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1
傳統文化就應該自己鼓搗個有意思的出來,哪能讓那些廢物文人盡考察些消磨人志氣和美感的東西出來。以此出發點自解元宵喻意。
正月初一至初十,于社稷有關的諸物各分配自己的一個日子做節日,是謂:
一雞二犬
三豬四羊
五牛六馬
七人八谷
九麻十豆
大約初一是要取雞的“五德”之“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的信德”吧,要規劃一年的安排;初二也許就是取犬的功用,考慮一年的財屋安全;初三是生豬生產計劃;初四是放牧生產計劃;初五是土地耕作計劃;初六是出行計劃,所以初六是第一個可以順利出遠門的日子,并且才有“七不出門八不歸,九離天出門一大堆”——初七過人節,當然不要出門了。初八是五谷種植計劃、初九是副業諸麻種植計劃(也許包括油料芝麻和布料亞麻或苧麻吧),初十是副業諸豆種植計劃——這些個主副業的生產跟要出門的人關系不太大吧,所以初八盡管出門好了。
而且,“有主無主,過了十五”都得出門找“活路”去——蜀人把所有正當的工作和所有的一般生產勞作統統稱做“活路”呵,真真的是“勞動最光榮”的現實版——該搞生產的就積肥或下田,該出遠門的就打點好行李找自己去年定了或沒有定的“有主無主”的顧主去。否則,要是年富力壯的一個大男人,過了“十五”把年過得干干凈凈了都還沒有安排好一年維持生計的“門路”,就實在太“2不掛5”——意思就是稍微努力點“2”就可以掛到“5”下面,也就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而不做,那就是生性壞了——因而太沒有出息啦。
毛主席說階級斗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而生產斗爭,就更是該如此了。
四季中各自最好的總結日子,當然是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盡管今日只剩下仲秋--中秋那天聚集在一起討論生產生活了。
同樣的,一月中最好的總結日子,當然就是月中,況且初一到初十安排了一年的計劃,正月月中再總結和規劃一下,當然就特別要緊,當然要特別給個名目了。蜀人年三十過完年,下午大家一起聚到 “大兌窩”前舂自家的“湯圓心子”——就是把花生、芝麻等干果炒熟了先舂成粉末,再把黃糖倒進去舂勻了,成為香甜的“湯圓心子”——初一是一年大計的開始,是吃素,就吃湯圓,一家人一大早起來用昨天下午舂的“湯圓心子”包湯圓,每人至少包一個,取點那個團圓祥和的喜氣;十五也許就該是一年大計的大審核罷?當然也就吃湯圓,也即元宵了,大約是照著月亮的樣子造的吧,不過人們怎么知道像湯圓一樣可愛的十五的月亮是不是中間包糖做的呢?大概是玉兔或吳剛或嫦娥轉告的罷。
吃著那甜美的元宵,計劃著一年的大好前程,是真真作到生產斗爭月月講,幸福生活天天可望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