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美國為何要放棄制造業

安慶仁 · 2009-04-18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80后美國與美國經濟危機》

>>80后美國與美國經濟危機(導言)

第一章 美國為何要放棄制造業

  1973年阿拉伯國家的石油禁運,導致石油價格上漲了35%,美國是石油進口國,這種跳躍式的價格上漲,讓美國一夜之間增加了1000多萬窮人。在1970年代的美國,存在著四個階層,富人、白領、藍領、無業窮人,其中藍領階層約占美國人口總數的60%,藍領階層其實只是個泛稱,這個階層內部按收入分高、中、低三個檔次,高級的技師屬于藍領中的高收入階層,這種工人知道在那里劃圈,劃個圈只值一美元,但知道在那里劃圈值9999美元;出租車司機的收入占中間,普通工人比如流水線上負責組裝的工人都是低收入者,油價上漲對這部分人的損害最大,一覺醒來后他們發現,平時買得起的日常消費品的價格已經接近昨天那些高檔消費品的價格。

  1967以后的美國,通貨膨脹與高失業率一直并存,美國的失業率乘美國的人口基數,恰好等于美國窮人的人數,大致上占美國人口總數的10%左右。但有工作的普通藍領工人生活大體還過得去,因為美國的通貨膨脹是貨幣擴張的結果,是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導致了物價上漲。在大多數發達國家中,通貨膨脹是一種慣性,這是凱恩斯的一大發明,目的是為了制造需求拉動增長的效果。這種通貨膨脹也可以稱作溫和的通貨膨脹,兩種因素相互一抵消,工人們多少還有一點賺頭。但如果不加遏制,任由這種通脹持續下去,也是非??膳碌模绹∏【统霈F了這樣的趨勢,通脹增長率連續兩年以1.1%以上的遞增率上漲,1967年通脹率是3.1%,其后三年依序是4.2%、5.5%、5.7%。為了遏制這種恐怖的上漲勢頭,1971年8月尼克松凍結了美國工資和物價,雖然這種來自政府的干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不能持續干預下去,美國是市場經濟,所以三個月后,這種凍結就結束了。自那以后,物價增長率持續走高,不過1972年總體上還算可以,物價增長率一直維持在6%附近。

  到了1974年情況大變,物價增長率驟然突破兩位數,達到了空前的11%。美國的普通工人由此開始了一場長達15年之久的災難,工資絕對收入是在增加,但相對收入卻一直在下降,到1989年,美國工人工資的實際購買力已經較1972年下降了30%。這個階段,美國家庭收入所以沒有下降,進而還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為婦女已經成為勞動力隊伍中更加活躍的成分。美國婦女之所以變成勞動大軍,既不能歸功于婦女解放,也不是女權主義爭取的結果,而是因為美國產業結構的調整,給女性提供了就業和展示女性才干的前景廣闊的市場。在1975年——1985年,十年間美國新增加的產業中,有2/3的崗位被女性所占據。到1985年全美國就業婦女高達5000萬人,約占16周歲以上有工作能力女性人數的53%,占全美就業總人數的45%。

  女性的高就業率說明,從1975——1985年,悄然間,美國完成了經濟轉型,而這種新型的經濟模式顯然更適合女性參與。這個時期的美國社會,應該說已經進入了信息社會,石油雖然還強烈的影響著美國社會和美國人的生活,但更多的是影響著美國人出行的方式,美國產品則已經進入到后石油或后工業化時代。

  為了把這個問題分析的更加全面具體,在這里我們有必要分析一下產品的成本問題。

  在傳統的經濟學觀點中,成本大致包括如下費用:

  1、 原材料費用

  2、 勞動力使用費用(工人工資+失業保險+醫療保險+撫恤金即中國的養老保險)

