,他們沿著安然公司金融衍生品的老路繼續向前,事發之后還裝出一副無辜的樣子,等著美國政府援救。
安然加州操縱電價致使加州多支付了300億美元的電費,造成加州政府的財政赤字。對此,加州政府想通過聯邦政府制定一條政策:限定電價的上限。小布什競選總統時,安然也花錢了。小布什入主白宮后,安然董事長肯尼斯雷立即找到副總統切尼(與能源企業的關系非常緊密),強烈反對加州電價設立上限。小布什總統果然以“依法行政”的名義,不對加州電價設置上限。美國能源管制委員會主席,就是肯尼斯雷保薦的。小布什上臺后,有一段時間還有傳言說,安然董事長肯尼斯雷有可能出任美國能源部長。如果不是安然破產,肯尼斯雷說不定真的會當能源部長。美國有評論指出,安然企業與布什家族的關系,是美國歷史上最緊密的政商結盟,你怎么能指望美國政府監管它?
2001年8月,安然公司CEO斯杰林因“個人原因”突然辭職。事實上,這時斯杰林已經意識到安然即將出事。斯杰林帶走了3億美元變現的股票。11月,安然公司股價跌到19美元。兼任CEO的董事長肯尼斯雷親自向外界宣布:公司一切都好,很正常,一切都會過去,股價正在收復失地。而就在此時,肯尼斯雷將自己的股票變現,得到2 6億美元現金。2001年12月,安然股票跌至40美分,安然宣布破產。幾萬名安然員工幾乎傾家蕩產。在此之前,公司的核心要員一共脫手價值10億美元的股票。2004年,斯杰林被起訴,他付給辯護律師2300萬美元的律師費。曾經的高管們依然是有錢人。
安然的破產并不只是戰略錯誤、風險意識不足,而是現代美國經濟制度的必然,當前的金融危機不過是再次印證而已。當人們說都是人性的貪婪造成了人性的悲劇時,那只是馬后炮。當安然的股票一路飛漲的時候,誰說它貪婪?誰不愿意與它一起貪婪?當一些人理直氣壯地說,資本主義就是以人性的貪婪為基礎,那么,為何還要給這種貪婪以巨大的自由?
由此可以看出,真正有價值的金融,只應該從屬于實體經濟,只應該為實體經濟服務。美國建國200多年的歷史中,之所以還有讓人羨慕和激動的成分,是因為在前100多年的時間里,美國確實以實體經濟為主,從而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然而,當實體經濟的發展即將到達極限,或者發展緩慢的時候,美國經濟卻本末倒置地將金融置于實體經濟之上,并從國內延伸到世界,財富似乎像井噴一樣涌現。不過,這財富來得快,去得也快。當前的金融危機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五、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與
中國的“萬里長城”
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即TMD和NMD,一個戰區保護傘,一個本土保護傘,這跟中國的萬里長城沒什么兩樣,都是軍事防御工程。不同的是,秦始皇采取橫征暴斂的方式修筑這項工程,而美國則向全世界借錢,先用別人的錢打造世界上最昂貴的“盾”,然后用最鋒利的“矛”向別人發動攻擊。
西方經濟的生命力在于它永無止盡的擴張,沒有擴張,就只剩下衰亡。500年來的西方經濟就是一個不斷擴張,不斷從世界各地往自己家里搬東西的過程。進入20世紀后半期,美國為這一擴張提供了一個新方式。以前西方經濟的擴張主要是空間上的擴張。探險家到達世界每一個角落, 運輸線就到達每一個地方,將值錢的東西運回西方。然而,地球只有這么大,地理空間的擴張已經到頭了,繼續擴張的潛力十分有限。為了保持西方經濟的生命力,美國開始了一個嶄新的擴張,這就是時間上的擴張。信貸消費、超前消費,將擴張的腳步邁向未來,邁向人類歷史的盡頭。
讓我們從2000多年前的中國說起。
秦始皇被后世批判,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嚴刑峻法,法律極其嚴明、細致,執法極其冷酷,對于違法者毫不留情;二是勞民傷財,耗費財力,搞了一批大型工程,鬧得民不聊生,最后百姓造反。第一個方面無須多論,因為秦始皇的嚴酷法律很多是為他的第二個方面反映出的目的服務的。他直接或間接殺的很多人,也都是因為第二個目的。秦始皇興建的大型工程包括:自己的陵墓、阿房宮、長城、全國道路網、鄭國渠、靈渠、都江堰等。批評者認為,秦始皇這些大興土木的工程項目,除了一些有必要外,另一些純屬勞民傷財,最終弄得民怨沸騰,秦朝很快滅亡。然而,對照當今美國社會,按照現代經濟學的理論,秦始皇所有這些工程大項目,都可以叫做國家投資,提供就業機會,擴大需求。從性質上說,這些工程同美國修建太平洋鐵路、胡佛水壩,實施登月計劃、星球大戰計劃,建設導彈防衛體系等等國家大工程的性質差不多。為什么秦始皇的結局同美國的結局相比,會天上地下截然不同?
