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兒童多發性抽動癥的發病率逐年增高,給患兒和家長帶來了很大的痛苦。什么是小兒多發性抽動癥?小兒多發性抽動癥又稱抽動-穢語綜合征,是起病于兒童時期的一種復雜慢性神經精神障礙,臨床常表現為眨眼、皺眉、咧嘴、聳鼻、仰頸、扭肩及清嗓干咳,喉部發出奇特叫聲、個別音節、字或句子不清楚,或說出罵人的話等癥狀,重者出現四肢及軀體的爆發性動作如踢腿、跺腳等。
據國內有關報導,抽動癥的患病率為1%~4%,即在患病率高的地區,每100個人就有4名抽動癥患者。國外統計的患病率則更高。發病年齡在18歲之前,4-12歲發病率最高。其發病男性多于女性3-5:1,病程長,有時可自行緩解一段時間,但遇到緊張、焦慮、疲勞、睡眠不足時會加重。患兒智力一般正常。部分患兒由于抽動癥出現心理負擔、交往障礙,不敢或不愿和老師或同學進行正常的互動和交往,甚至出現厭學情緒、影響正常的學習。
中醫認為抽動癥是由先天不足、后天失養,外邪侵襲,七情所傷,飲食失節,學業壓力過大等原因導致。病位在肝,常涉及心、脾、腎,肝風內動是基本病機。
《證治準繩·幼科·慢驚》曰:“水生肝木,木為風化,木克脾土,胃為脾之腑,故胃中有風,瘛瘲漸生,其瘈瘲癥狀,兩肩微聳,兩手下垂,時復動搖不已,名曰慢驚”。由于肝強脾弱,血虛不能濡養肌肉,血虛不榮筋則筋攣,所以出現仰頸、扭肩。腹部抽動,手腳微顫動。
《小兒藥證直訣·肝有風甚》曰:“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風,風動而上于頭目,目屬肝,肝風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風吹,不輕不重,兒不能任,故連扎也”。肝開竅于目,肝藏血,肝血不足則生內風,肝風自內動,所以出現頻繁眨眼睛。
《證治準繩·幼科·唇口蠕動》曰:“唇為脾之華,口乃脾之竅,又陽明之脈環唇口而交人中,陽明胃也,是以脾胃虛者,多有此癥不獨病后而已”。肝木乘脾土則咧嘴、口唇蠕動。肝氣郁結,橫逆犯脾,脾失健運,痰濁內生,上逆于腦,蒙蔽神志,所以出現穢語不止。
甘草也遇到這樣的孩子,沒有到穢語不止這一地步,通過跟媽媽了解,孩子五年級,屬于班里的優等生,不僅媽媽對孩子要求嚴格,孩子自己也給自己不少壓力,樣樣都要在班里最優秀。媽媽因為一段時間工作忙,疏于和孩子深度交流。孩子出現擠眉弄眼,咧嘴,手腳不自覺動時才意識到不對,去醫院檢查診斷為抽動癥。
甘草和這位媽媽進行了長時間的溝通,讓媽媽認識到問題在哪,同時建議媽媽與孩子談心,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只有這樣才能進行心理疏導。事后媽媽反饋,孩子說了很多她之前不知道的事情,一直藏在孩子內心。媽媽很自責,覺得自己關心孩子太少。
甘草配穴位,讓媽媽堅持給孩子按摩,并帶孩子去戶外活動,散心,放松。由于面臨小升初壓力,有些方面還是放不下。中間也出現了波動,媽媽坦言:“孩子情況嚴重了,我的心真的就絕望,真的快堅持不住了!謝謝老師不放棄,及時調整了方案,孩子好轉又恢復了信心!”經過一段時間,孩子情況得到了很大改善。
另一個學齡前小朋友,因為老擠眼睛有一段時間,去醫院大夫診斷為結膜炎,媽媽反饋滴了眼藥水不管用,上網一查感覺孩子得了抽動癥。甘草不建議給孩子貼標簽,經過仔細詢問,孩子主要的問題是戶外運動少,因為考慮幼升小,家長也早早的開始了孩子的學前教育。孩子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導致眼疲勞,眼干,眼癢,點眼藥水不管用,說明兩點:一個是治療方法不對,第二是導致眼睛不適的原因沒有消除。不能急于給孩子扣上抽動癥的帽子。給自己和孩子都是無形的壓力。
本該是活潑好動的年齡,卻因為未來的學業,不得不早早的開始了各種學習,為此,孩子也像成人一樣久坐少動,而人體臟腑和肢體通過經絡聯系在一起,肢體的活動可以舒展各臟腑的氣機,但是久坐少動就容易肝氣不舒。肝喜調達勿抑,孩子的天性更是如此。中醫還認為久坐傷肉,脾主肌肉,久坐可以傷及脾胃,容易形成脾虛。肝血不足就會出現眨眼睛。另外,孩子需要通過運動來釋放能量和壓力,但是正常渠道被堵住了,它就要從非正常渠道表現出來,這恐怕是抽動癥孩子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經過媽媽的細心調理后,反饋:“老師好,跟您說一下,我們孩子現在擠眼睛情況好多了,也有,但不頻繁了。每天出去玩的時間多些了,尤其是現在天黑的晚,晚飯后就能玩挺長時間。感謝您之前給我講那么多。”
甘草寫到這,非常感慨,當今的教育已經容不得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苦心安排讓一個個孩子搶跑,有可能付出的代價是孩子身心的健康,忽略了孩子應該有的自然成長規律,忽略了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家的孩子一上學門門優秀,恭喜你可以樂呵樂呵。如果你家孩子在班里后幾名,請不要著急,有的孩子開竅晚,需要給他時間,需要有人引領。學習是一場馬拉松賽跑,跑得快一開始跑在最前面的未必就是最先到達終點的。可能有的小伙伴會覺得甘草在這寫心靈雞湯,實際不是這樣的,因為甘草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知識是可以慢慢學習的,可以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但絕對不能靠包辦代替,靠一手遮天就前程無憂的。
最近爆出的一個個“天才小學生”背后有一個個牛X的家長;給自己的孩子飲料里添加“聰明藥”,讓孩子成績突飛猛進的家長。另一邊是每年報道學生跳樓,優等生厭學。曾有媒體報道那些當年的高考狀元都去哪了?很多都沒有了人們期望的成就,為什么?甘草不是指責某個家長,而是希望大家一起反思,我們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孩子?我們的教育應該是怎樣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