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昂澎湃的共和國國歌,第一句就高唱“起來”,因為“起不來”曾是中華民族的大問題,國家與民族長期把西方列強壓在底下毆打,受盡了屈辱與苦難。所以,當共和國肇始的那一刻,開國領袖在宣告新國家成立的同時,就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是一個轟然巨大的“起來”,也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起來”,正是在這一劃時代“站起來”的基礎上,中國才有了后來“富起來”的歷史進程。從完成“站起來”到基本完成“富起來”,中國現在正走在“強起來”的道路上。三個“起來”構成一個承上啟下完整的歷史鏈條。
但是,這個歷史鏈條上的上述三個“起來”,其具體內涵卻各有千秋。其中,什么叫“站起來”,共和國建國以后的“三十年”間,已經有了很好的詮釋,其標志性事件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以及反帝反霸斗爭,內涵比較豐滿;什么叫“富起來”,具體的詮釋也有很多亮眼的標牌與數字,特別是那些橫掃天下暴發暴富的大款富豪,更是所到之處令人側目而視。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富起來”盡管內涵豐富,但美中不足的是富得很不均衡,財富差距巨大,因而只好說國家總體上“富起來”了,表現在人民身上還有諸多瑕疵;至于什么叫“強起來”,我們只能說,目前還正處在詮釋的過程中。
于是,這就引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今后中國將對“強起來”做怎樣的詮釋呢?
從一般邏輯出發,詮釋“強起來”有不同的邏輯分劃,也有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闡釋,比如有精神強大與物質強大之分,比如又有科技強國、教育強國等的描述,但就途徑與手段而言,不外有如下這樣幾種:
就手段而言,綜合全球范圍內各國“強起來”的歷史經驗,無非政治手段、經濟手段與軍事手段這樣三類。
用政治手段詮釋,就是通常所謂制度與模式的輸出,“革命”是其中最為突出、也最見效的樣式,古代有所謂“宗教革命”,近現代有所謂“民族民主革命”,當代還有甚囂塵上的“顏色革命”,除了這些革命之外,還有貫穿古今“階級革命”。“革命”這種政治手段是如此顯著,以至于偉大的思想家就此概括出“革命是歷史前進的火車頭”這樣的經典名句。雖然當今世界仍然不乏各種革命,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還在推行強有力的“顏色革命”,但以中國的情況而論,在可預見的未來,以一場革命來詮釋強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用軍事手段詮釋,就是戰爭或者戰爭威懾,這是美國所謂維持世界秩序的基本手段,這種手段的具體運用與展現,美國已經做了很充分的展演,在中國那些已經高度國際化媒體的渲染下,中國人民都充分領教了。
但是,使用這種手段詮釋強大,對目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中國而言,可能還將很不充分、很不到位,原因在于,一則“韜光養晦”的思想觀念還相當程度上束縛著許多中國人的頭腦;一則很多中國人對此還缺乏相應的勇氣與信心。以前,曾有中國軍方高層代表人士說,即使涉及領土主權問題,中國也不會輕言武力,最近還有軍方人士說,有信心打退一切對中國的侵略,好像以前中國沒有這樣的信心,所以很為現在有了這樣的信心而驕傲似的。類似這樣的表白,可以看做是戰略晴雨表與溫度計,也是當今中國軍事手段基本被擱置起來的真實寫照。
用經濟手段詮釋,靠的是工程、技術以及金錢的力量。
不言而喻,這是中國目前所正在進行中的事情。也就是說,迄今為止,中國主要是在以經濟手段來詮釋自己的強大,正在通過各種典型的工程、技術與金融手段來證明自己已經開始了“強起來”的進程。
當然,詮釋強大任在何時候都是政治、軍事、經濟等手段綜合運用,從來不會是各類手段孤立、分割與分裂地進行,只是綜合的程度不同,所依靠的主要方式不同而已,中國也不例外。
除了手段以外,接下來還有領域與地域的問題。就領域而言,詮釋強大一般都在對外關系領域進行,鮮有在對內關系上詮釋國家強大的案例,老百姓所謂的內戰內行,耗子扛槍窩里橫的說法就是對這種所謂強大的絕妙諷刺;同領域相對應的就是地域問題,有的國家在全球范圍詮釋自己的強大,譬如美國;有的國家在自己切身戰略利益的地區堅決行動,譬如俄羅斯;也有的國家只能在很有限的地緣范圍內詮釋自己的強大,如以色列;還有的國家只能有選擇、找對象似地詮釋自己的強大,換句話說,就是得找軟柿子捏,譬如中東的沙特阿拉伯等。
現在,中國正主要地通過經濟手段來詮釋“強起來”,也表現出一定程度各種手段綜合運用的跡象,未來將如何變化呢?
