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環球財經》記者/薛曉明
“打擾一下,我們是不是2004年在北京見過面?”
“我們可能見過,但我想是在哈爾濱。”
說這段話的人是一位叫米哈伊爾·謝緬科的俄羅斯型男,2003-2004年曾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并在中國居住過多年,會說俄語、英語、西班牙語和漢語普通話,后來在美國阿靈頓一間旅行社工作,主要協助華人和西班牙裔人策劃旅游行程以及向美國人推廣俄羅斯旅游。但是旅行社的同事們不知道謝緬科還有另外一重身份——俄羅斯間諜,至少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認為他是一名KGB間諜。美國《每日郵報》援引FBI話報道,謝緬科經常使用的接頭暗號是“對不起,我們在加利福尼亞遇到過嗎?”或者是“我們是不是2004年在北京遇到過?”。
同時與謝緬科被捕的,還有9名“俄國KGB間諜”,那天是2010年6月27日;而就在6月26日,奧巴馬總統剛與到訪的俄國總統梅德韋杰夫大搞“漢堡外交”,在華盛頓特區郊外一家漢堡店暢談美俄關系的“美好未來”。消息一經披露,世界輿論頓時一片嘩然:大國之間互派間諜實在是件稀松平常不過的事,是大國游戲的“潛規則”,即使被滲透的國家一般也都心知肚明,只要這些外國情報人員不是太過分,那就監控起來不事聲張,在必要的時刻再作為外交牌局上的籌碼打出來,是以名為間諜戰,實為外交戰。而美國司法部偏偏挑這個敏感的時機打出這張間諜牌所為何來?
山寨間諜團
這個所謂“俄羅斯間諜網”頗有幾分喜劇色彩。
根據路透社披露,美國司法部呈交紐約聯邦法庭的文件中列出這些疑犯的指控,指稱他們是持有虛假身份的“不法分子”,進入美國的目的是為俄羅斯對外情報局(SVR)工作,任務主要是搜集以下相關內容的情報:
* 美國關于恐怖分子互聯網使用的政策
* 美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
* 美國軍事政策問題
* 西方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評估
* 美國對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立場
* 美國關于阿富汗問題的立場
* 美國關于伊朗核項目的立場
* 美國關于恐怖分子互聯網使用的政策
* 美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
* 美國軍事政策問題
* 西方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評估
* 美國對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立場
* 美國關于阿富汗問題的立場
* 美國關于伊朗核項目的立場
但是這些俄羅斯“間諜”們又是怎么做的呢?
以下據稱是2002年9月10日,被告“胡安·拉薩羅”(Juan Lazaro)和“維基·皮雷茲”(Vicky Pelaez)被FBI監聽部門錄下的討論莫斯科對拉薩羅近期情報質量表示失望的錄音節選:
拉薩羅:“他們說,因為我沒有提供消息來源,所以我的消息沒有價值,對他們沒用。”
皮雷茲:“隨便寫個美國政治家的名字不就行了!”
以下據稱是2002年9月10日,被告“胡安·拉薩羅”(Juan Lazaro)和“維基·皮雷茲”(Vicky Pelaez)被FBI監聽部門錄下的討論莫斯科對拉薩羅近期情報質量表示失望的錄音節選:
拉薩羅:“他們說,因為我沒有提供消息來源,所以我的消息沒有價值,對他們沒用。”
皮雷茲:“隨便寫個美國政治家的名字不就行了!”
