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偶像,解放小鬼
——兼談左派與革命理念(是說理念)保持距離的傾向
什么是歷史唯物主義?我看這里,認為“禮”是孔孟之道的核心,“仁”是包裝的,就是歷史唯物主義。就是說,把孔孟之道放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上考察,就是歷史唯物主義,就是還其本來的本質的面目。反之,認為“仁”是孔孟之道核心的,是歷史唯心主義。當然大多是認識問題,也有筆誤的。
無產階級的意識與孔孟之道是什么關系呢?它們有民族文化的特有的傳承關系,但又是階級意識的否定關系。比如人道主義,就有革命人道主義對人道主義的批判繼承,也就是否定。前者是制造和維護剝削壓迫前提下的民本、慈善、親民的人道主義,即仁政,這就是包裝;后者是消滅私有制的建立在經濟和政治平等上的人道主義、“仁政”,這是真正的人道主義。兩種人道主義是根本對立的,所以它們關系的本質是對立的。我們還要舉這樣的例子,從敵人手里學會拿槍,但我們的隊伍與對方是敵對的,更是性質完全不同的隊伍。如果不搞懂和嚴格區分這一點,如果性質是相同的,那么兩者之爭就成了軍閥相爭。我感覺,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即階級分析,是必須進行的。剝削階級的人道包裝,更重要的是由人民的被人道來兌現。這就是造反無理,革命有罪。是強加給人民的殘酷的枷鎖。那么這樣的人道、仁政該不該認識?該不該否定?該不該推倒呢?
可見,離開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規律,談經濟、政治,或文化,就是離開歷史唯物主義。這是讓任何生花妙筆都必然自相矛盾和不知所云。把“革命樣板戲”放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關系上,你看到的是不完善;避開來,你看到的就是“極左”。把《色戒》放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關系上,你看到的就是殖民情結;避開來,看到的就是藝術作品。也就是脫離了客觀標準,與歷史唯物主義擺擺,這就是爭論無果的原因。這也就是革命理念與改良理念的區別。
孔孟之道與宗教是什么關系呢?它們是爭奪“博愛”的關系,他們更是統一戰線的關系。就是說,他們早已在“博愛”上取得了共識,事實說明,它與基督教能夠劃清的只有中外的界限。它虛張聲勢走出了中國,沖出亞洲。但卻讓基督教悄悄地殺進中國,并蔓延開來。可見,所謂弘揚國學實在是有口無心,當然,這怪只怪中國的獨立的資本主義走不通。如今唯心論像洪水一樣在神州泛濫,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有人依然還嫌不夠,是因為,還沒有能夠徹底蕩滌歷史唯物主義這座大山呀。當然,那也是絕不可能的。
本色的孔子是什么?毫無疑問,自然人的孔子是不存在的,本色的孔子也早已不復存在,即便被曲阜供著的也是剝削階級的大成先師。而本色的孔子也是鮮明的,他歷史地標立了剝削社會的個人奮斗的樣板,一個順著奴隸主貴族的標桿向上爬的樣板,從而充分顯現了個人奮斗的階級本色,即階級依附特色。因為他也是一位成功人士,做到了宰相,余年又做上國老,被養起來。固然身前的克己復禮的抱負不可能實現,但還是在他身后的封建社會得到了補償。當然,他的勤奮精神永遠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財富。試想,階級消滅以后,我們的后人也許還會加倍地尊崇他。今天,我也知道,推倒這樣的偶像的提法,就是在左派里也未必通得過。我不是搞理論的,我不太關注定義的敘述,我的用詞往往不一定準確。我的復帖也是向關注我文帖的網友致謝,僅供批評參考!
下文是2008年在烏有之鄉的帖文,四篇間有聯系,又獨立成篇,重點是(二)(三),可供選擇性閱讀。四篇題目都改成內容為題,后三篇不便修改,(一)篇改得盡量便于閱讀,但沒有讀過“五界制衡”原作的,可能仍然有些費解,但可以不讀解析五界制衡的內容。通篇不乏邏輯不嚴之處,請讀者斧正。拙文如下:
(一)經濟基礎與陰陽五行的五界制衡
(二)無產階級的“一綱五常”與仁政(孔孟之道)
(三)歷史周期率與民本、修養
(四)無產階級民主與科舉制、多數決
(一)經濟基礎與“陰陽五行”的五界制衡
——讀云舟子同志《關于中國政治文化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思考》的思考。
云文是試用陰陽五行的“五界制衡”+孔孟之道的“仁、義、禮、智、勇”于政治體制和政治文化的新論,是一篇發人深思的文章。云文對資產階級民主虛偽性的批駁是深刻的有力的,很值得我們學習。遺憾的是,作者借機乞求孔孟之道,竟然從資產階級民主倒退了一大步,因而“民主”已經不復存在。文章的可貴之處,是基本道出了真話,核心是排除馬列毛主義。這不是作者的發明,是封建資本主義現實的折射。用陰陽五行裝潢西方民主自由和孔孟之道,同夭折的“人民當家作主”抬杠,并在其壽終正寢的“棺材板”上下釘子,很富有現階段中國特色。如此,兩個“中西結合”,即西方自由主義同孔孟之道與馬列同中國優秀文化的叫陣,畢竟合乎世界潮流。中國的就是世界的。當今,全世界資產者勾結起來,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販賣腐朽沒落的亡靈,結成共同陣線,垂死掙扎于回光返照的世界資本主義的輝煌末期。毒化和教育著世界人民。形勢愈來愈明。
向強權投保,必然向僵尸招魂。“五界制衡”+“仁、義、禮、智、勇”正是“病入膏肓”的經濟基礎的病態反映。然而,其意識形態的意識,尤其值得我們認真學習與正視。也因為仍然必須有些深奧,云文的一些關鍵詞不能不省略,所以適當作一點翻譯是必要的。望作者和讀者指正。
“五界制衡”的新意是它的神秘性,試圖用“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克的原理,有機制衡(相生依次:學界-政界-業主界-軍界-媒界-學界;相克依次:學界-業界-媒界-政界-軍界-學界)之間的極不協調的充滿危機的關系。只是我們看到的“五界”之間,并非平行關系,而更多的是從屬關系和因果關系,因此相克與相生之間必然是從屬關系,是不平衡關系。這就注定了宣傳遠遠大于設計。因此,非但不是良藥。
一句話,我讀出的是字里行間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作用與反作用的規律。而且看到,符合這一規律的未必就是真意,不符合這一規律的未必就是游戲。可見一放到馬克思那里,事情就并非復雜。只是,我的認識粗淺,試述未必游戲如下:
一、 業主界:
主禮(“消化系統”“物質供給系統”“是以法律道德為基” )。
解:禮本該是上層建筑。消化、供給也只是業的自然功能。業界在政治經濟學中是基礎,即統治秩序賴以存在的基礎。可見云文的用意是要將“業主經濟”固定下來。
屬火
解:屬性套用陰陽五行,難免有些牽強附會。文火煮青蛙吧?至于爆炒,油炸,顯然也無需禮尚往來,因為禮是屬于有產階級的,雖然必須有工人階級“分享”,即被禮,才能實現。
政生業
解:1、政定性經濟基礎(業主所有制),推行(“小康”)私有制。并協調及和諧業主與工人的關系。
2、政破(公有制),但不說,以“生”代之。
用“陰陽五行”的好處這里也看出來了,比我說的1、2、兩點的實話好聽多了。但政生業,就成了上層建筑決定經濟基礎,主觀意志合法化了,公有制倒退到業主所有制也就合法了。
學克業
解:從學的功能看,這里的相克,好像不是“金木水火土”的關系,而是充電,只能有以下意義:
1、灌輸孔孟之道和西方自由主義的經濟學理論。
2、克(破)非業主所(公)有制,但不是炮轟,而是欲河橫流,沖破花園口。大水沖了龍王廟,從而“立在其中”:也即學問爆炸了,炸掉公有制,業主乘虛而立。
事實上反過來,只有政治可以主導學。
二、學界:
主智(“大腦”,“精神和知識生產系統”)。
解:問題是,學界不能鬧獨立,大腦功能的想象有宣學之賓,奪政之主之嫌,因而顛倒了“毛與皮”的關系。實則,學聽訓于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孔孟之道和資產階級民主自由思想的政治是真。
總之,這個“大腦”是誰的?是業主經濟基礎決定的業主政治的。
屬水
解:有點意思,就是灌輸。即,上面“學克業”(學灌輸業)的依據。
媒生學
解:媒主“義”。生學,顯然就是義左右學。那么此義,應該是維護業主(納稅人)的根本利益之義,也就是業通過媒左右學。
軍克學
解:防止學生鬧事,確實有針對性。
1、軍克學要人指揮,實際上是政通過軍克學(因為政克軍)。軍和媒只是“工具”。我們說,從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建筑結構看,業是墻基,政是屋頂,軍是柱石,媒是涂料,學是水泥砂漿,這種關系是鐵律,又是常識。而用陰陽五行就太簡單化了,防止學生翻天,主要不是政治出面,干脆出兵,秀才遇到兵,這倒是干脆。這也就是所謂作者的“民意代表的政治訴求不能聽”,“四大”民主更要絕對防范。而這把刀就時時放在頭上。
2、軍和媒是政和業的馴服工具,政和業是拿工具的“手”。而封建色彩的(孔孟之道)的資產階級政治又決定,只能獨裁。因為心虛,怕統治機器下的民不服,所以瞄準反封反資返修的“異學”是硬道理。(靶子明確了,這里軍克學的要義是克馬克思主義,也就明確了)。
三、政界:
主仁(“小腦”)。
解:小腦,與小政府應該有某些相通。仁政,即民本:底線是不覆舟。
屬木
解:可以猜成大樹,大樹底下好乘涼!
