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先義,中國作協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國家重大題材影視作品審查專家組成員。原籍河南蘭考,北師大畢業,曾任后勤學院教員、解放軍報文化部主編,2011年退休,現從事重大題材文藝研究。著有《為英雄主義辯護》《走出象牙之塔》《捍衛我們的英雄》《追尋丟失的精神》等十余部,另有報告文學、散文集《橫槊東?!贰稇鹕裰畱佟贰对诮y帥部當參謀》《中國軍人看世界》等作品。其作品曾多次獲中國新聞獎政府一等獎,全軍文學創作一等獎。曾獲全軍具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一等獎。】
談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們常常為之贊嘆的是那一代老革命的家風。
是的,家風,對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來說,往往最能檢驗一個人的品格風范。在黨的傳統上,它不是個人私事,而是考驗一個黨的領導干部的黨性和能否保持人民性的大事。70年代末,有幸接觸過一些紅軍出身的老同志,他們每個人在家風方面都有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許多老同志經常提及毛主席告誡他們的一句話,我們每一個干部,把家風處理好,都能把自己的奮斗目標超出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的私利,都能一心一意為人民做事時,我們的事業便有了希望。
按照毛主席說的,很多老同志把家風看得特別重要。我工作的解放軍報社大院,就住著一位開國將領,他就是大將王樹聲。不過,我們軍報搬來這里時,將軍已經離別人世,可關于將軍的故事,一直在營區流傳著。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關于他家風故事。軍報大院本來是新中國成立后的軍械部營院,王樹聲大將因為主管軍械部工作,家便安在了大院。再后來,軍械部營院變成了解放軍報社新址,將軍的住所依然未動。幾十年來,關于他參與領導黃麻起義、中原突圍、征戰豫西的許多故事,成為大家花園散步的談資。不過,大家對這個“大將鄰居”談得最多的,還是他的一些平凡小事。
王樹聲將軍
小事,看來都很平常,但卻為大家最愿意談的話題。比如,關于將軍用車的故事。
將軍是紅軍早期的領導人,資歷深職務高,作為開國將領,用車自然是最基本的保障。但是,王樹聲卻認為,用車看來是小事,但對于一個領導干部來說,小事不小,必須有嚴格的公私界限,否則,黨和軍隊為你配發的因公用車,還不成了你家的私家車。但是,實際生活中,作為一個高級干部,你的所有出行又怎么分清那是公那是私呢?但恰恰在這一點上,王樹聲特別較真兒。他對家人有條嚴格的規定,專車是組織按規定配給他因公使用的,任何私事都不能使用專車,即使是他的夫人楊炬也不能例外。照理說,王樹聲的夫人楊炬也是延安時期的老紅軍了,坐坐丈夫的車也算不了什么,但王大將認為,按級別楊炬不該享受首長專車,必須嚴格執行規定。楊炬曾在304醫院做領導工作,按照當時的規定,她確實不夠配專車的級別,因此出入上下班,歷來都是擠公交。有一次因為雪天路滑堵車,耽誤了上下班,同事看她急急慌慌趕來上班,便說,王大將在軍事科學院上班,專車就路過咱醫院門口,為何就不能搭搭他的便車呢?反正座位不也是空著嘛!楊炬笑了笑,回答說,那是王樹聲定的家規,家里任何人乘坐專車都視為違規,他是絕不允許的。執行國家和軍隊的規定,他要求家人必須從細微處做起,揩公家油,追求個人享受,那不叫共產黨人。
孩子們有時也想沾沾光,坐坐他的車,但他一律嚴詞拒絕。 對家屬子女這樣,對他自己也一定分個公與私。很多同志甚至都覺得不理解。比如,有一次,王大將不慎腿摔骨折了,需要在家療養,為能盡快痊愈,楊炬要司機上街買只雞給將軍滋補身體。王大將因公摔壞了腿,這不能算是公車私用吧!沒想到,車要開了,王樹聲高聲喊停,他要警衛員去駕駛室抄下出發的公里表。司機買雞回來,他又讓警衛員查看用了多少公里,然后向管理部門如數上交了車費。在他看來,上街買雞補身子屬于個人私事,私事用了公車,按價付費理所應當。管財務的同志看到王大將送來的車費,表示為難,說首長買雞用了一次車繳費,財務壓根兒就沒有這個立項,他聽后當即發了火,說:規矩制度是人定的,沒有立項就從他這次開始立項,私事用了公車就要繳費。財務干部聽了他的話,只得請示上級立了個公車私用的收費賬單。
