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甲午年。120年前,日本以其慣用之伎倆,不宣而戰,重創北洋水師。風水輪回,又是一年甲午,中日關系在日本右翼當權者的玩弄下,已經降至冰點。可以說,中日一戰或會一觸即發。退一步說,就算甲午年間,中日互相敵視狀態,按兵不動,打打“口水戰”,我們也只能說,戰爭被拖延了。中日間必有一戰,已經不是軍情推演的重點,何時一戰,中方有幾多勝算,才是中方制訂戰略的要點和重點。
當前局面下,中方更多地通過外交手段表達己方關切,目的還是基于維護一個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為主要考量。在此基礎上的航母巡航,東海識別區劃設,釣島護漁只能被解讀為,中國方面已經對將來中日局勢向最壞的方向發展有所準備,提醒日本不要誤判,不要妄動,不要玩“閃擊”。進一步分析中方對日的反制舉措,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中日局面出現何種惡化,打第一槍絕對不會是中國人。
日本是一個危機意識深重的國家,國民性中潛藏的危機感隨時可能被有目的地引導,從而走向“玉碎”之路。毛澤東說過,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日本右翼勢力以參拜戰犯牌位凝聚日本民眾,積極以條例,國安為由在軍事上給自己松綁,放在日本國內的視角,可以解釋為現任政府的個別舉措。放在世界環境,世界利益格局的大視角中,我們則必須將美國授意,日本執行這個因素考慮在內。中日關系的冰點狀態,始作俑者絕不僅僅是中日兩方。
清洋務運動后期,清政府在遠東的軍備實力迅速擴張,北洋、南洋水師指數級擴張,短短20年便超越日本,在噸位上位居世界第四。洋務運動帶來的“中興”局面成為當時國際關系和既有政治格局中的不穩定因素。同期,日本在脫亞入歐的道路上疾馳,打擊清國,一可以躋身大國行列,一可以為脫亞入歐找到給有說服力的理論依據。從西方列強的角度也希望有人來試試清國這個老大帝國的深淺。現在回頭看,當時的國際局勢與現今中國面臨的國際局勢何其相似。日本作為試探中國綜合實力的馬前卒,不跳出來多表演一下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有人形容中國的現在是沒有骨頭的大胖子,但究竟是不是這么回事,紙面文章都得不到實際的答案。中國人自己就不相信。管有沒有所謂骨頭,體量在這里,至少可以嚇人。恩道爾在其《目標中國》一書中斷言,華盛頓一定會“屠龍”。從幾次大戰中美國的行為可以判斷出,隔岸觀火,然后竊取成果的一貫的行為來看,通過“代理人”先動刀子,就是其不二的戰術。日本在這個戰術體系下,一步步走到今天。看來,防日本,還是要先防美國啊。
本篇文章的重點,不是討論美重返亞洲戰略中日本承擔的任務,所以在接下來的敘述中,我們還是將目光鎖定的中日兩個的沖突上。日本有可能在感到時機成熟時打第一槍,中國將如何應對?我們可以做如下的判斷:
一、 中國隱忍,繼續呼吁國際社會的支持,通過外交努力,以接受國際社會對中國問題的全面設計和全面安排的大妥協下,“不戰而屈人之兵”。談判中,中國的籌碼有哪些,我想“帶路黨”已經有了答案。
二、 中國有限度反制日本,以與日本對等的規模,打一場常規戰。這個前提是日本的聽美國話的程度,也既日本嚴格執行“摸底”計劃。結果有二,中國勝(平手也是中國勝),日本在國際社會的譴責聲中,完成任務,重新蟄伏。當前國際局勢在一段時期內繼續保持,為美國進一步精準修改返亞計劃贏得時間;日本勝,中國問題的新一輪安排在中國不參與的情況下被單方面決定。日本勝最大的變數是日本一旦亢奮起來,要拘束日本需要美國主子多想想辦法。
三、 中國突破常規戰模式,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日本以美日互保協約,要求美國出面干預。從當前的國際關系看,這種可能性不大。中日沖突一定會局限在地區沖突的層面,對維持發展當下的國際地緣政治才有意義。
四、 戰端一開,無法收拾,無限制,多維度,大殺傷,全面摧毀中國。中國也動用家底應對。
在上面的幾種可能性中,我們忽略了俄羅斯因素。原因我將另行撰文。就我的分析看,中國的勝算基本上是掌握在俄羅斯手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現在我們的結論是,中國不會主動求戰,日本打第一槍的可能性很大。中日沖突將被局限在特定的范圍內。戰爭的目的是試探中國實力,為新世紀世界格局的創建提供第一手鮮活數據。但不管怎樣,只要一戰,中國將面臨無法承受的戰爭后遺癥。這一點,敦請有關方面多做應對。
戰爭打的是國家的綜合實力,達的不是GDP,不是房地產。認清形勢,切實準備,豐滿自身肌肉和價值體系才是當下政府重中之中。還是主席那句話,丟掉幻想,準備戰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