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期以來,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態度相當惡劣,最近更赤裸裸地公布了什么“外交白皮書”,宣告把中國當做戰略假想敵。據報道,日前澳大利亞發布了14年來第一個外交白皮書,這份白皮書主要闡述了三層意思:
一是給中國及中澳關系定性。白皮書說,中國在領土爭端問題上越來越咄咄逼人,正在挑戰美國自二結束戰以來作為地區主要大國的地位,同澳大利亞的民主價值觀有潛在的沖突;
二是對澳大利亞做戰略定位。白皮書說,澳大利亞將深化同地區民主國家的關系,深化同東盟國家的關系,以此應對中國;
三是積極呼應美國的印太戰略。澳大利亞呼吁美國在亞洲維持更強有力的存在,并與地區民主國家加強關系,抗衡中國的崛起,據報道,美國最新推出的 “印太”概念,在這里出現達120次之多。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在這個代表澳大利亞戰略取向的政治文件下,中澳戰略關系已經變得十分冷酷與無情。至于澳大利亞的政客們各種反華、防華、遏華的言論,則更是司空見慣了
這讓許多中國人感到很迷惑、很不解。在很多中國人的印象中,澳大利亞是中國移民、留學、投資的熱土,中澳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經貿關系,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伙伴,長期以來,澳大利亞一直從中國獲取巨額的經濟利潤,而中國并沒有在任何方面任何問題上傷害到澳大利亞。就是這樣一個國家,為什么要對中國抱有深深的敵意呢?
在這種情況下,又有中國“專家”、“學者”出來說話了。他們解釋說,對澳大利亞我們有個誤解,其實,中國在澳大利亞的經濟權重不夠,我們只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美國才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經濟伙伴,美國在澳大利亞的投資存量是一萬億美元,而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投資存量是2000億澳元。儼然找到了澳大利亞在中美之間向背取舍的深層原因。
凡事都歸咎于經濟原因,這大概是當代中國國際關系領域眾多“專家”、“學者”慣用的手法與邏輯,他們不但對中澳戰略關系做經濟解讀,而且幾乎對一切戰略關系也都以經貿聯系為圭臬,經濟數字的高低大小成了這些人評價與評判戰略性質水平的基本標尺。
事情真的就是這樣嗎?
筆者以為,這真的是一種十分可笑、可憐與可悲的現象。
人類社會國家戰略關系發展演變的歷史告訴我們,經濟因素是戰略關系中的一個因素,但遠不具有決定性作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確定自己戰略取舍的時候,曾把政治、軍事、安全以及經濟、文化、宗教、民族等各種不同元素作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但從沒有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曾把經濟當做首要原因,更沒有誰把經濟關系當成決定性的要素。戰略取舍并不是經濟關系所能左右、所能決定,這是一條基本的戰略常識,如果有誰僅僅長著一顆經濟腦袋,那么他在戰略問題上就一定是一個白癡。澳大利亞之所以如此這般積極投靠美國敵視中國,決定性的原因是民族和文化的,而不是什么中國在澳大利亞經濟權重高低多寡的問題。
但遺憾的是,當今中國卻有一些“專家”、“學者”總愛鉆進錢眼里看問題,他們可能是改革開放培養起來的經濟動物,眼睛里只有錢,于是將“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邏輯庸俗地演變為一切都以錢來衡量,即便是國際關系與國家戰略關系也要如此,于是,一切復雜深刻的戰略難題就一概迎刃而解,譬如,中美關系為什么是最重要的關系,為什么誰也離不開誰?答案是,因為有密切的經貿聯系;中英關系為什么達到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因為雙邊貿易額大幅度增長;澳大利亞為什么還對中國壞對美國好,因為中國在澳大利亞的經濟存在不如美國,等等。這樣一來,結論與戰略努力方向也就一目了然了——要改變澳大利亞當前的戰略向背,中國就需要加大對澳大利亞的經濟投入。
既然這樣,我們不妨試問:如果有朝一日中國在澳大利亞的經濟存在超過美國,那么澳大利亞是不是就要再發一個白皮書,呼吁中國在亞太維持強有力的存在,而遏制美國在這里的戰略霸權與軍事擴張呢?
顯然,連三歲小孩兒都知道,這根本不可能,別說中國在澳大利亞的經濟存在超過美國澳大利亞不會這樣干,就算中國把自己的外匯儲備全部白送給澳大利亞,也根本改變不了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戰略態度。所以,中澳關系,說到底也只能是經濟上互惠互利的關系,而這樣的關系根本沒有任何戰略穩定性,在更大更高層面戰略關系下,可以說是無足輕重、不堪一擊!
一個人如果眼睛里只有錢那是很悲哀的,“專家”、“學者”如果只有經濟思維,那也很片面、很幼稚,戰略問題尤其如此。“一切向錢看”必然導致戰略上沉淪,不僅要導致精神意志沉淪,而且必將連累到哲學邏輯也一并沉淪,導致在關鍵與要害問題上缺少起碼的遠見與基本的預見性。筆者以為,長期以來,當代中國國際關系領域許多智庫之所以都當事后諸葛亮,原因概在于此,所謂一葉障目是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