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美國著名左翼網站http://WWW.counterpunch.org于2006年5月15日和5月20日,分別發表了維賈•普拉沙德(Vijay Prashad)和亞歷山大•科伯恩(Alexander Cockburn)題為《左翼的勝利:印共(馬)之路》和《紅旗在這里飄揚:從柏林到西孟加拉》的文章,印度《前線》雜志2006年6月13日發表了蘇尚塔 佩特羅諾比希(Sushanta Patronobish)題為《我們要保護農民利益》的采訪錄,都對2006年5月初印度地方選舉中印共(馬)的又一次重大勝利作了深入評論。這些評論認為,印共(馬)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績,是因為它堅持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具體來說,是因為它實行了如下社會主義性質的政策:大規模進行土地改革和佃農權力;計劃;與工會、學生會、婦女組織和掃盲組織等組成聯盟,推進社會的民主,在城市支持工會維護工人利益,在農村致力于建立村民自治制度即潘查亞特制度,使村民投票后繼續擁有政治權利,參與預算的決策,當普通村民意識到這種政治權利時,就會獲得自信,進而發揮集體創造力來改變農村貧農和中農的生活;西孟加拉邦的發展不是單純依靠信息技;術,而是注重發展農業,農業增長連續11年領先于全國平均水平。左翼陣線反對私有化,因為他們認為那是在掠奪公共資源,反對出售盈利的公有企業以及那些現在不盈利但稍加投資便可復蘇的公有企業。他們對待外國投資持謹慎態度,但又不是倒退至自給自足。如果外國投資能夠帶來更多的就業、提高印度的技術水平、不會損害公共利益,左翼陣線就予以支持。這三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如下。
幾周的選舉與期待終于有了結果。共產黨在兩個主要的左翼地區獲得了勝利。在擁有8000萬人口的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左翼陣線自1977年來連續獲得了第七次勝利。這一次的勝利可謂壯觀。作為左翼陣線中堅力量的印共(馬)獲得了294席中的176席(左翼陣線總計獲得了235席)。在擁有3100萬人口的喀拉拉邦(Kerala),左翼民主陣線獲得了2/3的席位,而在左翼獲得的98席中印共(馬)占有6l席。在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左翼支持的民主進步聯盟重新執政,共產黨還第一次在東北部的阿薩姆邦(Assam)獲得了席位。
印共(馬)走過了漫長的道路。印度共產主義運動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共產黨參加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自由的斗爭,也參加了世界范圍內反對資本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英勇的印度共產黨人竭力建立一個與工會、群眾運動和社會改革力量平行的組織。人數上的劣勢并沒有使其灰心,因為他們堅信自己掌握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最終必將取得勝利。在當前這一革命失敗的年代,人們可以輕易對共產主義理念展開理論批評。然而,我們并不真正明白,這種共產主義必勝的理念是如何給了他們必要的動力來從事一項艱辛和危險的事業。
1929年,英國統治者拘捕了31名共產黨和勞工運動的主要領導人,并在印度北方城鎮米爾魯特(Meerut)進行審訊。這些領導人受到隔離,并受到威脅要被判處終身監禁,但是他們仍堅守自己的信念。他們清楚,等待本身并不是一種策略,因而起草了一份關廠印度政治的總宣言。他們在獄中寫到,“革命—定要是大眾的革命”,“一個剝削階級取代另一個剝削階級”是毫無價值的。同英帝國主義的資產階級相比,印度的民族工業資本家相對弱小,因此他們愿意與印度的自由運動結盟。這些領導人同時認為,民族工業資本家害怕群眾運動,他們遲早會投入反革命的懷抱。為了避免工人階級受到資產階級革命的迫害,他們認為應當把群眾運動引向民眾的革命。在過渡期,共產黨“—定要取得某種形式的民主統治,并且在民眾關切的衛生、健康、住房、教育和社會文化發展方面盡可能取得快速進步”。
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印度的共產主義運動發展、消亡、再發展,擺脫了莫斯科的指令,并大膽發展出獨立的馬克思主義的行部和領導體制。1957年,南布迪里巴德(Namboodripad)領導下的印度共產黨在喀拉拉邦贏得了選舉,但兩年后尼赫魯領導的國大黨運用了各種手段推翻了共產黨的執政地位。1967年,共產黨又重新回到州議會。
20世紀40年代以來,印度共產主義運動中的路線斗爭使黨內產生了分歧。黨內一些人認為在印度革命中國大黨是其同盟,與莫斯科的路線一致,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國大黨與印度資產階級聯系緊密,不能信任。1964年,持后一觀點的共產黨員從印共中分離出來,成立了印共(馬)。在1918—1922年間,世界共產主義運動提出了三種不同的革命道路:愛德華•伯恩施坦提出保留議會民主的主要機制,實現國家權力的逐漸轉移;卡爾•考茨基認為應保留資產階級的議會政體,同時建立更多群眾參與的論壇;列寧則認為要摧毀議會政體,建立蘇維埃模式的無產階級民主。但是,蘇維埃模式在俄羅斯產生有其歷史機遇,產生于1905年的革命之中,正如1871年法國工人階級革命誕生了巴黎公社。此后列寧領導的黨做好準備,等待起義的時刻。后來列寧在1917年寫到,黨必須把起義作為藝術,并認為群眾自下而上的自發推動與有準備的黨一起將形成無產階級民主的新型組織形式。1978年,在關于歐洲共產主義的一次辯論中,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認為,雖然左派嚴厲批判前兩種道路,但在發展和提供第三種道路的當代形式方面幾乎沒做什么工作,導致的結果是對革命社會主義經典傳統的第三種選擇仍然存有巨大的疑問。
