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某些高人搞逢孔必反,某些高人高中國傳統文化“不包括”儒家,某些高人以老訿孔搞道德經救中國……“喜為異說而不讓,敢為高論而不顧者也”比比皆是。筆者貼點古人的短文,講秦朝的滅亡,罪過在老子頭上。高人們要繼續兜售私貨,可能需要先把司、蘇二人駁倒?! ?/p>
---------------------------------------------------------
《老子韓非列傳》太史公曰: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于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莊子散道德,放論,要亦歸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於名實。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皆原於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 ?/p>
蘇子瞻荀卿論
嘗讀《孔子世家》,觀其言語文章,循循莫不有規矩,不敢放言高論,言必稱先王,然后知圣人憂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遠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婦之所共知;而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盡也。嗚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盡吾說者,雖為圣人無難;而不能者,不失為寡過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貢之辨,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然三子者,每不為夫子之所悅。顏淵默然不見其所能,若無以異于眾人者,而夫子亟稱之。且夫學圣人者,豈必其言之云爾哉?亦觀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為后世必有不足行其說者矣,必有竊其說而為不義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為非常可喜之論,要在于不可易也?! ?/p>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滅其書,大變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師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觀荀卿之書,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為異說而不讓,敢為高論而不顧者也。其言愚人之所驚,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軻,世之所謂賢人君子也。荀卿獨曰:“亂天下者,子思、孟軻也?!碧煜轮?,如此其眾也;仁人義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獨曰:“人性惡。桀、紂,性也;堯、舜,偽也?!庇墒怯^之,意其為人,必也剛愎不遜,而自許太過。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p>
今夫小人之為不善,猶必有所顧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紂之殘暴,而先王之法度、禮樂、刑政,猶未至于絕滅而不可考者,是桀、紂猶有所存而不敢盡廢也。彼李斯者,獨能奮而不顧,焚燒夫子之六經,烹滅三代之諸侯,破壞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見其師歷詆天下之賢人,自是其愚,以為古先圣王皆無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時之論,而不自知其禍之至于此也?! ?/p>
其父殺人報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也???、孟之論,未嘗異也,而天下卒無有及者。茍天下果無有及者,則尚安以求異為哉?
蘇子瞻韓非論
圣人之所為惡夫異端,盡力而排之者,非異端之能亂天下,而天下之亂所由出也。昔周之衰,有老聃、莊周、列御寇之徒,更為虛無淡泊之言,而治其猖狂浮游之說,紛紜顛倒,而卒歸于無有。由其道者,蕩然莫得其當,是以忘乎富貴之樂,而齊乎死生之分。此不得志于天下,高世遠舉之人,所以放心而無憂。雖非圣人之道,而其用意,固亦無惡于天下。自老聃之死百余年,有商鞅、韓非,著書言治天下無若刑名之賢。及秦用之,終于勝、廣之亂。教化不足而法有余,秦以不祀,而天下被其毒?! ?/p>
后世之學者,知申、韓之罪,而不知老聃、莊周之使然。何者?仁義之道,起于夫婦、父子、兄弟相愛之間;而禮樂刑政之原,出 于 君臣上下相忌之際。相愛則有所不忍,相忌則有所不敢。不敢與不忍之心合,而后圣人之道得存乎其中。今老聃、 莊周論 君臣父子之間,泛泛乎若萍游于江湖而適相值也。夫是以父不足愛,而君不足忌。不忌其君,不愛其父,則仁不足以懷,義不足以勸,禮樂不足以化。此四者皆不足用,而欲置天下于無有。夫無有,豈誠足以治天下哉!商鞅、韓非求為其說而不得,得其所以輕天下而齊萬物之術,是以敢為殘忍而無疑。
今夫不忍殺人,而不足以為仁,而仁亦不足以治民。則是殺人不足以為不仁,而不仁亦不足以亂天下。如此,則舉天下惟吾之所為,刀鋸斧鉞,何施而不可?昔者夫子未嘗一日易其言,雖天下之小物,亦莫不有所畏。今其視天下眇然若不足為者,此其所以輕殺人與!
太史遷曰:“申子卑卑,施于名實。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核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眹L讀而思之。事固有不相謀而相感者,莊、老之后,其禍為申、韓。由三代之衰至于今,凡所以亂圣人之道者,其弊固已多矣,而未知其所終。奈何其不為之所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