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約”是個危險信號
李永群
隨著本月末北約里加首腦會議的臨近,關于北約定位與作用的辯論再趨激烈。從目前北約領導人發表的言論看來,北約將被定位為“擁有全球伙伴的聯盟”。伴隨這一定位,發出的是一個危險的政治信號。
本月初,北約秘書長夏侯雅伯在布魯塞爾的一次研討會指出,北約沒有必要成為全球聯盟、充當世界警察,北約從未提及要吸收亞洲國家成為北約成員國。然而,面對全球范圍的不安全,一個國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越來越式微,重要的是它的價值觀、它與其他國家一道應對威脅的意愿。換言之,近鄰不如遠親。這就是北約締結“全球伙伴關系”的邏輯。鑒于此,北約將在此次里加峰會上發出明確的政治信號,促進與全球范圍內具有共同價值觀國家的合作,發展與“遠親”的“全球伙伴關系”。
北約“全球伙伴關系”的理論基礎來自一份研究報告。一年前,西班牙前首相阿斯納爾在北約研討會上宣讀了他領導的智庫的研究結果,這份以“北約:為了自由聯盟”為題的報告認為,抵御前蘇聯集團并非北約的初衷,北約的誕生有更積極的目標,即“捍衛自由、繼承成員國的共同文明”,北約建立在民主、自由與法制等原則基礎之上。因此,夏侯雅伯所謂的共同價值觀就是西方的“民主、自由”。
阿斯納爾的言論受到美歐一些人的追捧,受其影響,今年來北約逐漸強化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四個亞太“民主國家”的關系,并希望與之建立“全球伙伴關系”。輿論認為,北約在逐步蠶食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之后,美國和一些歐盟國家期望北約在亞太地區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如果說北約大兵開進阿富汗還舉著一面反恐旗幟的話,那么,把“伙伴關系”的范圍擴大到亞太,顯然就明白無誤地表明了其長遠的戰略意圖。
美國的如意算盤是在亞太地區建立一個以美日安保為核心,包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在內的一個從屬于北約的“小北約”,并把“大北約”與“小北約”聯結起來。以反恐作為借口也好,捍衛“民主、自由”也罷,這個“小北約”的矛頭直指中國。顯然,美國旨在利用北約應對中國崛起。
成為北約的“全球伙伴”,正中日本下懷。日本與北約加強合作,是互相借重,各有所圖。一方面,日本加強與北約的交流,能夠與歐洲各國就中國軍事發展和東亞安全局勢交換信息。另一方面,日本要求與北約進行定期協商,通過在安全領域與北約擴大合作,對歐盟提出的對中國武器出口解禁問題間接施加壓力。而北約由于參與在阿富汗等地的維和活動,軍費負擔日益加重,需要日本出錢出力;同時,北約也可借此把觸角伸向亞太地區。
然而,“走向全球”的北約卻受到來自內部的強烈反對。本月7日,法國國防部長阿利奧-馬里借助德國《世界報》表達了異議,她指出:北約首先應保持其跨大西洋軍事聯盟的本質不變,而發展“全球伙伴關系”一方面可能使跨大西洋間的聯盟關系變得模糊不清,更重要的是,可能由此發出錯誤的政治信號,即西方國家發起了一場反對具有不同價值觀國家的運動。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提出所謂的“全球伙伴關系”概念,完全是冷戰思維和霸權主義的產物。它不僅發出了錯誤的政治信號,也將會給整個世界帶來不和諧的音符。▲
(作者是本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