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文|本報記者高新軍
11月3~5日,第四屆健康中國創新傳播大會暨第九屆健康中國品牌大會在河北雄安新區召開。國醫大師張伯禮院士,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詹啟敏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院士,全國愛衛辦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副司長米鋒等出席。大會匯聚醫療健康界、文化傳播界領軍人士,圍繞“傳播健康 賦能品牌”主題交流經驗、分享成果。
張伯禮在大會“院士論壇”環節作題為《新時代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與文化自信》的主旨報告。他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以政為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中醫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中醫科學院賀信中所指出的,“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張伯禮認為,中醫藥學以整體觀念為指導,追求人和自然和諧共生,從整體上系統把握人體健康,重視患病的人,而不僅是人的??;在生理上,以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為基礎,主張陰陽平衡,氣血暢通;在治療上,以辨證論治為特點的個體化診療,重視個體差異和疾病的動態演變;在方藥上,根據藥物性味歸經,運用七情和合的配伍法則,使用方劑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這些特點符合現代醫學發展的理念和方向。相較西醫,中醫有數千年悠久歷史,以中華文化為背景,注重象數思維、整體思維,其理論基礎為系統論和陰陽五行、八綱、臟腑、經絡等,研究對象為人,研究方法是類比推衍,診斷方法為望聞問切,干預方法包括方劑、針灸、非藥物療法等。
張伯禮表示,在應對烈性傳染病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對慢病防治方面中醫藥具有顯著優勢。21世紀醫學研究方向從疾病轉向健康,而中醫藥自古以來重視養生保健治未病,中國的養生學是世界文化中所獨有的。因此,我們應該堅定文化自信,在健康傳播中講好中醫故事,傳播中醫藥強音,讓中醫藥造福更多人民,為人類健康福祉貢獻中醫力量。
本次大會共有醫療品牌建設論壇、健康品牌價值論壇、健康傳播文化論壇、健康公益責任論壇、健康科普創新論壇、健康傳播人才論壇等6個平行論壇?!吨袊嗅t藥報》社社長陸靜、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彭鋒、西安中醫腦病醫院副院長卓坤利等在平行論壇演講。
本次大會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聯合主辦。100多名醫院管理者、醫學專家、傳播學者、媒體人和科普大V進行了分享對話,全國各地近1200人參加會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