“學”生政
解:大概是文憑生政。但實際內容相反,學必須服從于政。那么:
1、科舉選政。對不起,壟斷了,就是文憑生政,沒有文憑莫進來。
2、百花齊放。但自古以來還要一花獨尊。尊什么思想,當然取決于政,而不取決于學。并且“科舉”也是政的行為,考官也是官。比如,“為什么要保護私有制?保護《物權法》?”標準答案無疑就是奠定“‘賢與能’成為權力合法化的基礎”。就是說,政這只手不能不操縱(不是以權的面目,就是以錢的面目)。而且孔孟之政,欲達到“完美”,就是王道,即“家天下”,等級制,“聽話”主義。因為剝削階級是少數,彼此是靠利益捆綁的,靠收買政策。愈是經濟利益最大化,愈要政治利益最大化。政的首要任務是維持統治(讓步政策也是為了維持統治),而且摻雜個人成分,你學“生”出來的是政老板,不是“公仆”。所以學生政,就是文憑生政。但文憑卻是政給的。只好說歸說,做歸做了。
媒克政
解:媒“主”義,但業克媒,義要受業主利益最大化約束。
1、輿論監督政,是在業主利益左右之下。
2、還有條件:“共產黨組織與權力機關分離”,這就更有新意了,新意有點克“共”之嫌了。相反,要跳出監督“老板”的舊套,就得“離經叛道”。所以特別要反對所謂“多黨制”,也就是別的一切聲音(特別是“民意代表的政治訴求”)不能聽。所以民主自由,只能是西裝革履——外衣。
四、軍界
主勇(“軍威無勇不立” )
解:“勇”,即兇,大蓋帽,金章是也。“德治”原來也特別講究保鏢啊。但人民軍隊則不同,立于“愛民”。
屬土
解:軍為什么不屬金,金克木(政),即軍克政,乃大忌,不行。于是屬土,土生金,還是不遠。
業生軍
解:搞順供養關系,與國際接軌。
1、誰養活軍隊?業主,即“納稅人“養活軍隊。
2、不再是人民養活軍隊了,再不要搞不清了!
政克軍
1政指揮軍隊。這是“共產黨的經驗”,“好的”經驗是要保留的,
2、但共產黨是要徹底改一改的,要與權力機關分離。問題在于人民邊緣化了,共產黨又棄權。這里更明確了!
五、媒界
主“義” (“社會正義最根本的維護者” ),
解:但這明確是維護業主所有制,又是排除“民意的政治訴求”的正義。
屬金
解:因為要監督政,要厲害,所以屬金。金木水火土的屬性只能隨機應變。
軍生媒
解:這里的媒,明確是民眾,上頭的媒是輿論。這是區別,因此:
1、打天下,奪天下,是軍隊的事。然而天下是階級的,是為階級打天下的,所以功能是“專政”。因此保衛你是有前提的,你必須聽話,做良民。就是說,這里軍“生”媒(民眾)的要義是“制”。
2、軍是統治階級的工具,因此軍的性質取決于統治階級的性質。歸根結底是“專政”。只是剝削者愛打馬虎眼。但“專政”兩字說與不說,就宣告了是非。
業克媒
這里的媒,明確是指代言人(“民眾的喉舌”?)。
1、天下的飯都是老板的,吃老板飯,就要講吃飯決定論。我媒再自由,還是要吃飯。比如,海吃廣告,大宴《老板傳》。顯然,(此媒名譽上是民的代言人,不如說是業的代言人)。
2、業是政生的,因此媒要隔斷政的干涉,只能有些理想化。因為政治喉舌遮掩一點,獨角戲就變成雙簧戲了,業主喉舌就要突出一步。如此而已。但政生業,業克媒,歸根到底,媒還是政的代言人,對不起!但對于從政者個人,形式(主觀愿望)上有些微監督(害群之馬)的作用,到底有利于業主所有制的和諧。
以上,不難想象,除了業主經濟決定業主政治之外,“五界制衡”的關鍵之一,是“媒”如何把握“社會正義”?首先,什么是社會正義?只有一個答案: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社會正義的基礎是什么?只有一個答案:經濟平等及其連同的政治平等。而這里切切相反,是徹底排除“兩個平等”的。
再說,“媒”如何保證有效制衡?只有一個答案:大眾及其法律化和制度化。沒有大眾化的法律化和制度化,只能等于零。而這里切切相反,是完全的去大眾的。
我們卻說,工農的利益擺到首位(只能首位),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就擺正了,社會正義就實現了。這是我們和云文不能相同的看法。
歸結:實際是(業主經濟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為業主經濟服務。)先生的“民主的中國化就是內在(統治階級內部,即五界制衡的)約束和外部(被統治階級的有限得近乎等于零的,只是安慰作用的,即基層選舉的)約束的結合,就是通過民主(中上層科舉制+基層官員民選+“共產黨”組織與權力機關分離)的手段實現民本(民為貴,即養雞取蛋的和諧)的目標,用西方的新瓶(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裝中國的老酒(孔孟之道)。”
待續:二、無產階級的“仁、義、禮、智、信”。
三、關于幾個名詞。
2008-6-15 初稿
(二)歷史唯物主義與“仁政”
——中國無產階級的“一綱五常”。
一、歷史唯物主義
回顧歷史,要說“仁政”。中國新興地主階級(法家)的“仁政”,無疑書寫了人類文明史的極其燦爛的一頁。這就是解放奴隸!廢井田,開阡陌,立郡縣。比兩千年后的美國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只怕更精彩更深刻更壯美無比!解放奴隸,功德無量啊!所不同,人家是歷史英雄,中國是歷史“罪人”。有人說“獎耕戰”不仁。要我說,它體現的不止是富國強兵政策,而是打破鐵的貴族專利和世襲特權的大手筆,是光耀史冊的壯舉!只要我們站到奴隸和社會發展的立場上想一想,是不難得出這樣結論的。
一場地主階級和奴隸主貴族間的斗爭,自西周末年到秦的統一,結結實實的貫穿了春秋戰國四五百年的歷史。但統一六國,斗爭并沒有結束,有著幾千,甚至上萬年根基的奴隸主貴族的反撲,就是從秦廷內部開始的,趙高篡權就帶有復辟的性質。這樣說會有人不贊成,但這是必然的,趙高篡權最初的觸發點可以是別的,然而他終究要借助舊的習慣勢力,也必然會被舊勢力所利用,何況他的作為就特別無道,血腥和不可思義。縱然說他不是全部意義的復辟,因為商鞅變法已經過去150年。項羽是貴族復仇勢力的代表,張良懷揣的也是滿腔的復仇情緒。但他們代表的階級利益不盡相同,因為各國地主階級的發展不平衡。這場斗爭的場面所以格外悲壯,都因為其中雜有時代的“愛國情緒”。秦朝的復辟政權,在歷史的慣性作用中覆滅了,這是它短暫的主要原因。秦的統一標志著新興地主政權的進一步完善,它面對的不光是各國貴族復仇勢力,還有“愛國勢力”和幾千年的習慣勢力。這場剝削階級革命的殘酷性可想而知,因而給對手留下“口實”。非但如此,就連新舊勢力雙方在斗爭中的殘暴表現,也不由分說地必須由革命一方承擔,代趙高受過就是一例。至于幾百年的深重的民族災難,它的真實的原因,更罕有“后人評說”了。這是中國奴隸主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以致中國歷史在長期的儒家的霸語下,一修再修,可考的已經面目全非。今天我們應該有理由相信這個判斷。但是,廢井田,畢竟不可逆轉。所以,秦亡制在。