至于這些俄羅斯“007”們搞到的是什么樣的情報,根據此間不少美國媒體的報道,充其量也就是些公開資料,在美國報紙或一些智庫的網站上都能輕易獲得。除此之外,就是找一些美國人聊天獲取一些信息,這些美國人還不是什么關鍵部門的重要目標,對美國“國家安全”構不成什么威脅。
這些“間諜”接觸到的最高層美國精英人士是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的政治籌款人帕特里考夫(Patricof) 。FBI公布的文件顯示,俄間諜嫌犯辛西婭·墨菲與有一些“工作關系的私人會面”,而跟她見面的人是“紐約知名金融家”,“在政界也赫赫有名”,是“活躍的政治籌款人”,“與美國現政府的某位高官關系密切”。而帕特里考夫——克林頓一家的政治資金籌集人,也向媒體承認,自己就是那個俄“間諜”提到的金融家。他的確與一位名叫辛迪婭·墨菲的女人見過幾次面。她稱自己在曼哈頓一家提供稅收服務的公司工作。但帕特里考夫說:“從未與她談及除稅收和付款以外的事,而且我們是通過普通電話或會議聯絡的……她從來沒問過我關于政策之類的事。”
而據前英國情報官員格雷莫·哈維日前透露說,這些可疑間諜傳遞信息的方法讀起來也像一部古典間諜小說。其中被捕的兩人,曾在訪問南美期間,用隱形墨水向俄羅斯官員傳遞信息;還有兩名嫌犯曾從地下挖掘出另一名嫌犯兩年前埋下的錢袋子,里面除了現金外,還有用于制造假身份的出生證明。這些間諜都有自己的代號,比如“農民”、“貓”以及“鸚鵡”等。哈維說:“這些間諜的秘密活動幾乎能與世界偵探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的小說情節相媲美,比如他們擦肩而過時交換身份袋、在死信投信口秘密碰面、利用死亡公民身份制造個人簡歷或者創建全新的假身份等等。在當前的數碼時代,他們使用Wi-Fi(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以及隱寫術(關于信息隱藏的技巧與科學)傳遞信息。當你用發送電子郵件和附件時,一些藏在照片中的信息就會傳回莫斯科。”
對此,我國著名軍事評論員、《艦船知識》主編直指:“這些嫌疑人目前所從事的活動,看上去更像是復原60年代的一些諜戰片,比如他們缺了錢,會向上級通報,上級會在公園里埋上錢讓他們再挖出來,甚至在樹干上做一些信號,讓他們去找一些情報的訓練……美俄此次間諜風波從目前來看,是一次級別非常低的間諜戰。
俄聯邦安全局前局長尼古拉·科瓦廖夫則將美方說法稱為“糟糕的間諜小說”。談及將現金包裹埋入土里這種做法,科瓦廖夫說:“你會在21世紀這樣行動嗎?”按照他的說法,“非法情報行動通常為單線聯絡,這是世界上任何特殊行動的黃金法則”,美方指控俄羅斯11名特工一起從事間諜活動的說法“會令每一名(諜報)專業人員發笑”。
而俄羅斯民眾根本就不相信這些人真的是間諜。據路透社7月12日報道,一項民意調查顯示, 53%的受訪者認為這宗間諜丑聞是美國情報機構策劃的,純粹是美國情報機構無事生非,想要破壞兩國關系,認為美國逮捕的確實是俄羅斯間諜的受訪者只有10%。
從實際審判的過程來看,盡管美國檢方僅以“洗錢”和“非法入境”、而不是“間諜罪”的罪名來起訴著10名嫌疑犯,但是10名俄間諜嫌犯還是很快認罪,并公布了自己的真實身份,然而8日出庭時壓根兒就沒有交待他們在美國充當俄羅斯間諜期間到底從事了什么“間諜行為”,只是說他們有“掩護身份”,為俄羅斯“從事秘密工作”。那么為什么這些嫌犯認罪認的那么快呢?
這與美國的法律體系有關。根據美國的法律,如果檢方和犯罪嫌疑人達成和解協議的話,法院是會根據這個協議來定罪量刑的,比如這個協議的內容是,嫌犯只要承認有罪,法院不會判刑,這在美國的法院系統是可以的,但這是法律框架范圍,恐怕更重要的原因是,如果這10個人當中有人不承認自己是俄羅斯政府的情報人員,俄羅斯就沒有理由接收他們。
俄羅斯政府當然接受了這批“山寨特工”,代價是同時向美方轉交4名在押美國間諜。美國和俄羅斯7月9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將各自扣押的10名和4名間諜嫌疑人移交給對方,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美俄兩國間最大規模的間諜交換行動。
西方媒體普遍認為,美俄采取交換間諜的方式化解了兩國之間可能出現的緊張關系,但是俄媒卻不買賬。
俄《莫斯科共青團員報》認為,同意交換代表俄方承認了在美國安插間諜這一事實。但是這些間諜非常不專業,“接近于白癡水平”,而莫斯科還承認這些“走紅喜劇片的主角們正是俄羅斯對外情報局的先遣小分隊”。而真正為俄羅斯效力的優秀特工還在美國監獄關著。比如,為俄效力的美國前中情局工作人員艾姆斯,1994年被判終身監禁。再比如1996年被判18年徒刑的美國國家安全局特工利普卡,1996年被判27年徒刑的美國空軍研究所設計師列森金等。該報認為,之所以俄對外情報局不會急急忙忙換回上述特工是因為“他們在該局沒有親戚。”
