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論語》猜想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發生在宋朝。北宋初年,趙普在朝中任樞密使,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宰相,掌管軍國大計。他智謀超群,自稱天下之書沒有他沒看過的,古今事物沒有他不清楚的。皇帝趙匡胤派人專門到趙普家里察看,結果在趙普家里只找到半部《論語》。從此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話就流傳下來了。
趙普家里真的只有半部論語嗎?那么那一半《論語》哪里去了呢?趙普的智謀、政治智慧真的只是來源于半部《論語》嗎?趙普家里肯定不是只有半部《論語》,就是皇帝的使者到趙普家真的只看到半部《論語》,而趙普家里此時也確實只有這半部《論語》,那么作為樞密使的趙普找到一本完整的《論語》也肯定不是難事,肯定很容易就能辦到。史載: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趙普的話,再明白不過:不是只有半部《論語》,而是只用半部《論語》。可見趙普家里斷不只是半部《論語》。實際趙普酷愛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多半兒是儒生們調侃出來的故事。那么,編故事的宋儒們及歷代的封建統治者之所以津津樂道“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是在強調儒學經典重要高深嗎?是儒家經典特別神奇管用,只需半部就足以治國平天下嗎?是讀書要少而精不求甚解的意思嗎?其實未必。其中可能另有深意,另有玄機。其關鍵在于,不管是趙普還是以后歷朝歷代的儒生及封建統治者,他們從來就沒有全部實行《論語》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主張,而是只實行了一半兒。而這一半兒就是三綱五常等有利于維護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主張,而另一半不利于維護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他們是不實行的。“半部《論語》治天下”故事的實質在于揭示了《論語》思想的兩面性,一半兒具有積極意義,一半兒具有消極意義,一半兒是精華,一半兒是糟粕。要求人們學習實踐《論語》思想時,要結合實際,因人、因事、因地、因時而為,用一半兒,棄一半兒,不可機械照搬,全盤接受。這才是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真意所在。
《論語》,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中國傳統文明的象征。 大致上《論語》講到政治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時,宣揚君臣父子夫婦的等級觀念,極力維護專制主義的統治秩序,往往是糟粕;《論語》少有科學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這是《論語》思想的缺陷;“仁政”思想具有兩面性,去掉其虛偽的一面,還是可取的。“唯小人與女子難養”的觀念,鄙視勞動人民的觀念都是明顯的糟粕。但是當《論語》論及作為個體的人的時候,論語思想精華也就表現出來了,其對人生的分析,對人性的認識,教育思想,治學精神,君子的追求,到今天對我們仍有啟示意義。清末民初學者辜鴻銘提出“半章《論語》振興中華”。可是辜鴻銘在實際生活中留辮子,穿長袍馬褂,愛“小腳”,說明他對《論語》精神的理解是混亂的,甚至是錯誤的。辜鴻銘成為有名的腐儒,他的“半章《論語》”也沒有振興中華。
毛澤東在他的著作中經常引用包括《論語》在內的中國古代名言,充滿中國智慧;他為他的兩個女兒一個起名為李敏,另一個起名為李訥,源出于《論語》“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可見毛澤東對《論語》思想并未全盤否定;毛澤東又提出“批孔”, 可見毛澤東對《論語》思想亦未全盤接受;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毛澤東提到對待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可以說是“半部《論語》”的又一注解。
以《論語》思想為核心的傳統文明已經融入我們的血液,根植我們的骨髓,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離不開以《論語》思想為核心的傳統文明。繼承傳統文明,一是要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的主導地位,祛除我們體內的愚昧專制依附壓迫的封建思想毒素,這樣,我們就可以成為具有科學精神的獨立人格的人;同時把傳統文明解構粉碎打爛,再撿取其精華,去除其糟粕,用以豐富我們的馬克思主義文化內容,提高我們的馬克思主義文化修養,這樣我們就不失為一個純粹的中國人。
河北省廊坊市大廠縣直機關工委 王東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