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小人物獵夫之志
這個楚國獵夫沒有姓名,是個真正的村夫野老。他擅長用帶著細繩子的微型弓箭射擊北歸的小雁,聞名鄉里。頃襄王聽說了,就召見他,想聊聊獵雁的事。
頃襄王是楚懷王的繼位者。楚懷王聽秦王欺騙,被扣留在秦國,迫害致死。頃襄王不敢跟齊趙等國搞合縱抗秦,而是繼續親秦,主張合縱抗秦的屈原繼續受到頃襄王迫害,楚國政治、外交都被秦國操縱。老百姓對權貴們的賣國行為,早就看不下去。
這位獵夫見到頃襄王,氣不打一出來,好一頓搶白。他說:“我怎么好意思跟大王講獵鳥之道呢?以天下之大,大王的眼睛還有功夫盯在幾只小鳥上嗎?我們遠處有虎狼之秦,近處有齊魏燕趙列強,楚國卻窮于應付,岌岌可危。大王為什么不能以圣人為弓,以勇士為箭,射擊虎狼之秦,射出一個太平天下呢?這不是比我射小雁更有味道嗎?”
這個村夫野老的一番進言,跟五百年后戰略家諸葛亮的隆中對,好有一比啊。別以為只有士大夫才懂戰略,老百姓中同樣有戰略家。婁敬即是,這位無名獵夫也是。頃襄王顯然聽懂了話外之音,所以有第二次召見。獵夫抓住第二次機會,直話直說:
遂言曰:“夫先王為秦所欺而客死于外,怨莫大焉。今以匹夫有怨,尚有報萬乘,白公、子胥是也。今楚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猶足以踴躍中野也,而坐受困,臣竊為大王弗取也。”于是頃襄王遣使于諸侯,復為從,欲以伐秦。秦聞之,發兵來伐楚。
獵夫說:秦國害死了咱們的懷王,這是多大的血海深仇啊。一個老百姓,還有為報殺父之仇而滅掉千乘之國的(比如伍子胥),以楚國之大,怎么能忍氣吞聲,繼續做秦國的馬仔呢?我相信大王不會這樣。
頃襄王受到激發,熱血奔涌,馬上克服對秦國的恐懼,派出使者,跟諸侯結盟(合縱),共同討秦。一個村夫野老,憑他一次戰略分析和一次激將法,就改變了楚王的外交路線,促進了天下合縱抗秦。這個小人物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抹光輝。
《楚世家》的篇幅,連標點符號13161字,頃襄王時期占1828字,而敘述這位獵夫的戰略思想,占了773字。幾千年歷史,有名可考的君王記述了43代,平均每一代君王不到300字,可是一個獵夫所占篇幅卻超過接近3個君王。
這種輕重比例,不是偶然形成的。不難看出,司馬遷是有意突顯小人物的人格價值和歷史作用。
司馬遷:小人物卜式之功
卜式是河南(今洛陽、滎陽一帶)鄉下的牧羊孤兒,勤奮半輩子積累了一點財富。天朝因抗擊匈奴,財政吃緊,卜式提出捐出一半家產給官府。官人受漢武帝派遣來考察卜式。
官人問:“你捐錢是想做官嗎?”
卜式說:“我自幼放牧,不懂治國理政,不想當官。”
官人問:“你是家中有冤屈,要找機會向皇上告狀嗎?”
卜式說:“我一生與世無爭,村里窮人我總是借錢給他,大家都善待我,沒有冤屈要找皇上說。”
官人問:“那么,你捐出家產,究竟為何?”
卜式說:“天子討匈奴,就該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這樣才能滅匈奴,保萬民太平。”
考察官把卜式的話回報朝廷。宰相公孫弘說:“這不合人情,若以他作天下楷模,豈不亂了法紀?陛下可別理睬他。”
漢武帝撂下這事,一晃就是好幾年。后來,朝廷移民實邊,開發剛剛從匈奴手里奪回來的河套地區,以便更有效地抗擊匈奴。地方政府拿不出那么多錢補貼移民。卜式把一大筆錢捐給官府,說聊作移民補貼。漢武帝從地方報來的捐助名錄中看見卜式的名字,想起前幾年誤解卜式了,就給他一筆獎勵。卜式把獎勵也捐給了官府。
在決定華夏種族千年命運的漢匈之戰中,草民卜式建立了雖然微末卻不可忽視的功勛。正如太史公所言:“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劉敬叔孫通列傳》)。華夏昌盛,乃是萬民之功啊。
漢武帝想給卜式封官,卜式不要。漢武帝就說:“我上林苑有羊,想請你替我放羊。”這是卜式的本行,他不得不答應。
一年多后,漢武帝路過上林苑,發現羊群肥壯且繁殖了很多,對卜式夸贊不已,問他有何秘訣。卜式說:“沒有秘訣。養羊跟治理百姓是同一道理:讓他們按時起居,及時把兇惡的除掉,不要讓他侵害民眾。”漢武帝驚訝不已。一個牧羊人,心里想的竟然是治國理政的大道。這是難得的人才啊。漢武帝讓他試著去當縣令,竟然當得很好,老百姓稱道不已。漢武帝認定卜式乃大德大慧,封他為齊王太傅,接著擔任齊國宰相(《史記·平準書》)。
