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世界日報》11月2日載文《北京秋季外交攻勢 主打東盟非洲》,摘要如下:
近期,北京展開了大規模的秋季外交攻勢。由于之前要召開十六屆六中全會以及為明年的十七大做最后準備,因此這一波的外交熱點特征不是走出去,而是請進來。
元首外交方面,當然要數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破冰之旅和法國總統希拉克的經貿文化之旅最為引人注目。前者表明北京有意結束小泉時代因參拜靖國神社而導致元首外交中止的惡劣狀態,為東亞地區的政經秩序的穩定伸出橄欖枝,從而為中日經濟持續加溫;而后者則是北京做歐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不但因為希拉克是親中的歐盟國家領袖,同時也因為德國政權向右轉,北京更需要法國發揮作用。
然而,更令人注目的是,這波外交熱的亮點還有東盟10加1的南寧峰會和北京非洲國家元首峰會。前者是睦鄰共榮政策的一部分,后者是鞏固第三世界向心力,開拓非洲資源和市場的戰略部署。顯然,為了遏制中國威脅論,為了向發展中國家表明中國不會搖身成為“西方大國的一員”,這兩個大規模的元首峰會打的是經濟牌,兄弟牌。
東盟和中國互相是第四大貿易伙伴,排在美國、日本、歐盟之后,因此北京藉雙方對話15周年的紀念時機,在與東盟各國最近接壤的廣西南寧設下高峰會的舞臺,力圖加速在于2010年組建成自由貿易區,以經貿一體化帶動東亞的整體發展,發揮中國的領頭羊功效,從而把東盟這個原來是配合美日澳南韓及臺灣圍堵中國的戰略鏈條轉化成中國經濟發展的另一塊“腹地”。
當然,隨著中國的強大,北京與東盟國家的領海資源糾紛也會呈現出來,而中國發展空中海上軍備力量,自然也使東盟國家擔心,從而可能引入更多的美國及北約軍事力量來加以制衡,為此,中國總理溫家寶主動提出要擴大與東盟國家的軍事對話和交流,展開軍事國防合作,以增加中國國防的透明度來獲得東盟國家的信任。
至于非洲國家,不但是中國在聯合國的投票部隊,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對資源的急需,非洲國家更成了石油等資源的供應國,也是中國推銷廉價產品的龐大市場,北京在非洲的擴張引起了西方國家的嫉妒和批評,認為今天的中國正在成為比以往西方殖民者更貪婪的掠奪者,為此,北京期待通過非洲元首峰會來展示中非的團結,向非洲兄弟交心,并藉此承諾對非洲的貧窮環境、愛滋病治理提供更大的援助,探索中國發展與非洲共榮的“新模式”。
北京的這波秋季外交攻勢,自然是對美國形成巨大壓力,是中國力圖塑造和平理性慷慨的世界大國形象的一部分。但是,這波外交攻勢也使臺灣更加邊緣化,因為對日友善,可以削弱日本暗中支持臺獨的力量,對法工作,則可以穩固歐盟對一個中國的支持,而加強與東盟及非洲國家的關系,更是直接瓦解臺灣已經有限的外交空間。
當然,北京十分清楚,對日本歐盟以及東盟與非洲的外交再成功,如果與美國搞壞了關系,還是不行。因此,在這段時間里,北京努力斡旋,終于達成了讓平壤重返六方會談的共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