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新春,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喜慶祥和的神州大地蒙上陰影。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戰袍。面對洶涌疫情,全國中醫藥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五批國家中醫醫療隊773名隊員相繼馳援武漢,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發揮火線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為打好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春回大地,疫情陰霾漸散之際,本報前方記者推出特別報道,溫情回顧中醫人武漢戰疫全歷程,全景呈現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真實記錄下這段不應被忘卻的歷史。
武漢,這座有上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在除夕前一天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最嚴厲的管控措施——“封城”。也是在這個除夕夜,封閉的武漢成為戰場,匯聚起全中國的力量。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暴發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舉國上下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抽調的全國各地的支援力量源源不斷地涌向湖北武漢。
1月25日、1月27日、2月10日、2月15日、2月21日……來自北京、廣東、陜西、天津、江蘇、河南、湖南、上海、吉林各省(區、市),773名隊員的身影遍布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江夏大花山方艙醫院、雷神山醫院………他們術濟蒼生,力挽沉疴,譜寫了一曲生命贊歌。
集結,奔赴一線戰場
若干年后,當我們回首望去,2020年的春節,注定是中國人最難忘的春節。
“1月23日10時起,武漢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這條廣播將成為歷史的永恒,它宣告著,一場力度空前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將在武漢打響,敵人是人類歷史上從未面對過的新型病毒。
疫情的陰霾籠罩著整座城市,武漢市各大醫院的壓力臨近警戒值,每個醫院收治患者的飽和度都達到最大峰值,如果再不能得到有效舒緩,醫療資源將承受最大負荷的挑戰。
黑夜被白光點亮,一批批白衣天使緊急馳援武漢,五批773名國家中醫醫療隊員與專家同樣義無反顧。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赫偉麗只用了35秒就做出了要去前線的決定,已經半年沒有休息的她,放棄了春節與家人團聚的寶貴機會,即使她上有老下有小,但她卻說,“還有更多人需要我”。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90”后ICU護士周振琪主動請纓,要求奔赴武漢的戰場,“2003年‘非典’疫情中白衣天使的身影,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到一線去。”為了防止感染,一直留著齊肩長發的周振琪直接剪短了頭發,輕裝上陣。
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陳二輝在接到去前線命令時,身邊還有剛剛懷孕的妻子,妊娠反應強烈,正需要他的照顧。妻子在第一時間表達了對他援鄂工作的理解與支持,主動回老家解除他的后顧之憂。陳二輝安頓好家人后,便毅然前往前線。
就這樣,一批批精兵強將的隊伍集結而成奔赴戰場,一封封按著紅指印的請戰書還在紛至沓來,“我深知這場戰役艱巨,秉承治病救人的初心,經過慎重考慮,我自愿請求加入抗擊新冠病毒的一線戰斗。”請戰書上留下的是一個個白衣天使保家衛國的決心與勇氣,是源源不斷的國之中醫力量。
白衣披甲,逆行出征,他們在鮮紅的黨旗下莊嚴宣誓,“不打勝仗絕不收兵”,凜冬的中華大地,四面八方趕來的中醫救援隊伍匯聚江城武漢,筑起愛與安全的堅固堡壘。
定奪,中醫智慧指引抗疫路
“新冠病毒是人類歷史上從未遇見的病毒,針對病毒臨床并無特效藥。”疫情暴發初期,社交媒體上紛傳的信息挑戰著國人脆弱的神經:得了新冠就可能意味著死亡,黑暗、恐懼令人為之膽顫。
中醫藥專家組撥開了疫情的陰霾。
作為“偵查員”的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是最早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派趕赴武漢的專家組成員。1月21日清晨,劉清泉抵達武漢,僅用了兩天的時間,就摸清了疾病的發病規律,將經驗及時與后方進行溝通,明確了救治的方向。