關鍵在于錢。秦始皇搞大工程,需要很多錢,就像美國搞大工程需要錢一樣。但是,秦始皇獲得工程資金的辦法與美國不同。在人類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國家大工程所需要的錢,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稅收或勞役,二是掠奪。秦始皇掃滅六國,不能完全算是掠奪。因為他從六國獲得的財富,很多最終也用在六國本地,而沒有統統運回秦國,供自己享受。因此,秦始皇搞大工程的資金主要來源是增加稅收和勞役。這個來源如果搜刮得嚴重,老百姓便很窮,最終失去民心。順便說一下,勞役只是貨幣收稅的古代形式。古代貨幣制度不夠發達,很多稅收靠勞役來實現。現代貨幣制度發達后,勞役大都被貨幣交稅取代(兵役除外),兩者本質上是一樣的。
對于中國來說,國家大,人口多,只要好好休養生息,稅收就能增長。因此,中國很少去掠奪別國的財富。相比較而言,古希臘、古羅馬國小人少,獲得財富大部分靠掠奪,例如最早的殖民地。后來的大英帝國也同樣,不管是稅收還是掠奪,獲得財富的目的都是很明確的。因此,在那種財富觀念的指導下,世界經濟學的最高成就,就是后來以英國亞當斯密等人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古典經濟學注重收支平衡,注重供需變化、自動調節的市場規律。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有多少錢,做多少事。不管是個人還是政府,花錢過頭了,嚴重超支了,就會引起麻煩,整個經濟就處于不健康的危險狀態。
美國現在花錢的方式,與古典經濟學的方式完全不同,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一場革命。雖然美國也有稅收,但是,美國所有的政府大工程,很少靠增加稅收來籌款。以凱恩斯為代表的現代經濟學,顛覆了古典經濟學的傳統觀念。古典經濟學量入為出的觀念被拋棄,改為政府大筆投資,拉動需求,提供就業機會。古典經濟學主張的市場規律、自然調控,也被政府影響需求、影響供應所代替。凱恩斯主義剛出現的時候,在英國并沒有獲得廣泛接受,反而在美國受到羅斯福總統的高度重視。從此,美國開始頻頻以投資國家大工程來拉動經濟發展,刺激經濟活力,提供就業崗位。
從形式上說,凱恩斯主義所造成的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行為,與秦始皇是一樣的。但是當今美國沒有像秦始皇一樣,完全靠增加稅收來搞大工程,也沒有完全像西班牙、英國當年一樣,靠赤裸裸的掠奪來籌款,而是增加了一種方式:借錢。秦始皇向國民收稅收來的錢,在美國變成向國民借錢,錢一樣到了政府的口袋,但是名義變了。英國、西班牙從別國武力掠奪來的財富,到了美國這里,變成向別國借錢。錢一樣到了美國的口袋,但是名義也變了。這兩種借錢方式,形式上是古代財富方式的翻版,本質上卻有不同:不管借誰的錢,都是由未來還錢。而未來,看起來絕對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源泉。