  3、 燃料費用

  4、 固定資產損耗

  5、 上繳的稅費

  6、 運輸費

  7、 企業管理費

  8、 企業保險費

  9、 宣傳廣告費

  10、研發和知識產權使用費

  11、公關費

  12、殘次品損失費

  13、辦公費


  企業家對運輸費的理解是孤立的。比方說一把不銹鋼勺子,企業家家眼中的運輸費就是原材料采購到進入生產廠家這個過程。這種計算方法顯然忽略了物流宏觀上的運輸成本,也就是整個國家為了生產勺子付出的全部運輸費用。從國家的角度講,這把勺子的運輸費用應該包括這樣幾個環節:一、礦石從礦山拉到冶煉廠的運費,這種運費是雙向的,送貨時滿載而去,回來時空車,運費顯然不能只計算單程。二、礦石冶煉成鋼坯以后拉到勺子制造廠的費用,一般的來說,這種運費也是雙向的。三、從勺子制造長到商場的運費,這種運費一般是單程的。

  我們知道,現代物流業中,運輸工具的不同,運輸成本也不同,但國際貿易一般都屬于綜合運輸,鐵路、公路、海洋或航空。由于分析模式的不同,世界各國對物流成本的計算結果也各不相同,英國的分析是,各種物流費用平均占貨價總額的14.8%;美國的認為是在10——32%之間;中國分析的結果最高,一般商品物流成本占商品總成本50%~60%以上。從商品物流成本中可以窺見世界各國產業上下游整合的力度,英國的整合應該是最好的,從礦石到產品最后定型一條龍生產下來,節省了大量的運輸成本,中國的整合力度最小,不同的產業各自為政,不同階段的產品運過來運過去,浪費了大量的運輸成本。不過從中國的分析中,卻暴露了運輸成本的秘密,商品的成本中有50%~60%來自運輸環節,如果再加入其它成本費用,制造業所創造的那點利潤與它自身的付出相比,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

  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產出、低工資、低效益,這就是高油價給制造業帶來的最終結果。美國是市場經濟,資本家追逐利潤的最大化,這種極不劃算的地買賣,資本家當然不會去做。有人可能會認為,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可以相應降低生產成本,但對那些簡單的產品而言,科技潛力不是無限的。這意味著,即便美國科技實力強大,它也不能無限的降低這些簡單產品的成本,而要想改變高油價帶來的負面效果,唯一的出路是放棄制造業另辟蹊徑。

  從十九世紀初期開始,美國經濟走上了一條鐵路帶動的道路,建一座車站富一個村鎮,修一條鐵路富百萬人家。鐵路對美國城市的興起、經濟的繁榮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美國經濟史學家沃爾特·羅斯托的著作《世界經濟:歷史與展望》有非常具體的交待,美國歷史上曾經有兩次兩次經濟騰飛,第一次出現在1815——1850年,以新英格蘭地區的棉紡織業大發展為帶動;第二次出現的時間在1843——1870年,修建鐵路帶動北方工業起飛,美國的重工業就是在這里和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鋼都”匹茲堡、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布法羅等城市群構成了美國鋼鐵工業產業帶,而克利夫蘭、休斯敦、賓夕法尼亞等城市則構成了美國石油工業產業帶。

  到了二十世紀70年代,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是美國內陸石油資源告竭,石油依賴進口,價格上遠遠高于國產石油,鐵路收益迅速下降。同時也由于高速公路和航空運輸業的興起,鐵路運輸在貨運市場上所占份額由1820年代的75%下降到1970年代的35%,實際上這個時期美國鐵路是在虧本運行,同一時期英國也出現了這樣的問題,英美兩國采取的策略也大致相同,——鐵路國有化。美國比英國的步子邁得更大,有些鐵路干脆就拆除了。

  無論從外部因素還是內部因素上說,美國經濟都面臨著轉型,因為舊有的經濟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世界形勢的需要。正如目前美國經濟再次面臨轉型需要,新上臺的奧巴馬一改布什政府強硬野蠻的對外戰略,當年的尼克松也開始了溫和外交,一是在軍事上迅速收縮,擺脫越南戰場這個吞噬美元的老虎機;二是謀劃經濟轉型,徹底擺脫經濟上受制于石油的被動局面;三是進行政治改革,安撫和穩定國內勞工階層日益不滿的泄憤情緒。尼克松是共和黨人,他代表著美國大資本家、大農場主和大多數白人的利益,但是面對嚴峻的國內政治和經濟形勢,他心里非常清楚,共和黨人除非經受改革和開放的陣痛,否則必將被美國選民拋棄。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里,美國經濟一直經歷著大規模的轉型,在1870年,美國有50%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到了1960年,從事農業勞動的勞動力只有10%,到了1996年,這個數字變成了3%。而這也正是美國農副產品價格低廉的原因之一。

