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挪威“世界末日種子庫”
http://www.cyol.net 2009-07-16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09-07/16/content_2760120.htm
在距離北極點約1000 公里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一處山洞中,有一座“末日種子庫”:約1 億粒世界各地的農作物種子被保存在零下18 攝氏度的地窖中。該種子庫堪稱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儲存庫,其安全性堪比美國國家黃金儲藏庫,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去年九十月間,法國攝影師卡洛琳·波倫拍攝了把印度一農場的植物種子運到挪威“末日種子庫”的全過程,這也是媒體記者首次走進這座神秘的 “植物諾亞方舟”。
2008 年9 月,位于印度南部城市海德拉巴的一個農場里,蒙著頭巾的農婦們正在田地里采摘高粱種子;此時正值夏季,當地氣溫高達42 攝氏度,熱浪吹拂著兩米多高的高粱桿子。
由于得到國際半干旱作物研究所專家的種植指導,這里產出的高粱、珍珠栗、爪狀栗、鷹嘴豆、木豆等作物的種子,顆顆都大而飽滿,充滿光澤。
“這是一批特殊的種子,它們不會在市場上高價出售,而是會運往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又名“末日種子庫”)封存起來。”跟拍這些種子采摘及運輸全過程的法國攝影師卡洛琳·波倫告訴《外灘畫報》記者。
在國際半干旱熱帶作物研究所,卡洛琳看到,當地的植物專家正從采摘的種子中挑選出“精品中的精品”,他們把挑選出的種子按500 顆一組,裝進一種銀色的袋子中。這將是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迎來的第五批種子,總共兩萬顆。
詢問專家后,卡洛琳得知,這種銀色的袋子名叫“勞斯萊斯種子袋”,這是梅林達·蓋茨基金會花費3000 萬美元,專為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研制的。這種由特殊金屬箔片和其他先進材料制成的特殊袋子,可以讓種子在干燥和冷凍狀態下長久保存。即便種子庫的制冷系統失效,這種袋子仍能確保種子的貯存溫度保持在零下18 攝氏度。
9 月下旬,卡洛琳和兩萬顆種子一起,從印度海德拉巴乘飛機抵達挪威首都奧斯陸,接著再乘坐奧斯陸與挪威斯瓦爾巴群島之間的特殊航班,抵達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所在地。
據悉,挪威斯瓦爾巴群島位于北緯74 度至81 度,離北極僅1750 公里,由斯匹茨卑根等三個大島和數十個小島組成。這里人煙罕至,直到17世紀初,荷蘭、英國、德國及法國人紛紛來此海域捕鯨,斯瓦爾巴群島才有了些許人氣。
“不會再有比這兒的貯藏條件更好的地方了。它就好像人們存放貴重物品的銀行里的一個保險柜。” 全球農作物多樣性信托基金會總裁卡里·福勒表示。2008 年2 月28 日,由該基金會聯合挪威政府耗時三年建造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落成。該種子庫的目的是保護如小麥、大麥和稻米等21 種基本農作物所有品種的種子。
據福勒估計,該種子庫可儲存450萬種、約20 億粒主要農作物種子樣本,是全球農作物品種數量的兩倍。挪威政府稱,建造這個種子庫是為了在“世界末日”真的來臨之際,使用它所儲備的作物種子保證食物供應。這些災難包括各類自然災害及人為破壞,比如全球氣候變暖、核戰爭、恐怖主義等。
據福勒介紹,截至2008 年10 月,包括印度海德拉巴的種子,該種子庫共接受了來自墨西哥、加拿大、菲律賓、肯尼亞等100 多個國家的小麥、玉米等25 萬種農作物種子樣本,共約1 億粒種子。
