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這種孤獨背后的思想脈絡,是可以沿著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去思考和探索的。
這個問題就是:在一個社會主義的國家里,是否還存在著階級和階級斗爭?
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還在世的歷史時期里,這個問題是沒有解決的。原因非常簡單,那時候全世界都還沒有一個國家建成社會主義。他們的理論體系,是通過對資本主義世界的深刻批判,揭露出這種生產秩序是如何源源不竭地生產出無產階級,從而論證出這種秩序最終又必將被它所親手創造出來的無產階級所埋葬的歷史必然性。
在舊有的生產秩序被埋葬以后,取而代之的將是一個被消滅了階級,消滅了剝削的新社會,這個社會就是共產主義社會。
但是,任何一種新的社會形態,都是從舊社會的母胎中誕生出來的。因此,原本就存在于舊社會里的各種差別必將長期存在,比如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差別,工人和農民的差別,城市和農村的差別等等,即使同樣是腦力勞動,同樣是技術工人,同樣是城市,它們之間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別。
這些差別作為一種資產階級法權而客觀地存在著,所以即使是在工人階級奪取政權以后,仍然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來逐漸消除這種差別,使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更加自由和充分的發展。
這個很長時間的過渡時期,就是我們說的社會主義時期。
從本質上說,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這個過渡的歷史時期之所以會存在,原因就是因為資產階級法權存在,即舊社會制造的人與人的差別,人與物的差別還普遍存在,而不是因為什么物質豐富程度不夠。
但是,這些資產階級法權的存在,比如人與人之間差別的存在,是以怎樣的形式而存在呢?是階級的形式,還是人民內部矛盾的形式?
這個問題演變到社會主義社會建立以后,自然就變成了社會主義社會里,是否還存在著階級和階級斗爭?
馬克思和恩格斯還未能對這些問題作出回答。
二、
到了列寧時期,他領導的十月革命建立起了全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政權剛剛建立之初,它不僅要面對國外資產階級的敵視,同時也要時刻面對國內被推翻的資產階級的反撲。
因此,在列寧看來,整個的社會主義歷史時期里,都必須實行無產階級專政。既然有無產階級專政,那當然就意味著必然是有被專政的對象的,否則你向誰專政嘛?這個被專政的對象,在當時就是指的國外敵視社會主義的帝國主義力量和國內被打倒的資產階級勢力、封建勢力。
只有在無產階級專政的條件下,大規模的發展生產力,不斷地改造社會,才能鞏固社會主義。
可以看出,在列寧的觀點里面,社會主義社會仍然是存在著階級的,所以必須要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但是,他這里所指的敵對階級,主要就是我們上面說的國外帝國主義力量和國內被打倒的原有舊勢力。
列寧晚年也注意到了黨內問題,但是他還來不及對這個問題進行更加系統和深入地探索就去世了。同時,當社會主義政權已經相當鞏固以后,尤其是當國內地主、資產階級已經被完全鎮壓,經濟基礎已經被基本改造(指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公有制經濟)以后,是否還存在著階級和階級斗爭呢?
