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的最后一天偶然刷到一首翻唱歌曲《殺不死的石家莊人》,就像吃了一只蒼蠅一樣惡心。知乎上看到一位網友的評價,令筆者感同身受:
原版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是萬能青年旅店樂隊在2010年創作的歌曲。這首歌唱出了這個北方重工業城市在經歷國企改制后,被時代遺忘或拋棄的小人物的失落與憤怒。
殺死那個石家莊人 - 萬能青年旅店 音樂: 卡普 - 百聽不厭的民謠
傍晚6點下班 換掉藥廠的衣裳
妻子在熬粥 我去喝幾瓶啤酒
如此生活30年 直到大廈崩塌
云層深處的黑暗啊 淹沒心底的景觀
……
萬能青年旅店樂隊的主創那年或許正30歲吧。筆者并非“樂迷”,初聽這首歌已經是2012年初。那年筆者也是30歲,正值青春。
恍惚間,已十年。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即將邁入中年,是時候在2021的最后一天向青春作別了。
-1-
青春即將逝去,但這并不值得感傷。比起在上一個冬天默默無聞地病死在會理出租屋里的墨茶,留下一紙遺書表達對前途的灰心、對世界的失望以及對資本家的痛恨的北交大大三學生,從18樓的廣州蛋殼公寓縱身跳下的青年租客以及從27樓的長沙家中縱身跳下的拼多多程序員,還有3月24日跳入上千度高爐鋼水自殺的包鋼34歲大齡單身青年……筆者算是“幸運”的,他們的青春戛然而止!
在這個物欲橫流、生產力已經高度發展的時代,餓死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難的是怎樣有意義地活著,活成一個大寫的人。
回首走過的青春歲月,感謝所有曾經遇到的人。
感謝在大學宿舍里曾經與筆者爭辯得面紅耳赤的馬克思主義社團的室友,是他讓筆者這樣一個“小右”對很多歷史和現實問題重新有了認識和思考;
感謝在山區支教時那個讓筆者寄宿的農家,當看到他們一家吃上一頓白米飯就像過了年一樣喜悅時,筆者才發現兒時農村的物質貧乏也算不得什么,在遠離城市的角落還有這樣的真正的貧窮;
感謝在老國企社區走訪時,那些向筆者訴說曾經的光榮與失落、幸福與苦難的老工人,是他們教給筆者一部鮮活的歷史;
感謝在珠三角打工時,遇到的形形色色的老板和打工仔,是他們使筆者真實地感受了什么叫“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感謝一路走來遇到的所有志同道合的同志,是你們的砥礪和幫助,支撐筆者堅持求索之路;
……
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感謝革命導師毛主席,是您的思想、品格和智慧,教給了筆者做人的道理。
咱們的領袖毛澤東 音樂: 孫國慶 - 歌唱毛澤東 群星頌偉人
生于后革命時代,筆者以及筆者的同齡人,未能有幸見證那個萬丈高樓平地起的火紅歲月,卻一步步見證了高樓是如何一層層拆掉的,其間滿含著焦慮與彷徨。
-2-
大約20年前,筆者在一個知青網站上讀到了一名網名為“紅河谷”的“老三屆”的遺作《追隨紅太陽》;在毛主席誕辰110周年的那年初他便離開了這個世界,他便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與那些抱怨青春被“耽誤”的老三屆網友完全不同的是,與共和國同齡的他并沒有為他的青春感到絲毫的遺憾。正如他在遺作中所寫道的:
轉瞬間,那段令人難忘的日子就過去了!回眸共和國的同齡人追隨紅太陽的年代,誰能說我們不是一代甘愿為革命理想而奮斗,而獻身的青年?……當我們踏入花樣年華的時候,又是基于對共產黨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把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和生命獻給了史無前例的運動和上山下鄉。
遺憾的是,今天人們可以為封建帝王歌功頌德,卻象躲避瘟疫一樣回避我們用血汗寫就的那段跟隨毛主席干革命的歷史,更有幾個遲來的叛逆者,無恥地要求這個懺悔那個悔過。也許有人對這一代人恨的咬牙切齒,也許有人總是念念不忘要清除“老三屆”的流毒,可是誰能告訴我們究竟做錯了什么?
