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同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等等一樣,都屬于反映人與人關系的社會生產關系范疇,而非反映人與自然關系的社會生產力范疇。然而,從赫魯曉夫的“土豆燒牛肉”開始,社會主義開始演變為在任何主義的社會中都成立和存在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在這樣的理論基礎上,不但會無視社會主義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及其由此產生的階級矛盾還遠遠沒有解決,把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相對不足的社會生產這類不決定社會性質的矛盾,作為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而且在發展生產力這個第一要務下,不惜突破體現社會主義的生產、分配和交換關系的最低標準。由此產生的背離社會主義的利益格局,開始加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一邊否認社會主義存在階級斗爭,一邊卻在擴大階級分化和階級斗爭。在帝國主義和平演變勢力的摻和下,這種斗爭導致的最糟糕結果,就是原蘇聯“衛星上天,紅旗落地”。
(一)人與自然的關系不代表任何主義的社會的本質
與有點參考價值但存在根本缺陷的資本主義經濟學(簡稱西方經濟學)有本質區別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揭示了以下史實:在人類為了生存發展而開展的社會生產過程中,不僅人與自然要發生關系,形成生產的物質內容,而且人與人之間也必然發生關系,形成主要包括所有制、分配和交換關系等在內的生產的社會形式。社會生產中沒有“魯濱遜的故事”。任何時代的社會生產,都是生產的物質內容與社會形式具體的歷史統一。人們泛指的“經濟”,既包含生產的物質內容這個“生產一般”抽象,又包含生產的社會形式這個“生產特殊”抽象。前者指社會財富,后者指社會財富的占有、分配和交換方式。“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和“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中的經濟,主要指生產的社會形式而非生產的物質內容。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社會主義這個生產的社會形式的集中體現。西方經濟學和被曲解的社會主義的共同特征,都是只講生產的物質內容這個經濟,不講生產的社會形式這個經濟,不講它們的統一。西方經濟學不講生產的社會形式,是為了掩蓋資本主義的剝削,被曲解的社會主義不講生產的社會形式,是因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變成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從生產的物質內容這個抽象出發我們可以看到,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里屬于“生產一般”的各個歷史時代“使用價值”的生產,雖是人類社會的物質前提,但從中找不到不同社會間的本質區別。“我們從小麥的滋味中嘗不出種植小麥的人是俄國的農奴,法國的小農,還是英國的資本家”(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6頁)石器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和數字時代等等,都只體現生產工具的不同而不反映不同社會的本質區別。蒸汽磨產生了以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屬于社會發展變化的原理問題,不屬于社會本質的原則問題。蒸汽磨曾經是資本主義的生產力標志,蒸汽磨在今天已經普遍消失,但資本主義的本質屬性并沒有因此而改變。
在生產的物質內容與社會形式具體的歷史統一中,只有反映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生產的社會形式,才能體現一個社會的本質。如果說,我們從面包的滋味中嘗不出哪是資本主義面包,哪是社會主義面包。但從不同的財產占有、蛋糕分配等生產關系中,就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什么是資本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歸根到底,社會生產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反映并決定一個社會的性質。馬克思深刻地指出:“生產關系總和起來就構成所謂社會關系,構成所謂社會,并且是構成一個處于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社會,具有獨特特征的社會。古代社會、封建社會和資產階級社會,都是這樣的生產關系的總和。而其中每一個生產關系的總和同時又標志著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特殊階段。”(《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345頁)
因此,是什么主義的社會,在生產、分配和交換關系上都有質的規定性。就是共產主義社會也是如此。當財產共同占有、按需分配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再后,共產主義社會也就不再了。至于按照經典作家們的說法,那時由于生產力高度發達,集體財富充分涌流,人們超脫了資產階級法權的狹隘眼界,人與人之間的這種關系不再變化倒退而從此人類大同,是另一碼事。
經典作家們在《共產黨宣言》和《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著作中,對這些都有詳細闡釋。空想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區別,僅在于一個是公平正義的主觀追求,一個是社會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但二者都屬于社會生產關系范疇,沒有區別。講科學社會主義,當然要講根據生產力來確定生產關系水平及其發展進程,但這不等于社會主義就變成了人與自然的關系。當社會主義的本質變成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為了發展生產力最低限度的生產關系標準都可以突破后,表明已經離開了社會主義,正在變成“其他的什么主義”。誠如習總書記所說:“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
綜上所述,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反映任何主義的社會的本質,當然也就不可能反映社會主義的本質。就像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只能是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等等的歷史任務而不可能是它們的本質屬性一樣,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也只能是社會主義的歷史任務而不可能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
在黨的18大以前,人與自然的關系成為社會主義的本質,一度被主流媒體吹捧為重新搞清楚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直到習總書記在求是雜志撰文強調:“鄧小平同志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主要是回答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什么”。這才糾正了把什么是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的任務混為一談的邏輯。但是,這種邏輯及其派生的思想混亂,在權力的加持特別是既得利益階層(級)的擁戴下可謂根深蒂固,要讓什么是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回到符合歷史事實的馬克思主義上來,恐怕任重道遠。
一些人用生產力折射的社會屬性來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辯護,甚至認為發展了馬克思。其實是這些人忘記了這樣一個簡單道理,就像月亮本無光,月光是陽光反射的結果一樣,生產力折射的社會屬性都是社會生產關系反作用的結果。“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關系下,他才成為奴隸。紡紗機是紡棉花的機器,只有在一定的關系之下,它才成為資本。脫離了這種關系,它也就不是資本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44頁)
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辯稱,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后面的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生產、分配和交換關系的結果,而不是體現社會主義的這些關系本身。就像水沸騰是火作用的結果而不是火本身一樣。不生火燒水,卻宣稱要滿足大家喝開水,你相信這樣的望梅止渴嗎?
紀念改開30周年的紀錄片,有領導人指著進口的機器問:你說它姓“社”還是姓“資”。言下之意,改革開放進口西方先進設備不等于進口資本主義。這當然沒有問題。可是,既然作為重要生產力的生產工具都既不姓“社”也不姓“資”,那么,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又怎么成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呢?這豈不是我的矛無堅不摧,我的盾無矛可破?違背常識和基本邏輯的事情,往往自己都無法自圓其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