列寧同樣來不及回答這個問題,原因跟馬恩導師一樣,事物還沒有發展到那個程度,在很多具體的問題還未徹底暴露之前,他們就去世了。
于是,這個問題順延著就來到了斯大林時代。
根據馬列的基本理論,階級的劃分,本質上是根據生產資料的占有情況為依據來進行劃分的。
所以當蘇聯完成了經濟基礎領域的全面改造,完成了公有制經濟的基本建設以后,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也就被消除了。既然國內的生產資料私有制都沒了,那么自然而然就會得出結論:國內的階級也消失了。
因此他們宣稱:社會主義的蘇聯已經完成了在國內消滅階級的歷史任務。
既然國內階級消失了,階級斗爭也就不存在了,國家機器的職能,尤其是專政職能,就主要地變成了抵抗國外帝國主義勢力的進攻。
而當他們面對國內客觀存在著的黨內矛盾和社會矛盾的時候,就只能將其原因歸咎于國外資產階級的代理人,以及國內各種特務、間諜的打擊破壞,并對其采取非常極端的處理手段。
赫魯曉夫是蘇聯的一個轉折點,他在否定斯大林極端處理手段的同時,全盤否定了斯大林的所有,進而也就客觀上否定了斯大林時期的整個社會主義探索和建設。
在如何看待社會主義社會是否還存在著階級和階級斗爭的重大問題上,他完全站到了當時已經形成的黨內資產階級的陣線上,抹殺客觀存在著的社會矛盾,炮制出一個全民國家和全民黨的理論。什么是全民國家和全民黨?就是說國家不再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國家,黨也不再是無產階級的黨,而是全民的國家,全民的黨,因為這個國家沒有階級,沒有剝削制度,所以也就無所謂它是誰的,反正都是全民的。
如果說斯大林是看到了矛盾,不回避矛盾,但是在認識矛盾的本質和處理矛盾的手段上犯了錯誤的話。那么赫魯曉夫的性質就完全不同了,他根本就刻意抹殺問題,刻意忽視矛盾。這種刻意的抹殺問題,就好像當人們看到一個官僚人員利用手里的權力為自己謀私利的時候,他卻拿著望遠鏡說:胡說,我怎么看不見?以后不準爭論這種子虛烏有的問題。
三、
我們在1956年底初步完成社會主義三大改造以后,也面臨著跟蘇聯同樣的問題。
在一個社會主義社會建立起來以后,國內是否還存在著階級和階級斗爭?
如果存在,怎么看待和處理?如果不存在,那么實際上存在著各種社會矛盾又是什么矛盾?
毛澤東對這個問題的探索也是經過了一個發展過程的。
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同樣意味著從生產資料所有制的依據上去看,階級已經基本消滅了。
但是毛澤東并不認為階級和階級斗爭會隨著生產資料的改造完畢而消失,他的看法來源于當時的國內國際斗爭的實際情況。一些像匈牙利那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同樣發生了政權動蕩,而蘇聯老大哥全盤否定斯大林,完全忽視社會矛盾去搞什么全民國家全民黨,這些現實的情況令毛澤東認識到階級和階級斗爭并沒有隨著社會主義國家被建立起來就隨之消失。
在他的著作《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對這一重大理論問題有過深刻的論述。
當時他的基本觀點是:
在我國,雖然社會主義改造,在所有制方面說來,已經基本完成,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斗爭已經基本結束,但是,被推翻的地主買辦階級的殘余還是存在,資產階級還是存在,小資產階級剛剛在改造。階級斗爭并沒有結束。——《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從這個基本的判斷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的這個觀點與列寧十月革命后的觀點是高度一致的。也就是說,他們都認為國內的階級斗爭仍然存在,但是與人民對立存在的這個階級,主要還是被推翻的舊勢力階級。
至于仍然還存在著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則需要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改造,多數情況下,這些矛盾可以看做非對抗性的人民內部矛盾,只要無產階級專政不變,這些矛盾就可能控制在人民內部矛盾的范圍之內。
所以當時毛澤東把社會矛盾劃分為兩類:一類是敵我矛盾,除了指外帝國主義勢力,在國內,則主要指的就是被推翻的舊勢力階級,比如原來的官僚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以及反對和破壞建設社會主義的一部分人,比如一些違法亂紀分子,什么盜竊犯、詐騙犯、搶劫犯等。
