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遭遇芯片斷供引發的海嘯式影響,不僅讓各行各業對“中國企業路在何方”產生了強烈的關注,也把中國芯片自主創新產業推向了一個新征程。
就在“中國芯”代表企業龍芯中科籌備科創板上市,并于2個月前發布了新一代自主指令系統架構LoongArch,實現了從頂層規劃到各部分的功能定義,乃至每條指令的編碼、名稱、含義的自主設計并兼容多種主流指令系統之際,一場侵權訴訟又接踵而來:
6月初,上海芯聯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數次借勢網絡媒體,稱龍芯中科在發布新一代自主指令系統架構LoongArch時存在違約行為,其“徹底”拋棄MIPS架構的說法“侵害”了已取得MIPS公司在中國獨家經營權的芯聯芯公司的權益。
隨即,龍芯中科也迅速發起反擊表示,芯聯芯向龍芯中科的合作伙伴、社會公眾不斷發布的是惡意中傷、誹謗龍芯中科、龍芯產品及自主知識產權的函件和信息,嚴重侵害了龍芯中科的合法權益,并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對此龍芯中科已經采取法律行動。
媒體在對該事件做進一步了解時發現,2018年成立、2019年取得MIPS公司在中國(包括中國香港和澳門地區)獨家經營權,負責MIPS其在中國所有授權合約的上海芯聯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擁有的MIPS在中國的經營權是指使用權和銷售權,非版權和相關專利的所有權,且在其針對龍芯中科的聲明中只是多次提及知識產權,卻對龍芯中科侵犯其哪些專利而三緘其口,并用“如……”、“可能”這樣的詞匯來“ 猜測”龍芯新指令集存在侵權行為。
同時媒體也發現,截止目前芯聯芯這家“智能科技”公司并無科研團隊和業務團隊,不到百人的公司中財務和法務人員占據了最多的比例,2021年2月獲得美國法院批準的MIPS中國經營權后,尚沒有明確的業務開展,以一個“空殼公司”開始了“獲利”之路。
只因龍芯中科這家曾經中國最大的MIPS指令集客戶,在推出了完全自主的LoongArch指令集時不再基于MIPS研發芯片,LoongArch還免費對其他企業授權,使得花大價錢從MIPS獲得的經營權的芯聯芯在經濟效益上受損,才是芯聯芯提出了對LoongISA和LoongArch的懷疑并發出侵權聲明的主要動機。
至于是否侵權,龍芯中科稱已將涉及該事件全部證據和文檔提交法律部門,一切以法律判決為準,并將追究芯聯芯公司及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而芯聯芯此次的“空殼套利”,不僅讓很多聯想到了此前英特爾和蘋果遭遇到的專利流氓。
30年前英特爾就曾被大量的惡意專利訴訟所累,當時的英特爾副法務長Peter Detkin形容這些無端輕易發起訴訟的公司為“專利流氓”,并直言不諱的認為這種行為超過了正常主張專利權的界限,屬于赤裸裸的專利勒索。
一直到2021年,巨大的利益讓這類勒索屢禁不止。
并無實體業務和科研團隊的芯聯芯選擇在中美科技競爭日益白熱化這個大環境下,在中國芯片產業自主創新崛起之關鍵時間點上發起對中國芯片企業的專利訴訟,動機與背景也不僅讓人深思。
01
專利“致富經"
如何判斷一個公司對另一個公司發起的專利訴訟是合理的專利維權行動,還是故意的專利流氓行為,行業人士和法律界總結過幾條判斷標準。
一是是否有輕率起訴或濫訴行為,例如沒有在起訴前對侵權事實和證據進行足夠的調查、短時間內就對一個或多個實體公司發起大量訴訟等。
二是訴訟所使用的專利實際上是否并無價值或對現有技術沒有貢獻,屬于低質量專利。
三是訴訟所使用的專利是否有一定研發投入支持。空殼公司為了大幅減少成本,往往對訴訟投入大量精力而非公司業務、科研本身。
四是在訴訟之前是否和被訴人進行過專利許可談判,有的專利流氓公司選擇直接起訴,或者以單方面提供素材引發網絡發酵,而達到勒索目的。
五是訴訟是否對被訴人造成較大的困擾。如在特殊時間節點(即將上市之際)發起訴訟,或利用大量訴訟給被訴人造成大量的應訴成本等。
而此次對龍芯中科提出侵權聲明的芯聯芯,似乎“條條都中”。
據外媒統計,近些年美國專利訴訟案中的60%以上都是由“專利流氓”發起。
2015年讓中興不得不支付2150萬美元達成和解的Vringo專利運營權一案曾轟動了整個中國,這家納斯達克上市的專利運營公司擁有600余件專利,覆蓋電信基礎架構、互聯網搜索和移動技術領域,是著名的“專利流氓”公司之一。