  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從1975年開始,美國經濟又開始了一次具有反傳統理念意義的轉型,這次轉型經歷了20年之久,其突出特征是這種新型的經濟模式與傳統的經濟續理念相背離,主要具有五大特征:服務化、信息化、娛樂化、概念化、高科技化。2007年法制晚報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國大學有十大新興的熱門專業,居首位的新聞媒體,排第二位的生物工程,第三是有機農業,第四是國土全專業,第五是網絡商業和網絡市場專業,第六是電腦游戲設計專業,第七是法律財會專業,第八位是人機互動專業,第九位和第十位分別是社會與環境和超微工程專業。這十大熱門專業,雖然不能完全代表美國經濟的產業結構,但也足夠說明問題,美國顯然是在追求一種成本極低甚或不需要成本的收益模式。

  油價上漲的腳步并沒停下來,它像脫韁野馬,一路狂奔,到1974年底,油價已經上漲了三倍。進口同多樣的石油,1973年美國只要80億美元,到了1975年,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340億美元。以下幾組數字說明,隨著油價提高,美國貿易逆差也在上漲:

  1974年,逆差54億美元

  1976年,逆差93億美元

  1977年,逆差235億美元

  1978年,逆差341億美元(另一份數據說是285億美元)

  1973年第三季度油價3.01美元/桶,到了1979年第三季度,油價已經漲到21美元/桶,平均一下,油價每上漲一倍,美國貿易逆差就翻一番。

  油價暴漲,耗盡了美國工業制成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從1975年到1978年,美國出口總額增長不到24%,進口總額卻急劇上升,超過了72%。從這一期間開始,美國對外貿易出現了幾個顯著變化:

  1、 美國對外出口越來越依賴發展中國家和計劃經濟國家,美國國內甚至期待出現“中國貿易熱潮”。

  2、 美國從發達國家的進口銳減,從67%降至54%,同期從發展中國家的進口由33%劇增到45%。日本是個例外,對美國出口由11%增加到13%。

  3、 美國從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進口增加了兩倍。

  4、 美國農業出口下降了20%,以不變價值的美元計算,農業出口一直占美國出口總額的五分之一,農業出口的巨大下降,是美國不能承受的。為了平息國內農民(大農場主)的憤怒,為此美國不得不向蘇聯大量出口谷物,最高一年,出口蘇聯的谷物高達17億美元。這讓農業屢屢歉收的蘇聯興高采烈。

  但同時我們看到,美國農業出口額的下降,并沒有使美國國內農副產品的價格降下來,相反,美國國內農副產品的價格持續上漲。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到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美國,持續數年的干旱加冬天里的暴風雪,讓美國西部的農場集體破產,但奇怪的是,美國國內的農副產品價格卻低得沒發形容。原因就在于,19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東部的大農場主為了兼并西部的小農業主,雪上加霜,從國際市場上大量購進農副產品,徹底擊垮了西部的小農業主。然后以極低廉的價格收購了他們的農牧場。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情況變了,大農場主們已經壟斷了美國農牧業,所以他們就選擇了相反的做法——漲價。由這里,美式資本主義和資本家的良知讓人一眼望到了頭。針對這個現象,喬治·P·舒爾茨是這樣說的:“有見識的企業家,應該把愛國主義與利己主義兩種動機結合起來,只有如此,才能使一個在經濟上獨立的美國人為他的祖國服務?!边@話是說給美國企業家的,但對中國企業家應該同樣適用。

  油價上漲給美國造成的損失是無法形容的,在亞洲,美國失去了越南和伊朗,為此不得不交好中國大陸而放棄它在臺灣的既得利益;在拉丁美洲,它一度想改善美古關系;在非洲,除南非外,蘇聯幾乎全面接管了美國的勢力范圍。