而其他的諸如工人與農民的矛盾,工人內部的矛盾,農民內部的矛盾,工農與知識分子的矛盾,人民在無產階級專政下與還存在的一部分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這些都屬于人民內部矛盾。
當然,他還提到一種特殊的矛盾,即人民與政府之間也會存在矛盾,比如整體與局部之間,集體與個人之間,民主與集中之間,領導和被領導之間,都存在著矛盾,但是這些只要還是在無產階級專政這個條件下,都可以視作人民內部矛盾。
敵我矛盾是典型的階級矛盾,用專政的辦法去解決,而人民內部矛盾就不同,靠的是民主說理,耐心說服的辦法,是“團結——批評——團結”的辦法。因為人民內部矛盾,本身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礎上的矛盾。
以上的觀點,雖然多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的具體劃分和處理方式,但本質上與列寧的認識都是一致的。
而在列寧的基礎上,毛澤東更進一步的認識還在于:他此時已經非常鄭重的提出了思想領域的階級斗爭。
這一重要的認識為后來一系列的歷史事件的發生提前埋下了伏筆。
四、
毛澤東把問題看得非常細致和具體,他看重理論的指導作用,但絕不會因此而受到理論的束縛。
從簡單的理論推理去看,生產資料所有制變了,私人占有被廢除了,那么以生產資料所有制作為劃分依據的階級,自然也就消失了。斯大林就是這么認為的,赫魯曉夫則就此炮制一套掩人耳目的全民理論。
但是我們只需要用運動的眼光去看待這種所有制的變化過程,就可以很清晰地認識到,階級實際上是不會那么簡單就消失的。
為什么?
因為大家只需要看一下生產資料是怎么由私有制變成公有制的就完全明白了。
當時國民黨掌握的官僚資本,是通過人民解放軍打了四年解放戰爭以后,把老蔣趕走了,然后直接拿過來的。拿過來以后,按照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去改造,變成了計劃性質的生產制度,生產資料不能再作為為官僚服務的工具,因此它就變成了公有制性質的東西;原來地主階級的土地,也是通過土地革命把土地分給農民,然后又通過集體化搞了農業集體經濟,才變成了公有制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也是一樣,通過公私合營,贖買等方式改造成國家資本主義,再讓它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什么意思?有的人明白了,但是有些人可能還不明白。
意思很簡單:這些改造的事都是人干的,我黨派一個人到一個原先的國民黨掌握的廠子里面,宣布它以后就是人民的財產,然后按照計劃制度改變原來的制度設計,于是曾經的官僚資本經濟就變成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
既然這個過程是人來完成的,那么反過來呢?
你可以按照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去改造原有的經濟基礎,那么資產階級一樣可以。簡單說,你可以化原來的私有為公有,難道人家就不可以又化回來,變公為私?
當然了,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經濟基礎領域基本改造成社會主義的了,上層建筑領域的政權,完全掌握在無產階級手里(至少當時是這樣認為的),所以如果說還存在反向操作,逆向改造的可能性的話,那么這個風險領域很明顯一定是出在思想領域。
也就是說:思想本身是不能作為劃分階級的依據的,但是,思想卻能夠重新改造原有的經濟基礎,使得階級重新分化,資產階級卷土重來。
所以毛澤東在劃分兩種矛盾的時候,就已經提出:
我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的誰勝誰負的斗爭,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解決。這是因為資產階級和從舊社會來的知識分子的影響還要在我國長期存在,作為階級的意識形態,還要在我國長期存在。如果對于這種形勢認識不足,或者根本不認識,那就要犯絕大的錯誤,就會忽視必要的思想斗爭。——《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思想領域的問題跟經濟、政治領域不同,它是在舊社會的經濟基礎中長期生成的,雖然其形成于一定的社會基礎中,但是一旦形成又反過來影響著社會經濟基礎的改造。
在1957年的時候,雖然毛澤東已經認識到思想領域的階級斗爭,將會是社會主義社會里面,一種十分重要的階級斗爭形式。但是那時候他還遠遠沒有像后來那樣程度的重視,也沒有上升到文化領域也需要革命那樣的程度。
