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玉章七十壽辰時,黨中央特電致賀,高度評價他“自青年時代起,即致力于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四十年來,在中國革命的歷程中”,“總是站在革命隊伍的前列”。他“熱愛中國人民和中國歷史”,“篤信馬列主義”,“對無產階級領導中國革命必能獲勝的信心,從未動搖”。
吳玉章(1878—1966)是我國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歷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在中共中央為吳玉章六十誕辰舉行的祝賀大會上,毛澤東同志致辭,稱贊吳玉章“一貫地有益于廣大群眾,一貫地有益于青年,一貫地有益于革命,艱苦奮斗幾十年如一日”。在數十年的革命和建設工作中,吳玉章始終關注并投身教育事業,將教育工作與大眾福祉、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緊密聯系,是一位心系國家和群眾的社會主義教育家和人民教育家。
探索近代中國教育救國之路
吳玉章出生于晚清時期的中國。彼時的中國已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府腐敗無能,列強入侵,國家危亡,社會危機深重,救亡圖存成為時代潮流。眾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繼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除了政治革新,興辦學堂、廣辦報刊、傳播學說、開啟民智也成為主流。通過教育挽救民族危亡,是許多近代知識分子的追求。
青年吳玉章在國內和日本求學過程中,逐步樹立教育改造社會的理念,相信教育對于國家和民族具有重要作用。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參加革命之初,吳玉章就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在辛亥革命失敗后的革命低潮期,他將大量精力投入到具體的教育工作中,逐步成為教育救國的先鋒。
1915年,他在法國與蔡元培等人組織創建華法教育會和留法勤工儉學會。1916年回國后,吳玉章在北京等地創辦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鼓勵和培養大批青年前往法國勤工儉學,勉勵他們將留學與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目標相結合。1922年,吳玉章擔任成都高等師范學校校長,1925年他與楊闇公等人創辦中法大學四川分校,并擔任校長。
這一時期,吳玉章逐漸在工作中形成教育救國的思想,并付諸實踐。一是鼓勵中國青年積極到國外學習先進知識。1917年吳玉章在北京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開學典禮上,強調組織華法教育會的目的“約有四端”:“一曰擴張國民教育,二曰輸入世界文明,三曰闡揚儒先哲理,四曰發達國民經濟。”他還大力支持四川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在其影響下,四川成為留法勤工儉學生數量最多的省份。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為后來的中國共產黨培養了大批高級干部和革命力量。
二是大力宣傳先進思想,尤其重視宣傳馬克思主義。他在成都高師工作期間有意識地通過學校“宣傳和組織活動”,營救被捕的中共黨員惲代英,并邀請他到學校宣傳馬克思主義,讓“成都高師成了進步勢力的大本營”,還派人深入到工人和農民中去做宣傳和組織工作。吳玉章以其個人威望旗幟鮮明地宣傳馬克思主義,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西南腹地廣泛傳播。
三是將教育與革命工作直接聯系起來。1925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吳玉章在黨的領導下繼續開展教育工作。他創辦的中法大學四川分校主要招收各地因參加學生運動而被反動派開除的進步學生,將學校作為培養革命人才的基地。該校也成為中國共產黨重慶地委的活動中心,為國民革命培養了人才。這是吳玉章開展革命教育的早期實踐。在這一過程中,吳玉章積極學習,轉變個人思想,成為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和革命教育家。
作為一名樸素的知識分子和堅定的愛國主義者,青年吳玉章昂揚進取,在中國革命處于低潮時沒有消沉,而是更加積極從事教育工作,并在不斷的探索與思考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成為堅定的共產主義者。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和求真思考,追浪趕潮保持先進,他很快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者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者,并且在教育事業中做出新成績。
開拓根據地革命教育之路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帶領人民群眾進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革命斗爭,另一方面開展一系列社會生產與建設工作,為建設新中國積累了寶貴經驗。如何興辦根據地教育、教育人民和培養干部,是這一時期根據地教育的主題,也是配合土地改革、根據地建設和軍事斗爭的重要工作。吳玉章為開拓根據地的革命教育之路作出卓越貢獻。
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吳玉章就對如何開展革命教育進行過深入思考和實踐。1927年南昌起義后,吳玉章被派往蘇聯。在蘇工作期間,他深入一線從事教育工作,先后擔任海參崴遠東工人列寧主義學校的普通教員、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國部主任等職務。他為當地華僑工人講課,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推動當地華僑的工人運動和反日斗爭,為黨培養了大量人才和后備力量。1939年吳玉章來到延安,受黨中央委派,擔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院長,后出任由陜北公學、中國女子大學、澤東青年干部學校合并組建的延安大學的首任校長。他在不斷探索中成為一名新民主主義教育家,就黨辦教育和革命教育提出許多有益主張。這一時期他的教育實踐與思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形成根據地的辦學理念。吳玉章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反思中國傳統教育,深刻指出時代對教育的要求,找到了根據地教育的全新方向,提出教育要避免空泛,要面向具體實際,而根據地最大的實際就是要面向中國革命的需要。他在延安大學開學典禮上講到,過去“中國學術和教育都很空虛不實際”,“目前我們要應付這個革命的時代”,“黨實行整頓學校,變成正規化,糾正不切實習慣”,“今后要培養能做事的了解中國國情的青年”。吳玉章在黨的指導下轉變自身教育觀念的同時,也為中國教育發展指明了新方向。
二是形成根據地干部教育的基本思想。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如何培養干部,用什么方法培養黨的干部,是吳玉章從事根據地教育工作的重要思考。吳玉章重視對黨的干部這一關鍵群體的教育,尤其是思想教育,指出“最主要的是要學馬恩列斯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經驗”。其中,“中國革命的經驗”是指毛澤東思想。他主張用馬列理論和毛澤東思想武裝干部的頭腦,體現了教育的階級屬性。吳玉章也重視能力教育,為推行新文字教育運動、培養教員和干部而創辦“新干校”,大力提高干部識字率,不斷提高教育水平。隨著形勢發展,他意識到革命和建設需要更多的干部,指出“我黨雖然有許多干部,有許多精明能干的干部,但是在今天還不夠,還需要培養大批的干部”。1948年5月,吳玉章在華北大學成立大會上強調,華北大學“要培養新民主主義的革命與建設的干部,為完成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而奮斗”,展現了他對教育工作新的深刻認識。