  翻開世界政治版圖我們會發現,1975年至1985年這十年間,正是美國在全球全面退縮蘇聯全面進攻的時代。

  事實上,進入1970年代,蘇聯經濟已經停滯不前,昏庸無能的勃列日涅夫就像個超級敗家子,坐吃山空式的消耗著斯大林和赫魯曉夫創下的那份巨大的家業。自赫魯曉夫下臺后,蘇聯輕工業品就沒有換過型,老式的洗衣機如果不看著點,可以從廳堂一路顛簸著跑到庭院,蘇聯的小汽車甚至不如波蘭的更先進。然而油價暴漲卻幫了蘇聯的大忙,這讓蘇聯有實力與美國競爭,同時蘇聯還向國際市場拋售了300噸黃金,蘇聯資金的第三個來源是向美國和西歐借債,總額高達200億美元。蘇聯的做法跟今日美國對付中國的策略是完全一樣的,用你的錢買你的東西,同時恐嚇和威脅你。但美國這位學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業績上遠遠的超越了老師。

  有充分的理由證明,蘇聯人當時散布他們陷入燃料危機的說法是個巨大的騙局,目的是為了制造石油短缺的假象,然后漁翁得利。從斯大林時代開始,蘇聯就不缺乏燃料,缺乏的是運力。但蘇聯謊說石油生產已達極限,被迫減少出口,這就逼著東歐各國必須到國際石油市場上尋找出路,從而導致國際石油市場的短缺形勢更為嚴峻。從1975年到1985年,蘇聯對美國采取了一系列的欺騙行為,這些騙局屢屢得手,一是要歸功于無所不能、無孔不入的克格勃。二是要歸功于以色列,以色列在中東給美國大幫倒忙,從而導致了石油危機。三是要歸功于蘇聯強大無比的宣傳機器。

  塔斯社的宣傳并非都是夸張,這就好比后來的美國之音對華廣播一樣,有些是假的,但至少有一半是真的,假的雖然不可信,但真的那一部分具有極大的殺傷力,當真的發酵后,假的便也變成了真的。正因此,當時的美國政府和美國資本家們恨透了塔斯社,甚至超過了對SS20的敵視。

  1945年,美國作家克萊爾·德勒克發表了《黑色的都市》一書,書中對芝加哥南部地區貧困階層的生活狀態做了詳盡的描述,但那個時候,貧苦者并非一無所有,那里繁華撲面,街道兩旁商店、飯店、銀行、教堂、醫院鱗次櫛比,商店里的商品琳瑯滿目,南方的黑人把這里視為天堂,不遠千里離開密西西比河來這里尋找生活,由此讓這里變成了“美國黑人的首都”。不錯,黑人們生活的并不好,但大多數黑人都能找到工作,當時人們形容說,在美國最有希望看到種族和解的地方,就是這里。

  石油危機發生后,形勢急轉直下,對黑人來說,曾經繁華如夢的樂園,一下子變成了地獄。鋼廠和肉類加工廠集體倒閉,中產階層紛紛離開這里,留下來的是臉上寫著絕望與憤怒的黑人。芝加哥黑人區的十個社區中,有八個社區的貧困率超過了45%,其中三個社會區則超過了60%,25歲——35歲的男性黑人,半數以上要么沒有工作,要么掙錢極少。

  不能不承認,1970年代的美國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現象,但如果因此就認為黑人的這種貧困就是種族歧視造成的,顯然有失公允。然而,由于塔斯社挑撥離間式的煽風點火,嚴重誤導了美國黑人對美國社會的理解。當然,美國黑人社會活動家們的言論也過于負面。這樣兩種因素一經結合,階級矛盾就變成了種族矛盾。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正是美國黑人政治力量崛起的時代,伴著黑人爭主權要民權運動的,是美國左翼領導的規模浩大的反戰運動、學生運動、女權運動、綠色和平運動等等?,F在回想起來,那個歲月的美國總統,的確讓人同情,內憂外患無論那一樣都能讓人精神分裂。