1月26日,在查看臨床患者的基礎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率先提出將此次疫情定位“寒濕疫”,為疫情救治定下基調,并開出武漢抗疫1號方進行治療。仝小林在醫院發熱門診發現疫情的源頭在社區,提出“中醫藥進社區”。武漢相關部門采納他的建議,在武昌區開展試點,初步總結出“武昌模式”,隨后,中醫藥在社區隔離點全面鋪開,抑制了疫情的火勢蔓延。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帶領隊員們深入臨床一線,親自為重癥患者把脈診斷,憑借著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他迅速摸清了疾病發病全程的規律與進程,開出“驅邪扶正”的中藥處方,效果明顯。同時,他全程參與新冠肺炎國家診療方案的制定,不斷升級中醫診療方案,從第三版到第七版,每版都有張忠德的心血。2月14日,他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召開的第24場新聞發布會上,指導同行及早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降低危重癥轉化率。
奮戰在疫情風暴眼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對數據一直格外關注,他們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時,也在數據中找尋中醫藥療效優勢。隨著對新冠肺炎了解的逐步深入,醫療隊根據疾病臨床特點,不斷優化治療方案,總結出新方藥——化濕敗毒方,3月18日,化濕敗毒顆粒獲首個治療新冠肺炎中藥臨床試驗批件。
國士無雙,在專家組成員的齊心奮戰下,中醫藥抗疫碩果累累,中醫藥全程深度介入治療,總有效率達90%以上,臨床篩選出的“三藥三方”,成為中國方案的重要特色和優勢。
救治,隔離病房中與死神賽跑
1月26日,第一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進駐金銀潭醫院。病區情況不容樂觀,80%以上都是重病患者,他們命懸一線,迫切需要有效救治。
但是另一邊,礙于武漢當時醫療資源嚴重短缺,第一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連基本物資都難以保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后勤服務是取得防疫戰勝利的保障。為幫助隊員盡快開展工作,避免因住房擁擠導致的交叉感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閆樹江副局長親自與酒店協調,終于在1月28日解決住房緊張問題。
此外,由于時間緊、任務急,第一批國家中醫醫療隊從組建到出發僅十個小時,防護用具、生活用品均不足。醫療隊后勤保障組組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呂文良總是徹夜不眠。他通過親友同學等關系,克服交通不便障礙,籌集了護目鏡、工作服、白大褂、保暖內衣、電暖器、常用藥物等防護用品和生活必需品。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廣安門醫院也積極協調,為醫療隊送來了部分醫療、生活用品。有了后勤保障,醫療隊員們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戰斗中。
戰場上,是生與死的考驗。
金銀潭醫院,83歲的李婆婆,一直戴著面罩處于高流量給氧狀態,只要一脫氧,血氧飽和度就直線下降。肺部影像也顯示,老人正處于高危處境,怎么辦?
“經過對患者的綜合指標評估,我們認為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指征,采用中醫辨證施治的湯劑,用血必凈和喜炎平等中藥注射劑代替抗生素治療就可以。”呂文良指出,發揮中醫藥辨證施治和中藥注射劑等中醫藥特色優勢,對變幻莫測的新冠病毒有著“一招致命”的作用,用藥后,經過一段時間精心護理,老人痊愈出院。
同樣的故事也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六病區上演。北京中醫藥大學醫療隊嚴格堅持“一人一策,隨證化裁”的思路,同病不同治、同病不同方,2月6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就迎來第一批18名確診患者康復出院,鼓舞了全體醫護人員的士氣。
兩個多月的時間,國家中醫醫療隊五批隊員在他們各自駐扎的醫院,秉仁愛之心,施岐黃之術,贏得了患者的認可。有的患者在親身體驗后,變成“中醫粉”,連連夸贊中醫的博大精深。
“你們是習近平主席派來的天使”雷神山醫院廣州病區硬核致謝的老奶奶成了全國的網紅,這位老奶奶剛住到雷神山醫院后,肺部感染嚴重,在廣東醫療隊“扶正祛邪,宣肺化濕”思路的治療下,幾服藥下去情況就有了好轉。
“喝中藥、打太極、扎針灸,中醫藥真神奇”江夏方艙醫院出院的患者對著記者豎起了大拇指,他們從來沒有想過中醫藥會有這么好的療效。“我胸悶氣喘、醫生扎了幾針就好了。”35歲的石女士笑著說,“醫生還用針灸幫我治療了多年的頸椎病,我現在覺得舒服多了”。
