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和中央革命根據地時期
毛澤東詩詞的歷史蘊涵、藝術特征和精神境界
2008年02月09日 08:54:41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井岡山和中央革命根據地時期
毛澤東詩詞的歷史蘊涵、藝術特征和精神境界
---第三屆毛澤東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2007年8月21―2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聯合主辦,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協辦的第三屆毛澤東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革命圣地井岡山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向會議發來賀信。逄先知、陳昊蘇、李捷、黃浩濤、沈謙芳、李小三等領導,竹內實、顧達壽、楊義、陳晉、朱向前、何火任、吳正裕、吳歡章、季世昌、施議對、丁毅等國內外專家學者,毛澤東的親屬毛新宇等70余人出席研討會。
這次研討會,共收到論文和詩作140余篇。入選大會的論文有54篇。在研討會上,26位國內外專家學者作了發言。
一、關于井岡山和中央革命根據地時期毛澤東詩詞的歷史蘊涵
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毛澤東在井岡山和中央革命根據地時期創作的詩詞,是中國革命歷程的藝術再現,是井岡山斗爭和開辟中國革命道路的史詩。這個時期毛澤東創作的11首詞作,真實地記述了從發動秋收起義、開辟井岡山根據地、進軍贛南閩西、粉碎國民黨軍“圍剿”、形成中央革命根據地到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和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前夕,長達七年的斗爭史、創業史、探索史。在這些詩篇中,始終有一個“大我”,那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英勇紅軍;始終有一個主題,那就是人民支持的正義事業必勝。
學者們認為,這一時期的毛澤東詩詞,從特殊的角度反映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期取得的思想成果。毛澤東同教條主義作斗爭,成功地也是極其艱難地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這11首詞作,正是工農武裝割據、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實行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的禮贊。它還以“戰地黃花分外香”,表達了正義的革命的戰爭觀;以“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表達了人民戰爭、依靠群眾的觀點;以“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表達了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思想,等等。毛澤東詩詞特有的革命浪漫主義與革命現實主義相結合的意境,也在這一時期形成。
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李捷認為,毛澤東開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不僅需要基于實踐創新的理論創新,而且需要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來表達。毛澤東詩詞正是開創了這樣一個新局面,使得馬克思主義原理真正在中國生根、發芽、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毛澤東詩詞不僅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史詩,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詩化載體。
李捷認為,毛澤東詩詞豐富的歷史蘊涵還表現在毛澤東本人在這一時期的心路歷程。無論是“三落三起”,還是“四落四起”,都說明一個客觀事實,那就是:革命浪潮有高有低,境遇有順有逆,人的心情也會時起時伏。對此,毛澤東十分坦然。他自言:“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一九三四年,形勢危急,準備長征,心情又是郁悶的。”這種心境,自然會對他的詩詞創作產生影響,一些詩詞在豪放之中又自然地流露出些許婉約之風。然而,毛澤東畢竟是一位早已將“小我”奉獻于“大我”之人,早已是將生死榮辱置之度外之人,因而方能“愈挫愈奮”,“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
二、關于這一時期毛澤東詩詞的藝術特征
在研討會上,大家概括了這一時期毛澤東詩詞的藝術特征,主要有:“馬背上哼成的詩”、“破圍和開辟”、“毛澤東詩詞凸顯了一種文化氣象”。
關于“馬背上哼成的詩”的特征,李捷認為,這是這個時期毛澤東詩詞的一個基本特征。這并非說這11首詞作真的就是馬背上哼成的,而是表明,這些詩詞創作于戰爭環境之中,創作于戰斗與行軍的間隙,創作于“戰爭勝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而迸發出靈感與激情之時。這樣一種特殊的環境,使得這一時期的毛澤東詩詞顯得動感十足,色彩十足,豪氣十足。
關于“破圍和開辟”的特征,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陳晉認為,這是這一時期毛澤東詞作的歷史主題和審美主題,以及延伸到后來的詩詞創作和政治實踐中沉淀的一種永葆斗志、永遠進取的精神氣象。作為歷史主題,破圍和開辟的內涵是在“圍剿”與反“圍剿”的斗爭中,創建根據地;在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一歷史樂觀信念的堅守和展望中,開辟新的中國革命道路。作為美學主題,其典型的特征是普遍蘊含有一種藝術審美張力。
關于毛澤東詩詞的文化氣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義認為,毛澤東詩詞是獨具風神的藝術品,但更為根本的是中國現代史上吐納風云、評說春秋、飛揚情志的文化現象。所謂毛澤東詩詞的精神氣象,“乃是一個巨人的心靈回響,回響在現代和未來的歷史回音壁之上。由此可以走近他的詩詞世界的本質”。
在研討會上,有的學者還從軍旅詩的角度,探討了毛澤東這11首詞作的藝術特色。有的學者則從戰爭詩與戰爭觀的關系的角度,探討毛澤東這一時期詩詞的藝術特色與思想內涵,并提出構建毛澤東戰爭詩學的構想。
三、關于這一時期毛澤東詩詞的精神境界和時代價值
與會學者一致認為,這一時期毛澤東詩詞的精華就是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改革開放精神,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不斷弘揚發展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歷史時期,對中華民族精神不斷賦予新的內涵的體現。毛澤東詩詞,正是這種精神以及這種精神的創造過程的藝術再現和藝術升華。
李捷認為,毛澤東詩詞中體現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貢獻,首先就是《國歌》里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以及由這種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喚起的責任意識、自我犧牲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其次,是革命的現實主義與革命的樂觀主義的高度統一。這種意境,就是毛澤東常說的一句話: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有的學者將毛澤東詩詞反映出來的這種心態稱之為“抒快與郁悶”的交織。更放大一些看,整個紅軍時期的艱苦斗爭,何嘗不是一部悲壯的斗爭史。因此,毛澤東這一時期的詩詞,既有悲壯之感,又有豪邁之情;既有對戰爭的謳歌,又有對自然的贊美;既有行軍疾進中的緊迫,又有遠眺抒懷時的暢快。
關于毛澤東詩詞在當今時代的意義和精神價值,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毛澤東在井岡山和中央革命根據地時期的詞作,凝聚了他和工農紅軍、人民群眾在當時擁有和迸發的革命情感、堅定意志和豪邁的理想情懷,是他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正如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在致研討會的信中所說:“毛澤東作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他的功勛彪炳千秋。他的思想、著作(包括他的詩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值得珍惜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精華。”“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從創立共產黨到創立和建設新中國,他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獻給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這種精神反映在他的詩詞里,成為他詩詞獨具的神韻和風采。這是普通文人雅士難以企及的境界。讀他的詩詞,百讀、千讀而不厭,越是認真地讀,就越覺得受教益、受激勵、受熏陶。”“毛澤東離去已經三十年了,愿他開創的偉大事業,他的光輝思想,他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永不失傳。”(力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