  美國社會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經濟問題。1978年,美國黑人社會學家威廉·朱莉烏斯·威爾遜發表了著名的社會學論著《下降中的種族意義》,這本書中的觀點引起了巨大的爭論,因為威爾遜認為,美國黑人貧困問題的根源,不是種族問題,而是個經濟問題。他在書中說:“迅速變化著的全球經濟,使得重工業中的大量低技術職位從城市中心消失,造成這些地區廣泛的失業現象?!蓖栠d說對了,不過他沒有看到問題的根源出自哪里。回答很簡單,就出在油價暴漲上,油價的暴漲,推高了工業制品的運費。由于美國經濟奉行凱恩斯貨幣擴張主義,從1960年代開始,勞動力價格和物價就一直在保持同步上漲,產品本身的利潤空間是非常有限的,這意味著,1960年代的美國雖然是出口型經濟,但制造業的利潤并不高,情形大致類似于今天中國的企業,主要是靠薄利多銷賺取利潤。1970年代的美國,污染程度僅次于英國,污染程度每年增加9%,水源幾乎全部受到污染。但美國環境統計署的數據顯示,只有81家企業被關閉。同一時期,西德企業開始認真重視環境保護問題,英國的泰晤士河已經變成油河、臭河,西德的企業卻正在為污染的村莊作整體搬遷,這家露天礦業公司因為重建村莊,受到了聯合國的獎勵。

  油價成倍數的上漲,讓原本就十分有限的利潤空間徹底消失了,真實的情形是,1974年以后美國對蘇聯的出口,含有大量的國家補貼,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國要從蘇聯換取硬通貨,二是為了那些企業生存的必需。

  毫無疑問,美國在經歷一次涅磐,要么浴火重生,要么黯然失色。

  三

  在經濟社會中,經濟行為中有三個不同的角色,即主角、配角、丑角。主角是農業、工業制造業、礦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配角是文學藝術、體育健身、新聞傳媒、醫療衛生、金融保險、文化教育、司法、通訊、科研、軍隊、政府辦公等等。丑角是賭博、賣淫、販毒、走私、地下工廠、權錢交易、偷盜、搶劫等。主角是支柱型經濟,配角是服務型經濟,丑角是灰色或地下經濟,丑角更多的是服務性質,提供特殊服務,所以在這里稱之為特服型經濟。用一個圖表表示:

 ?。▓D1)

  圖中內圓的藍色部分是經濟行為的主角,是國民經濟的支柱,這種經濟行為就是支柱型經濟。中間綠色的園圈是服務于經濟的配角,為國民經濟提供服務的,這種經濟行為就是服務型經濟。外圓灰色的部分是經濟行為的丑角,是特服型經濟,這種經濟行為屬于地下經濟。一般的觀點認為,在市場經濟國家,特服經濟的規模占GDP的10——15%;支柱型經濟的規模占GDP的50——55%;服務型經濟的規模占GDP的30——40%。但是,在編制預算、決算或計算GDP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愿意公開承認特服經濟這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所以這個規模巨大的10——15%就不考慮了。

  從社會學的角度講,特服經濟對社會具有巨大的破壞價值,在創造GDP的同時,也在毀滅著人類幾千年創造的精神和物質財富。我們不能認為一個吸毒者在醫院治療的過程是在創造經濟效益,不能認為黑社會消費槍支彈藥是對GDP的貢獻,不能認為黑社會老大的捐款對社會是有益的。否則就等于認為汶川地震、長江發大水是刺激經濟發展。