在這場對壘中,孔子又在哪里呢?他就鮮明地站在法家的對立面,也就是歷史的對立面。我們仿佛看到,在歷史車輪隆隆啟動的前方,周公身后的魯國,有一位半拉老人,哭天喊地的搖著禮幡,數叨“禮崩樂壞”和恨鐵不成鋼的王子王孫,一面說些救危的警語和哄人的漂亮話。情懷是感人的,也恕道也中庸也無缺點,這就是后來儒家的“經典”。由于有著西周以來的完整的奴隸主思想體系,到剝削階級的地主階級維持殘酷統治的時候,天然一拍即合。這就是“獨尊儒術”,打出稻草人的道理。“勞心者治人”,“三綱五常”……奴隸主思想演化為地主階級的意識形態,順理成章。從此,孔孟之道成了地主階級殘暴統治的“包裝”,這個包裝叫“仁政”。但我們知道它又叫“吃人”,與奴隸主意識一脈相承。
“中庸”之類詞句,字面上也許非常美妙!不偏不倚、無過不及,面面俱到,不可謂不是一種理想境界。成了儒家的“最高道德標準”,是很自然的。但中庸是脫離社會現實的說教,這就叫唯心主義,也叫廢話。而廢話偏偏是富有針對性的,對準的是“矯枉必須過正”的革命規律。毫無疑問,是保守的倒退的和反對一切革新的代名詞。“白貓黑貓”“摸著石頭過河”,也未必有什么邏輯錯誤吧?但“上綱上線”了,就是向“無產階級專政”挑戰,果然就應了毛主席批評的:不管社會主義還是帝國主義。
無產階級的“仁政”是真正意義的“仁政”,是解放全人類的,是徹底的唯物主義的。其反復的嚴重性可想而知。我們說,當年剝削階級的地主階級強化孔孟,甚至無可指責。今天孔老先生站出來,確是倒退勢力作怪的標志。毫不奇怪,歷史上大凡祭起這面破旗的,其立場,從來總歸永遠都是站在奴隸主一邊的。
宗教也一樣,據說在其成為宗教的過程中,有過歷史意義。一旦成為宗教,又被不斷分化闡釋,也就被人為的適合剝削階級的思想統治,并成為壓迫和侵略工具了,叫神權。它的“人(神)道主義”,如“佛法平等”,“靈魂救贖”,使富人得到“懺悔”,窮人得到“贖罪”。說到底,就是一帖“安樂死”。也有革命借助“鐘馗”(神)的,有太平天國革命,有伊斯蘭反帝,但隨著斗爭進程,往往都深受其累。歸根結底,宗教不屬于無產階級。無產階級所說的宗教自由,其意義:通過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成熟,即無產階級文化的不斷革命,讓人民自己理性地擺脫身上的繩索,徹底打碎神權。
馬克思不是法家,已經是嚴密的科學理論,所向無敵的理論。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也同時打造了完整的意識形態。更由于毛主席的殫精竭慮,早已深入人心。把革命者打成“罪犯”的歷史,以至千萬年人類的頂枷戴鐐的歷史,應該就要徹底結束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自有階級以來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用這個觀點解釋歷史的是歷史的唯物主義,站在這個觀點的反面的是歷史的唯心主義。這是毛主席的話。是唯物史觀同唯心史觀的分界線。可見,今天任何離開矛盾學說談論儒法道的,都是唯心主義的。孔孟之道從來是用來阻止歷史前進和開歷史倒車的,今天就是遮掩“兩個平等”的,這就是現實給予我們的結論。
二、無產階級的“一綱五常”
歷史唯物主義應當承認,長期作為地主階級意識形態的1是獨尊2是強化的孔孟之道,繼承并充實了傳統的階級統治學說的重要成果。三綱、五常、忠孝節義。是奴隸主思想的繩索,封建主政治的枷鎖。資產階級可以照搬,或者改頭換面;無產階級徹底批判其腐朽反動的本質和內容,并且徹底劃清界限,從而認真吸取其經驗,是自己艱巨的政治任務。階級社會,意識形態的1是獨尊2是強化,是中國土壤的也是世界的經典的經驗。這個慣性至今仍然會巨大地影響著政治,也是當年毛主席說馬克思+秦始皇的原因(已經過時)。慣性是一波波減弱的,就是說,無產階級,也只有無產階級可以在自己的馬列毛主義的意識形態的必要的獨尊強化中,隨著革命民主化的深入,即工農當家作主的進程,首先在形式(一元化)上漸次淡化,這是唯一的途徑。
封、資、修、神、鬼之間的意識終究可以通融,無非變幻大王旗。無產階級的意識畢竟不能與其任何一家通融,和它們是對抗性質的,只有不得已時,部分的限制共處。“多元化”是個幌子,更何況只說“多元”不說“一尊”,搞亂無產階級戰線不假,必欲取而代之是真!多元化從來都是復辟勢力進攻的手段,更是消解抵毀無產階級意識的巧妙伎倆。按理,“新儒家”是最懂得批判“多元化”的意義的,那么,他們應該積極鮮明的維護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地位,豈有它哉。因此,無產階級必須有自己的鞏固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據我所記,簡短地說:
“一綱”(階級斗爭為綱[無產階級專政為綱],即兩個階級、兩條路線、兩條道路的斗爭為綱)
“五常者”:
1、無產階級的“仁政”:首要的基本的是經濟平等和政治平等。即無產階級先鋒隊領導的,勞動人民徹底翻身解放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當家作主的無產階級專政。一句話:消滅私有制。
改革開放前的政治體制即人民民主政體的運行,不能有效地防止資本主義復辟是肯定的了。但歸罪于無產階級的“集權”或叫“獨裁”,切切錯了。問題,切切是無產階級專政,即工農當家作主沒有真正到位,而部分甚至大部在資產階級法權的滋長中實際異化為資產階級專政了,其中失誤,卻又不得不由無產階級專政受過。所以資本主義復辟很容易。
2、無產階級的“義”:基本的是階級友愛,民族立場,世界人民團結反帝和自我奉獻精神。即共產主義精神,也叫雷鋒精神。一句話:解放全人類。
諸如:為人民服務。保家衛國。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同甘共苦,大公無私。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魚水相依,抗震救災……
3、無產階級的“禮”:是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和共產主義按需分配。是社會主義道德和法律的基本準則,是人人必須遵循的社會大禮。一句話:共產主義。
諸如:斗私批修,批評與自我批評,限制和消滅資產階級法權,限制和改造個體經濟;勞動者得食,不勞動者不得食; 愛護公共財產,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尊老愛幼,遵紀守法;平等待人,說話和氣;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反對自由主義;擁政愛民,擁軍優屬……
4、無產階級的“智”是人類的最高智慧: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類的望遠鏡、顯微鏡和解剖刀。
諸如:對立統一規律,階級斗爭規律,階級觀念和階級分析,反對形而上學,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一分為二,主流支流,統一戰線,集中優勢兵力……
