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是實現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和精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統醫藥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中醫藥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中醫藥文化吸收了以儒家和道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凝聚著深邃的中國哲學智慧,在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和道德觀上充分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中醫藥文化強調以人與自然的統一為基礎解決人的健康問題。幾千年來,中醫藥一直護佑著中華民族的繁衍發展,也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生產生活與健康養生。中醫藥文化認為“能以中和養其身者,其壽極命”,強調和諧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認為“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強調生活方式對健康的直接影響;認為“善養生者,當以德行為主,而以調養為佐”,強調養德養生。中醫藥強調救死扶傷、道濟天下的醫德,踐行了“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中華文明理念。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大醫精誠論》中就強調:凡大醫治病,必當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不得問其貴賤貧富,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可以看出,中醫藥學正是因為根植于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實踐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因而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也是其精華所在,成為中華文明的杰出代表。
“第二個結合”是推動中醫藥文化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寶庫進行全面挖掘,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有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聚變為新的理論優勢,不斷攀登新的思想高峰”。中醫藥學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要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醫藥文化具有立場、觀點和方法上的契合性。中醫藥文化的實踐觀、整體觀等基本理念與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辯證法基本原理高度契合。如辨證施治是中醫的主要方法論之一,既兼顧了人體生理病理矛盾的普遍性、復雜性,又重視了矛盾的特殊性及其轉化規律,符合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如在治療具體方法上,中醫采取針灸、按摩、食療等各種方法組合,體現了系統性和整體性。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必然選擇以馬克思主義來改造和升華中醫藥文化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及其立場、觀點、方法貫穿到中醫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實踐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在中醫藥領域的實踐和運用,也正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一個具體體現。馬克思主義和中醫藥文化在共同的價值指向、奮斗目標中相互激活、相互砥礪、相互成就,必將譜寫出中醫藥創新發展的新篇章。
“六個必須堅持”是中醫藥文化創新發展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在實踐中推進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牢牢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六個必須堅持”就是實現中醫藥文化創新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堅持人民至上,是中醫藥文化創新發展的根本立場。中醫藥創新發展的原動力就是治病救人。相比于西醫,中醫更重視患病的人,講究“人者,本也,證者,標也。證隨人見,成敗所由。故當以人為先,因證次之。”可見中醫學對疾病治療的出發點和根本目的都是人,在新時代就是要堅持人民至上。
堅持自信自立,是中醫藥文化創新發展的長久底氣。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關于診斷、治療、養生等方面文明積淀的成果,具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理論內涵與實踐基礎。中醫藥自信自立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唯其自信自立,才能開辟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的獨具中國特色的醫療模式。
堅持守正創新,是中醫藥文化創新發展的核心路徑。實踐性與發展性是中醫藥文化的內在屬性。守正是基礎,要守住中醫藥的根和魂,傳承好中醫藥文化精髓,發揮好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創新是關鍵,要注重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解讀和提升中醫藥的療效和作用機理,使之與現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
堅持問題導向,是中醫藥文化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疾病譜的變化,中醫藥創新發展環境越來越復雜,面臨著一系列安全性風險和新情況、新問題。只有堅持問題導向,有針對性地破解難題、補齊短板、鞏固優勢,中醫藥才能得到持續創新發展。
堅持系統觀念,是中醫藥文化創新發展的優良基因。中醫藥文化歷來反對“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認為人體是一個由內環境與外環境共同作用的整體,是一個不斷發生物質、能量轉化的系統,始終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從整體上系統把握人的健康。
堅持胸懷天下,是中醫藥文化創新發展的戰略方向。中醫藥一直是一個開放的體系,也是開放包容的結果,新時代必將在國際交往合作中發揮更大積極作用,推動文明互鑒,為應對全球醫療衛生挑戰、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均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天津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