  經濟學必須考慮兩種因素,即現實和歷史。合格的經濟學家必須高瞻遠矚,眼光要顧及大的時空背景,不能只盯著10年20年30年的得失,對歷史上的朝代更替來說,百年的收益都不能作為經濟學分析經濟的憑據,因為,前一個一百年里的收益,沒準正是后一個一百年要交的學費,回顧歷史上的經驗,那些偉大的王朝,所以在百年后走向衰敗,原因就在于他們在這一百年里陶醉于眼前的繁華,把他們管理社會和聚斂財富的模式逐漸的推向極端化。他們認為,這種模式是可以一勞永逸的,但他們不知道,這是在給子孫挖掘墳墓。對歷史而言,百年只是匆匆一瞬,當他們享受完人生走進富麗堂皇的天堂,子孫卻要為他們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一次中等規模的農民起義,就可以耗盡一個王朝的百年積蓄,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不但讓這個王朝創造的所有財富化為灰燼,同時還將毀滅人類幾千年時間里創造的許多財富。以黃巾軍起義為例,在這次起義爆發前,東漢有人口5400萬人,到了三國局面形成時,整個國家人口只有800萬人。僅人口損失一項就足以說明,第一、漢民族四百年里付出的努力付之東流;第二、這種發展模式只是一種循環:毀滅→恢復→繁榮→破壞→毀滅……,第三、說明一或二百年里的成功經驗不能作為構建某種社會或經濟分析模型的數據。

  美國社會和經濟演變過程的本身就是個典型的案例,美國人的吃苦耐勞精神在全世界是少見的,當年為了開發西部,他們拖家帶口,像原始人那樣上演了一場人類現代史上規模浩大的遷徙運動。美國人用一百多年的時間,建設成了一個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但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1929年一夜之間,他們創造的財富就損失了三分之一,到1933年初,美國有半數銀行倒閉,13萬家企業破產,1300萬人完全失業。從北美戰爭到越南戰爭結束,美國戰爭死亡人數的總和也不到100萬人,但一次經濟危機,就奪去了百萬人的生命。既然如此,何必當初,面對這個結果,人類必須要問:人類發展經濟究竟是為了什么?是為了繁華與衰敗更替,還是為了生與死的輪回——先大規模生出來,然后大規模餓死。顯然都不是,發展經濟的目的是為了讓人類徹底擺脫蠻荒和原始造成的疾病、爭殺、饑餓,是為了讓全人類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飯吃、人人有居所,夏避高溫,冬防嚴寒。

  談人權,首先是生命權和生存權,生命權和生存權不僅僅是免予被殺戮的權利,還有得到工作和免于饑餓的權利,如果這兩項權利得不到根本保障,每隔百十年社會或經濟發展就從其自身內部孕育出一場大規模的饑餓事件,就要讓數以萬計的人餓死、凍死、病死,這樣的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模式與晝伏夜出的吃人惡魔何異?這個惡魔白天顯露出人性的一面,美麗多姿,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到了夜晚,就露出血腥和吃人的猙獰,從性質上說,資本主義與《西游記》中的女妖怪沒有任何區別,必須讓她死亡。

  按照哲學家們的理解,人是地球的精靈,人類是地球上唯一能夠感受到自己存在的生物,迪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他只說對了一個方面,“我在”不僅僅因為“我思”,更因為“我”能夠感知到“我思”,也就是說“我思”必須知道“‘我思’亦即我在思考著”,離開前一個限制性的“我思”,迪卡爾的“我思”就會變成猴子、大象這些具有一點點思維能力的動物們的“我思”,而這種“我思”是無法感受到自我存在的。

  為了把這個問題說得更為透徹,這里不妨累贅幾句:——人類邏輯思維或曰認知自己的起源從鏡像開始。

  8——9個月大的嬰兒,并不認識鏡子里的自己,他們看到的那個影像,是一個跟自己同樣大小的玩伴。這個時期的嬰兒,面對自己影像時的表現,跟鸚鵡、獼猴、小貓小狗沒有任何區別,如果費盡千辛萬苦還不能觸摸到那個玩伴,他們就會著爬到鏡子的背面去尋找。這個時期的嬰兒,已經有了實體觀念,能夠憑借簡單的直覺分析鏡像,雖然他們并不知道那是自己的影像。

  嬰兒長到10——11個月,母親梳妝時會驚訝的時候,梳妝臺上的嬰兒已經有了邏輯思維能力,他(她)表情復雜、眼神迷離、疑惑,忽而回頭觀察真實的媽媽、忽而觀察鏡子里的媽媽。這樣的觀察和思考通常要持續幾周時間,直到有一天,他(她)對著鏡子里的媽媽笑了,俯過身去,在鏡子上留下一個個涎水吻。叫你如何欣喜:天啊!他(她)已經能分辨出影像和實像了。說話早的嬰兒,會對這鏡子不斷地呼喚“媽媽”。另一個變化是,他(她)不再把鏡子里自己的影像當成玩伴了,發現這個秘密會給他(她)帶來短暫的興趣,但僅僅維持幾天,就不再做任何理會。