源于道家的陰陽五行是樸素唯物和自發辯證的。其學術價值,也高于唯心論的中庸之道,但陰陽五行用于社會學是機械的,不能如同“對立統一”的法則,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用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學說,科學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且,當陰陽五行的原理運用于掩蓋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的客觀現實時,它也就失去了本來的樸素唯物辯證的光澤。
顯然,無產階級民主務必從兩個根本重點入手,黨內制衡和階級基礎制衡。回避這兩條就是一切并非游戲的要害!當“磚木結構”進一步變成“框架結構”,基石與柱石更加渾然一體。在此基礎上,“五界”就不難到位了。
然而,中庸之道的高談家們依然理直氣壯,那么請問:您是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即無產階級專政學說的反對者呢,還是信奉者呢?你總不能回到春秋吧?
5、無產階級的大勇天下無敵。
諸如:革命,造反有理,壓強扶弱,掃頑敵,征腐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大憎大愛,對人民像春天般的溫暖,對野心狼就要叫它滅亡……
6、無產階級的“信”就是信仰馬克思主義,堅信、堅定兩個不移。
諸如:“三要三不要”,要團結馬克思主義者及其革命人民,思想上與修正主義徹底劃清界限,徹底反帝反修反封反資,絕不可同流合污。忠于馬克思主義及其政黨,誓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永不叛黨,俯首甘為孺子牛,青春無悔,保持晚節,毫不隱瞞自己的政治觀點……
……還有其他。
無產階級的“圣經”:馬列毛經典著作。代表作如:馬恩的《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列寧的《國家與革命》;毛澤東的《兩論》(《矛盾論》《實踐論》)《繼續革命論》《老三篇》。這些,豈是圣經、佛經、孔孟之道可以比擬的!勉強可比的話,《老三篇》就高于它們十萬倍。
不是要“仁義禮智信”嗎?無產階級一樣不缺。過去不這樣說,我想,是怕混淆與孔孟之道的界線。我的說法,是學生給老師的答題。遠遠不能闡明中國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全部,如此劃分也未必科學,姑且說之。
這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無產階級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的自己的意識形態,文化藝術的方向,公有制所反映的并反過來保護公有制的政治思想觀念。是馬克思主義的,洋為中用的,古為今用的,嶄新的觀念形態。
今天的流行話叫“文化”。有人提出“復興中華文化”,還有“中華崛起”,恕我搖頭。用黃紀蘇的話,中國已然站著,有人偏要趴下。又還怕人恥笑,于是趴在地上撅著屁股喊崛起。明明是全面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成就的代名詞。復興文化,多么不偏不倚,不資不無?中華文化的復興,至少從49年就開始了,而且經歷過歷史上最偉大的復興,最空前的文化洗禮。是有人看不到這些嗎?當然不是。他們對于否定“為無產階級政治(消滅私有制)服務,為工農兵服務”,未置可否嗎?而認識的分歧就在這里。為工農兵服務,就不為“知識分子”服務了嗎?是的,你不走與工農兵相結合的感情的道路,確實不在其中。丟了“兩為”還有方向嗎?更談何復興!我堅持我這樣的看法:中國深刻的無產階級的革命的文化藝術(意識形態),是空前偉大的,只有不完善,沒有不對!
這也是無產階級對待傳統文化和中西方文化的科學態度,馬列毛主義的態度。所以,只有一個標準,在馬列毛主義指導下,用無產階級世界觀改造的,去粗取精的立足于解放全人類的道德文化,是無產階級戰無不勝的文化。孔孟之道的“仁義禮智信”,從來就不能自圓其說,是自相矛盾和晦澀詭辯的。
意識形態的斗爭是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斗爭,是敵我矛盾。但意識形態領域的人事,從來是人民內部的范疇。任何的偏差都必然造成歷史的悲劇。
三十年前的宣言和今天的現實已經清清楚楚,孔孟之道也好,宗教補課也好,“人民”異化也好,最直接的矛頭都是對準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的,歸根結底都是拆“工農當家作主”(無產階級專政)的臺的。而消滅私有制的政治任務和目標的實踐的試金石,就是工農當家作主為基本形態的兩個平等,她是實現巴黎公社原則,即按勞分配原則的目標的根本條件。不可能有第二條平等的道路,因此無產階級專政,只能加強不能削弱。什么時候工農當家作主到位了,社會主義制度也就完善了,鞏固了,安全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無產階級專政逐步消亡了。
歷史地位,使工農階級站到最公正的社會立場,處于最真實的社會視角,感觸最深刻的世態冷暖,擁有最豐富的實踐知識,具有最眾多的集體智慧,富有最誠實的思想品德,最純樸的民族情感,最堅韌的斗爭意志,最無私的奉獻精神……他們的階級訴求是天然合理的,社會的良心就在他們一邊,真理就在他們一邊,智慧就在他們一邊,力量就在他們一邊……
毛澤東思想,即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立場觀點方法,長期以來,告訴人們一條法則:謀事問工農。成也,敗也,在此一舉。自古輕視他們,甚至看不到他們,不是智商問題,是姿勢不對,是自己跪著,兩眼只看到虛擬的偶像和權力的腳尖。
從來就沒有救世主,只能靠人民自己。實現與傳統所有制及其傳統觀念的決裂的偉大的歷史使命,只能落在無產階級及其工農大眾的肩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民運動,工人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及其建設,早已充分展現了他們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量。他們最具有革新世界的從政和參政素質。推翻一切吃人的國家機器,砸碎幾千年禁錮人民的精神枷鎖,打翻“勞心者治人”“學而優則仕”的巫說神咒,顛覆“上帝”“牛鬼蛇神”和帝國主義的神話……這些,舍他們其誰?都是被歷史證明了的。他們的民主的原則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或指導的“多數決”+民主集中制,他們從來都不是代表各色利益集團的“議員”,而是代表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的天使。所以毛主席崇拜他們,尊稱他們為上帝。而世界上,也唯有這個上帝是公正的可靠的無敵的。