因此,秦始皇靠稅收搞大工程,最終失去民心的結局,在美國沒有出現。西班牙、英國靠掠奪獲得財富,最終失去道德支持的現象,在美國似乎也沒有出現。秦始皇與凱恩斯主義的區別在于:秦始皇是用現在的真實財富來影響未來;凱恩斯主義是用未來的虛擬財富來影響現在。秦始皇因為不懂現代經濟,搜刮現實太嚴重,最終崩潰。因為,沒有多少人愿意為了太遙遠的未來而過多犧牲當前的現實利益。美國的這一做法,雖然形式上同秦始皇一樣,但它理論上沒有搜刮現實,而是搜刮未來。對于活在世上的人,讓未來的人為自己服務,現在活著的人,一般不會有意見。這不是犧牲自己為別人,而是犧牲別人為自己,而且,這些別人還是現在不能說話的人,反對意見一點都沒有。即使未來會有,反正現在的人都聽不到。換句話說,今天美國的富裕,有很大一部分花的是未來的錢。
經濟學理論有時候并不復雜,可以按照常識來理解。從常識出發,有難處的時候,借一筆錢,渡過難關,是比較常見的。即便沒有難處,為了一個新項目,借錢或發行股票,期待未來的收益,也是可行的。但是,如果借的錢超過了未來的償還能力,就會有麻煩。如果借錢做事,變成一個社會的普遍現象,甚至是正當的經濟規律,它就會出現問題。從道理上說,一個人可以透支自己的未來,一個社會也可以透支。但是,對于一個人來說,透支要有限度,對于社會也是一樣。然而,永無止盡擴張的西方經濟,自從美國開發了這個未來的金礦后,似乎找到了一個新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之源,但早已超過了可以忍受的限度,它所借的錢已遠遠超過它可能有的還錢能力。
自金本位制取消后,美元實際上只是借條。人們當初收下借條,是因為那時候人們相信美國確實有能力還錢。只要人們相信美國能夠還錢,相信美國有能力還錢,人們就還愿意把真實財富借給美國。美國發現這個辦法很好使,美元越印越多,欠債越來越多,借來的財富越來越多,生活的水平越來越奢侈。他們居然真的以為這樣的好日子會永遠持續下去,卻不想想借的錢總要還的。但是,他們以為未來的財富可以無窮無盡,而且還都可以提前挪到現在用掉。為了賴賬,美國采取美元貶值的方針就是必然的。由美元主導的世界經濟,通貨膨脹也就成為必然。人們能夠做的,只是控制速度而已。但是,不管什么速度,這種以負債為動力的經濟模式,都是十分脆弱的。從常識上說,一個人借錢超過自己的還錢能力,其實就是騙錢,不光是沒有道德,而且是對他人的犯罪。這正是當前美國在干的事情。
美國以借錢來維持富裕的方式,從政府、企業,深入到每個民眾。與此同時,為了少還錢,美國長期采用通貨膨脹的方式賴賬。通貨膨脹已經成為常規現象,最多假惺惺地將其控制在一個幅度之內。如果把通貨膨脹看做是合法地偷錢,那么,控制通貨膨脹率,實際上只是控制每次偷錢的多少而已。一次性偷多了,可能會造成巨大的社會災難,細水長流地慢慢偷錢,加上宣傳,人們已經在麻痹中不知不覺。然而,看清這個事實,人們是否該認真地想一想,為什么人們不得不為財富的保值而苦苦尋覓某種方式?為什么人們不能拒絕這種忐忑不安的財富命運呢?為什么在和平年代,人們也必須為守護自己的財產而成天提心吊膽、擔驚受怕?只有在強盜、騙子橫行的年代,人們才會有這樣的命運啊!這就是美國的現代發財術——它向全世界借錢,許諾用自己的未來還錢,同時用持續的貶值、偷錢來賴賬。
陶醉于美國財富模式的精英們,成天高喊著民主,卻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民主。面對金融危機,真正的民主呼聲是這樣的:我們勞動所得的財富,不應該從到手的那天起,就自動進入持續貶值的過程;我們不愿意被迫依靠金融賭博來保護自己財產的價值,而且冒著巨大的風險,因為這種賭博的結局控制在金融資本的手中。這才是真正的民主要求,這是每個人保衛自己財富的最基本要求。美國的食客們、門客們,美國能否遵從這一民主要求——讓每個人誠實勞動獲得的財富都獲得安全?