新冠肺炎患者多伴有乏力、胸悶、喘憋、咳嗽、失眠等癥狀。為此,醫療隊護士們還將穴位按摩、耳穴貼壓等中醫非藥物療法引進隔離病房,效果明顯。
在大量的輕癥、普通型患者康復出院之際,還有一些重癥、危重癥患者掙扎在生死邊緣。但是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們不拋棄,不放棄,他們挺進“紅區中的紅區”ICU病區,全力解決重癥、危重癥患者救治的難題。
雷神山醫院ICU病區中,81歲的重癥患者吳阿婆情況直轉急下,氧飽和度一度降至69%,CT顯示兩肺彌漫性改變,還合并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癥、低鉀血癥等。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們迅速對吳阿婆制定了個性化綜合救治方案,在高流量吸氧、抗菌、平衡電解質、營養支持等西醫綜合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藥注射劑、辨證化裁中藥湯劑以及心包經針刺治療,幾天后,吳阿婆情況有了明顯好轉。“我真的很感謝你們,家里人都以為我挺不過去的,是你們讓我重生”。吳阿婆說。
隔離病房中,援鄂的五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們日日與死神賽跑,搶回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但他們中的很多人,卻總是淡淡地說句,“我們是換了個地方工作,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文化,中醫精神永傳承
漢口醫院呼吸六病區的田阿姨喝完廣東醫療隊醫生顏芳開的中藥第一天,便感覺神清氣爽了起來,這段小視頻被傳到了媒體上,田阿姨很高興,說沒想到自己還有一天能成“網紅”。
2月下旬,記者見到田阿姨時,她的臉色還是有些蒼白。見到記者,開朗樂觀的田阿姨又精神起來,“我現在已經有力氣自己下床,每天對著鏡子看一次舌苔,每天看都不一樣。”原本不相信中醫藥的田阿姨已經在醫生的指導下學會給自己看舌苔了。
“挺過來了”,是痊愈患者說得最多的四個字。生命支持、營養支持、中醫藥,每一種治療手段都是擺渡生命的輪渡,承載著生的希望。
短暫的建設時間里,醫療隊的隊員還專門在江夏區方艙醫院開設了“博物館”,講述中醫藥抗疫故事。醫院里更有許多“寶藏”中醫治療區,配備了艾灸用具、穴位貼敷治療盤、耳穴壓豆物品、熱療儀等。八段錦、太極拳等各種中醫適宜技術也風靡起來。有中醫人的地方,就有中醫智慧護佑健康。
在雷神山醫院醫生通道兩側的墻體上,中醫醫療隊的醫生以自己最熟悉的中醫療法、中藥材、八段錦功法為題材,親手涂鴉,一幅幅圖畫生動有趣,不僅凝聚起抗擊疫情的中醫力量,也是展示、傳承中醫藥博大精深的“文化長廊”。
3月1日,雷神山醫院感染三科六病區的劉阿姨要出院了,廣東醫療隊隊長鄒旭送給劉阿姨一句話“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早就記住了”,劉阿姨扭頭指指床頭墻上的貼紙。這句出自《黃帝內經》的話陪她渡過至暗時刻的每一次喘息,也將伴她今后的人生。
不只是患者被中醫藥文化浸潤著、鼓舞著,醫護人員也同樣因為中醫文化的滋養而更加勇敢、堅強。
廣東醫療隊把葉欣精神帶到了武漢。這位犧牲在2003年“非典”戰場上的中醫烈士成為醫護和患者共同的守護神。陳二輝說,以前科室的前輩參加過抗擊“非典”,留下來一張照片掛在醫院里,每次走過那里他都心生敬佩。
3月18日,第二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合種下一顆紫玉蘭,菱角湖畔的生命之樹成為中醫人共同戰斗的見證。“以此紀念廣東、北京援鄂醫療隊無私馳援的醫者情懷和一道共同抗擊疫情的戰斗情誼,見證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
像一顆顆傲立風中的蒲公英,疫情中的中醫人把中醫藥的種子播撒開來。“這種經歷對自己真是一種成長。”第一批國家中醫醫療隊的90后隊員周振琪說,自己到武漢后看到媒體報道的醫護人員故事都會激動得落淚,因為那也是她們每天經歷的日常和走過的心路歷程,“原來我也經常在長輩面前撒嬌,也會對工作有很多抱怨,但現在完全沒有了,再苦再難,我也覺得一切都好。”
吉林醫療隊領隊冷向陽知道團隊里年輕隊員的父親患有股骨頭壞死,便主動找到這名隊員,表示希望回吉林后能幫他的父親做手術。這位年輕隊員感動極了。她對記者說,“我回去以后要好好學習技術,早日熟練操作血透機、ECMO還有中醫適宜技術,幫助更多人。”
關病區時,廣東醫療隊給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留下一件特殊的隔離衣,上面簽著每一個隊員的名字。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安長青說,國家中醫醫療隊在他們最危難的時候從天而降,兩個多月來,隊員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感染著醫院的每一個人。他們會把這件隔離衣擺在醫院院史館最醒目的位置,讓后人銘記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讓中醫人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齊心,在紅色黨旗下成長
