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H&M一份“停用新疆棉花”聲明,在中國社會引爆了臺風、海嘯般的輿論風潮,“保衛新疆棉花”運動一夜之間就在全中國風起云涌,以至于3月25日幾乎成為代言明星與參與“停用新疆棉花”的外資品牌解約日。
研究貴在前瞻。早在前年(2019年),我就意識到新疆棉花產業可能成為國際反華勢力打擊的重點對象;去年(2020年),我就此撰寫了相關調研報告,并于8月中旬在《財經》、《第一財經日報》刊發了兩篇公開文章:
——《中國基礎農產品當前潛在風險不在于糧油而在于棉》,以“《中國應不會爆發糧食危機,但應高度警惕棉花減產風險》”為題刊發于《財經》雜志。
——《中國棉花產業面臨多重挑戰》,刊發于2020年8月18日《第一財經日報》。
此次新疆棉花風潮,計劃寫四至五篇系列文章,這是第一篇,以“《為什么要保衛新疆棉花》”為題刊發于3月26日《新京報》客戶端,刊發時有刪節,這里發出原稿全文。歡迎關注后續文章。
本文主要論點:
之所以要保衛新疆棉花,是因為我們不能不警惕、不能不防范反華勢力以新疆為突破口制造“多米諾骨牌效應”的企圖。
中國要保持經濟金融穩定,需要防范的最大潛在風險之一,就是地方經濟政治鏈條上的薄弱環節被市場恐慌、投機性攻擊打開突破口,市場預期全面急速惡化,最終引爆系統性風險,動搖國家經濟全局。既然新疆各方面基礎相對脆弱,既然外部勢力視之為中國地方經濟政治鏈條上的薄弱環節而集中圍攻,既然棉花是新疆“兩黑一白”(煤炭、石油、棉花)支柱產業中幾乎唯一具備外部制裁可操作性的產業,既然棉花是建設兵團這個新疆社會穩定安全定海神針的頭號支柱產業,反華勢力選擇棉花作為“以疆制華”的經濟切入點自是順理成章,中國社會也就不能不對反華勢力“封殺”新疆棉花的企圖作出有力、有理、有利、有節的反應了。
2020.3.26
正文:
為什么要保衛新疆棉花?
因為在2018年以來美國、歐洲反華勢力“以疆制華”圖謀日益顯著的背景下,在去年以來美國對新疆多家棉紡企業、棉花主要生產者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施制裁的情況下,在3月18日阿拉斯加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中美國國務卿開場白公然宣稱要“討論我們對中國行動的深切關注,包括在新疆、香港和臺灣的行動”的挑釁下,在近日美歐等國相繼宣布就新疆事務制裁中方人員與機構的警示下,我們不能不警惕、不能不防范反華勢力以新疆為突破口制造“多米諾骨牌效應”的企圖。
畢竟,中國要保持經濟金融穩定,需要防范的最大潛在風險之一,就是地方經濟政治鏈條上的薄弱環節被市場恐慌、投機性攻擊打開突破口,市場預期全面急速惡化,最終引爆系統性風險,動搖國家經濟全局。既然新疆各方面基礎相對脆弱,既然外部勢力視之為中國地方經濟政治鏈條上的薄弱環節而集中圍攻,既然棉花是新疆“兩黑一白”(煤炭、石油、棉花)支柱產業中幾乎唯一具備外部制裁可操作性的產業,既然棉花是建設兵團這個新疆社會穩定安全定海神針的頭號支柱產業,反華勢力選擇棉花作為“以疆制華”的經濟切入點自是順理成章,中國社會也就不能不對反華勢力“封殺”新疆棉花的企圖作出有力、有理、有利、有節的反應了。
一、棉花產業重要性何在?
“以疆制華”,為什么要選擇棉花?首先是因為棉花產業對中國民生和產業具有多方面重要意義:
首先,衣食住行為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特別是中國國民格外寵愛孩子,越來越普遍講究孩子衣物(特別是貼身衣物)、毛巾等要用全棉材質,對嬰幼兒服裝、毛巾等這種講究尤其強烈。如果棉花及其制品出現市場供應紊亂或短缺,對重視家庭的中國社會殺傷力與對某些缺乏家庭責任感的社會殺傷力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其次,作為連續多年的棉花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盡管中國不會改變努力擴大進口的政策取向,但從全球疫情和當前國際政治形勢來看,國內下游產業遭遇不友好國家“斷供”的風險已經大幅上升,要保障國內棉花需求和世界棉花市場穩定,我國比前幾年更需要確保國內棉花生產穩定,而不能過度依賴進口。
第三,棉紡織服裝產業在全國就業、出口等貢獻巨大。中國已經連續數十年位居世界第一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國,即使承受了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連年大幅上漲推動部分服裝加工環節外流的壓力,外加新冠疫情沖擊,在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總體萎縮的環境下,中國“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額仍猛增30.4%,達到1.07萬億元之多,足見中國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力和自我調整應變能力之強大。
作為擁有全世界1/5人口的大國,中國無論如何希望提升本國產業結構,都需要足夠規模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為本國提供就業機會,而這些傳統產業又能夠從多條渠道為高新技術產業提供需求,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相互促進,才是大國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發展之道。
(一四七團16萬畝棉田采摘作業,2020年9月)
二、“以疆制華”,為什么會選擇新疆棉花?
