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必須立即考慮并制訂高考外語“退出機制”!
一件事情無論有多么荒謬,只要存在和運行的時間長了,就會被當成天然合理的,就很少有人去質疑它。高考英語就是。——綜觀世界各國,沒有比這更荒謬絕倫的事情了:一個中國人,由于不懂一門外國語言就被徹底剝奪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不通過外語這道人為設定的高高門檻,就永遠成不了“人才”!
今天,是到了徹底懷疑、質疑和反思這種荒謬絕倫的高考外語制度的時候了!
我強烈呼吁:有關教育當局,必須立即考慮并制訂高考外語的“退出機制”,否則,就會像金融危機中遍地撒錢的“救市機制”若在危機過后不馬上退出,必將后患無窮一樣!
眾所周知,高考是一種最有效的選拔培養人才的制度和機制,它的最大特點是公平。高考在所有中國人生活以至生命中的地位太重要了。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所取得的所有空前成就,都與1977年恢復的高考息息相關。時至今日,高考制度是改了又改,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平從而有效地選拔和培養國家需要的優秀人才。然而,現實是殘酷的,總理是焦急的——世界級的最優秀的人才并沒有通過我們的高考制度選拔和培養出來。對此,人們可以找到千千萬萬條也許不無道理的理由,但我想,從反思我們的高考制度,特別是高考外語制度入手,或許是一個更為關鍵的突破口。
閑話少說。我要說的是,拋開其他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等等原因不談,中國高考制度設計中的外語比重太高,是摧殘中國教育,扼殺中國世界級優秀人才的最為關鍵的因素。
筆者1981年參加高考的時候,外語成績只按50%計入總分。此前,1977至1978年,外語成績只作參考;1979年,外語成績先按10%計入總分;1980年,外語成績先按30%計入總分。從1982年開始,外語成績又按70%計入總分;自1983年至今,外語成績100%計入總分了。
出于快速與國際接軌,惡補由于閉關鎖國造成的與世隔絕以及由此導致的貧窮落后局面的需要,國家在人才選拔和培養的高考制度設計中逐漸加大外語成績占比的分量,有其歷史的合理性。但問題是,這種高考制度設計只應該具有暫時的合理性,而不能把它絕對化,適當的時候,它應該有一套類似于應對金融危機時的“救市機制”在危機過后的“退出機制”。否則,必將給中國教育帶來難以彌補的危害。可是,我們遺憾地看到,這種只具有暫時的合理性的高考外語制度,在中國高考制度正常運行30多年后的今天,不僅沒有適時地退出,相反,它已經變本加厲,走火入魔了:從1999年開始至今,高考綜合測試實行“3+X”。3大主科為語文、數學和外語,各門150分共450分;X為文理自選小科,三門總分為300分。
語言不分優劣,每一種語言都是平等的。這一點,在2004年出版的炮轟英語霸權的《走火入魔的英語》一書中,筆者寫得清清楚楚。然而,把一門外語與自己國家民族文明結晶的語文和全人類理性文明結晶的數學等量齊觀,恐怕是世所罕見!難以想象,不會外語的人,在中國是沒有資格接受高等教育的,從而他就永遠不可能成為“人才”,更不可能成為“優秀人才”了。
在《走火入魔的英語》一書中,我以大量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由于外語(主要是英語)成績在高考中的比重太高,給國家民族造成的危害和災難是毀滅性的。高考外語制度,已經從開始的一套有利于人才選拔和培養的好制度異化為扼殺大量優秀人才的罪魁禍首。這主要是因為,以英語為主的外語,與我們的母語漢語有著本質的差異,要掌握它,必須付出較之母語一倍甚至幾倍幾十倍的時間精力。這一點,只要問問大學生們用在哪一門功課上的時間精力甚至財力多就徹底清楚了。高考外語(以及大學英語的四、六級制度和外語職稱考試制度等)幾乎吸干了所有青年學子和知識分子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造成了難以估量的資源浪費。此消彼長,其后果可想而知。而且,它還直接破壞了高考的公平公正——對外語教育資源相對貧乏的大量農村學生是極為不公平的。
筆者認為,今天,已到了讓恢復高考以來的外語逐步“退出”的關鍵時刻了。我們的有關教育部門,應該考慮并制訂一套有效的“退出機制”,讓外語從我們的高考制度設計中逐步退出。在筆者看來,外語,絕對不應該在“3+X”中的“3”中,它充其量只是“X”分之一!
