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又一千年了,重溫宋儒的評論,再加諸于和世界各種文明思想比較,深感中庸極高明的評價并不過分。
現在,環顧世界幾大宗教思想,比如基督教和佛教宣傳的真理觀都有鮮明的善惡觀念,都主張一種絕對的、抽象的、本原的人性善良和博愛觀,但他們都很難去具體指導社會政治實踐。
資本主義發展以來,西方的人文主義思想所宣揚的真理觀又鮮明的突出經濟利益,并且把物質文明的進步看成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主要標準。這一種政治經濟實踐觀,已經越來越顯示和暴露出人類發展的局限性,巨大矛盾性,和不可持續性,毀滅性。
現在,整個人類世界都在重新審視和思考人類文化的價值觀,對社會普遍崇拜的的物質文明的價值觀產生了越來越大的懷疑。在這個人類面臨文明價值重新選擇的歷史時刻,我們重溫孔子的中庸之道思想,由衷的感覺到它具有非常符合人性的,并且具有政治社會實踐價值的光輝思想。
中庸之道的核心價值,在于它批判和否定了人類思想行為價值的極端性。
人類的發展歷史,是物質生活文明提高的歷史,是人類的欲望不斷的被更多的滿足的歷史,因此,作為一種政治思想理論,必須正視人類欲望的這種發展、提高和滿足,而不能像宗教那樣去回避它,更不能去徹底否定它。
孔子思想的堅實基礎,首先在于它立足于認可人類欲望的基礎,它的學說不是建立在空中的樓閣,而是建立在人的物質生活基礎之上的。但孔子的入世,又可貴在他并不盲目崇拜物質欲望,而是提出對欲望要加以限制。這種對物質欲望既肯定又否定,表現出孔子思想的中庸立場。
真理、善、欲望,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人類思想歷史上爭議最多的,但中庸的思想合理的把它們統一了。
在中庸的思想中,人的欲望自身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惡的,但是,孔子不是沒有是非觀,他根據中庸的價值觀,認為過度的追求欲望就會成為“惡”,而過度的剝奪人的欲望,或者冷酷無情的不顧及人的欲望,這也是一種“惡”。因此,和西方的資產階級功利價值觀比較,孔子的中庸利益價值觀,是一種節欲的思想,是一種符合和遵循事物本性的一種自然主義思想。
孔子的這種節欲思想,既不與人類物質利益的發展趨勢所矛盾,也避免了人類在發展物質利益的時候所產生的尖銳的矛盾。因此,聯合國和一些著名的世界級的思想家一致認為儒家的文化是解決人類未來經濟矛盾的一劑良方。
孔子的中庸之道,簡明事理,很是人道。再比如我們舉個例子,一個人肚子的餓和飽,無所謂有善惡觀念,但當一個人很饑餓的時候,他就會認為饑餓是“惡”的,是他厭恨的,于是他想填飽肚子,而填飽肚子對他而言是“善”的。反過來,一個人肚子過飽,對他而言,過飽是“惡”的,他害怕被撐死,這時候他期盼有饑餓的感覺,餓就成為“善”的。可見,依據中庸的思想,沒有絕對的善惡之分,善惡是相互過渡的。
表面來看,中庸的思想似乎沒有善惡是非觀,但其實,孔子的善惡是非觀是很鮮明的,即事物達到中庸的時候,就是一種至善和至仁。也就是一個人飲食恰到好處的時候,就是符合事物的自然屬性,就是一種和諧,一種和睦,孔子強調“和為貴”。“和”就是超越了事物的矛盾,駕馭了事物的矛盾,中和了事物的矛盾,從而達到了極高明的思想認識水平。
孔子說:“克己服禮為仁”。所謂“克己”,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就是節制欲望,所謂“禮”,是指的存在于萬事萬物當中的中庸之道理,這就是孔子所要達到的“仁”和“善”。因此,孔子的所有思想,所有目標,都歸結到中庸之道。
今天的人類,遵循孔子的思想,有節制的、符合自然本性的、立足于人類長遠利益的去發展社會物質文明,豈不是唯一和不二的選擇嗎?!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