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寧愿與死人分享生活空間,也不愿住進犯罪猖獗的貧民窟
酷熱難熬的夜晚,梅利·索里曼居住的墓穴區(qū),空氣紋絲不動,她把頭貼在冰涼的大理石表面。在這個叫諾特的地方,這位62歲的赤腳婦人和她的整個家庭屬于一個特殊的群體,大約有5萬窮人生活在這塊菲律賓最大的公共墓地上,他們與死人分享生活空間。
奇特的活人和死人的生存組合
地球上還很少有地方像這里一樣,貧窮和擁擠造就如此奇特的活人和死人的生存組合。專家們認為諾特墓地(馬尼拉北方墓地)生活著這么多居民,既是出于基本的生存需要,也和人們對死亡的態(tài)度有關。歷史學家亞歷杭德羅·羅塞說:“許多菲律賓人不用‘死’這個字眼,他們一般稱死為‘離開’,死人只是比我們先走一步而已?!?/p>
據(jù)歷史學家說,自1884年諾特墓地開辟以來,生者和死者就開始同時入住了。這塊占地135英畝的墓地當初主要用來安葬富人和名流,由于隨同死人下葬的常有貴重物品,因而需要雇用守墓人。但在過去幾十年,這里的人口急劇膨脹。越來越多的窮人在墓碑之間安營扎寨。在這個住房奇缺的國家里,官員們面對這種現(xiàn)象也一籌莫展。
日常生活皆與生死有關
諾特墓地的日常生活都和生死有關。在這里,經(jīng)常是這邊嬰兒在降生,那邊有人被埋葬。孩子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尊重逝者,不要在緩慢行進的葬禮隊伍附近玩?;虺臭[。
有關這塊墓地上居民的歷史沒有官方記載。梅利的丈夫赫莫杰尼斯說,他這個大家族有60人,是這塊墓地上生活最久的少數(shù)家族之一。他本人1931年在諾特出生,小時候整天在墓碑間玩耍,成年時娶了梅利到墓地安家。夫婦倆想方設法讓他們的家人在這里過得舒服。他們在住處上方釘了一塊鐵皮來擋雨。孩子們有時就睡在大理石墓石上,也在那上面做功課。每到重大節(jié)日,全家就把條形墓石當桌子,在上面擺放各種食物。他們養(yǎng)的小動物也在這里安居。他們在墓穴里唯一不敢用的是電視機,“那會褻瀆鬼神的?!泵防f。
10月是忙碌的月份。跟許多墓地居民一樣,赫莫杰尼斯靠做承包人來謀生。他監(jiān)督墓地上的活兒,如作畫、石工打磨、粉刷等,而酬勞由墳墓主人提供。工人們忙著要將諾特墓地打掃干凈,因為宗教節(jié)日前來墓地的人會很多。路上的垃圾被清除掉了,成群結隊的小乞丐也被驅趕走。諾特墓地還是個繁榮的小城市,商業(yè)氣息濃厚。這里有簡易的小賣部,商販們沿路叫賣冰淇淋和汽水。這里甚至還設有墓地政府。每一塊區(qū)域都有人負責執(zhí)法和解決鄰里之間的糾紛。
他們永遠不會離開
生活是艱難的。這里沒有抽水馬桶或自來水,狹窄的路上臟水四溢。私自接上的電線在墓石堆中纏繞,經(jīng)常被市政官員剪斷。但其他地方的生活或許更糟糕。城里的貧民窟犯罪猖獗、疾病蔓延。而在諾特,窮人的日子要過得更安全、更無紛擾。
梅利說:“死人沒什么好怕的,活人才可怕?!彼f最糟糕的事情都發(fā)生在諾特以外的地方。她的3個孫子在馬尼拉貧民窟干活時被殺,最小的一個才16歲。他們不覺得自己貧窮,也不擔心染病,盡管身邊有這么多尸體。“瞧,”梅利的兒媳抱著1歲大的女兒說,“這些孩子看上去有病嗎?如果在貧民窟,他們早就沒命了?!焙漳苣崴拐f他不會離開諾特──即便死后也如此。他拍了拍身旁的一個大墓穴,說自己很快就要跟祖先們躺在一塊兒了。他覺得那里寧靜無擾?!拔译x開人世的地方,也是他們生下我的地方。我的孫兒知道到哪兒來找我。這樣的話,他們?nèi)阅苷樟衔??!?( 汪析 編譯2006-11-17 第19版 )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