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稀土做成“玩具”賣給老外?
朱達志
日前,有媒體報道了韓國浦項制鐵財團收購中國稀土企業一事。據悉,有媒體(《每日經濟新聞》)從包頭市工商局了解到,被收購中國企業包頭永新稀土公司現已更名為“浦項(包頭)永新稀土有限公司”,浦項中國董事長兼總經理鄭吉洙為新公司的負責人。
稀土其實不是土。18世紀末稀土元素剛被發現時,由于其儲量稀少,因而得名稀土。因其對于工業和軍事制造業而言太重要了,有“工業維生素”之稱,而且又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因此有人認為稀土“比石油更昂貴”。中國雖然是世界上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占全球儲量的四成以上,但是,鑒于其不可再生性,以及開采過程中將造成對環境的嚴重破壞這一情況,中國目前對稀土的開采和出口已采取了比較嚴格的限制措施。
紐約時報不久前發表文章稱,中國為了保護環境擬限制部分稀土礦的無序開采,一些國家的政府和全球公司近來對此表達擔憂。其實美國的稀土儲量也很大,僅次于中國;但是,美國為了保護自家的環境和資源,基本上不在自己國土上開采稀土,而選擇主要從中國進口。而且,美國等西方國家從中國購買稀土比其在本國開采還要便宜得多。難怪他們會對中國近來的稀土限制措施“表示擔憂”。
其實,早有專家痛心疾首地預測道:中國擁有全球近50%的稀土儲量卻“透支”出了全球90%的市場份額,其價格早晚要暴漲;但那時中國的稀土儲量很可能已所剩不多,還得高價從國外購買,這對同樣也是稀土消耗大國的中國而言,不啻為噩夢一個。
韓國是稀土使用大國。由于“受到中國稀土產品出口配額限制,如果是韓國的稀土公司直接到中國投資,會相當敏感,但是通過鋼鐵公司,敏感性就沒那么強。”這就是他們要和中國公司合資生產稀土產品的原因。具體說,浦項和包頭的合資公司將生產出來的稀土產品加工成鐵合金,然后出口到韓國,而中國對鐵合金的出口是不加限制的。很明顯,合資公司是在鉆中國法規的空子。
相關報道用了一個聳人聽聞的標題:“浦項財團入主包頭永新稀土 6千萬撬動10億項目”。說的是,永新稀土項目總投資10億元,但是韓國浦項財團卻以6千萬元左右入股,獲得60%的股權。這實在是匪夷所思。而記者多方查證,也未探得其中蹊蹺。不過這個暫且不說,更大的問題是,外商為什么總是能夠找到中國的政策空子去鉆?
據說,《外商投資稀土行業管理暫行規定》只對稀土礦產品范圍、稀土冶煉、分離產品范圍、稀土深加工及應用產品范圍作了界定,并沒有精細到具體的產品名稱。一位稀土企業高管表示,政府要將所有涉及產品以目錄的形式呈現,存在技術難度。所以外資就很容易打擦邊球。這樣的邏輯簡直令人崩潰。假如有個國家明令禁止糧食出口,于是商人們就把糧食加工成各式各樣可食用的“玩具”,譬如十二生肖玩偶餅干之類,是不是該國就拿他們沒辦法了呢?
包頭市國家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李興表示,一般外資企業要并購或者參股稀土企業,首先要得到當地政府稀土管理辦審批,然后才能到工商局領取營業執照;而要真正獲準生產,還需要通過商務、外經貿、海關等部門的審查。我不知道,浦項財團是怎樣過五關斬六將,順利獲得合資生產稀土鐵合金這個“玩具餅干”的?
附文:
浦項財團入主包頭永新稀土 6千萬撬動10億項目
2010年06月18日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謝曉萍 實習生 李嬌鳳 發自北京
日前,有媒體報道了浦項制鐵財團收購國內稀土企業一事,《每日經濟新聞》調查后發現,被收購企業并非媒體報道所稱江蘇永信稀土貿易公司,而是包頭永新稀土公司。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從包頭市工商局獨家獲悉,包頭永新稀土已經更名為“浦項(包頭)永新稀土有限公司”,浦項中國董事長兼總經理鄭吉洙為新公司的負責人。
對于雙方合資之后的生產計劃等相關細節,浦項中國相關人士表示,“我們已經成立了新的公司,目前正在招聘新的人員加入包頭公司,其他的一概無可奉告。”
永新稀土已完成更名
相關資料顯示,包頭市永新稀土有限公司注冊時間為2002年,注冊資本為50萬元,生產范圍為“稀土化合物、永磁材料”等。日前,包頭永新稀土已經更名為“浦項(包頭)永新稀土有限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在采訪中了解到,永新稀土于2008年在包頭市稀土高新區建設的釹鐵硼微晶合金及釔鎂合金項目,得到包頭市發改委的批復。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全部由企業自籌。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400噸釹鐵硼微晶合金及100噸釔鎂合金的生產能力。2008年5月開工建設,預計于2009年12月竣工,但此項目是否已經竣工,記者并未從相關人士方面獲得有關信息。
業內人士在看到相關信息后,也產生疑問,一個能投資10億元項目的公司,為何韓國浦項財團能以6千萬元左右入股,獲得60%的股權?記者多方查證,但未得到確切回復。
北京安泰科信息開發有限公司分析師陳家作表示,“韓國受到中國稀土產品出口配額限制,如果是韓國的稀土公司直接到中國投資,會相當敏感,但是通過鋼鐵公司,敏感性就沒那么強。”
贛州華京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管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很多稀土金屬都可以和鐵做成鐵合金,原來鐵合金出口要收10%的關稅,現在出口關稅有所調整,而且出口不受限制。以前就有外資入股中國稀土生產企業后,將生產出來的產品加工成鐵合金,然后出口到自己國家。
雖然中國目前已經采取了比較嚴格的限制措施,但是卻依然難以阻斷外資通過同本土企業合資與入股獲得稀土資源的熱情。
政策的缺失被外資鉆空子?