為了讓這種持續的偷錢不被發現,美國現代發財術還提供了一些虛幻的煙霧,如鴉片一般,麻醉著人們的財富夢想。
其中之一就是關于房產保值的神話。在別有用心的宣傳下,這一神話已經深入人心:房價永遠會漲,所以買房子就是最好的保值方式之一。于是,房子的使用功能退居到保值功能之后,美國發財術制造的長期性貶值恐慌,促使人們蜂擁購買房產。套用郎咸平先生一句口頭禪:用你的膝蓋想一想,房子真的會永遠保值嗎?房子都有使用壽命,使用壽命的意思就是總有一天要被拆掉,不被拆掉的那是文物,需要花錢大修的。換句話說,房子從造好的那天開始,就自動進入了自然毀壞的進程,就自動進入了持續貶值的過程。持續的通貨膨脹造成價格必然持續上漲,通貨膨脹的偷錢術,用這個假象,掩蓋了房子必將貶值的真相。而且,因為房子的使用壽命較長,這一假象很難被戳穿。房子永遠保值的神話,就好比一個肯定要死的人,被說成是長生不老。聽著確實挺開心,事實上根本沒有那回事。
美國的發財術必然造成通貨膨脹,永遠不停地通貨膨脹,因此制造了一系列假象:股價在漲,房價在漲,藝術品在漲,古董在漲。通貨膨脹在人類歷史上長期存在,但是,自從美國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以來,通貨膨脹的速度最快,規模最大,而且變成了常規性的合理合法的現象。如果我們把經濟比喻為蓋房子,貨幣就是用來衡量的尺子。通貨永遠膨脹,等于是這把尺子永遠在變,而且變得極不規律,美國想怎么變就怎么變。那么,用這把尺子造出來的房子會怎樣?房子蓋得低的時候也許還看不出問題,蓋高了,問題就大了。房子沒倒,那只是時辰還沒到罷了。
在美國發財術制造虛假繁榮的時候,一些理論家制造了一個令人激動的新神話概念,所謂金融民主。就是說,人人都有借錢的權利,不需要真實財富的抵押,只需要你用自己的未來抵押。很多人在謊言的欺騙下,一次性抵押掉了自己的一生。這與奴隸有何區別?于是,“房奴”、“卡奴”成為很多人無法擺脫的命運。美國發財術利用人性的弱點,用假象欺騙普通人,并且用制度逼迫無數人不得不借錢,最終落到大家都還不出錢的地步,美國自己也無法向全世界還錢。
西方經濟的擴張已經到了盡頭。從時間的軸線上說,在當前的時間點上,聳立了一座高樓,這座高樓在時間軸線上移動,前面是已經挖好的深淵。因為,未來的財富已經不存在了,已經提前消費掉了。
為了獲得更多的財富,西方經濟瘋狂地從空間擴張發展到時間擴張,還有哪里可以繼續擴張?莫非偉大的愛因斯坦,真的給西方經濟提供了一個四維空間?莫非還有一個巨大的財富空間即將被發現?中國人自古以來都不主張寅吃卯糧,中國人一直不喜歡借錢,總喜歡存錢。這種誠實的方式必須具備一個前提,那就是拒絕通貨膨脹。中國人是在被美國誘惑后,幾千年來量入為出、注重節約的傳統才受嘲笑而被迫改變。如今,人們真真切切地感到,中國人幾千年來形成的這個極為樸素的原則,是多么重要。就憑這一點,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中國人也應該自豪地說:中國自己的傳統才是全世界的榜樣。
六、企業帝國,新殖民主義的執行者
跨國公司富可敵國。美國通用電氣的經濟實力可敵半個印度,相當于2個葡萄牙,3個菲律賓;微軟的經濟實力可敵半個澳大利亞,相當于2個以色列,3個新西蘭。它們的財富從何而來?它們游弋于全球經濟屬地,將對這些國家安全構成何等程度的威脅?