2010,3,27(28修改)
呼吁:必須立即考慮并制訂高考外語“退出機制”!
一件事情無論有多么荒謬,只要存在和運行的時間長了,就會被當成天然合理的,就很少有人去質疑它。高考英語就是。——綜觀世界各國,沒有比這更荒謬絕倫的事情了:一個中國人,由于不懂一門外國語言就被徹底剝奪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不通過外語這道人為設定的高高門檻,就永遠成不了“人才”!
今天,是到了徹底懷疑、質疑和反思這種荒謬絕倫的高考外語制度的時候了!
我強烈呼吁:有關教育當局,必須立即考慮并制訂高考外語的“退出機制”,否則,就會像金融危機中遍地撒錢的“救市機制”若在危機過后不馬上退出,必將后患無窮一樣!
眾所周知,高考是一種最有效的選拔培養人才的制度和機制,它的最大特點是公平。高考在所有中國人生活以至生命中的地位太重要了。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所取得的所有空前成就,都與1977年恢復的高考息息相關。時至今日,高考制度是改了又改,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平從而有效地選拔和培養國家需要的優秀人才。然而,現實是殘酷的,總理是焦急的——世界級的最優秀的人才并沒有通過我們的高考制度選拔和培養出來。對此,人們可以找到千千萬萬條也許不無道理的理由,但我想,從反思我們的高考制度,特別是高考外語制度入手,或許是一個更為關鍵的突破口。
閑話少說。我要說的是,拋開其他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等等原因不談,中國高考制度設計中的外語比重太高,是摧殘中國教育,扼殺中國世界級優秀人才的最為關鍵的因素。
筆者1981年參加高考的時候,外語成績只按50%計入總分。此前,1977至1978年,外語成績只作參考;1979年,外語成績先按10%計入總分;1980年,外語成績先按30%計入總分。從1982年開始,外語成績又按70%計入總分;自1983年至今,外語成績100%計入總分了。
出于快速與國際接軌,惡補由于閉關鎖國造成的與世隔絕以及由此導致的貧窮落后局面的需要,國家在人才選拔和培養的高考制度設計中逐漸加大外語成績占比的分量,有其歷史的合理性。但問題是,這種高考制度設計只應該具有暫時的合理性,而不能把它絕對化,適當的時候,它應該有一套類似于應對金融危機時的“救市機制”在危機過后的“退出機制”。否則,必將給中國教育帶來難以彌補的危害。可是,我們遺憾地看到,這種只具有暫時的合理性的高考外語制度,在中國高考制度正常運行30多年后的今天,不僅沒有適時地退出,相反,它已經變本加厲,走火入魔了:從1999年開始至今,高考綜合測試實行“3+X”。3大主科為語文、數學和外語,各門150分共450分;X為文理自選小科,三門總分為300分。
語言不分優劣,每一種語言都是平等的。這一點,在2004年出版的炮轟英語霸權的《走火入魔的英語》一書中,筆者寫得清清楚楚。然而,把一門外語與自己國家民族文明結晶的語文和全人類理性文明結晶的數學等量齊觀,恐怕是世所罕見!難以想象,不會外語的人,在中國是沒有資格接受高等教育的,從而他就永遠不可能成為“人才”,更不可能成為“優秀人才”了。
在《走火入魔的英語》一書中,我以大量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由于外語(主要是英語)成績在高考中的比重太高,給國家民族造成的危害和災難是毀滅性的。高考外語制度,已經從開始的一套有利于人才選拔和培養的好制度異化為扼殺大量優秀人才的罪魁禍首。這主要是因為,以英語為主的外語,與我們的母語漢語有著本質的差異,要掌握它,必須付出較之母語一倍甚至幾倍幾十倍的時間精力。這一點,只要問問大學生們用在哪一門功課上的時間精力甚至財力多就徹底清楚了。高考外語(以及大學英語的四、六級制度和外語職稱考試制度等)幾乎吸干了所有青年學子和知識分子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造成了難以估量的資源浪費。此消彼長,其后果可想而知。而且,它還直接破壞了高考的公平公正——對外語教育資源相對貧乏的大量農村學生是極為不公平的。
筆者認為,今天,已到了讓恢復高考以來的外語逐步“退出”的關鍵時刻了。我們的有關教育部門,應該考慮并制訂一套有效的“退出機制”,讓外語從我們的高考制度設計中逐步退出。在筆者看來,外語,絕對不應該在“3+X”中的“3”中,它充其量只是“X”分之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