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中西醫在這次戰“疫”中的作用,要避免兩種傾向。
一種是把西醫說得一無是處,全是中醫的功勞。部分中醫愛好者、從業者中有這種情緒;一種是借“中西醫結合”之名,把中醫的獨特貢獻給抹殺掉,或根本不提中醫。兩種傾向中,因社會影響力和掌握的資源不同,第二種傾向是主要危害。
隨著中西醫治療效果對比數據越來越多,第二種傾向會越來越嚴重。主流媒體、西醫專家/大夫、西醫界自媒體尤其如此。因此,扯清楚各自功勞是必要的。把問題攤開了、談透了,反而有利于中西醫的團結。
我覺得厘清以下幾個概念,有助于評價中西醫的功勞。
一是把醫學和醫生區別開
雖然醫生是醫學的實踐者,但醫學體系才是主導性的。醫生持有的觀念和行為,通常是醫學體系決定的。西醫大夫對中醫的排斥,更多來源于他們接受的教育,以及客觀要求——日常工作中醫院要求創收,而中醫效宏價廉。
把西醫的救治效果差、部分大夫排斥中醫都歸結到西醫大夫們的個人品質、能力,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看到,現象背后的力量是更重要的。當然,一些借此收獲名利、影響巨大而故意排斥中醫的人不在此列。
二是把救治本領和救人數區別開
回顧這次戰“疫”,感覺中醫像本領高強的孫悟空。不管是輕癥、重癥、危重癥(拋物線的中間),還是疑似病例、康復患者(拋物線的兩端),實踐充分證明,中醫藥是更有效、更快速、更廉價、更少副作用的手段。
但不要忘記一點,就是中國醫療體系中中醫只占15%左右,醫療隊伍的85%是西醫。也就是說,從人數上說,西醫承擔了絕大部分患者的實際救治任務。中醫粉要看到這一點。
當然,這絕不是中醫不想、不能主導這次救治,而是國家一開始就沒有這樣部署。幾十年以來,中醫越來越弱勢、隊伍比例越來越小,這一客觀情況決定了主要派去的一定是西醫。
大疫過去,應該大幅度提高中醫在整個國家醫療體系中的權重。
三是要區分不同領域
上面講到中醫的高強本領體現在整條拋物線上。這條拋物線也是救治的核心環節。如果中醫在這條拋物線的各個環節都得以更好施展,救治效果還會大幅度提高,病死率、費用數據也一定會比現在看到的更好。
不過,也應該看到西醫在其他領域的作用。一是檢測。通過核酸檢測明確了病源,為精準防控提供了依據;二是疫苗。盡管疫苗研發速度緩慢、難度極大,但如果最終萬一成功,對大范圍控制新冠病毒也是有幫助的(雖然并非100%有效)。疫苗的潛力不應該被完全否定;三是救急方面的作用。雖然中醫的急救法很主動、很厲害,但沒那么多中醫大夫的情況下,西醫在重癥搶救的作用是主導性的;四是病毒溯源。現在國外不斷挑釁,要讓中國為病毒來源和傳播世界負責。西醫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搞清楚最終來源。
至于防護服、口罩等,屬于防疫工具,則不應該區分中西醫。就像電腦一樣,中醫也可以用來開藥方、辦公。
網紅張文宏教授在上海發布會上說:中西醫都在參與救治,你讓我評價誰的功勞更大,我還沒那個水平。這個圓滑的說法很容易把中醫的貢獻給抹殺掉,是和稀泥的說法。只要分幾個維度(例如上文所列舉,還可以更細),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中西醫各自的作用是完全可以評價清楚的。
其實,張文宏們大大方方承認中醫的作用,并不意味著西醫丟人丟飯碗。借此主動開展西醫學中醫,揚長避短,對西醫何嘗不是好事情?只要本著對患者負責,這并不難做到。如果有別的復雜的考慮,那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中西醫的作用,我覺得張伯禮院士概括的“中醫藥為特色,中西醫結合”的提法比較好。整條救治的拋物線上,中醫藥的確是最大特色、本領也最高,這必須首先承認;拋物線以外的其他領域,西醫方法在發揮更大作用,這也要看到。
不管是拋物線內外,還是臨床上不同環節,都應該遵循“誰更管用、誰更適合誰上”的原則。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主要問題出在中醫藥所擅長的那條拋物線上,它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其根源,在于中醫藥在整個醫療體系中被不斷削弱了地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