三是形成根據地大眾教育的基本思想。吳玉章不僅重視知識分子教育和干部教育,也始終不忘中國的大眾教育。吳玉章認為近代中國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民大眾沒有接受好的教育,“中國的教育,多年來是和大眾沒有關系的,因此中國也才成了沒有力量的國家,作了世界各強國的半殖民地”。他相信大眾教育能夠賦予中國人民巨大的能量,成為真正讓國家強盛的基石,并指出“大眾的進步或落后并不在于生性的聰明或愚蠢,而在于教育的好或壞。教育好的國家,那么人人都有力量而國家也有力量”。此外,吳玉章始終致力于文字改革,從技術層面改進教育技術,正是因為他深刻認識到“提高工農大眾的文化是最迫切的問題”。吳玉章的大眾教育思想,既是其早期教育思想的延續,也結合了無產階級大眾教育的相關理念,將近代以來國人對國民教育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在黨的領導下,吳玉章不斷拓展對于新民主主義教育的認識,引領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教育的潮流。他參與的根據地教育工作,不僅培養出大批革命干部,為新中國建設儲備大量優秀人才,也為新中國教育事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引領新中國社會主義教育之路
新中國成立后,吳玉章全身心投入國家建設尤其是教育事業之中。中國革命即將勝利之時,吳玉章出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并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他參加中華全國教育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出席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并當選教育工會主席;1949年中央決定成立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全力參與學校籌建工作,并受中央委任成為第一任校長,直到1966年逝世,擔任校長長達17年。此外,他還兼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中央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院長等職務。吳玉章在教育工作實踐中,為新中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基本思想的形成,以及新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一是教育要堅持黨的領導。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看,階級屬性是教育的根本特征,社會主義國家的教育要“把學校由資產階級的階級統治工具變為摧毀這種統治和完全消滅社會階級劃分的工具”。吳玉章堅持教育的階級屬性認識,堅定認為“黨的領導是勝利完成一切任務的關鍵”,“黨的領導是我們各個院校完成教育任務的根本保證”,在具體工作中“應該堅決地保證在學校內執行黨的政策和各級黨委的指示”。吳玉章在中國人民大學的具體辦學工作中,始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他在總結人民大學三年辦學經驗時指出,“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由于黨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經常關懷”。
二是教育要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吳玉章在論及新中國的教育政策時明確指出,要“使得我國的為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服務的舊教育改變成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新教育”,新中國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具有真才實學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材”。他認為,“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從各級學校中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各種程度的勞動后備人才,國家把這個教育任務放在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身上”,呼吁“充分動員和發揮教育工作者、科學工作者的力量,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圖為中國科技大學的學生訪問吳玉章 資料圖片
三是要為人民辦教育。在吳玉章看來,“教育工作者是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支勞動大軍——腦力勞動者,是光榮的工人階級的一個部分”,“我們的教育是為勞動生產服務和為勞動人民服務的”。因此,教育者必須與社會和人民保持密切聯系。他進一步提出,“在國家的教育事業中,首先是要培養工農勞動人民,教育機關都要貫徹‘向工農開門’這個根本方針”;“在一般掃盲結束后,他們就要求繼續提高文化知識,特別是要求不斷提高語文知識,不斷提高寫作和閱讀能力,這樣,才能在工人、農民中間培養大批新的工農知識分子”。他始終認為文字改革是開展掃盲工作的基礎。為此,他深入基層,與各地推廣試點的代表交流,跑遍大半個中國的農村,走訪大量工廠、訪談眾多群眾。他曾說:“我已經八十歲了,從小習用漢字,如果單為個人,完全不必提倡文字改革,然而為人民大眾和子孫后代,我必須堅持文字改革,為它奮斗到底。”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吳玉章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指示精神,在具體工作中融入許多他對教育工作規律的認識和長期積累的教育工作經驗,從而使他的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發展到更加成熟的階段。吳玉章的社會主義教育思想與實踐兼具原則性與靈活性,既能守正亦能創新,促進了新中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的形成貢獻了重要力量。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和任務。吳玉章的教育思想和實踐引領時代潮流,為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作出貢獻。在吳玉章七十壽辰時,黨中央特電致賀,高度評價他“自青年時代起,即致力于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四十年來,在中國革命的歷程中”,“總是站在革命隊伍的前列”。他“熱愛中國人民和中國歷史”,“篤信馬列主義”,“對無產階級領導中國革命必能獲勝的信心,從未動搖”。吳玉章自始至終以教育為國、為黨、為人民服務為己任,從一名樸素的知識分子教育者,逐步成長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員,最終成為卓越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家和社會主義教育家。在長期教育實踐中,他不斷深化和發展自己的教育理念,歷經歷史的大浪淘沙和各種思潮的沖刷洗禮,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是一名始終如一的人民教育家。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