至于,頑強地堅持完善和鞏固封建的殖民的原始的資本主義機制的企圖,是萬難的,不合時宜的。當然,這完全可以掩護資產階級民主自由主義者的事業。
我們的道理非常簡單,工農和人民大眾以及中華民族離不開馬列毛主義!這是初識馬克思主義的人們不難知道的常識,深奧的道理我們不懂。
待續(三)
2008-6-15 初稿
(三)工農聯盟(當家作主)與民本、修養
——民本思想初識(上)。
民本思想對于長于新中國的我輩,不免有些陌生。這里不能不引用云先生的原文,據說“在先秦時期中國的古人就提出了以民為本的仁政思想,認為‘民為邦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夏勇就認為:‘民本文化乃是真正的國粹。’梁啟超也認為民本理想與現代民主是一脈相承的。……”
而且,民本思想“具有切實的可操作性”,因為它“是一種內在(修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約束機制,它的實行是通過科舉考試實現的”,考試總不會是假的,這就“具有真實性”。相反,“也正是由于‘人民當家作主’等民主思想的難于操作性造成了民主的虛偽性。”這種“虛偽性”“從平等的基礎出發,得到一個事實上的不平等,這就是民主的悖論。”“產生這種悖論的原因,一是民主所追求的目標有問題,即我們是否應該追求‘個人平等’的目標。另一個就是民主的實現形式有問題,即‘多數決’的正當性與有效條件。”
我們有些清楚了,“人民當家作主”造成的“民主的虛偽性”和“民主的悖論”,是基于“事實上的不平等”。而“不平等”的表現就是“個人平等”被抹殺了。所以民主就是追求“個人平等”,而且“多數決”也并非“正當”,因此民主沒有形式,還不如不民主。
“個人平等”是什么呢?近來這個詞有些熱,但好像沒有人真正向我們說清楚,我們也只能猜測,從字里行間看,這個“平等”是指“價值”,也就是偉大的“素質”。講素質就要論高論低,你不理解也得服。具有大亨素質的人不能做大亨,甚至做個“勞動人民”;而只有揀垃圾素質的人,居然拿著固定工資充當主人,這不是世間最大的“不平等”嗎!“素質”兩個字了得啊!標準就在嘴上,可以說到天上,也可以說到地下。參政要素質,做官要素質,老板要素質,吃喝要素質,上廁要素質……兩個字一把刀,從而分天下,治天下,平天下,從而坐享了幾千年的香火圣供,這就是孔老先生的傳家寶。很抱歉!我的說法可能超出原文了,所以為了盡量不曲解作者的原意,不妨走出來說說幾個名詞。然而如果離開階級觀點,即離開唯物主義的反映論,我們仍然不會得到起碼的答案。
1、“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是《孟子》中的話,從可取的方面看,是講人心向背對社稷存亡的重要性。這里的“民”當然不是指奴隸,但一直被封建階級沿用,我們當“人民”來解,并不為過。
農民每到春耕,總要在稻草里裹幾粒豆子,一把把送進牛嘴里,很到位,以增強牛的體質,保護生產力;十冬臘月,怕牛凍死,想方設法都要給耕牛喂些豆餅,御寒;除此之外,只給草料。牛老了,不但愛其肉也愛其皮。農民也絕不愿干殺雞取蛋的事,孵出一窩小雞,漸大了,公雞先殺了吃,通常留一只叫雞,給人報曉;有條件,母雞盡量養著,然后漸次將不太會生蛋的殺了吃,因為要喂食,便酌量留下幾只會下蛋的雞屁股,而且講科學,雞屁股不能養得太肥,太肥了反而不下蛋,年年又有更新。等到沒有條件了,比如荒年,沒飯吃了,自然也要拿雞開刀。這完全是人的意志,這就叫“養雞取蛋”。農民與牛與雞的關系就是這樣一種養和役的關系,沒什么義不義。牛和雞是什么東西呢?就是農民生產活動的“本錢”。也就是下面我們需要理解的概念。
“民為貴”,是什么呢?“民”,就是奴隸主和地主階級統治的“本錢”。自古只有一個標準:水可載舟,莫致覆舟。這就叫民為貴。
“社稷次之”,也就是“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社稷是政權,命根子。命根子能次之嗎?應當說,這里是辯證關系。社稷與民,是一對矛盾,主和次是依據一定條件(造反、篡權)相互轉化的。所以,說一千,道一萬,講白了,還是社稷為重。1不要逼人造反,2要嚴防篡權。“民為貴”,即社稷為貴。
“君為輕”,是對社稷而言,君可以換一個嘛,只要家廟(政權)不丟。
三句話都是開導君的,未必有意說假話,但奴隸主的統治正在坍塌是真的。這是要君明白,求您了!能做到啥樣,天知道。事實,常常就不以君的意志為轉移。后兩句是加重前一句的分量。
結論,民本思想,就是養雞取蛋。
但是,叫民為貴也好,叫民本思想(民惟邦本)也好,叫仁政也好,叫養雞取蛋也好,叫為民作主也好,可憐從來都是美好的空談。一個封建王朝,往往在開國的時候,或許可以部分做到,而轉身就是往自我滅亡的路上去了。王天下即家天下,王家生男生女,一落地就吃皇糧,分別就是親王、郡王、公主、郡主。這些人出一個,就多出一個小朝廷。親王、郡王就是三宮六院幾十嬪妃。不但有祿米,還有巨量的土地。
拿明朝來說,按制,親王每歲祿米一萬石;除嫡長子襲封(空缺,次頂)外,其余皆封郡王,每歲祿米二千石。郡王除嫡長(空缺,次頂)襲封外,余皆封鎮國將軍,歲祿米一千石;郡王孫封輔國將軍,歲米八百石;玄孫封鎮國中尉,歲米四百石;五世孫封輔國中尉,歲米三百石;六世孫封奉國中尉,歲米二百石。女的一支,分別封公主、郡主、縣主、鄉君,都有祿米。
明朝晚期,河南(省)親王有八個,郡王是親王的幾倍數,每個親王良田數千到數萬頃不等。衛輝的潞王的父親是萬歷皇帝(明十七代皇帝的第十四代)的同母弟弟,有良田四萬頃,另有皇帝賜的鹽引(販賣官鹽的牌照),還四處開有王店,店中有當鋪,高利貸。洛陽的福王,是萬歷皇帝的愛子,萬歷末年封到洛陽,旨令河南、山東、湖廣奉田四萬頃,戶部和三“省”實在拿不出,皇帝讓到二萬頃底線。官府當然拿不出一寸田地,當時,就由福王府的官員和太監帶著校尉兵丁一萬多人,四處去劃定,見好地就丈量,登記后就是王莊。有錢有勢的紛紛行賄講情,或許保住土地。稍有不滿,就以抗旨論處。皇帝還賜給福王自江都至太平沿江獲州的雜稅,以及四川鹽井和茶葉稅,又給淮鹽三千引。福王出京前一次婚費用去庫銀30萬兩。新建洛陽宮和購置陳設花去庫銀60萬兩,地方負擔不算。三四百戶人家宅地被無償占有,人被逐出。福王出京時號用大小民船1200只,許多船戶為此生計斷絕。此后五十多年到明滅,他們的土地一面擴占,一面因為以朱家為首的統治集團的田賦,都當然轉嫁到百姓頭上,中小人家已經有不起地了,為逃避官府繁重的捐稅,紛紛把地投獻(掛靠)給王家,交低于官稅的租賦維持生活,福王們田畝究竟多少?已經說不清楚。
請問:這時候“民”還有多少生存余地?除了改朝換代又能有什么辦法!眼看朱家這條超載過重的豪華大輪就要翻船,船上的人當然明白,與自己生死攸關。但船上唱曲的還要唱曲,開船的還要開船,炒菜的還要炒菜,維持秩序的還要維持秩序,因為要生活。朱家仍要生男生女。醉生夢死的也照樣吃喝玩樂。僥幸心理的、貪得無厭的、乘機發財的仍然要向船上裝貨。也仍然有人向船上爬。