“這些種子由包括國際半干旱作物研究所在內的五個全球性植物研究組織提供,”卡洛琳告訴《外灘畫報》記者, “如今,福勒還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尚未‘提供’種子的國家發出邀約,愿意免費提供‘看管’種子的機會,種子的所有權可以歸委托國所有。”
安全性堪比美國“金庫”
“世界末日種子庫”的建造成本高達911 萬美元,由挪威政府出資。為什么要花如此大的成本建造一個種子庫?而且將地址放在北極圈?答案只有一個:安全。
“超人的話是對的:如果要保證某物的安全,最好在北極的山脈上建造一個堡壘。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或多或少采用了這種做法。”美國《時代》雜志將這一種子庫評選為2008 年“50 項最重要發明”時,對它的安全性稱贊有加。事實上,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被譽為全球1400 多家種子銀行的“最佳后援”。比如在伊拉克、阿富汗境內的種子庫因為戰爭被破壞;2006 年,菲律賓一家種子庫也因洪水毀于一旦。
“從印度的海德拉巴,到北極圈內的斯瓦爾巴群島,感覺是從世界的熱極到達冰極,而且后者更讓人難受。”卡洛琳回憶說。那時是去年9 月底,斯瓦爾巴群島卻下著鵝毛大雪,種子庫所在的斯匹茨卑根島上的一個小鎮住著1900 多名捕鯨的漁民和游客。“這里的自然條件太惡劣了,沒有人在這里長住,人們大多在這里呆上一段時間,然后離開。”
氣候惡劣、寒冷、人跡罕至,所有這些對人類而言的不利因素,卻讓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比其他種子庫更加安全。種子庫的外圍是厚達1 米的水泥墻,庫內備有防爆破門和兩個密封艙。其安全性堪比美國肯塔基州國家黃金儲藏庫納克斯堡,甚至可以抵御原子彈爆炸。2008 年2 月,在種子庫竣工前一周,當地發生了一次里氏6.2 級的地震,但種子庫內的冷藏室卻安然無恙。此外,由于種子庫比海平面高出130 米,所以即使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層融化,也難以將其淹沒。
去年10 月1日,當卡洛琳來到種子庫時,只有3 名種子庫員工出來迎接。原來,種子庫并沒有常駐員工;當種子抵達時,該種子庫會派出工作人員來這里存放種子。
在這里,人們不用擔心種子庫被盜。因為在斯瓦爾巴群島,北極熊是恪盡職守的“巡邏員”。“在斯匹茨卑根島,可以看見一塊寫有‘當心北極熊’的三角形路標,底色為黑色,上面畫著一只白色北極熊,外部輪廓為紅色。”據卡洛琳介紹。島上的北極熊多達5000 多頭,比人還多。加之島上人口相對“稠密”的區域在島的西部,在那里,住著幾百戶流動人家。而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則位于島的東部,周圍常有北極熊出沒。據說,在種子庫的建設時期,建設者們對北極熊恩威并施,又是喂食,又是持槍保衛,才和它們相安無事。在種子庫門口,就豎立著一個巨型北極熊冰雕。
三把神秘的鑰匙
“那是一座充滿著未來主義的建筑。”卡洛琳說,“從外面看,并不覺得它很大。但是當你走過那長約120 米的隧道,而四周都是凝結的冰霜,這時,你就會感覺到它的深不可測。”
據卡洛琳回憶,穿過長長的隧道后,種子庫工作人員讓她穿上了厚厚的羽絨服。接著,她從一個稍微傾斜的踏板進入種子庫的山洞入口,經過一條由鋼筋水泥建成的、長約40 米的通道后,就到了種子庫的“核心地帶”:3 間并排的獨立冷藏室,每間長27 米,寬9.5 米,高5 米。每個冷藏室的金屬門上都覆蓋著冰霜。
3 間冷藏室中,目前兩間空置,一間已經貯藏超過1 億粒種子。令人遺憾的是,沒有人知道,在這間近300 平方米的儲存室里,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種子是如何放置的。卡洛琳回憶說,當初她在與卡里·福勒商量拍攝權限時,福勒表示,她可以拍攝種子從種植基地到種子庫建筑的任何鏡頭,但惟有冷藏室被禁止進入。