后來南越反叛,漢武帝派兵鎮壓。可是國家財政極其困難,置辦裝備捉襟見肘。卜式為國家安危著急,此時他身為齊相,只拿俸祿,兩袖清風,無法捐獻錢財,于是上書朝廷,要求帶兒子一同參軍,前去南越平叛。漢武帝深受感動,號召列侯向卜式學習,全國二百多位侯王沒有一個響應者。漢武帝對眾王侯只謀私利、不顧天下國家的立場非常憤怒,在大家按律貢獻酎金時,因酎金重量不足或成色不足,而一次奪取106位王侯的爵位。卜式的高格貴品猶如鶴立雞群,得到漢武帝贊賞,被任命為御史大夫,躋身三公之列,成為皇上臂膀。
卜式所為,皆起于善念,發乎真情,并非巧計謀私,尤不阿權附勢,不會跟著皇上的喜好走。位極人臣之后,他考慮的是國家利益與民人利益的均衡。國家連年征戰,民生受到影響,他上書建議取消一項船稅,引起漢武帝不悅。后來他降職為太子太傅。漢武帝雖然計較他不支持國家稅收政策,依然認可他的胸懷、智慧和人品。把他安排在最需要道義和胸懷的職位上。
司馬遷把牧羊孤兒卜式,放在邊患頻仍、國家困窘的時代背景下,與瘋狂謀利的巨賈、巧詐弄權的王侯對比敘說,時時凸顯著卜式的熱情、理想、超越私利、牽掛天下的胸懷與品德,毫不掩飾對他的敬重與禮贊。
一個羊倌不但心中裝著家國天下,琢磨著治國之道,而且還真有治國理政才能,司馬遷筆下的卜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華夏族民文化素質的縮影。近代以來中外文人學士都說中國人素質差,這是多么荒唐陰暗的妄言。
像豫讓、婁敬、獵夫、卜式之類的故事,《史記》中提及者甚多。有的一筆帶過,容易被讀者忽略。項羽攻打外黃縣時,久攻不下,犧牲慘重。最后外黃投降,可是項羽余怒未消,決定將該縣15歲以上男子全部坑殺。此時外黃令某門客的十三歲兒子找項羽論理,告訴他說:“梁國一帶被彭越占領,外黃恐懼,所以投降大王。大王如果坑殺外黃民眾,外黃以東還有十來個縣,還有哪個老百姓敢于歸服您呢?他們只會人人恐懼,個個死守城池,您要犧牲多少將士才能打下來呢?”項羽于是不坑(《項羽本紀》)。一個門客的孩子,卑矣,然一言挽救全縣男丁的性命,德智膽略何其秀杰也。
為了更好地表彰這些才智杰出、品格高致、德范光輝的草民,司馬遷還專門安排了《游俠列傳》、《滑稽列傳》,用輕松而又贊許的筆調,傳播朱家、田仲、劇孟、王孟、瞷氏、周庸、諸白、韓無辟、薛兄、韓孺、郭解、淳于髡、優孟、優旃、郭舍人、東方朔、東郭先生、北海王先生等小人物的故事,讓他們人生的輝光,閃耀在歷史的天空。
《中庸》曰:“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稱贊韓愈“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司馬遷為華夏大族撰寫第一部通史,肯定具有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一言而為天下法的自覺意識。他自覺地把這么多小人物書之竹帛,以此告訴后人,歷史不只是帝王將相創造的,也是賤民小人物創造的。不只是王侯公卿士大夫有理想有精神有智慧有能量,賤民小人物也有理想有精神有智慧有能量。
司馬遷的做法,果然垂憲萬代。
后世韓愈、柳宗元、杜甫、白居易、蘇東坡、關漢卿、施耐庵、蒲松齡、紀曉嵐等等,都曾帶著飽滿的同情,把筆觸對著小人物。到了二十世紀平民革命時代,毛澤東更是號召廣大作家深入到泥腿子之間,撰寫泥腿子的喜怒哀樂、現實訴求和精神光輝。趙樹理、賀敬之、丁玲、周立波、孫犁、管樺、柳青、浩然等整整兩代作家藝術家,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從事創作,白毛女、吳瓊花、李玉和、楊子榮、狼牙山五壯士、王二小、劉胡蘭、董存瑞、小二黑、梁生寶、歐陽海、時傳祥、王進喜、陳永貴、吳桂賢、黃繼光、雷鋒等等,這些小人物在小說、詩歌、通訊、報告、音樂、繪畫、舞蹈、戲曲、電影等各種藝術形式中,成為形象飽滿的中心人物。這種文化風尚和精神追求,既得益于時代潮流的推崇,也得益于《史記》的小人物傳統。
中國草民在社會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文明群體所不可比擬的,這跟“民為邦本”、“民貴君輕”的圣人教化密切相關,也跟司馬遷民人共同創造歷史的歷史觀密切相關。
司馬遷的草民視野,既提高了《史記》的文學價值,又沖擊了古老的歷史觀念。《史記》因而成為中國草民文學的開創者,具有不可搖撼的文學地位,光照千秋。《史記》也因此成為新的歷史觀的開創者,對兩千年來華夏民族的思想發展,起到了導向塑形的重大作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