  能夠認識自己的影像,看似是人生的一小步,實際上卻是人類的一大步,一個從類人到人類的質的飛躍?,F代考古學的發現證實,人類進化史可能長于200萬年,但人類進化出認識自己的能力則可能是最近十萬多年以前的事。在這之前漫長的歷史年代,茹毛飲血的人類雖然與水為鄰,但他們卻一直不知道那水中的影子就是自己,他們認為那是另一個人或另一群人,所以在他們伏下身子喝水的時候,首先要攪碎水里的影子,以防備在他喝水的時候,受到那個“動物”的攻擊。古人類對影像的恐懼,在現代人身上至今還有蹤可尋,生活中人們經常會被突然出現的自己的影像嚇一大跳。

  與現代人在嬰兒階段認識自己的影像不同,現代人在嬰兒階段認識自己的影像是大腦發育的結果,早期人類在水中認識自己的影像是大腦進化的結果。發育和進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發育是生物個體按穩定的遺傳模式和生長模式由小到大的過程,發育是個體的,在發育過程中,如果沒有基因突變或遺傳疾病等因素介入,生物將嚴格遵守生物鐘既定的路線和規則,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發育工作,發育是生物個體生命過程的一個節點,這種量變是純粹的本能在現,是內因導致結果。

  進化則不同,進化是一個物種整體性的變異,進化是環境變化和物種被動性適應環境的結果,大多數情況下,這兩種因素同時在起作用??傮w分析,進化并不受遺傳控制,是外因導致結果。進化會導致物種分化,導致這種分化的因素有突變和漸變兩種,漸變是指生物種群隨著逐漸變化的環境慢慢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性,如果環境變化的時間足夠長久,這個生物種群就會變得面目全非,譬如大熊貓的祖先是食肉動物,現在卻偏愛吃素,以吃箭竹為生。突變在物種進化中具有多大意義現在還很難說,因為個體的突變無異于自絕種群,延續下來的可能性極低。不過也不能完全否定個體突變的意義,比如令人恐怖的蒙古“死亡之蟲”,近年科學家研究發現,可能是受礦物質污染后基因突變的蚯蚓。

  了解了發育和進化的區別,讓我們茅塞頓開,現代人所以有能力在嬰兒階段就認識自己的影像,完全是生物鐘使然,當大腦發育到這個節點,生物鐘就會激活邏輯思維這部復雜的機器。但早期人類沒有進化出邏輯思維能力,為了進化出這種思維能力,早期人類可能用了200多萬年時間,然后突然在十萬年前的某一天出現了奇跡。那也許是個晚霞燦爛的黃昏,也許是一個陽光初升的早晨,A古人在B古人伏下身子喝水的瞬間,突然意識到,B古人眼前的影像跟B古人一模一樣。由彼及此,A古人同時明白,自己眼前的影像不是別人正是自己。人類成為人類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是他第一次知道水中的那個影子是自己,并且直到目前,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類具有這種自我認知的能力。

  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上,人類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但只有當人類擁有了自我認知能力,換言之當人類成了自身的欣賞對象,文化才不再是孤立的現象,才有了其自身存在的價值,也才能稱之為文化。離開人類的自我認知,一切都無從談起,無論古人類留下多少生活痕跡,那也不是文化。簡單的打個比方,有些聰明的猴子不但會使用工具,還會制造簡單的工具,但它們絕不會認為那就是文化,同時它們也不知道攔河筑壩的水獺也是在創造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邏輯思維的起源就是在人類擁有認知鏡像能力的一剎那。