2月11日晚,第一批國家中醫醫療隊4名同志火線入黨,作為臨時黨支部書記,黃璐琦為四位同志佩戴黨徽。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ICU護士王微有著18年重癥護理工作經驗,這位在2003年就參加過抗擊“非典”的白衣戰士,在黨旗下堅定的表示:“十七年后的今天,我依然初心不變!因為我相信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任何艱難險阻我們都能克服”。
疫情的戰場,一個個白衣天使展現了醫者的風范與大愛無疆,他們不怕犧牲、連續奮戰,哪怕臉頰被口罩勒到潰爛、雙手被汗水浸到泛白,哪怕在手術室外席地而眠、沒時間上廁所不敢吃飯……也要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留給患者。
經過艱苦的戰疫歷練,黨旗下匯聚了一名又一名優秀的新黨員,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呼吸科護士長陳敏就在戰疫一線提交了入黨通知書,“我看到很多黨員干部沖在前面,感受到強大的動力。”3月4日她正式成為一名黨員。誰也不知道,在來武漢的第五天,陳敏的父親就因為糖尿病并發癥住進醫院,但她卻一直堅守在一線,用赤誠之心守護患者,經受住了黨對她的考驗。
金銀潭醫院,來自廣安門醫院的黨員楊金亮穿著最厚重、最不透氣的黃色防護服和打滑的靴套,一遍一遍地穿行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病房和放射科的往返路上,他的衣服已經全部汗濕了,護目鏡里的水霧遮擋了視線,但他還是堅持著每天查看和運送患者。“患者對我們說一聲‘謝謝你,白衣天使’,這不就是作為一名醫生,作為一名黨員最高光的時刻嗎?”楊金亮說。
戰場上,黨旗下,還有一群年輕稚嫩的面龐閃爍著青春的光彩,他們穿著白色的防護服很難看清面容,但依舊將陽光朝氣帶給患者。
1999年出生,21歲的吉林隊王佳玉是五批醫療隊中年紀最小的一名黨員。穿上隔離戰袍,王佳玉在雷神山醫院的紅區里就像個假小子,“愣頭愣腦”,干起活來“最豁得出去”。
脫下隔離衣,干練的寸頭也擋不住她的清秀,澄澈的大眼睛忽閃忽閃,她就是一個青澀的小丫頭,也是家里的獨女。
臨行前,王佳玉沒準備幾樣個人用品,卻悄悄在網上給自己買了3份保險。“家里經濟條件很一般,我又是獨生女,萬一出了什么事,我不想他倆以后過得太難。”
從小到大,王佳玉和父母無話不談。
然而在武漢,每天4~5個小時悶在隔離衣里,汗漬從上到下浸透全身,王佳玉生了滿背的濕疹,渾身難受,她沒有告訴家人;頻繁使用洗手消毒液,王佳玉的手斑斑駁駁都是蛻皮的痕跡,她沒有告訴家人;剛到武漢時,王佳玉每天都被夢魘折磨,好幾天不敢關燈睡覺。
這些,她都沒有告訴父母。
每次恐懼的時候,王佳玉都有很多理由說服自己:愛打球、愛健身、年輕、身體好。這些平日里沒有刻意培養的習慣成了她獨立面對危險時重要的心理支撐。“我想著就算感染了也最多是上了呼吸機,肯定能熬過去。”壯著膽子,恐高的王佳玉第二次坐上飛機,第一次踏上武漢的土地,但卻在武漢戰場得到了成長,“這次經歷我永生難忘,它讓我比以前更加堅強”。
生活,真情暖意托舉生的希望
在武漢的日子,人們會被病毒的陰霾籠罩,但這里不只有恐懼,更有對生活的熱愛和希冀。
“左右野馬分鬃、白鶴亮翅、左右摟膝拗步……”武漢市江夏方艙醫院里有一支90后“男護太極團”。5個90后男護士穿著防護服每天帶領患者練習太極拳。護士張亞濤說,打完前三式,他已經全身是汗,防護鏡里起了層霧氣,講起話來有些氣喘,但能引導大家學習中醫功法,獲得身心愉悅,他自己樂在其中。
“希望疫情結束,國家給分配一個男朋友。”湖南醫療隊中90后護士田芳芳的心愿“火”了。這個心愿把方艙醫院里的同事和患者逗得樂開了懷。她身穿隔離衣,手舉心愿卡的照片被傳到了網上,許多網友紛紛留言應征。被人問及這個可愛的心愿,田芳芳有些羞澀,她說這是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是為了在工作間隙活躍氣氛,逗大家開心。
在病區里,田芳芳和患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心態最重要,你們都會好的”。她說,除了日常的醫務護理,更多的是心理安撫工作。為了更好地緩解患者的緊張心情,田芳芳努力在網上學習網紅舞蹈,希望教給患者讓他們邊健身邊娛樂。“可惜我的舞蹈天賦實在是太差了,自己都沒學會。”舞蹈沒教成,但患者們都感受到了這位湖南妹子的開朗和熱情,也被她的樂觀感染。
湖南醫療隊的病區里,有一個今年讀大四的患者正在考湖南中醫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而來查房巡診的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毛以林醫生剛好是湖南中醫藥大學的博士、碩士導師。“努力鉆研基礎知識,做好吃苦耐勞的準備。我們歡迎你!”透過厚厚的口罩,毛以林熱情鼓勵。小姑娘高興地站起來,“老師我一定努力!”