在美國200多年的發展史上,有一個重要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這就是美國的私營企業。私營企業是美國經濟的動力源泉,它創造了無數美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的奇跡。在200多年的歷史中,美國私營企業的成就使得人們很少懷疑它的存在價值,也很少認真反思這些私營企業可能帶來的危害。如今,在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美國企業的比例依然超過30%,與美國整體經濟規模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例接近。可以說,規模龐大的私營企業是美國經濟最重要的支柱。然而,私營企業規模的擴張,也使得少數龐大的私營企業開始控制社會生活,它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在逐步呈現。
如今,每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幾乎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企業。我們已不再用柔軟的舊布頭作嬰兒尿布,而用企業生產的一次性尿布;母乳喂養也被故意冷落,奶瓶、奶嘴、奶粉都是企業生產的;除了農村,我們吃的每一口飯,喝的每一口水,都是企業生產的;我們上學、看病,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一種理論反復強調說,應該像美國一樣,把這些事情都交給企業,直到殯儀館、墓地、骨灰盒等等,都以企業賺錢的方式把守在我們無奈的必經之路上,連死人都不放過……企業從未像現在這樣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也從未像現在這樣,如此緊密地與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聯系在一起。因此,企業常常成為影響我們生活質量與品質的關鍵因素。
我們首先應該意識到,企業是一個限制自由的機構,尤其是隨著工業化的到來,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工具化、日益狹窄的分工、日益嚴密的配合等等,都成為對個人自由的限制。在這種限制下,企業內的統一號令遠比民主重要得多。換句話說,企業就是專制的。一個內部民主的企業,在市場競爭環境中,幾乎完全不是內部專制企業的對手。現代社會以民主為最高原則,但是,保護這一民主的,偏偏是最不民主的軍隊。這正好暗合企業與社會的關系:社會的民主居然保護了企業內部的專制。在企業利潤至上的目標引導下,民眾對于企業的專制,居然也都心安理得地接受了,這實在是現代社會的一大奇觀。現代企業的專制特征,與社會的民主要求形成令人驚訝的巨大反差。
與企業帝國造成的民主反差相似,企業帝國另一個制勝法寶就是自由經濟。它把自由經濟塑造成真理,并告訴大家,自由經濟對所有人都有利。然而,當我們理解了企業帝國的強大存在,就會發現,自由經濟在它那里只是一個詭計。歷史上大力強調自由經濟為真理的,大致只有兩個國家,英國和美國。而且,這兩個國家對外強調自由經濟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他們最強盛的時期。如今的企業帝國,充分發揮了自由經濟的制勝秘訣。龐大的企業帝國好比一個大塊頭肌肉男,經常與其他瘦小子單打獨斗,大塊頭總是主張自由散打、自由搏擊,屢屢挨打的瘦小子如果要拿一根棍子,那就屬于保護主義!大塊頭不用棍子就能打敗瘦小子。大塊頭擁有自由,并且強迫瘦小子自由,讓瘦小子放棄保護,可以保證大塊頭永遠勝利。表面上的公平自由,實際上只對大塊頭有利。然而,在當前美國的金融危機中,我們發現,企業帝國因內在的健康原因而衰弱,只好扔掉自由經濟的遮羞布,開始尋求保護。