反華勢力“以疆制華”,為什么會選擇新疆?
因為新疆經濟社會的一些弱點使之成為國際反華勢力眼中的中國政治經濟鏈條上的薄弱環節。
在經濟方面,自乾隆平定新疆以來,新疆財政經濟就一直高度依賴內地轉移支付;發展有市場競爭力的本地產業,以減輕對轉移支付的依存,由此成為新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相應地,從新疆著手打擊中國,在中國全國市場上占據不可替代地位的新疆當地和兵團支柱產業,必然成為反華勢力選擇打擊的“理想”目標。
新疆財政經濟對內地轉移支付的高度依賴自乾隆平定新疆之時就開始了。據松筠《欽定新疆識略》第八卷載,當地駐扎的1400名行政官員俸祿和行政費用每年688900兩,其中61萬兩從中央財政支出,其余71790兩在當地調劑,主要來源也不是向當地“纏回”(今日維吾爾族前身)百姓征稅,而是經營官營旅店和向士兵銷售茶葉所得。
在當代,新疆兵團于1954年組建,新疆自治區于1955年成立。1950年至今,除1952、1954、1957、1962、1963、1964、1966七個年份之外,其余所有年份本級財政收支均為赤字,依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彌補缺口。其支出收入比(本級財政支出/本級財政收入×100%)指標幾經波動,1975年曾高達876%,1994年起穩固地超過200%,2000—2019年間有9年超過300%,2016—2019年一直高于300%,依次為319%、316%、326%和337%。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實現新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減輕對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依賴,實現援疆從“輸血”轉向“造血”,棉花這樣的新疆支柱產業,自是彌足珍貴。而曾經在全國微不足道的新疆棉花生產,得以在新中國建國后70年時間里取得“天下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的地位,也堪稱“新疆奇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時,新疆棉花產量5100噸,占當年全國總產量(44.4萬噸)的1.1%;隨著全國全面投入戰后經濟恢復,新疆棉花產量絕對增長,但在全國占比連續下行,1950、1951年新疆棉花產量分別為6400噸、8900噸,在當年全國總產量中占比分別為0.9%、0.86%。
新疆棉花生產起步基礎如此薄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新疆和成建制投入生產建設啟動了棉花生產“新疆奇跡”的進程。1949年,毛澤東主席發布《關于1950年軍隊參加生產建設工作的指示》,號召全軍“除繼續作戰和服勤務者外,應當擔負一部分生產任務,使我人民解放軍不僅是一支國防軍,而且還是一支生產軍,藉以協同全國人民克服長期戰爭所遺留下來的困難,加速新民主主義的建設。”1950年1月21日,新疆軍區發布大生產命令,全體軍人一律參加勞動生產,轟轟烈烈的屯墾戍邊全面啟動,新疆軍區生產部隊以及由此發展而來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迅速成長為新疆棉花生產發展的生力軍和先驅,新疆棉花產量和在全國總產量中占比持續上升。
(兵團舊照:農六師群英會獲獎上海知青合影,后排是該師領導)
進入1990年代以來,在國家工業化加速、技術進步、政府推動棉花生產轉移等一系列因素推動下,新疆棉花生產擴張顯著提速;進入21世紀以來,新疆棉花生產更是狂飆突進:
1956年,新疆棉花產量4.58萬噸,在當年全國總產量(149.6萬噸)中占比3.2%,首次突破3%。
1986年,新疆棉花產量21.61萬噸,在當年全國總產量(354.04萬噸)中占比6.1%,首次突破6%。
1990年,新疆棉花產量46.88萬噸,在當年全國總產量(450.77萬噸)中占比10.4%,首次突破10%。
1994年,新疆棉花產量88.21萬噸,在當年全國總產量(434.10萬噸)中占比20%,首次突破20%。
1998年,新疆棉花產量140.00萬噸,在當年全國總產量(450.10萬噸)中占比31%,首次突破30%。
……
到2020年,新疆棉花產量516.10萬噸,在當年全國總產量(591萬噸)中占比87%;其中兵團棉花產量213.41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36.1%、新疆產量的41.4%。2012—2020年短短8年時間,新疆棉花產量在全國占比提高了33個百分點.
從產值來看,2019年新疆棉花產量500.2萬噸,僅按18600元/噸的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計算,就已經構成了一個千億元級別產業;再加上上下游相關產業,棉花在新疆經濟、財政、就業中的地位更加顯赫。由于兵團沒有煤炭、油氣等礦產資源,在兵團的經濟生活中,棉花產業地位更高。
(新疆博樂,兵團五師棉田)
三、反華勢力為什么選擇打擊棉花而非新疆煤炭、油氣?