而大儒賢輔,到底“明白”,紛紛上書,也不無聲淚俱下,一片高喊“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無不繼續呼喚仁政。其中奏請嚴禁非法“裝貨”,違者立斬,更當大有人在。剿賊妙策,當然花樣翻新。總之,無不載入史冊。
倒是逼上梁山的、看破的,做“賊”或附“賊”去了,從而換了新朝,封建統治得以喘息,人民得以存活。這就叫“運數”,叫“周期率”,老天是管不著的。奪地是病因,腐敗是癥狀,又互為因果。這也就是農民起義的歷史原因和歷史意義!即歷史唯物主義。
重建地主政權當然名正言順,因為歷史還跳不出這個怪圈,人民還要生存。昨天是“賊”,今天走進金鑾殿,就是正統,未可厚非。封建社會終究要被資本主義所代替,卻不是這時能夠明白的。到了資本主義也一樣,利益滾雪球,滾到壟斷資本,只好靠掠奪世界為生。而“后資本主義”國家,在國際資本的壓榨下,總歸要把“損失”轉嫁到工人頭上,不殺雞取蛋也萬難。矛盾一天天積累,天下又是一堆垃圾,只能等人民革命來打掃。有史以來,任何私有社會的自身矛盾,即自我滅亡的矛盾都是無法克服的,養雞取蛋只能是周期發展的現象,隨時都會在自身制造的危機中破滅。
“民本”,最初是奴隸社會的理想的專政理念。為了加以區分,這里借用“法術勢”三字,試說四種形式如下:
奴隸主專政,即民本:法(禮)、術(井田)、勢(武)。禮就是法。即無法狀態的隨意法。
新興地主階級專政,即法家的法治:法(禮稍有淡化+法)、術(獎耕戰、開阡陌)、勢(武)。從無法到有法,是巨大的歷史進步;漿耕戰,是打碎井田的舉措。但這是革命,不得不是重法、重獎、強勢,所以不“仁義”。
地主階級的專政,即儒家的仁政:是包裝的法(禮強化+法)、術(獎耕戰+兼并)、勢(武),即涂上仁的色彩。既改善了法、術、勢。又禮化(奴隸主化)了法,隱化了利(所謂滿嘴仁義道德)。但地主階級專制完善一面是主要的。因此地主階級也就開始走向歷史的反面。地主階級為了鞏固統治,需要更多地回歸奴隸主意識。幾千年以來,仁政,即“民本”,派生的口號是“為民作主”,即清官論,也就是“民不做主”。在奴隸和封建社會,對于警醒統治階級,減輕人民痛苦,緩和階級矛盾雖然有一定意義。但大大延緩了社會的發展。
資產階級專政,即民主:是把專政包裝得更厚,法(多黨、多數決、三權分立、法律化)、術(唯利)、勢(警察化),集中表現在唯利化(經濟規律),即涂上民主色彩。資產階級民主,最先的含義是“多數人統治”,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為借助工農,而喊著多數人的意志。可是一旦統治形成,到底還是“少數人統治”,所以終歸是虛假的。但作為公開的宣言,說出去的話追不回來,還是要擺樣子,因此就有些約束性,有些制度建設,可見,民本遠沒有資產階級民主先進。而唯利化,必然走向帝國主義,民主的虛偽性(對內對外的暴力性)日益裸露,所以,不能帝國主義是死,帝國主義了也是死。
無產階級專政,即人民民主:形式是法(多數人專剝削階級的政)、術(公有制)、勢(武民)。武民者,子弟兵。公然宣稱,民主就是無產階級及其人民大眾的民主與對一切剝削階級的專政的統一。與一切前者的區別,說到底就在于多數人統治(法術勢都講眾)和少數人統治的區別。這就是本質的不同,是完全相反的邏輯的根源和依據。
奴隸主的民本,由阻擋封建階級的興盛,成為封建的清官論,以及堵塞資本主義的萌芽及其發展,而成為資產階級民主的一部分和對抗無產階級民主的武器,這就是“一脈相承”的少數人統治的實質的發展規律。
實質的多數人的統治,也就是工農當家作主的實現,本身已經使“人心向背”和“民貴”思想逐漸不成為問題。這就決定了無產階級民主必須持有相反的思路,采用本質不同的形式,而且必須徹底。一句話,換一種思維。
“為民作主”的清官論,即“民本思想”或“親民”,都是居高臨下的不平等理念,是奴隸和封建的好“少數人統治多數人”主義,要害是奴化民眾,如果說歷史上無可厚非,今天與工農當家作主沒有共通之處,而且有害無益,對其魚目混珠或攀親道故,意在取而代之耳。文革前,特別是文革后,“為民作主”的招搖過市,甚至狂轟濫炸的后果,正是造成社會現實中無產階級民主的異化,從而部分和大部分反而不如資產階級民主的原因,是給無產階級民主抹黑。當然,根子是生產方式的反映。毫無疑問,區分并革除封建民本和資產階級民主的本質,改造它們的虛假形式,是發展無產階級民主,即無產階級專政,即工農當家作主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要從制度上思想上要你做孺子牛,不要你做美麗的空話的好主人。即所謂“兩個決裂”,路線問題上沒有調和的余地。
2、“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出自《禮記.大學》,是講自我完善為基礎的“馭民之道”。反過來說,就是按馭民之道,度身定做,打造一朝又一朝的帝王將相,建立一代又一代的文治武功。但這是奴隸主和地主階級的愿望,并非實際。而主觀世界的“完善”,只能在從事客觀世界的實踐中得到。事實上,每一代有作為的開國的帝王將相,走的往往是相反的一條路,那就是唯物論的反映論。他們可能是一個普通農民或普通知識分子,從造反起家,在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的艱難旅程中,打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增長才干,百煉成鋼,終于造就出一代帝王將相。但這是孔孟之道忌諱的。
昨天罵賊,今天喊著我主萬歲;唱著君君臣臣,君為臣綱,夫為妻綱;哼著八股子曰,踴躍攀爬科舉的黃金屋和顏如玉的臺階,這就是歷來指認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康莊大道。“正心、修身”,就是修圣賢之軌,養孔孟之性,甚至是續祖上之風,顯書香門第之貴,標將門虎子之簽。總之是,喝奴隸主的 “迷魂湯”,網奴隸主的奴才,排階級的異己和眾庶。昨天的“賊”,一旦入主,不靠這樣的“德性素質”,即“賢能”也確實無法坐穩,他們相得益彰。革命的是民眾,得道的是孔孟,這就是書生有用!是把“外行領導內行”的階級統治規律推到極致的標志,是精神貴族壓迫奴隸的鎮山之寶。
工農不讀書嗎?非也!工農讀的是無字書,即有字書的源。不但讀養殖稼穡,染織買賣,技能技術,還讀“天文地理”,也不能不讀人與人的關系。這里面的學問,不乏普遍規律,但因為對個人來說,大部分沒有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只是經驗。是局限性,但都是實踐知識,是唯物論(包括機械的)。世界上的知識有兩種,實踐知識和書本知識,都有缺陷。而工農就是社會的實踐知識的“知識分子”。
書生讀的是有字書,許多應該是反映論的成果,如理科。但由于自古以來被唯心論統治著,所以社會學,甚至文學,除了馬列毛主義和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內容不少充滿頑固表現的唯心論的先驗論。一襲長衫,一頂方帽,一把折扇,滿口仁義道德,是他們最典型的形象。他們是書本知識的知識分子,其中唯心論的知識分子,是社會的最不懂事的分子,這就是書生無用,但有害。