企業帝國的出現,是現代西方文明的必然結果。它用嚴密的法律,完整徹底地保護私有制,并將私有制放到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建立這一強大保護的理由是:只有保護私有制,才能保護自由。理由是有道理的,但是忽視了一個前提,當私有制必然性地形成貧富分化時,法律堅決保護私有制,等于是全力保護企業的獨裁專制。與此同時,私營企業主所主導的社會法律和輿論,在企業外部形成自由和民主的氣氛,并且把矛頭指向政府,等于是轉移人們在企業內部遭受專制統治的憤怒。這種搞錯對象的憤怒,在企業專制的故意引導下,要求政府縮小權力,某種程度上等于企業利用人們爆發的壓抑,打擊有可能對企業產生抗衡的政府。換句話說,本來一個有可能幫助民眾抗衡企業專制的政府,卻在企業別有用心的操縱下,讓民眾與政府兩敗俱傷,一方面形成企業獨大的狀態,另一方面使得政府要想生存,不得不依附企業,政府從此成為企業獨裁專制的工具。
企業帝國的專制實際上已經傷害了社會民主,它以金錢力量影響政治,讓政治為企業服務。當有人解釋說企業實現效益最大化才能給社會帶來好處,我們卻看到,提出這一主張的人,同時要求給私營企業減稅,減輕私營企業的負擔,那么,私營企業效益最大化,又如何呈獻給社會?當有人解釋說企業實現了利益最大化就可以給員工提供更好的福利,我們卻看到,提出這一主張的人,同時提出,為了企業的效益,可以大量裁減員工。在當前美國金融危機中,美國不愿拯救三大汽車企業,一個重要的理由是,員工的高福利已經成為企業無法擺脫的負擔,只好讓企業破產。對于資本來說,負擔過重的舊企業的破產,正好逃避了負擔,從而可以另起爐灶,搞一個沒有“負擔”的新企業。于是我們看到,龐大的企業帝國實際上已經從政府手里攫取了很多社會權利,但是,專制的私營企業帝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卻不肯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如果說少數龐大的私營企業帝國已經形成了一個“私人政府”,那么,這個“私人政府”已經將權利和義務剝離。“私人政府”只需要社會權利,而將社會義務當做一個燙手山芋,扔給了公共政府。與此同時,這些“私人政府”的擁護者還在說:應該限制公共政府的權利。
不管是跨國公司、高技術公司,還是投資銀行,其瘋狂的行為主體都是超級龐大的私人企業帝國。這些獨裁專制的企業帝國,在國內外的社會環境中,贏得了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和輿論傾向,并且由于被法律保護的私有性,造成社會財富嚴重的兩極分化。面對貧富分化產生的不滿,私營企業帝國又利用自己掌握的媒體,向社會大眾進行愚民教育。有時候他們說,適者生存是自然規律,所以失敗者沒什么可以抱怨;有時候他們又說,成功與失敗在于個人的性格原因。于是,他們把貧富分化全部歸為個人原因,背后蠕動的聲音其實是在說:窮,是你活該。與此同時,私人媒體把成功的企業家塑造成社會最高的英雄形象,供失敗者頂禮膜拜,讓失敗者面對自己的不幸時,產生深深的自責。于是,私人企業帝國心安理得地享受著自己的成果。 限制私人企業帝國的力量已經被削弱。民眾的力量只能在獨裁的企業之外,通過政府而實現。但是,為了企業帝國利益的最大化,公共政府已經被限制成為“小政府”。即使這個“小政府”尚存的一點限制企業帝國“私人政府”的力量,如監管,也被企業帝國變相地篡奪。獨裁的企業帝國自行制定的很多標準都成為行業標準。自定的行業標準提高了入行門檻,為現在的企業帝國擋住了后起的競爭者,保障了企業帝國的壟斷。“私人政府”與公共政府之間暢通無礙的人才流動,又使得公共政府的監管,常常成為“私人政府”的自律。
當前,美國的發財術出現了巨大危機,其原因并非只是個別環節的欠缺,而是根本上的觀念錯誤。這種觀念在美國由來已久,曾經在某些歷史狀態下獲得過成功,從而掩蓋了這些觀念的不合理。如今,美國發財術的對象已經沒有擴張空間,美國發財術的強力工具——私營企業帝國——也開始搖搖欲墜,美國的發財術實際上已經碰壁。要想突破,幾無可能,除非洗心革面。然而,在中國,人們對企業帝國深刻的負面作用還缺乏認識,中國人在傾向性輿論的影響下,還憧憬著自己企業帝國的美好未來。由此帶來的種種危害正在中國出現,人們對危害出現的原因卻渾然不覺。 對此,我不得不重復地說,中國要發展,在經濟目標和經濟手段上,都不能以美國為榜樣。中國只能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
(《環球視野》第312期,書摘)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