  因為人類擁有了認知鏡像的能力,便使人類在同時產生了人性,雖然早期人類對人性了理解非常狹隘,但與其它動物相比,這已經是質的變化了。這樣一路演化下來,人類就有了道德意識、有了罪感、恥感,有了榮譽感。而當時光進入到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時代,人類已經知道人與人之間應該相親相愛,應該公正、平等,應該彼此尊重,應該克制某些有害的本能欲望。然而資本主義卻不是從正面理解人性,反而鼓勵人類縱容這些有害的本能欲望,它赤裸裸的宣傳,個體的自私自利是推動社會科技和經濟發展的動力,這是對人性的曲解,是用人類從動物階段遺傳下來的本能屬性替代人性。資本主義社會所以不能避免經濟危機,究其根源,就在于它鼓勵和縱容人類向動物回歸,依照叢林法則建構人類社會的社會和經濟秩序,——弱肉強食,有你沒我。

  赫胥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個錯誤的命題。第一、什么叫天擇?天擇是指人類,還是只動物?而“物竟”又是怎么回事?是指大自然淘汰人類,還是指人類相互淘汰。如果是后者,這是一個極其典型的種族主義理論,希特勒滅絕猶太人如果用兩個字表述,——物竟。第二、“適者生存”究竟是要讓人類適應什么,適應誰?是適應大自然?還是適應某些人的規則?很明顯,赫胥黎的觀點是要求人類中的大多數人適應少數人的規則。如果按照赫胥黎的觀點理解,美國1929年大蕭條中死掉的那些人,顯然就是人類種群合理的損耗,是物競天擇的必然結果,因為人類社會的規則是“適者生存”,不適應的人死掉很正常。

  人類的第二個誤區是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人類是地球上的人類,人類與地球上的一切共同構成了一個獨特的生態和存在系統。地球就是人類的家園,只有在這個家園里,人類才能是目前這種形狀和性狀的人類,離開這個家園,即便僥幸延續下來,人類也會變得面目全非。從天體演化的道理上講,人類只能是地球上的生物,是地球變遷的產物,兩者間存在著因果關系,第一、人類必須飲用地球上的水,第二、人類必須食用地球土壤培育出來的農作物和地球上提供的肉食品,第三、人類必須呼吸地球上的空氣,第四、地球上的特殊大氣壓是產生地球人類的至要條件同時也是地球人唯一可以適應的氣壓環境,第五、地球的體積、重量以及比重是為地球人量身定做的。

  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明白,無論是人類創造的財富,還是發展科學的目的,都應該以人類和地球為主。人類當然可以了解和探索外太空,但人類不能本末倒置,把別“人”的家園當成自己的家園來對待。人類應該把有限的資金和和地球上有限的資源用到人類和地球保健上,而不是盲目自大的開發火星、開發宇宙。這種行為是非常可笑和滑稽的,無異于一只老鷹要把家安在虎窩里。

  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應該關注這些問題,不能任由科學家和政治家為了滿足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浪費人類有限的財力和地球上有限的資源,要讓他們把資金和資源用到人類的每個分子身上。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必須負擔起自己的責任,不能任由少數幾個人為了那些變態的念頭瘋狂聚斂財富,然后瘋狂花錢。我們起碼應該知道,地球上的資源屬于全人類共有,不僅僅屬于我們,也屬于未來為出生的地球人,我們絕不能允許某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剝奪將來出生的地球人的生存權。

  為了保障將來出生的地球人的生存權,人類必須學會有節制的生活,不要貧窮,但也不要奢侈。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在人類種群自然滅絕之前,讓所有的地球人都能正常地活著,都有資源可用。

  所以做以上分析和說明,不單是為了告誡美國人,也是為了告誡我們所有的人,美國式的生活方式是錯誤的,是對未來出生的地球人的掠奪和犯罪。地球無疑是人類的資源寶庫,然而,自從進入到20世紀,就在短短的一百年時間里,在地球表面以下十公里的范圍內的資源,就被人類消耗大半。以這樣消耗的速度與消耗量而言,難道要讓一千年以后出生的人鉆進高溫的巖漿里尋找資源么?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yew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4.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東南亞的宿命
  7. “鮮衣怒馬少年郎,誰人不識理塘王”
  8.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9. 焦慮富人走了沒有必要,走了天也塌不下來
  10. 把統一和特朗普吞并野心并列,是蠢還是壞?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7. 到底誰“封建”?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