而因為無用,不得志,斯文掃地,分化出來,結合甚至“淪落”為勞動者流,他們又成為社會的最有知識的一部分人(包括緊密結合實際的理才)。同樣工農分子在實踐中學文,學理論,也可以成為最有知識的一部分人。知識分子走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工農分子知識化,知識分子勞動化,兩者的充分的結合,就是天經地義的邏輯規律,是造就知識人才的唯一科學的途徑,也是自古以來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必由之路。走科舉途徑的人,則不然。少數人的文治武功,一般都是在鎮壓奴隸起義和對外戰爭的社會實踐中完成的。但前者與社會進步無補。人類發展的緩慢和不幸,正是兩種知識的人為的分離。
我們知道“馭民之道”的本質是少數人馭多數人,所以它的秘訣就是唯心論的先驗論。就是勞心者治人,學而優則仕,上智下愚的孔孟之道以及宗教。就是乞求于血統、尊卑、牌子、門第、文憑、地位、名分、等級、鬼話、假話,面具、畫皮。裝神弄鬼,脫離實際,是他們的傳家的法寶。非如此,不高貴。
一切階級斗爭,一切新與舊的斗爭,一切前進與倒退的斗爭,歸根結底,就是唯物論的反映論與唯心論的先驗論的斗爭。一切科學、技術、文化、政治、社會的進步和革命,都是唯物論的反映論的勝利。我們盛贊的工農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制度,雜交水稻,大慶石油,兩彈一星,無不是唯物論的反映論的成功。相反,唯心論的先驗論,是一切腐朽倒退沒落的根源。
我們都會說道德淪喪,騙子太多,是事實。又總說人的“素質”太低,這最有可能自己有意無意就是騙子。是的,我們出門就可能遇上“騙子”,因為是生活的第一線,他們最多的是鄉下來的、城里下崗的。他們甚至有些可惡,利用人的卑鄙,一次次擊中卑鄙;他們可能讓人傷心,利用人的善良,一次次擊碎善良。他們的智、丑,是娘肚里帶來的嗎?是窮人固有的嗎?他們可能是個小攤販,不時玩弄一點以次充好、短斤缺兩的小把戲。他們可能是個推銷員,不惜自己的資源和信譽,含含混混地把不致死藥說成不死藥,在為老板騙取巨額利潤的同時,得到分成。他們是心理學大師,社會學活動家,經濟學事業家,又是污染社會風尚的魔鬼。但比起美麗的廣告,比起制造他們的老板、公益、專家、權力的騙子鏈上的了不起的那些環節,不過小巫見大巫罷了。但社會的平臺難道不是借用他們的“素質”,奠定別人的“素質”,而壘起一座座金字塔的“輝煌”嗎?他們的素質比制造他們的人和制造制造他們的人更低嗎?歷史上的他們,不正是鍛造帝王將相的素質的材料嗎?他們無非是前臺化的“騙子”,也是資本市場上的再分配的補充。因此他們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歸根結底,他們的扭曲,是沒有道義支撐的經濟及其意識形態的反映。這就是他們的生存條件,生存空間,生存狀態。這就是唯物論的反映論。
而素質論,性本善、性本惡之論,是唯心論的先驗論。“丑陋的中國人”,“五四以后沒有文化”,是無恥讕言,是唯心論猖獗的充分表演。是抹殺階級矛盾,招搖撞騙,抬高自己,獻媚“友邦”的無知的邪說。總之,沒有“兩個平等”,就沒有徹底的唯物論的反映論!
初稿于 2008-6-16
(四)無產階級民主與科舉制、多數決
——民本思想初識(下)
三、科舉制。
辭海上說:科舉制是“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設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從隋文帝廢除為世族壟斷的九品中正制……。到清光緒31年(1905年)推行學校教育,科舉制度即廢除。”看來當初是一項進步的政治制度,一條從地主階級的專利出發的革新的組織措施,可能也是他們最好的辦法。這個時候,我想隨便考個東南西北都能打破僵死,都是好事。但隨后就成了難題,考什么呢?怎樣考呢?為什么一卷定終身,為什么考出個八股來?不是荒唐的游戲嗎?但也是也不是。我們是否細想過,考八股實在是最好的內容呢?它得到的顯然是不亞于競技體育的效果,確又比競技體育更可用,更調動人,更麻木人才。當然,如果能夠考皇帝,恐怕一定不同。但只怕不會比資產階級的競選演說更優越,更具有綜合性能。
科舉,舉的是仕途經濟的資格證,文憑化的應試教育,可算是借尸還魂。它們的專制性落后于資產階級民主。而資產階級選舉的虛偽性,我們在云先生文章中應該得到教益。
任何小范圍的公平,都具有一定的社會性。但都沒有滿足人民大眾的需要大。所以民考官才是人民要的,今天人民不須要八股,清官也靠不住,只能要“孺子牛”。這一搞錯就不得了,新社會就要變成舊社會。文化是不是標準呢?是的,但不能是主要標準,主要的標準是“牛”,不是官。一個是擇仆,一個是派爺,或給“民主(選票化)”挑爺;但哪有擇仆不是自己擇的,可見歷史犯的是一個常識性錯誤。而選票化又是游戲化。這就只有一個辦法,以民考、民選為主。過去有過群眾評議,辦法是好的,但硬件跟不上,一些流于形式。總之,要害的區別在哪里呢?在政治取向,在制度安排,在階級利益。“文化”標準論,就是法定排斥論,就是門票化,特權化,貴族化,本位化、效應化,奴化,僵化,弱智化(腦體分離)……。但不只是游戲,不要小看了這不起眼的制度,卻是少數人統治的絕活。而我們注定是無產階級民主。
你說文化,請看那些老板,不也不講學歷嗎?沒文化的用有文化的,你們怎么沒意見?理工的搞文科,不是照樣干嗎?海歸的當書記,不照樣堂堂皇皇嗎?可見內行外行,文憑高低,并不最重要,最重要的是理念,是實現少數人的意志訴求還是多數人的意志訴求。一張紙頭的真正意義,其實就是網羅同人。我們該明白了吧?文憑化的壟斷制原來是老板“擇仆制”。試問:老板會給自己擇出“主人”來嗎?沒文化的老板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用文化人,工農為什么不能根據工農和天下人的利益用文化人?就因為是工農,是民眾,就不夠素質?你那個老板,八股,就是素質?當然 “人民當家作主”已不能說服這些人了,現在人家說這就叫民主的悖論,我們可能嚇了一跳,總算知道“發展”很快。
有一種說法“考試制不是最好的辦法,但目前比考試制更好的辦法還沒有”。我首先聲明,這句有限制詞的話不是沒有道理,考試是一種辦法,而且永遠是一種辦法。但考試制有弊病,未必不能想辦法克服;不是唯一的辦法,未必不可佐以多種辦法;還沒有最好的辦法,未必不是暫時的結論。比如民主不健全,有人愛包辦,原來是民主問題,那么辦法就可以從民主著手。民主解決多深,辦法就可能增加多大。況且,你的“好的辦法”與群眾評議好的相比,并不優越。
有沒有純粹的公道的考試呢?實踐證明還沒有,考題是人出的,標準答案是人定的。一道政治題,可以教馬克思落選;一道八股題,可以讓時賢獨占鰲頭;一道素質題,可以把工農擋在門外;一張卷子,可以給窮人難堪;一個取舍,可以使無知當有知,腐朽化神奇。歸根結底,考試問題,是政治問題。