病患之中,無事可做。極想將一個平凡的“老三屆”學生的經歷簡述下來,雙手捧著獻給我的網友,留給我們的后人。遺憾的是,紅河谷即沒有驚天動地的往事可寫,又不是文人和作家能把過去的事情“戲說”一下,權當是重回我的中學課堂練習寫作文,還過去欠語文老師的一筆文債。
也許用不了多久,我們這一代毛澤東親自塑造的“革命事業接班人”就將全部魂歸藍天。也許我們的后代會說我們當初是如何地愚蠢,甚至指責我們所做過的一切毫無理智。我們是誰?我們是人不是神,輪到誰都是一樣。短暫的人生就是在玩牌,只不過發牌的是上帝。想想你手里無論是什么牌,都得耐心地把牌出好,那容易嗎?歲月匆匆,光陰不再,可以自慰的是,我們這一代人已經盡力了。
……絕頂聰明無人可比的世紀偉人毛澤東,為何在他的百年以后沒有任何意愿留下?照說,雄才大略的毛澤東揮巨手指點江山率領共產黨人創建了人民共和國,已經立下了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歷史豐碑,為什么在他的晚年不遺余力地發動那場運動?毛澤東聲稱“不破不立,立在其中”那么他不惜毀壞自己用幾十年心血親手締造的穩固政權?究竟想立什么?毛澤東生前對黨和人民沒有什么遺囑,是不想留?還是沒想好?或者他已經用另外的形式表達了想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筆者初讀這些文字已經過去20年,而今重讀,忽然想起那句歌詞,“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
知乎上有人開出了一個問題:“國企工人下崗與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哪個更加殘忍?”
不知道這人是持著什么樣的立場和對歷史抱有怎樣的偏見與無知,將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聯系在了一起。
他或許沒聽過2009年“重慶下崗女工張蘇玉餓死家中五年才被人發現”的新聞,沒看過剛剛去世的曹征路老師的小說《那兒》以及大量比《那兒》更慘烈的事實,不知道有患病的下崗工人為了不拖累家人自殺,有稍微年輕一些的女工為了補貼家用而墮入紅塵,還有無數曾經是技術嫻熟的優秀車工、鉗工淪為“力工”,站在凜冽的寒風中等著給雇主刷大白、扛麻袋……這些無聲的被淘汰的“無用之人”曾經也有過身披大紅花、當家做主人的壯麗青春。
上山下鄉苦嗎?比起在城市的溫室里像花朵般被滋養,當然是極其艱苦的。然而,這么“殘忍”、這么艱苦的事,毛主席卻是帶頭做的。就像明知道朝鮮戰場很危險,他還要第一個把自己的兒子送到前線,1970年,他又把30歲的女兒李訥送到了江西井岡山的“五七干校”,讓她跟著廣大知識青年一起吃苦,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因為幼時在延安營養不良,李訥的身體確實不太好,在江西經常發燒不退,但她自己從未提出回北京的要求。她發著燒的時候,還要堅持跟老鄉一起去砍甘蔗,到河邊挑水。這些情況作為李訥父親的毛主席當然是知道的,他也很愛自己的女兒,但是他在給女兒的信中還在叮囑:“李訥兒,爸爸老了,你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啊!”
站在功利主義的立場,這樣的鍛煉似乎是無用的,李訥的青春也被“耽誤”了;因為到了80年代,她即便想“為人民服務”也要“小心翼翼”。
如果斤斤計較于個人的得失,似乎的確如此;然而,放到宏觀的整體,毛主席難道不是為這個社會打了一劑強力的預防針,留下了無數顆的種子嗎?紅河谷便是其中一顆。
-3-
母親常常抱怨,好不容易供你上了重點大學,卻沒有像某某那樣“掙大錢”。以前,筆者只能報以尷尬的一笑,因為筆者知道她不是為自己,而是擔心筆者的將來;而今,母親已然滿頭白發,筆者也即將步入中年,人生已經定型,這樣的“抱怨”或許也無用了吧。對于20余年的“左青”歲月,筆者同樣沒有遺憾,唯一愧疚的只是自己能力的欠缺,沒能做出什么真正有益的貢獻,對不起毛主席的教導。
筆者常常在想,歐洲1968的五月青年們,高舉著毛主席的頭像向資產階級抗議,曾經也是那般的熱血;而今大多或是從政、或是從商,變成了他們曾經厭惡的樣子。回首往事,他們是否會有一絲背叛信仰、背叛理想的愧疚呢?筆者不希望變成自己厭惡的樣子,只希望十年后、乃至二十年后,也能像紅河谷那樣無怨無悔。
我們每個人無法決定自己出生的時代,就像紅河谷所說,“短暫的人生就是在玩牌,只不過發牌的是上帝”,但是,我們卻可以決定在自己所處的時代站在什么樣的位置,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永遠與最廣大的勞動人民站在一起,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從事有益于人民的事,這大概便是毛主席對我們的殷切囑托吧。
2021是“覺醒年代”的百年回響,無數的青年正在醒來。正如網友所說,紀念毛主席的人群以前全是白發蒼蒼的老者,今年已經有了越多越多的青年:
紀念堂的留言簿
韶山的花籃
西安某大學雪后的操場
作為一個即將步入中年的“過來人”,筆者想對這些青年說:不要懼怕功利世俗的流言,勇敢地走下去,走到勞動者中間去!
要堅信,無數的人有著同樣的信念——“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所以也要堅信,“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還有無數的志同道合者,正在勇敢地匯入這歷史的洪流,與億萬勞動人民一道,去創造屬于人民的歷史。
青春無悔,青春萬歲!愿與天下所有“正青春”的青年共勉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