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當局對華政策萬變不離其宗——遏制
勞江
披荊斬棘歷盡艱辛登上總統寶座的美國第44任總統奧巴馬,從競選到宣誓就職不斷高喊“變革”。他宣稱,國內政策要“變革”,對外政策也要“變革”。在國務卿希拉里的配合下,推出了所謂“巧實力”外交。分析奧巴馬執政幾個月以來在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動方面的言行,可以將其“巧實力”外交解讀為以軟硬兩手重塑美國霸權。也就是說,捍衛并加強美國作為世界霸主地位依然是奧巴馬外交政策的基本指導思想,只是手法有所調整,時軟時硬,甚至以微笑、甜言蜜語代替虎視眈眈。有時甚至打你一巴掌后再說聲對不起,得了便宜又賣乖,叫你沒脾氣。奧巴馬就職演說中的兩句話透露了他當前外交政策的底線、思路和手法。一句是“對于正在觀看這一儀式的其他 國家的人民和政府來說,.....對于每個追求和平和自尊的國家和人民而言,我們都是朋友,我們愿意再次領導大家踏上追求之旅。”一句是“因為謙卑和節制,我們才安全。”
花招不斷
由于美國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由于戰略需要,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美國需要中國的經濟和戰略合作,所以奧巴馬上臺后,美國當局對中國的姿態偏向柔和的一面。有時甚至還要吹捧幾句中國,說什么,美國很重視中國,歡迎越來越強盛的中國在國際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其實這是欲擒故縱,給“中國責任論”加碼。要你中國在應對經濟危機上多出錢堵窟窿;要你中國在應對氣候變暖問題上犧牲經濟發展強制減排;要你中國限制核利用;壓你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穩定巴基斯坦局勢上、在阿富汗重建等方面出力出錢。但“患難”時的柔和姿態也好,吹捧也好,都掩蓋不了美國在政治、在經濟、在意識形態、在宗教、在人權、在貿易等諸多方面對中國的挑戰。遏制、演變中國,仍是美國的長遠目標。當前美國雖在對中國彈奏“合作”、“安撫”、“忽悠”音符,但最強音仍是指責。說一套做一套更是家常便飯。奧巴馬競選時就主張提高人民幣匯率,稱要提高人民幣匯率,以便為美國制造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美國財長蓋特納上任前在接受美國國會聽證時也指責中國操縱匯率。21天后當上了財長的蓋特納又軟化口氣表示,美國需要參考全球整體情況,彈性判斷中國是否操縱人民幣匯率。打一巴掌后烙印還沒抺去,再說聲對不起。2月18日奧巴馬在丹佛簽署他稱為“重要里程碑”的7870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使“購買美國貨”成為法律,雖然加上了一條“必須符合美國國際貿易承諾”的條款,但也只是讓歐洲、加拿大等發達國家豁免,卻將中國排除在外,又打了中國,特別是中國鋼鐵業一棍子。面對國際上對美國貿易保護條款“購買美國貨”的不斷批評,美國還企圖轉移視線。3月底,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國外貿易壁壘年度報告》,指責中國利用法規和稅務規定設置貿易壁壘,對外國競爭者造成歧視。美國所作所為豈不是在耍花招。
忽悠中國
3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發表《關于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文章,指出這次金融危機反映出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和系統性風險。呼吁創造一種與主權脫鉤,并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國財長蓋特納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立即一致表示拒絕和反對。奧巴馬也迅速表態,他打破過去總統從不直接評論美元走勢的慣例說:“我必須特別指出,美元現在格外地強勁”、“我不認為有創立新的全球貨幣的必要性”。美國媒體也應聲附和,并無理指責中國堅持新經濟民族主義。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是美元的霸權體系。這種體系支撐著美國經濟霸權,而經濟霸權又是政治和軍事霸權的基礎。一句話,美元的霸主地位,意味著美國在世界的霸主地位。奧巴馬的“變革”不會允許觸及這個基本點。何況他要把崛起的中國緊緊地與當前危機綑綁在一起,如果我美國不能從危機中“絕地逢生”,你中國也別想擺脫困境。在這之前,當中國對在美國資產的安全性表示擔憂時,美國不是從白宮到金融業到媒體都出來安撫地說,美國是最穩定的政治體,最強經濟體,購買美國債券是安全的。言下之意,放心吧,多多地買吧。忽悠中國不遺余力。
頂不過利益集團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國會聽證會上闡述美國對華政策時稱,希望與中國建立積極與合作的關系,兩國將深化和強化在若干問題上的聯系。2月中旬,希拉里訪問東亞時,途中卻表示說,美國依據“與臺灣關系法”會持續協助臺灣防衛。3月24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所謂紀念“與臺灣關系法”30年決議案,為臺獨勢力打氣。在此之前,美國國會還通過了一項涉藏決議案,粗暴干涉中國內部事務。
3月初,美國間諜船進入中國南海搜集情報。我巡邏船進行有理有節干預。美方船只不但不撤出,還倒打一耙。美國國防部發表聲明稱,中國軍艦近來連續在公海區域侵犯美國船只,騷擾一艘沒有武裝的美國海軍觀察船,并采取可能導致危險的行動。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指責中國軍方“越來越具侵略性”。美國駐華使館竟然為此向中國政府提出所謂的抗議。美國也曾暗示支持菲律賓在南海宣示主權。美國關注南海是因為南海對美國有重要的戰略利益。為美國利益計,多年來美國不斷地渲染“中國威脅論”,特別是渲染中國對亞太地區的威脅。奧巴馬執政后的今天也未改變腔調。前不久美國公布的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為“嚴重歪曲事實”的《2009年中國軍力報告》繼續彈奏布什時期的老調,稱“解放軍去年持續針對臺灣進行軍力現代化,包括增加瞄準臺灣的短程導彈,臺灣區域的軍事平衡持續倒向有利于中國的方向”、“解放軍發展并持續部署具破壞性的軍事技術,比如進攻性核武器、太空武器和網絡戰武器,正改變區域平衡,其影響遠遠超出亞太地區”。對這一套“中國軍事威脅論”老調,五角大樓發言人莫瑞爾也承認說,今年的報告內容與去年差別不大。
美國經濟學家奧爾森在《國家的興衰》一書中分析發達國家的問題時說,經濟發展產生了利益集團(分利集團)它的資源和影響力不斷積累,最終會影響政府政策的制定。雖說奧巴馬的祖先在肯尼亞,他的膚色有別于美國白人,但他是生活在美國,接受的是美國教育,是美國利益集團把他扶上了總統寶座。尚不說他不想真正的“變革”,他到倫敦參加20國集團峰會時的闊綽、顯赫排場就沒有變。
即使他想變革,利益集團也不會答應。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威爾遜總統本不愿意參戰。但在急于發戰爭財的銀行家們的緊逼甚至恐嚇下,威爾遜不得不同意向缺少戰爭費用的英國和法國貸款30億和5億美元。銀行家們說,如果沒有貸款,結果將是生產受限,工業衰退,資本和勞動力閑置,大規模破產,財政危機,民怨沸騰和不滿滋生。威爾遜頂不住銀行家們的壓力,美國于1917年4月參戰了。南海事件、中國軍事威脅論、中國軍力報告等,不也說明美國軍工巨頭們正在綁架奧巴馬的對華政策嗎,奧巴馬“變革”不了美國的利益集團。
(《環球視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