在國家中醫醫療隊駐守的醫院內,給患者理發、表演節目、舉辦生日會、做小手工小玩具送給小患者、畫漫畫鼓勵大家戰勝病魔……經常在病區上演,緊張的環境中常常散發出暖人歡樂的笑聲。國家中醫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常常在隔離區里施展出十八般武藝,他們化身“暖心大白”,在隔離服上寫上各式各樣的祝福話語送給患者,為他們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雖然患者無法看清這些“暖心大白”的模樣,但他們樂觀勇敢的身影成為每個人心中天使的模樣。
暖春3月,武漢的櫻花又開了,一朵朵都象征著生的希望。
情況越來越好了,方艙醫院關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陸續關閉,市內各家醫院逐漸恢復正常醫療秩序,一批批中醫醫療隊陸續撤退。
撤離前一天晚上,鄒旭還去看望了他牽掛的重癥患者。第二天早上8點,他就要踏上返回廣東的旅程。鄒旭說,說放心不下他們,要再回去看看。
醫生通道的走廊里,一間間更衣室入口已經貼上了封條,通往ICU的廊壁上有一句話:我不要英雄的雕像,我要你們平安回來。鄒旭說,那些忐忑不安的日子總算要熬過去了。
ICU里患者情況各異,有人已經熬過了最艱難的階段,有人還在苦苦掙扎,也有一些人對醫生的呼喚基本沒有反應。病房的角落躺著一位老爹爹,雙眼緊閉,嘴大張著,身旁三個護士盯著。鄒旭走上前去摸了脈,停頓了幾秒,他聲音低沉地說,“這個,可能很難救了”。他望向患者,又停頓了片刻,才向下一個患者走去。這是離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最渴望生機的地方。
在武漢的這些天,讓從醫幾十年的鄒旭也感觸頗深,“有時候患者看到醫生真的像看到救世主一樣。”他說,但他也知道,無論是現代醫學還是傳統醫學,都有無能為力的地方。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鄒旭說,有的患者血氧飽和度一直是93,掛上氧就正常,摘了氧數值就往下掉,這就非常需要中醫幫一把。“像是在爬坡,快到頂峰的時候最吃勁兒,你幫他們一把,就過去了,人就安全了。”
同樣,在武漢的這些天,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們被英雄的武漢人民感動,也與武漢這座城市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3月29日,雷神山醫院國家中醫醫療隊病區宣布閉艙,撤離儀式上,許多醫護人員簇擁在一起,大家揮舞著紅色的旗幟,大喊“武漢,我們贏了,熱干面,再見!”不少醫護人員激動地流下熱淚。他們說不清這淚水究竟是因為勝利的喜悅,還是感慨一路走來的艱辛和難舍。陰沉的天氣如泣如訴,大家唱著、跳著:命運就算顛沛流離,命運就算曲折離奇,別流淚心酸更不應舍棄,我愿能一生永遠陪伴你。
同樣的感慨在每個即將離開武漢人的心中翻騰。江夏區方艙醫院關閉那天,患者們提前一天精心編排了小合唱,一首《愛的奉獻》,歌詞字字句句都是他們的心聲。
“勒烈馬扶鞍,長煙漫野戰猶酣。縱使逢敵千百萬,不改常顏。危難挽狂瀾,斜風簾雨細綿綿。一路高歌行踏處,無限江山。”仝小林以詩言志,直抒離漢之感。
4月8日零時,江漢關的鐘聲再次響起。長江兩岸流光溢彩,閃耀著燈光秀,“武漢加油”的字樣變成了“武漢你好”。“封城”76天后,武漢解除了離漢通道管控措施。76天,武漢終于再次蘇醒。
“等疫情徹底結束了,你們一定要再回來啊!”這是武漢人民向國家中醫醫療隊表達他們的不舍,他們期待,再相會時,山河無恙,舉酒話綿長。
文丨本報記者 李娜、羅乃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