外資并購中國的稀土企業要經過哪些審批程序?
包頭國家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李興表示,一般外資企業要并購或者參股稀土企業,首先要得到當地政府稀土管理辦審批,例如:是否符合投資條件、產品生產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出口配額問題等;得到政府稀土管理辦同意之后,才可以到工商局審批獲得營業執照,而后還需要經過商務部主管部門外經貿、海關等部門的審查。
然而,即使層層審批仍然難以阻止稀土資源被外資變相出口。對此,李興表示,政府對稀土相關加工產品定位模糊造成了今天的尷尬,“行業管理規定中只是粗略記載了大概的稀土加工產品范圍,如果將所有禁止生產的產品以目錄的形式表示出來,將有利于相關部門的管理。”
據《每日經濟新聞》了解,《外商投資稀土行業管理暫行規定》中,只包括對稀土礦產品范圍、稀土冶煉、分離產品范圍、稀土深加工及應用產品范圍,而并沒有精細到具體的產品名稱。
一位稀土企業高管表示,目前來說,中國的稀土加工技術比較落后,大多數都是一些中小企業,跟國外有明顯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政府要將所有涉及產品以目錄的形式呈現,存在技術難度。
上述高管認為,由于政策界限不是很嚴密,外資就很容易打擦邊球,“政府對鐵合金的出口是沒有限制的。”多年來,外資在中國投資稀土實際上并沒有帶來多少技術,都是很初級的技術,并不是高端技術。浦項制鐵是鋼鐵公司,不太可能有稀土方面的技術。
“應制定企業準入門檻,嚴格控制外資企業進入稀土開發領域。”政協十一屆全國委員陳凱此前在兩會上談了他對保護稀土方面的建議。他在提案中說,“對于稀土的開采利用,國內企業、外資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想方設法參與其中。雖然政府對此也采取了許多措施,但是往往效果不甚明顯。為了保護稀土資源,必須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設立企業準入門檻,對于一些外資企業利用參股等形式對稀土進行開采的行為尤其要加大監管力度,有效保護稀土的開采和利用。”
北京大學博士青巖撰文指出,“從長遠計,最有效而且最容易實行的方式,莫過于立刻禁止稀土出口,只維持國內生產以及研發所需的產出規模,或者干脆從國際市場購買。”
韓國浦項財團近6000萬收購中國稀土貿易公司
2010年06月11日 第一財經日報
曹開虎
在中國逐漸收緊稀土出口的政策壓力下,外國企業不得不通過其他途徑曲線從中國進口稀土資源。
韓國資源公司(Korea Resources Corp)昨天表示,該公司與浦項制鐵組成的財團已經以5976萬元人民幣收購了江蘇省宜興市永信稀土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永信稀土”)總計60%的股權。
這家公司在一份公告中稱,永信稀土目前持有新公司Posco Kores Yongxin Rare Earth Metal Co。的40%股權,浦項制鐵持股31%,韓國資源公司持股29%。
在昨天晚間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永信稀土負責人李效平不愿承認雙方已經簽署了重組協議,“(與韓國資源公司)談了,還沒有到那一步。”他表示,需要看到韓國資源公司的公告后再談論此事。
公開資料顯示,永信稀土成立于2003年3月份,是以銷售各種稀土產品為主要業務的貿易型公司。
稀土被稱為“工業味精”,廣泛應用于特鋼、風電設備、汽車尾氣凈化設備、精密儀器制造、國防等領域。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儲量國、生產國和出口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稀土礦產品產量為12.5萬噸,稀土冶煉分離產品產量為13.5萬噸。而2008年,中國稀土消費量只有7萬噸,而世界稀土消費量為13萬噸。
為了保護好國內資源和環境,最近幾年尤其是從去年開始,國內開始大幅收緊稀土出口量。
韓國企業入股永信稀土的目的即是通過這家公司,從中國獲得稀土資源。
但是記者注意到,在前兩年商務部發布的稀土出口配額中,永信稀土并沒有出口配額權。“沒有出口配額,就沒有權力出口稀土。”內蒙古自治區稀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張安文告訴本報。
分析人士認為,沒有稀土出口配額的公司,可能通過參股或者其他方式與國內具有稀土出口配額的公司進行合作,進而打“擦邊球”從國內出口稀土資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