王樹聲將軍參加勞動
王樹聲經常對家人和身邊人員說,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讓大家遵守的規矩,黨的領導干部就要帶頭先做好。毛主席決定抗美援朝,先把自己的兒子送到前線,百姓度饑荒,他帶頭不吃肉,這就是給全黨做樣板,我們每一個干部都應該按照毛主席的話做。其實,對王樹聲來說,何止用車,他兩袖清風做官,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有句常掛在嘴邊的話:共產黨人的品德高下,不但要看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原則立場,更要看日常小事,小事上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道德水準,特別是有了權、有了大權以后。新中國成立不久,有些家鄉沾親帶故的親朋好友求王樹聲幫忙,想在城市找個工作或弄個一官半職。王樹聲果斷拒絕,他對親戚們說:“我的職權是黨和人民給的,是用來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的,沒有絲毫營私的權利。”他的親侄女和侄兒們一直在家務農,始終過著普通農民的生活。
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都記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一度處于困難時期,物資供應比較緊張,許多生活必需品和日常用品短缺,糧、油、布等按人口憑票供應。王樹聲要求家人,照北京市政府的規定,供應什么,吃什么;供應多少,買多少,不能搞半點特殊。后來,他官居國防部副部長時,多次出國訪問和接待外賓。每次外賓贈送他的禮品,他都悉數交公。有一次,警衛員把外賓贈送他的禮品放到了車里,王樹聲看到后,立即讓其送給了有關部門。他說:“我這個副部長,代表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外賓打交道,所送禮品自然屬于國家,我個人怎能享用本屬于國家的東西呢?公私能否分明,就像一面鏡子,看得見一個領導的品德!”然而,我們一些領導干部,恰恰在看來這樣一些看來非公非私的所謂小事上不能嚴于律己,喜歡貪便宜,比照王樹聲大將,可謂天淵之別。
報社老同志經常談起的還有這樣一件事,那是1972年底,王樹聲的長子王魯光要結婚了。家里除了為新人安排一間房子,一張床和兩床新棉被,沒有什么特別的準備。王魯光把放在室外的一個石頭茶幾搬到自己的小屋,找來一塊桌布蒙上,又找來兩把破椅子放在兩邊。王樹聲的警衛員看不過去,心想,高級干部子女雖不能擺闊氣,但普通百姓結婚也不至于這樣寒酸啊。于是,他自作主張和魯光商量,將軍事科學院首長休息室的兩把金絲絨面椅子和一張大理石茶幾,暫時借來布置一下新房,說等婚后用完就歸還。下班時,警衛員準備將這幾件家具帶回。王樹聲看到后,勃然動怒:“你這是干什么!”警衛員忙說借給魯光結婚用用,王樹聲說:“難道你不知道這是公家的東西?記住,今后凡是公家的東西,一絲一毫也動不得!”警衛員只好乖乖地將東西送了回去。
毛主席的秘書、中央文獻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老師
王樹聲大將的這些故事,今天看來都是小事,但在我們報社的花園里,在漫步的人群中,卻一代又一代地流傳著,人們敘說著大將的往日故事,也由衷地表達著對老一輩革命家的景仰,這其中又何曾不包括對今天某些現象的對比性思考呢?我曾把我寫的這些故事,講給曾在毛澤東身邊工作幾十年的中央文獻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老人聽。近90歲的逄老聽后沉吟片刻,若有所思地說:那時候,何止一個王樹聲,那是整個一代共產黨人的作風啊。逄老還說,那時候,為免得子女特殊化,毛澤東的女兒李訥曾作為李銀橋的女兒在中學讀書,一天學校通知李銀橋,他的女兒在學校發高燒,很危險,必須盡快接回。李銀橋情急之下便用公車把李訥接回了中南海。毛澤東得知原委后怒斥李銀橋違紀,要他必須寫出檢查來。逄老說,有這樣的領袖率先垂范,便有大批的黨的干部爭相學習效仿,這便成了一代共產黨人和革命軍人應有的個人品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