可見,考試制是十分嚴格的把關制,門票關、理念關、利益關……說到底是階級的,是一個統治階級賴以延續的文化制度和政治制度。你選奴才又攔住窮人,我們選公仆卻南轅北轍。你得到不是最好的,我們得到的是背離唯物主義的。一個老板,考一批文人,既是權威,居高臨下;又是做作,可以產生轟動效應;也是相投,互相得到實用。只是文人想過沒有?這就叫平等啦!其實,總體上就連剝削階級有時也頭痛,人到用時方恨蠢,比如一些經濟學家、理論家、喉舌,自然要他們不通,撐江山,難免就會丟丑,就要跟著擦屁股。
而且,無產階級不拒絕考試,用得得法,也是好事。十雙筷子,你說捆在一起有力量,人家說分開了才自由,你團結了我沒轍了。知識分子,你說走與工農相結合的路子才科學,人家說非劃清界限不合算,你搞唯物主義了我和你平等了玩不轉了。社會制度,你說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人家說只有私有化才公平,你大鍋里有飯了我不能先富帶動你們了我埋沒了。像這類基本算術,書面考一考還是有必要的。
但無產階級的性質決定了,是要培養千千萬萬個傻子王洪斌。那么就必須立足于實踐考察、群眾考察,立足于唯物論的反映論,更不能一卷定終身。這也是尋求有效監督,也是不可缺少的制度。因此不能不堅決廢除考試制,因為那是最不好的,最不好的就是災難。根本上怎么辦?下面第四點或許可以涉及討論。
四、多數決。
“多數決”是在“多數人統治”的理想氛圍中產生的民主形式之一,是資產階級革命重要的歷史貢獻。“多數人統治”是了不起的概念,無疑是人類民主的最高形態。但資產階級的“多數人統治”是不切實際的,所以“多數決”只能成為虛假的形式。比如總統選舉,實質是權力(專利)+金錢選舉。而“多數決”則成了漂亮的外衣,虛假的游戲,成了資產階級專制的遮羞布。但“多數決”的概念不比“為民作主”先進百倍嗎?對于資產階級的這種虛偽的民主,云先生的剖析是很有見地的,值得我們認真閱讀。
批判的繼承(借鑒)資產階級民主,即專政的形式,是無產階級民主,即專政形式的必要起點。而沒有批判就沒有繼承,批判就是分析,就是講道理,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批判就是取舍,就是為我所用。批判是唯一有效的手段。批判也就是革命,革命也有文雅戰線。這個意思也是毛主席說的。
形式也是內容。不批判就是照搬,或實質照搬,就是克隆,就是膜拜,就是西化。就是學樣資產階級,就是爬行資產階級,就是庸俗資產階級,就是買辦資產階級。在社會主義國家就是修正主義,就是復辟倒退。就是把虛偽和欺騙的游戲搬來,就是騙子,就是唯心論和形而上學,就是沒有工農的分。沒有任何意義的社會進步。
繼承“多數人統治”的目標,鍥而不舍地落到實處,是無產階級民主,即專政的根本任務和基本形態,即工農當家作主。我們必須反復說:“社會主義千頭萬緒,抓住工農的利益,把工農的利益放到首位(第二位也不行),以工農利益為圓心(偏一毫也不行),以工農聯盟為半徑(只能補臺,不能拆臺),畫圓。就抓住了要領,抓住了根本,抓住了公平,抓住了軌道,抓住了力量,抓住了立場、觀點和方法,抓住了保證。只有擺正了工農利益,才有全民的共同利益,已經是顛撲不破的邏輯,顛撲不破的公有制的邏輯。”
無產階級政黨的一元化領導或指導,是永遠不可動搖的。這就是馬列毛主義的絕對指導。否則無產階級的盲目性、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的階級短見,必然倒致自己迷失方向。和農民革命總是由地主階級來收獲沒有二樣,我們只能為資產階級作嫁衣裳。這個領導或指導就是通過全心全意的依靠工農當家作主的有效形式來體現,來實現,來完成。也就是以工農群眾起來直接的,全權的管理國家的法律化、制度化和時行化,來保證黨的無產階級不斷革命路線的勝利實行。不會有第二條路。這就是無產階級的“多數人統治”的民主理念、機制、制度和基本形態。所謂改善黨的領導,無非就是調整并完善黨的領導與工農作主間的有機的相鋪相成的關系。也就是攝政向親政過度,臺前和臺后相互轉換罷了。而“共產黨與權力機關分離”,就只能以工農作主全權管理國家的嚴格到位為前提,這是絲毫不能含糊的,絕對的,否則就是取消或偷換共產黨。為了保證黨的無產階級路線的正確性和不斷革命性,黨的路線必須在有效程序下,嚴格經過工農和大眾的認可。因為奪取政權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不斷前進!這也就是“多數決”,但不等于假“人權(全民)”的形式主義的“選票決”。只有一個標準:工農當家作主。
“多數決”的專利和優勢屬于無產階級,是無產階級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一種形式。可以通過選票,也可以不通過選票,基本的切實的方式是由工會農會人代會以及其他民主制度(如:四大)一步一個腳印來實現。實際就是“高度自治”,是多數人統治的優勢的體現,與指令性群眾運動的區別在于常態,也可以叫常態運動,如“湖南農民運動”。目標就是“巴黎公社”,可以叫無為而治。
但又是中國的,也因為民主就是專政,批判的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優秀成分,也是無產階級民主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孔孟之道的唯心的腐朽的反動的內容,是近千年中華民族深重災難的重要根源,五四以來的清理反反復復,危害仍然不淺。徹底掃除君君臣臣、為民做主的奴隸主和奴隸思想的極其腐朽的沉重的精神枷鎖,是無產階級民主迫切的重要的任務。
無產階級民主的成分來源,是歷史繼承的,又是兼收并蓄的。主要來源是西方資產階級民主的理念、制度和形式(上面說的),以及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百家并蓄,如:法家的革新(不斷革命);儒家的信義(政治掛帥、思想領先)、(革命)人道、仁義、禮儀等;道家的無為而治(自治);墨家的平民性(人民性,應當區分儒家的為民作主成分)等等。這類優良傳統和良好風尚,已經是無產階級民主文化批判的重要成果,毛主席著作就是活的榜樣。無產階級民主文化是生長在傳統的土壤上的一根幼苗,對于敵對的民主文化,特別是資產階級民主文化,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排斥性。因此批判的借鑒需要一定的謹慎取舍的過程。但問題已是別樣,一小撮資產階級民主化勢力,正繼續牽手孔孟之道,大玩徹底消滅無產階級民主之能事。
五、素質教育。
目前“素質教育”這個提法是非馬克思主義的。客觀是歧視性語言,主觀是取代階級教育。現代人的基本素質,應該是階級觀念,這也正是一個現代人素質合格與不合格的標志。素質也包括ABC,但也包括學工學農學商學實踐學階級分析。素質中的道德是有階級性的,而階級斗爭觀念和知識,無疑是現代最高道德和最高學識。所以仍應該叫“階級教育”,以此帶動其他教育,這樣才能抓到點子上。按現代人的素質標準,白巖松先生們和一些經濟學家的素質是不合格的,這主要不是他們個人的錯覺,對此我們的心情非常沉重。當然我們人微言輕。 2008-9-1
2010-2-20 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