但是很快隨著歷史的發展,毛澤東對這一階級斗爭的觀點,就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五、
社會主義社會里仍然存在著階級和階級斗爭,這一點是毛澤東與當時的蘇聯完全不同的看法。而他的具體觀點在列寧基礎上更進一步的地方在于:他認為階級斗爭不僅存在于已經被打倒的舊勢力,更重要也更關鍵的階級斗爭形式,是思想領域的階級斗爭。它不但存在著,而且將在一個很長的時期里面都存在,是誰勝誰負還沒有解決的領域。
然而很快,毛澤東對自己的這一認識將會發生極大的進步和轉變。
至少在此時,也就是三大改造完成以后,1957年前后的一段時間里,黨內絕大多數同志對毛澤東的這一判斷是沒有什么疑義的,大家也都認可。
但是經過了隨后幾年的社會主義生產建設以后,毛澤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在這之前,不管是認為思想領域還將長時期存在著階級斗爭,還是經濟基礎領域不夠鞏固,政治制度領域還有“右派”不認可等等,這些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敵對力量都來自外部。
但是在經歷了幾年的社會主義生產建設以后,在經過了浮夸風、共產風、命令主義風、官僚主義風、瞎指揮風以后,毛澤東的認識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轉變。
這時候,毛澤東與黨內同志們的分歧才真正開始發展成一種對立。
毛澤東越來越發現,真正的危機和斗爭不在外部,而在內部,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人的認識而言,他們仍然尊崇以往的那種觀點,一切的矛盾都是因為原來那些被打倒的“地富反右壞”們在搞破壞,至于黨內已經出現的那些風氣,則都是外部的“地富反右壞”們“拉出去,又打進來”,各種腐蝕和培育代理人的結果,問題的源頭還在外部。
對于毛澤東一再提到的“黨內修正主義”、甚至用上了“名為共產黨,實為國民黨”,“官僚主義者階級與工人階級和貧下中農是兩個尖銳對立的階級”,這樣非常尖銳,非常嚴重的提法,大多數人仍然不認可,不理解。雖然嘴上也都附和,但實際上卻是抵觸,是不以為然。
直到后來,毛澤東提出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這樣一個概念和定性,才把問題根源在內部這一論斷直截了當的擺上了桌面。
這些人是已經變成或者正在變成吸工人血的資產階級分子,他們怎么會認識呢?這些人是斗爭對象,革命對象。——《官僚主義者階級是革命對象》
把官僚主義者階級作為一個階級看待,這是毛澤東在對待社會主義社會里面是否還存在著階級和階級斗爭這一問題上,一個重大的進步和論斷。
還是從理論去看,一個不掌握生產資料,只掌握著管理生產資料怎么運營的階級,怎么可能“變成或正在變成吸工人血的資產階級分子”呢?資產階級本身就是生產資料私有制上的一個概念,公有制的經濟基礎里,哪來的資產階級?看不見啊。
所以毛主席才說:
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里,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那時候確實很多人看不見,他們很多還自視自己才是馬列主義者,而認為毛澤東在公有制的基礎上去搞出一個資產階級來,是違背馬列主義的,是違背階級的劃分依據是生產資料的,更重要的是他還整到了內部來,這是完全不能被理解的。
從這個時候開始,他準備好了跌得粉碎,準備好了依靠群眾的力量去探索如何解決這一重大現實問題。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才真正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的孤獨。
如果說以前在井岡山,在蘇區時候的那種孤獨,是一種不被同志們所理解,不被同志們所信任的孤獨,那么這一次的孤獨則全然不同,這是一種注定了要與很多人走向對立的孤獨,是一種隨時準備跌的粉碎的孤獨,更是一種預感到了很可能失敗但又必須去做的孤獨,這種孤獨是偉大的,但同時也是悲愴的。
當初毛主席對社會主義社會里,是否還存在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論斷是否正確,我想歷史總會給出答案,而且歷史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只不過永遠都有那樣一些掩耳盜鈴的人,即使拿著望遠鏡去看,他也會說:我看不見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