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表了關于儒家中庸之道的觀點,有位讀者向我提出問題,轉引如下:
“儒家以中庸之道為核心的思想對科學發展有何影響?
為何近代科學在西歐發展而非別的文明古國?
亞里士多德也提出中庸之道, 和儒家中庸之道極其相似,為何這種思想在西歐沒有成為主流思想?
中庸之道, 從哲學邏輯來說,肯定不是完美之道, 科學精神的缺失如何劑補? ”
提的問題很大,我想這個問題肯定有很多人專門思考過,我不知道對此有影響的觀點是什么,但這個問題很有思考的必要,因為它是東西方文化本質差別的一個重要方面。
首先談談科學精神的信仰。
科學精神,我的理解就是一種信仰精神。比如身為修道士的布魯諾為了捍衛科學真理,擁護哥白尼的日心說,不惜與教會抗爭,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再比如現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他在很多場合反復強調,自己對科學信仰的精神,就如同信仰宗教一樣神圣和崇高。
科學是對獨立于人的外部世界的一種不斷的認識和探索。因此,科學精神的產生,有一個基本的哲學條件,思維有區分主體和客體的自覺意識,通俗的講,就是人把自己和外部的世界看成是兩個分別獨立的世界。
古希臘有句名言:“人認識你自己”。但人認識自己,實際上首先是從認識外部世界開始的,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人要認識自己,首先就必須認識人的鄰居,即人賴與生存的外部環境,只有通過外部世界的認知,才能夠知道人自身的認知能力。因此在這種文化價值的影響下,古希臘出現了很多熱心于自然世界規律研究的哲學家,西方世界最早的一批科學家,就來自于他們。比如,泰利士、德莫克利特、亞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等。
蘇格拉底又將“人認識你自己”賦予新的含義。蘇格拉底認為,人的感覺經驗是不可靠的,所有的人類知識都來自于感覺,因此,都不是真實的。蘇格拉底認為,真正可靠的知識是來自于另外一個世界,這是一個獨立于人的物質生活而存在的精神理念世界。蘇格拉底號召他的學生去信仰這個理念世界,而不要被身邊的物質世界所迷惑。蘇格拉底的思想,后來影響到他的學生柏拉圖,而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又將他們的思想傳承,再后來,基督教的價值信仰又吸收了這些先哲的哲學理念觀點。
以上關于古希臘古羅馬科學經驗、哲學理念和基督教相關的發展,及重要聯系的論述,說明宗教信仰精神的前身是哲學的信仰精神(蘇格拉底即為此而殉難),而當時哲學的精神又大量的包含著追求科學經驗認知的精神。信仰的精神始終貫穿在他們當中。再舉一例,亞里士多德雖然十分敬重他的老師柏拉圖,但他講了一句很著名的話:“吾愛吾師,但更愛真理”,以此表明他對科學真理的完全獻身和信仰。
科學的發展,如若出于功利的目的,很難有根本性的突破。只有把科學當作一個神圣的彼岸世界,而以認識這個神秘的世界作為自己心靈的全部價值,才會產生科學巨人。因此,科學的發展需要和宗教一樣的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即獻身信仰精神。
西方的文化把世界分成兩個世界,即一個是世俗的世界,一個是信仰的世界,這兩個世界是截然對立的。信仰的世界否定世俗的人的欲望,同時信仰的世界具有對外部世界更多認識的需求,一當這種需求被灌注信仰精神的時候,就產生了強大的科學研究的動力,就會產生科學的重大發展。
其次,談談西方文化的懷疑精神。西方的宗教信仰世界是對人的經驗知識局限性的一個否定,換一個角度認識,西方文化對人的經驗知識即科學知識是持懷疑態度的,正是有了這種懷疑精神,才有了科學的不斷發展與否定,這種懷疑性,就是人類的一種進取精神。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可以反映,西方的文化不僅從宗教信仰中獲取生命價值觀,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從實踐知識中獲取人類不斷增強的力量。
人認識你自己,這個問題是西方哲學的源泉,也是西方科學精神的原動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