首先,必須認識到經濟手段、政治手段的局限性
就經濟手段的局限性而言,一則是經濟手段穩定性差,在波詭云譎的國際戰略舞臺上,經濟手段經常會出現打水漂、一風吹的危險,一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只好逃之夭夭,比如撤僑之類,雖然逃命有效,但經濟損失與戰略失敗在所難免;二則許多戰略問題靠經濟手段基本無用,譬如臺灣問題,以為經濟聯系可以解決國家的政治分裂,不是戰略幼稚就是歷史無知
政治手段也是這樣。許多時候、許多問題,政治手段不甚管用,比如一些國家間的領土糾紛。如果有誰以為靠外交人士的三寸不爛之舌就能解決問題,那一定是異想天開。
正因為經濟手段與政治手段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所以,在如何詮釋強大這個問題上,我們不得不承認,許多時候必須進行軍事裁決。
當然,單純軍事手段也有很多及很大的局限性,美國在伊拉克和在阿富汗的遭遇就很說明問題。軍事手段絕非萬能,但是,如果沒有軍事手段,許多問題則萬萬不能。
從這樣的邏輯出發,詮釋自己“強起來”,中國注定要從主要依靠經濟手段向綜合運用各種手段發展,可以毫不諱言地說,政治與經濟手段必然也必須登上歷史舞臺,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其次,只能從小事做起,從周邊做起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天下難事,必做于易。什么事情都不能指望一口吃個胖子,詮釋“強起來”這件事更是如此。就軍事手段而言,只能從小打小敲起步,指望一朝之間就能師亙長云、劍擊大荒,完全是癡心妄想。筆者前幾年就說過,以未戰之兵而臨大陣,這是當今中國在軍事領域最大的危險。
詮釋“強起來”,中國還必須立足周邊,想在遙遠的非洲、美洲、歐洲來證明或詮釋中國“強起來”,那是天方夜譚,在上述這些地方,不管怎樣使用經濟手段,充其量也只能是戰略上的“形象工程”。展望未來,中國需要在地緣安全上塑造自己所需要的國際戰略結構,從而維護全球戰略平衡,而只有真實可信的戰略平衡才是世界和平的可靠保障。稍有戰略常識的人都知道,一旦戰略力量失衡,霸權失去制約,擁有了戰略行動自由,那么對于其它國家而言,就只剩下被動挨打的自由了。
最后,詮釋“強起來”還必須有令人信服的典型案例
任何國家任何民族“強起來”都需要令人信服的證明與證據,也可以形容為“經典案例”。這就要求中國必須有強大的“斗爭”能力,要敢于對罵并贏得對罵,包括意識形態與理論體系、價值體系;要要敢于對打并贏得對打,如果面對罵人者打人者既不敢罵也不敢打,說什么自己已經“強起來”,鬼都不信。從這個意義上說,關于“強起來”,可以通俗地說,不打不出威,國威、軍威歷來都是打出開的,既不是花錢買回來的,也不是“合作”能“合”出來的,更不是踢正步、走過場可以演擺出來的,而需要血與火的淬煉。
從歷史經驗出發,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所謂“強起來”都必須“文治”與“武功”兼濟,迷信“武功”而缺少“文治”固然不可,但僅有“文治”而沒有“武功”也是瘸腿走路,二者不可偏廢、缺一不可,未來的中國最需要的是補上“武功”這一課。當然,詮釋“強起來”,現在僅僅是開始與開端,補課也需要一個階段,需要一個歷史過程,需要許多強有力的新作為,也需要制造一系列典型的具體案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