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
魏 猛
七十年前,1945年的8月15日,是魏巍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
就在這一天,傳來了日本投降的消息,抗戰八年終于勝利,所有的人一下都處于極度興奮之中。這時,晉察冀軍區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政委李志民通知魏巍,軍區任命他為晉察冀七分區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叫他連夜到七分區報到,并傳送抗戰勝利的消息。
魏巍從一分區動身前,來到軍區《前線報》社,見到了劉秋華——他后來的妻子。《前線報》社長路楊、張峰特意請魏巍吃了一頓餃子,為他祝賀,還安排魏巍在前往七分區報到途中,順路送劉秋華回家探望。吃完餃子,魏巍與劉秋華結伴上路。
夜幕剛剛降臨在廣袤的華北平原,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長著快要熟了的高粱,冀中平原早已經壓抑不住勝利的喜悅。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人們的感情熱烈地迸發出來。魏巍和劉華秋沿著潴龍河大堤相伴而行,看著遠近村莊里繁星般的燈火,村社劇團里歡騰的鑼鼓,扭秧歌的身影,年輕人徹夜不眠的歌聲、笑聲,美好幸福的情景都在訴說著民族勝利的喜悅,兩人心里有說不出來的高興。
八年前,全民族抗戰爆發。在民族危亡時刻,17歲的魏巍來到黃河岸邊的一個小鎮,面對滾滾的黃河,悲憤的感情使得他的頭顱都要爆炸了。在小鎮待了三天,他流著淚水寫下五百行長詩《黃河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面對濤濤浪,泣下五百行。”魏巍從這里奔赴山西參加了八路軍,投身抗戰。
魏巍1939年抗大第四期、第五期畢業后來到晉察冀,在這里度過了抗戰最艱難的歲月。多年以后魏巍回憶說,1942年是抗戰最艱苦的日子,每天都有走不完的路,每天都是饑腸轆轆的。一次打擺子,趕上日本鬼子搜山,他拖著又餓又病的身子藏在石隙中,扯幾把草蓋上,心想不知能不能躲過敵人。
那個時期,他創作的詩歌《詩,游擊去吧!》就是艱苦斗爭生活的真實寫照。
苦戰的季節呵,
七月里,山還不曾綠。
茅屋蓋著悲嘆,
晉察冀多石的山路上,
開始倒下饑餓的人了。
而此刻,
漫天的黃風襲過來,
樹木搖蕩著,樹葉將觸著地面,
戰爭又來了……
……
“紅楊樹呵”司令員說,
“給你十幾個同志,
帶著你的詩游擊去吧!”
……
詩呵,游擊去吧,
永遠不要叛變;
游擊去吧,詩呵,
時時刻刻想著
怎樣去報答人民。
……
詩人描寫了晉察冀1942年的艱難困苦,還有困難時刻自己的誓言。
在冀中,部隊住在老百姓家里,魏巍曾經多次住在劉秋華家中。劉秋華聰明干練,是青抗先的積極分子。她的父親在1941年被日寇殺害。父親死后,弟弟就參加了八路軍,不過幾年,劉秋華也入伍到晉察冀軍區《前線報》社工作。
魏巍住在劉家時,心里就已喜歡上這個姑娘,只是戎馬倥聦,沒有時間向她表達。
魏巍曾寫下過《塞北晚歌》,一首戰地中的情詩,回憶起兩個人在民族戰爭中產生的感情。這首詩被破例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
如果戰友允許——
我要寫一支歌,
給一個淳樸的鄉村的女兒。
……
月亮照著戰壕,
忍不住
將你思念;
誰叫我,
在織布機旁,
將你碰見,
誰叫那瑣碎的日子,
在我們身邊流連!
我埋怨,
我在千里之外,
就看見了你秋收的鐮刀;
我埋怨,
在嘩嘩的水聲里,
聽見你赤著腳,
從河那邊走到這邊。
……
《前線報》社社長路楊、張峰其實都知道魏巍的心事,安排他送劉秋華回家,就是給他創造一個機會。
夜色中,魏巍和心儀已久的二十歲姑娘同行。月光灑落下來,潴龍河河堤上留下柳樹枝葉的疏影,倆人好像有說不完的話。
在大時代,每個人的命運都必將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是毋庸置疑的榮辱與共。現在,戰爭勝利了、敵人打敗了、和平的日子終于來臨了,魏巍和他淳樸的鄉村女兒的愛情開始了,他也進步了。三喜臨門,對于魏巍來說,這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