種子庫工作人員麥克告訴卡洛琳,這間儲藏室在建筑期間,一共只配了三把鑰匙。其中,他的這把鑰匙是卡里·福勒給他的,每次任務結束得立即還給卡里·福勒。據麥克推測,另外兩把中的一把可能在挪威政府手中,最后一把鑰匙的主人無人知曉。
“或許,真的只有到了世界末日,才會揭曉謎底。”麥克說。挪威人還給種子庫取了另一個響亮的名字:“末日穹頂”。麥克說,之所以用“末日”來命名這個計劃,這是因為基金會認為,人類如果不節制自己的行為,那么地球的末日可能真的會到來。而用“穹頂”一詞則有三層含義:一是種子庫位于北極,這里可以稱得上是地球的“穹頂”;二是只有“穹頂”才是人們最后可以生存和呼吸的地方;三是希望這個種子庫可以像人們擱置在“穹頂”上的東西一樣,永遠不會使用。
去年3 月, 挪威王儲馬格那斯(Haakon Magnus)親臨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期間,他向麥克提出,想親眼看一看種子庫的“核心地帶”:儲藏室,結果吃了閉門羹;去年10 月,繼卡洛琳拍攝完種子庫不久,美國前總統、85 歲高齡的吉米·卡特帶著拯救世界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來到這里,依然沒能進入種子庫的“心臟”。
卡洛琳說,她曾乘麥克進入冷藏室的瞬間,躲在門口瞟到幾眼冷藏室內的情況。“好像有很多很多的箱子、柜子,但擺放得錯落有致,并不顯凌亂。”麥克說,冷藏室內采用的是蓋茨基金會研發的“種子庫”管理系統,將不同種子按照來源、種類、數量以及貯存條件分門別類地擺放。
種子庫并非“萬能”
“這是一項極有意義的工程。不僅僅是挪威種子庫本身的故事很吸引人,人們也想了解全球的種子是如何運送到這里的。”卡洛琳道出此次拍攝的目的。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一位官員羅伊·斯坦納爾曾說:“糧食對窮人的重要性實際上被忽略了。栗和豇豆之類的農作物受到的關注太少了。”因為沒人照料它們,福勒把它們稱為“農作物的孤兒”。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有3/4 的農作物品種已在上世紀消失,其中80% 的玉米種類在上世紀30 年代不復存在。在美國,84% 的豌豆品種不再生長。
要想保存這些“末日種子”的活性,冷藏室中的溫度必須保持在零攝氏度以下。由于配備了大型制冷空調設備,種子冷藏時能夠常年保持零下18 攝氏度的低溫。在這樣的條件下,小麥、大麥和豌豆等重要農作物種子可持續保存長達1000年;而生存能力最長的高粱種子,大約能存放1.95 萬年。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種子都能在冷凍條件下貯藏的,被聯合國糧農機構評為世界上第四重要的作物香蕉(僅次于水稻、小麥、玉米之后)就是一個例子。很多物種的種子都需要頻繁更換,才能保證種子的“新鮮”、“可復制”。
“一些持氣候變暖論的專家表示,植物基因可能比黃金更珍貴。在比利時,科學家把從全球收集來的香蕉樣本貯藏在液氮設備中;同樣的行動在法國也有,他們收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咖啡種子。但是,對于部分熱帶的咖啡種子來說,它們是很難被保存的。”
如今,全世界發達國家都開始意識到“種子基因庫”的重要性。“末日種子庫”雖由挪威政府出資建造,但它的整個運作經費則由英國、澳大利亞、德國、美國及一些個人基金會共同承擔。《紐約時報》評論說:通過種子銀行的方式保護植物多樣性是一項十分緊急的工作,因為如今在許多農田里,農民為了提高產量,僅種植1 到2 種作物。這跟“純種的狗更嬌貴”的道理一樣,如此培育出來的植物更易受到害蟲侵害。據記者了解,在中國,最大的植物種子庫建于云南昆明,這也是中國最大的野生植物種子庫。該種子庫建于2007 年,以保護野生植物多樣性為主。
2009-07-16 總第 344 期
來源:外灘畫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