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韶山網訊(記者 劉曉)尊師重教是我國的優良傳統和美德,古代就強調“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并且把教師同天地君親并列,稱為“天地君親師”。毛澤東作為我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一直以來深受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但不管在任何時候,對教育和引導過他的老師,毛澤東都不忘師恩,始終如一地敬重、報答,他尊師敬師的感人事跡更是不勝枚舉,毛澤東曾深有感觸地說:“生我者父母,教我者黨、同志、老師!”在尊師重教方面,毛主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世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不忘恩師、尊師敬師
1959年6月,毛澤東和他少年時代的啟蒙老師毛宇居攜手而行。
在毛主席眾多尊師敬師的故事中,較廣為流傳的是毛澤東和他的私塾老師毛宇居的故事。毛宇居是毛澤東的堂兄,也是毛澤東的啟蒙老師。1906年,13歲的毛澤東曾在他的門下就讀。雖然只讀了10個月的書,但這位啟蒙老師的恩情他始終不能忘記。1950年5月,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要回湖南辦事,他特地叮囑兒子去看望鄉親,去看望毛宇居。1950年9月,毛澤東派人送信到韶山,邀請恩師毛宇居到京敘舊。毛宇居一行抵達北京當晚,毛澤東在他的住處設家宴為毛宇居一行接風洗塵,熱情招待。毛澤東還安排毛宇居參加了國慶一周年的觀禮和宴會,陪他參觀了北京的名勝古跡,又派員陪同他乘飛機鳥瞰了古長城。因毛宇居是第一次從南方到北方,毛澤東怕他不適應北京的氣候,特地為他買了皮大衣、皮鞋等,看他牙齒不好,又為他全部換了假牙。毛澤東將自己對老師的那一片感激之情,全部凝聚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之中……1959 年, 已是黨和國家主席的毛澤東回到故鄉, 請韶山的老人吃飯, 其中就有毛宇居老師.當毛澤東向這位老師敬酒時, 毛宇居老人說: "主席敬酒, 豈敢豈敢! "毛澤東卻說: "尊老敬賢, 應該應該! "
毛澤東對湖南第一師范的幾位老師的深情厚誼更是被傳為佳話。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的時候, 最敬佩兩位老師, 一位是楊懷中先生, 一位是徐特立先生。
楊昌濟,楊開慧的父親,是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范教授倫理學和哲學的老師,對毛澤東十分器重。在向北京大學章士釗舉薦毛澤東時曾說:“吾鄭重語君,二子(毛澤東、蔡和森)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吾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毛澤東對楊先生也極其尊敬,“涵宏盛大,以為不可及”,對先生“弘通廣大,最為佩服”。他在回憶一師生活時說:“給我印象最深的教員是楊昌濟,他是從英國回來的留學生,后來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關系。”“他努力鼓勵學生立志做有益于社會的正大光明的人……在我的青年時代,楊昌濟對我有很深的影響。”
1936年,毛澤東與老師徐特立在陜北保安
徐特立是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時的老師,比毛澤東長16歲,他只有六年半學歷,靠自學而精通古文、歷史、地理和數學等知識。他的生活作風和治學方法對毛澤東有很深的影響。后來,徐特立積極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蘇區和延安一直從事革命教育工作,為無產階級教育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毛澤東稱徐老是他“最敬佩的老師”,對他敬如長輩。
徐老60華誕時,毛澤東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表示了自己的敬佩之情,信上說:“你是我30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你是革命第一、他人第一,而有些人卻是風頭第一、休息第一與自己第一。你總是揀難事做,從來也不躲避責任,而在有人則只愿意揀輕松事做,遇到擔當責任的關頭就躲避了。所有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繼續地學習你的,也愿意全黨同志學習你。當你60歲生日的時候寫這封信祝賀你,愿你健康,愿你長壽,愿你成為一切革命黨人與全體人民的模范。”
新中國成立之初,徐特立應毛澤東邀請,從南方來到北京毛澤東在中南海家中專門做了湘筍和青椒等湖南家鄉菜為老師洗塵。毛澤東說“沒有好菜吃”,徐特立表示“人意好,水也甜”。上桌時,毛澤東要徐特立坐上席,徐老說:“您是全國人民的主席,應該坐上席。”毛澤東謙讓道:“您是主席的老師,‘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您更應該坐上席。”硬是讓老師坐了上席。幾天后,毛澤東還把自己的呢大衣給老師,作為送別禮物。
亦師亦友的師生情
《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仿佛老師只是教授知識,解答問題的人,不茍言笑。其實,自古而今,亦師亦友的典范不勝枚舉。黎錦熙和毛澤東就是其中的兩位。黎錦熙是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時的老師。自1913年在湖南第四師范任教始,到1976年止,黎錦熙和毛澤東之間的交往保持了半個多世紀。在這漫長的歲月里,雖然人世蒼茫,時事變遷,但他們師生加摯友的那份情誼,并未見因此而淡薄。
毛澤東在湖南一師就讀時,黎錦熙是歷史老師,因倆人是湘潭同鄉,毛澤東只比黎先生小3歲,歷史又是毛澤東最感興趣的課程,所以他們關系十分親密。毛澤東很尊敬這位年輕有為的老師,經常到黎錦熙住處請教,而黎錦熙也非常器重毛澤東這位氣質非凡的學生,總是循循善誘,耐心教導。兩人經常在一起研究學問,說古道今,縱論天下大事,很快成為相見恨晚的摯友、兄弟。毛澤東曾在給朋友的信中說,聽說黎劭西(黎錦熙字劭西)喜歡學習,便前去討教。并認為黎先生的思想與自己的想法很相合,而條理更加嚴密,著手的方法更加完備。黎錦熙對毛澤東的評價也非常高,在1915年7月31日的日記中寫道:“晚,在潤之處觀其日記,甚切實,文理優于章甫,篤行倆人略同,皆大可造,宜示之以方也。”由此可看出,黎錦熙慧眼識才的能力以及作為一位教師對培養青年人的強烈責任感。
1915年,黎錦熙到北京任職后,他與毛澤東見面的機會少了,可他們之間書信不斷,或互報平安,或交流思想,相互之間的了解更進一步的加深。毛澤東在一師畢業后,第一次來到北京,一邊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一邊到北大旁聽學習。這期間,據蕭三回憶說,毛澤東“常到黎先生家拜訪,同黎先生談論時事及世界問題,討論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巴黎和會’中的中國地位問題”。陰歷年時,黎錦熙把毛澤東請到煙筒胡同4號的家里,大家一起動手,包餃子過年,師生感情之深,關系之密切,由此可見。
自年幼接受啟蒙,毛主席接受過多位老師的教導,在他一生中,也給世人留下了許多尊師重教的感人事跡。他曾對張干(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校長)誠摯地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這樣的‘寸草心’,是怎么也難報答盡老師‘三春暉’的啊”。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教育為本,是國之根本,也是未來之根本,教育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力量,教育的強大與教育事業的發展影響社會的前進步伐。借著第30個教師節的到來,讓我們重溫毛主席當年尊師重教的事跡,像毛澤東那樣,尊重老師,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在當下使尊師重教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