而坐落于西雅圖的高智發明在全球擁有約6萬件專利,大到核反應堆設計小到照相機鏡頭,從對摩托羅拉、三星、黑莓等巨頭的專利訴訟中獲益已超過20億美元。
近幾年更典型的是日本軟銀旗下的一家“堡壘投資集團”,通過從各個公司收購并囤積了1000多項專利權,對英特爾、蘋果等公司不斷發起專利訴訟,直至被英特爾和蘋果聯手反訴。
在國內,類似的專利流氓案例也在頻頻發生,有些因“碰瓷失敗”而損失慘重,例如2017年試圖起訴大疆的一家企業,反被大疆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無效掉其手中持有的17件專利,“利”財兩空。
02
為何“專利流氓”瞄上了中國芯片產業
無疑,在向更精密、更高性能演進的同時,芯片產業已成為全球科技領域新一輪競爭博弈的主戰場。
也正因此,幾十年來背負中國芯片產業崛起之重任的中國芯片企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硬是在美國、歐洲、日本占據強勢優勢的態勢下,拼搏出了一番并不為大眾廣泛知曉的成績。
彼時,龍芯中科已為掌控芯片自研技術投入了整整20年時間。
2001年,我國首款自主研發的“龍芯”CPU處理器在中科院計算所誕生。在“863計劃”、“核高基專項”的并不雄厚的項目經費支持下,龍芯中科市場化前身的中科院計算所團隊發布了國內首款通用芯片龍芯1號,這也是國內首款自主研發的處理器,宣告了中國無芯歷史的結束。
2010年,在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政府支持下龍芯中科正式開始市場化運作。在2015年實現盈虧平衡并迎來鼎暉資本入局,2016年龍芯3A2000/3B2000量產并在推廣應用中進行迭代,直至2020年,龍芯3A5000/3B5000研制成功,其性能已逼近市場主流產品。
2021年4月,龍芯發布的新一代自主指令系統架構,更將中國芯自主化推上一個全新的臺階。
二十年時間,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和他掌舵的“大船”在集成電路行業里埋頭苦干,鮮見于媒體和大眾。隨著國家對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日益重視,作為芯片行業“國家隊”的重要成員,龍芯開始走向臺前。
此前,新華社采訪胡偉武時曾問及對中興、華為相繼遭遇美國打壓以及元器件、芯片斷供危機怎么看,胡偉武坦言,“卡脖子”事件其實對中國信息產業的促進作用非常大,也終于讓全國人民都意識到對引進核心技術不能抱有任何幻想,這個事情得自己干。“盡管短期來看挑戰很多,但中國的IT產業賦予我們這代人這個使命,我們就要承擔起這個使命。”
在龍芯踐行使命的時間里,圍繞龍芯形成了數千家企業的產業鏈,基于龍芯的信息產業體系也在慢慢形成。
“也許現在還說不上我們很強,但至少我們已有。”盡管持續遭遇國際打壓,甚至國內民眾誤解,芯片從業人員仍然沒有放松對提升中國芯能力的持續投入。
事實上,從2020年到2021年,信創產業日益受到國家重視,在新基建和雙循環政策利好下,中國IT產業的基礎硬件、基礎軟件和行業應用軟件正在迎來國產替代潮,金融、石油、電力、通信、交通等重要行業將尤為明顯。
而中國信創環境的日益強盛、企業自主研發能力的崛起,除了專利流氓帶來了可乘之機,也讓占據優勢已久的歐美芯片產業感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力。畢竟,隨著中國芯片國產化進程不斷推進,壟斷全球近50%供應的美國早已坐不住了。
在二十多年一直都是依賴美企Widows的X86指令集、ARM指令系統、安卓的AA生態的被動局面下,龍芯帶頭突破了這層壁壘。
因此,也有不少芯片從業者認為,此時專利流氓企業發起惡意中傷,不是對一個企業的挑釁,而是對中國自主創新的挑釁。
但顯然,無論是中國芯片企業,還是中國信創大環境,已為抵抗惡意競爭做了更多的努力。在國家制定了于2025年實現70%芯片自主率的目標后,相繼又推出了多項半導體產業扶持政策,中科院等國內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也已開始通力協作,在“卡脖子”方面重點發力。
正如3個月前在中美阿拉斯加對話中,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的那句話:“歷史會證明,對中國采取卡脖子的辦法、采取打壓的辦法,最后受損失的是自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