同時,對于企圖“以疆制華”、通過經濟制裁最大程度傷害新疆和中國全國的反華勢力而言,由于以下原因,在新疆“兩黑一白”支柱產業中,棉花是唯一具備制裁可操作性的產業:
首先,新疆煤炭、油氣產業“兩黑”在全國生產、消費中占比遠遠不能與棉花“一白”相比,因此,打擊新疆棉花比打擊新疆煤炭、油氣更有可能撼動中國經濟社會全局。
以新疆油氣產業為例。新疆原油、天然氣產量在全國生產、消費總量中占比遠遠不能與棉花相比:
2020年,全國原油產量19476.9萬噸,進口原油54239萬噸;不考慮此外進口的2835萬噸成品油,當年全國原油總消費量73715.9萬噸。同年新疆原油產量2914.75萬噸,占全國原油產量的15%,占全國原油總消費量的3.95%。
2020年,全國天然氣產量1925億立方米,進口天然氣10166萬噸,按一噸天然氣1390立方米折算,進口天然氣合1413億立方米。不考慮轉口,國內生產與進口合計,當年全國天然氣消費總量3338億立方米。同年新疆天然氣產量369.83億立方米,占全國天然氣產量的19%,占全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11%。
由此可見,無論是新疆原油,還是新疆天然氣,在市場上的“江湖地位”均與新疆棉花占全國總產量87%不可同日而語。
(1965年賀龍元帥視察兵團六師大口徑自流井。右起:王恩茂,賀龍,張仲瀚,趙予征。)
其次,新疆煤炭、油氣產業常常需要隱形補貼,生產波動也較大。相比之下,即使不給予財政補貼,新疆棉花產業也能在開放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產出波動也明顯小得多。
就總體而言,新疆當地油氣開發條件不佳,成本甚高。南疆原油開采成本很多多年在90美元/桶以上,超過本世紀第2個10年絕大多數時間的國際市場油價,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外加其它一系列因素,即使在2002—2014年世界經濟史上幾乎是獨一無二的初級產品超級牛市中,新疆石油企業中也不乏虧損年份。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國際市場油價下行,難以承受的企業合理選擇就是壓縮在新疆的生產,以減少虧損:
表1 2008—2019年新疆油氣產量
年份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原油(萬噸) |
2715.1 |
2512.9 |
2558.2 |
2615.6 |
2670.7 |
2792.5 |
天然氣(億立方米) |
249.9 |
235.3 |
251.3 |
282.9 |
||
年份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原油(萬噸) |
2875.3 |
2795.1 |
2564.9 |
2591.8 |
2647.4 |
2609.9 |
天然氣(億立方米) |
296.7 |
293.0 |
291.2 |
307.0 |
321.8 |
339.9 |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摘要》,2009—2019歷年。
2009年次貸危機高潮,國際市場油價暴跌,當年新疆原油產量從上年的2715.1萬噸減少至2512.9萬噸,直至2013年才超過2008年水平。
2014年新疆原油產量達到2875.3萬噸的高峰,由于國際市場油價在2014年下半年雪崩,其后數年新疆原油產量一路下行至2500多萬噸,2019年也僅僅回升至2609.9萬噸,尚不及2008年水平(參見表1)。直到2020年,新疆原油產量才突破2014年的高峰。
新疆天然氣生產也存在類似波動,只是由于國際天然氣市場東亞價格高于歐美的“東亞溢價”尚未完全打破,其波動才不如原油生產那么明顯。隨著液化天然氣貿易成長和2016年6月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正式通航,“東亞溢價”總體上已經明顯縮小,可望在數年內壓縮至微不足道程度,甚至基本消除,國際市場行情對新疆天然氣產量的影響會日趨顯著。
第三,由于新疆煤炭、油氣產品基本上在國內加工、消費,其產品也幾乎無法標記、溯源;而新疆棉花下游產品大量出口,且外資廣泛參與下游制造、銷售等環節,其產品標記、溯源也容易便利很多;國際反華勢力若要制裁新疆煤炭、油氣產業,幾乎沒有抓手,制裁新疆棉花的抓手則相對豐富得多。
四、國際競爭提升保衛新疆棉花產業意義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中美大國國運之爭,先求不敗,然后求勝。從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全局來看,2018年貿易戰爆發,中國經濟穩定與發展的關鍵就落到“糧(棉油肉)+能源+高新技術產業”三大產業部門上面;其中,“糧(棉油肉)”與“能源”決定了中國社會與經濟總體能否穩定,以IT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決定中國在國際競爭中能否勝出與發展的前景。當前,國際經濟政治形勢進一步復雜化,反華勢力將新疆視為撼動中國根基的最佳切入點,進一步提升了保衛新疆棉花產業的意義。
(初稿2021.3.25,修訂2021.3.25,僅代表個人意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