在1964年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印共(馬)指出,在議會制中國大黨決不會允許左派掌握政權。因此,通向自由與和平…上地與面包的道路要在別處尋找。1967年,印共(馬)的一些黨員走上了武裝斗爭之路,成為了納薩爾派成員(Naxalites),但近20年來他們已經回歸到合法斗爭的道路上來,致力于爭取選舉的勝利以及建立其他非選舉性的政治機構。由于種種原因,對選舉結果的爭論不可避免。印共(馬)認為,議會斗爭的存在和作用除可以解決一些有限的地方問題外,也可以更好地鼓舞各地民眾,增強民主運動。民主可以成為群眾手中的武器,同中央政府的反人民政策進行斗爭。同時,議會斗爭可以增強執政黨內部進步勢力與反動勢力間的斗爭。
除了爭取選舉勝利,印共(馬)還與工會、學生會、婦女組織和掃盲組織等組成聯盟,并致力于建立促進社會民主化的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即潘查亞特制度(panchayat,潘查亞特也叫評議會,指的是由直接選舉產生的農村地區各方面的代表組成的會議組織,它是印度農村基層民主的主要表現形式。——編者按)。印度憲法認為可以通過潘查亞特制度來實現直接民主,以適應甘地自由運動之傳統。其實,其他黨派都沒有認真對待村民自治制度,但對于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的左翼陣線來說,村民自治制度則是構建雙重權力(中央和地方同時被賦權)的載體。1978年,印共(馬)在西孟加拉邦剛剛開始執政時,印發了宣傳村民自治制度的小冊子,其中提出這樣的觀點:只有村民具有政治覺悟,才能賦予村民自治制度重要的功能。在資產階級議會民宅中,普通民眾在選舉投票后就不再具有政治權利,而印共(馬)決心在農村中使村民在投票后繼續擁有政治權利。當普通村民意識到這種政治權利時,就會獲得自信,進而發揮集體創造力來改變農村貧苦大眾和中產農民的生活。即使我們擁有有限的權力,也能在農村有所作為,喚醒廣大農民的政治意以。集體意識與思索將會重新點燃貧困農民的生命之火。印共(馬)的農村戰略包括大規模的土地改革和佃農權力計劃。這兩個計劃經常被談及,但是在農村無產者和中產農民的發展過程中,“紅色自治制度”的作用卻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自1977年到最近的這次選舉,印共(馬)在西孟加拉邦的選舉中—直都取得壓倒性勝利。到西孟加拉邦的一名記者發現,雖然農民和沒有土地的佃農對道路太差、供電不足及醫療保險等加以抱怨,但他們總是投票支持左翼聯盟。50歲的農民希戴•謝克(Hidai
Sheikh)說:“印共(馬)是我們惟一的選擇。畢竟我們需要時,他們總在我們身邊。”
在西孟加拉邦,每次左翼取得勝利,資產階級都會抱怨選舉存在舞弊行為。選舉委員會在此次選舉中采取了更為嚴厲的措施,從其他邦抽調了準軍事人員,并在每一個投票站都派駐了觀察員。盡管采取了這些措施,左翼還是輕松獲得了勝利。甚至是激烈反對左翼運動的報紙——加爾各答的《電訊報》在5月12日都不得不承認,左翼陣線已存在近30年,他們通過土地改革以及實行三級村民自治制度使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雖然準軍事人員干擾投票,但是全體選民卻表現出巨大的力量(此次的投票率為81.6%,2001年為75%),他們大多選擇了左翼陣線。正如《電訊報》所言,人民用雙腳回擊了選舉委員會關于選舉舞弊的流言。
喀拉拉邦的選舉結果表明,印共(馬)反對美國反恐戰爭政策以及企圖孤立伊朗政策的立場得到了回報。馬拉普拉姆地區(Malappuram)曾是穆斯林聯盟(Muslim
League)的堅定支持者。聯盟的領導人昆哈利庫捉(Kunhalikkutty)試圖把穆斯林的選票集中在綠黨的旗幟之下,聲稱馬克思主義者想借助他們的人力并破壞他們的團結。但左翼陣線最終在穆斯林聯盟的堡壘中獲得了12個席位中的5席,表明印共(馬)一貫堅持的世俗政策和反帝的價值觀得到了民眾的肯定。
印度的共產黨在議會中支持執政的國大黨,但拒絕加入現政府,因為如果入閣就意味著贊同現國大黨的親新自由主義的政策。假如共產黨不支持建立在最低共同綱領之上的政府,國大黨就要下臺,而毫無妥協可能的右翼原教旨主義者就會上臺。因此,共產黨在支持國大黨執政中起著關鍵作用,但在國會內外共產黨仍是最大的反對黨。這一戰略使右翼陷入長期的混亂與內斗。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的勝利增強了在新德里的共產主義者的力量,這是此次選舉的主要收獲。大選之后印共(馬)的聲明極負責任:新一屆邦政府對實現選舉時的承諾要負主要責任。我們需要進行社會改革,并嘗試把投資引進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
印度的革命之路充滿艱辛。印共(馬)短期內要支持雙重權力機制,村民自治制度以及致力于把全國的主要群眾運動轉化為有效的政治力量。目前,左翼陣線面臨的主要挑戰就是如何走出自己的強勢區域,把力量擴展至印度其他地區。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