陰謀與陽謀
從漢堡外交到間諜門,這種先給個棗吃再送上一巴掌的做派,事實上只是大國博弈常用的一種伎倆,且并非美國的獨門暗器,俄羅斯也慣用,即使中俄素稱友好鄰邦,關系親密無間,也是事故頻傳:2009年年初中俄剛簽訂了石油合作,媒體炫耀雙贏的時候,傳出俄艦擊沉中國貨船;再如2007年3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友好訪問俄羅斯,并出席了俄羅斯的“中國年開幕式”。而4月俄羅斯禁止外國人在露天市場從事零售經營的法律正式生效,20萬華商血本無歸……
先給點甜頭,再來一記拳頭,這就是強權政治的固有邏輯。只不過這次的吊詭之處在于時機的把握。而這種吊詭給無數陰謀論上足了發條:有人認為美國情報部門選擇這個時機高調炒作間諜門事件,無非是不滿奧巴馬與俄羅斯走得太近,因為美俄暗戰著實養活了一批情報人員和軍工復合體,利益受損的這批利益集團必定要做點什么以強化美俄的敵國意識,為自己拿到更多的國會撥款和政府采購訂單而奮斗;另外一批人則著眼于兩黨政治,指司法部行動的背后,有一股“共和黨”以及“鷹派分子”的陰謀氣味。隨著11月美國中期選舉的日益臨近,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斗爭日漸白熱化。雙方利用一切可以炒作的議題,如國內的移民問題、就業問題;國際方面的以色列擴建定居點問題(影響到國內勢力龐大的猶太選民)等,給對方使絆下套。“間諜門”,有可能是共和黨向民主黨使出的陰招。
這些說法,不能不說都有一定道理。但細究之下似乎又不那么簡單。須知現任美國司法部部長埃里克·欣普頓·霍爾德也是非洲裔美國人,且與奧巴馬是校友,在奧巴馬競選總統期間擔任奧巴馬的高級法律顧問,曾在奧巴馬選擇約瑟夫·拜登為副手的過程中發揮主導性作用,是奧巴馬總統競選的“功臣”之一,可稱是總統的心腹干將,怎么可能拆總統的臺?而據鳳凰衛視7月10日國際新聞報道,白宮官員透露,早在一個月之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已經得知數名俄羅斯間諜將被逮捕,已經秘密監察他們10年的美國特工向總統匯報說,其中的兩人打算離開美國,是時候收網了。奧巴馬當時已經考慮到以何種名義起訴這些間諜,事件對剛剛回暖的美俄關系有何影響,以及后續的一系列情況。當時就有人建議,與俄羅斯交換間諜。當然交換間諜并非逮捕俄羅斯人的初衷,不過他們如果可以換來分量更重的被俄關押的間諜這就是一筆超值的買賣,奧巴馬點頭同意了。
如此看來,這套兩天之內先奉上“漢堡外交”的胡蘿卜拉攏、后祭出“間諜門”大棒敲打俄羅斯的外交組合拳,實際上是早已設計好的戲碼。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什么華府要刻意對俄羅斯使出這套組合拳呢?
仔細觀察美俄雙方這一年多來的動作,似乎可以將這道謎一般的“間諜門”推開一條縫隙。
2009年7月,奧巴馬訪問俄羅斯,旨在“重啟”美俄關系,美俄在政治、外交領域階段性地克服了歐洲導彈防御系統、核裁軍、伊朗核問題等難點后,又借俄總統梅德韋杰夫近期訪美之機,將雙方合作擴大至高科技和經貿領域。標志事件是雙方在俄羅斯周邊部署歐洲導彈防御系統一事達成妥協;雙方在吉爾吉斯斯坦事件中唱雙簧,美方默許親俄力量顛覆巴基耶夫政權;俄羅斯在2010年6月安理會制裁伊朗的表決中投了贊成票;緊接著這次梅德韋杰夫訪美,除了漢堡外交,還得到了美國方面支持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并擴大高科技和經貿往來的空頭支票;似乎俄美兩國關系徹底走出俄格戰爭的陰影,迅速走向合作。
但是在東北亞地區,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副截然不同的場景。在天安艦事件中,俄羅斯站在朝鮮一邊,質疑美韓方面對北朝鮮方面一棍子打死的態度;在隨后美韓熱炒聯合軍演的時候,俄羅斯又從6月28日起(間諜門事件爆發的第二天)高調進行了蘇聯解體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遠東軍事演習,兵鋒所向,不言而喻。
在仔細看一下俄羅斯的一系列動作,從俄格戰爭到歐洲導彈防御系統問題的暫時解決,保證了其歐洲戰略方向基板盤的安全和鞏固;支持對伊朗制裁、在吉爾吉斯斯坦搞俄版顏色革命、其后又維持吉國亂而不治的局面,擺明了就是要惡化中亞局勢;而在東亞,對美日韓同盟大亮其肌肉,顯然意在遏制美日韓同盟在朝鮮問題上的冒險傾向,不遺余力地維護東北亞局勢的安全與穩定。
為什么俄羅斯要在其西部歐洲方向和東部東亞方向向西方勢力亮肌肉、積極維護上述兩地區的穩定;而在其南部中亞地區一定要配合美國把水攪渾?
因為中國的新絲綢之路戰略。
“新絲綢之路”撬動地緣政治
一部地緣政治斗爭史,就是陸權與海權爭鋒的歷史,蓋因國際貿易的主要線路,也就是大規模財富轉移的路徑,無非是海路或陸路。近代西方掀起大航海擴張浪潮,逐漸奪取并控制全球海洋要道,進而建立殖民體系、操縱世界經濟。現實中,海路仍是聯系整個世界貿易的主要方式。總體上看,海路發揮極其重要作用,但海洋充滿危險以及海權爭奪,這也是不爭事實,海上力量不足者顯得有些被動,而海上強權則在大洋中耀武揚威。
同時,由于高鐵技術的顯著進步和不斷推廣,表現出陸路重新奪回優勢的跡象,特別是在相互連接的大陸區域。因此,可以前瞻性地推測,整個世界貿易商路網絡,將呈現海、陸并存與并重格局,世界級和區域性大國將會奉行海權與陸權并重原則,并根據情況變化而作動態調整。隨這種狀況變為現實,定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世界經濟版圖。當人們觀察北美、亞太、歐盟三大區域經濟,則會發現后二者同處歐亞大陸、分處東西兩端,除了既有海路相通,還能通過陸路對接,中間則是資源能源富集的中東、中亞、俄羅斯,至此,歐亞大陸貿易網的宏偉前景逐漸清晰,堪比美洲新大陸的發現。。
中國主導的“新絲路計劃”,正是運用高鐵技術,重新規劃歐亞陸路貿易網線的偉大構想,這一構想的基本戰略,就是要在國內廣建高鐵網絡的基礎上,將高鐵線路向西延伸,與歐洲鐵路網對接,直通不列顛。
關于泛歐亞鐵路的“新絲路計劃”,大約可分兩類,一類是亞洲局域網,一類是歐亞互聯網;歐亞互聯網主要是兩條線:一條是中國—中亞—中東—歐洲線路,從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出發,經由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家,最終踏上歐洲到達德國,并與西歐鐵路網連接。另一條是中國—俄羅斯—歐洲線路,計劃從中國黑龍江省出發,捎帶上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通過北部的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連接到西歐、北歐。對此,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的報道,經中亞高鐵最終可能會與歐洲鐵路網連接,屆時旅客從倫敦王十字火車站只需要48小時,就可以走完5070英里的旅程抵達北京,而從倫敦抵達6750英里之外的新加坡,也只需要72小時。報道稱,有關國家已經與中國政府就上述項目展開談判,預計未來10年內,中國時速高達350公里的高鐵動車就能在歐亞大陸上疾駛。另據中國官方人士透露,中國與俄羅斯已就鋪設橫跨西伯利亞的高鐵路線達成一致,印度也在就其國內鋪設高鐵線與中國談判(借助中國高鐵經驗和技術)。
從這兩條線路我們可以看出,中亞-中東線所處的位置,“恰好”位于美國反恐重心的“不穩定弧”地帶,美國可以投棋布子的“眼”很多,近在咫尺的阿富汗戰爭,還有伊朗戰爭可能爆發的前景,是一道又一道的攔路虎,并且在這個大背景下也可以理解烏魯木齊7·5事件、吉爾吉斯斯坦政局動蕩的深層戰略原因;而在吉爾吉斯斯坦事件中,俄美雙方唱了一出并不高明的雙簧,然則此事對俄來說,利害攸關之處僅在于:中亞-中東線遠比俄羅斯線距離要近得多,一旦中亞-中東線搞成了,俄羅斯線被放棄怎么辦?那幾乎可以說是俄國復興唯一的希望。所以,吉爾吉斯斯坦一定要亂。
而在東北亞地區,一旦因天安艦事件發生大規模動蕩,俄羅斯線的前景同樣不美妙,所以俄羅斯在遠東的頭等國家利益在于全力維護地區的安全和穩定;所以在天安艦事件中俄羅斯站在了美日韓的對立面,平衡東北亞的均勢;所以要在歷史上首次將黑海、波羅的海、太平洋三大艦隊同時集結在遠東地區進行大規模軍演,威懾美日韓方面的戰爭冒險野心。
在這個大背景下就我們就能看清這次美俄間諜門事件中,華府精心炮制出的這出鬧劇“良苦用心”何在——用“漢堡外交”獎勵俄羅斯在中東、中亞地區配合美國圍堵中國戰略有功;用“間諜門”敲打俄羅斯,在東北亞問題上還是要尋求親美立場,才可能兌現在“漢堡外交”中對俄羅斯開出的空頭支票。只不過深諳強權博弈之道的俄羅斯,在間諜門事件的第二天,以規模前所未有的遠東軍演來回應;領教了俄羅斯展示肌肉的滋味后,美方不得不在間諜門事件上偃旗息鼓,再演一出“捉放曹”,草草收場了事。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