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無人駕駛出租車引起廣泛關注,民間高人提AI機器人數據齊全,不貪、不色、不賭,辦事可以較為徹底公平、公正、公開,是否可以用AI機器人替代那些在最容易犯錯誤的崗位——高危崗位上工作的人?過去機器人,曾經替代人在高危崗位作業,如核工業的高危崗位工作。現在要替代人工作的高危崗位,的確需要名副其實的人工智能。這實際上是人們發出的一種呼吁,要點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方面AI技術要找到最需要應用的地方;另一方面,考慮問題要全面,尤其對高危崗位要看到那些平時缺乏敏感性注意的地方。
內在節欲之茫茫人海,欲壑難填,個人一旦有權......
當外在的約束失靈,用AI機器人替代人來從事最容易犯錯犯罪的工作,也許是個思路,但那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
在一定時期,朝這方向探索,還是有益的。
用機器代替人,這是一個需要站在人類社會發展角度考量的大問題,尤其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切不可由資本說了算!
01
—
技術應用的宗旨:造福絕大多數人
如果一項技術的應用,只讓少數人得利,那這項技術的價值在哪里呢?
對AI技術的評價,不能只有事實判斷,而讓價值判斷缺位。
事實判斷,如這花是紅色的——它只是陳述一個事實而已。
價值判斷,如這花好美啊——它帶有個人喜好,背后有道層面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導引。
價值判斷有立場問題,切不可輕視。
02
—
權宜之計:
AI機器人替代人從事一些需要智力來完成的工作
人在機器面前畢竟是主人。
如果器物統治了人,那不單純是技術問題,而是社會制度問題。
李克勤后記:現實的AI機器人問題,需要從馬克思研究無產階級覺悟那里開始思考探索。資本主義發展到今天,盡管器層面因為技術的發達,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道層面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究竟有多大變化呢?這只要做簡單對比就可以了——事實上沒有什么根本性的變化。所以,重讀馬克思系統剖析資本主義社會,批判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書,極其必要。
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是馬克思寫于1843年底至1844年1月的著作)中, 馬克思有個著名說法:
馬克思的話,需要逐字逐句學習推敲,否則就容易被人忽悠。
西方社會里的一些學者把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抬得過高,高過《共產黨宣言》,這極大影響了一些人對馬克思主義常識的認知。
180年前,移居巴黎不久的馬克思,為解答現代資產階級社會中“對所謂物質利益發表意見的難事”,首次比較系統研究并批判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撰寫了由3個筆記本構成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就馬克思一生而言,他對這個《手稿》定位是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最初理論成果,從來就沒有提出完全肯定的意見,更沒有把它至于《共產黨宣言》之上,甚至馬克思從未向恩格斯或其他戰友提起過。
然而,這一被“置于箱底”的《手稿》1932年自問世后,就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重新“理解”馬克思思想形象的理論論戰,并在某種意義上直接改變了20世紀馬克思思想研究的格局。
如果誰說《19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那至少不是恩格斯、列寧的評價,你能相信這樣的人嗎?
《共產黨宣言》標志著什么?
如果這一點都動搖了,那意味著什么?
這樣的人從他們自身的學術研究來理解馬克思,無可非議。
可是,如果從意識形態角度去附和那樣的人言論,說明什么呢?
不言而喻。
最后說一點,不是沒有好干部成長的環境,我們曾經有過的探索,不能虛無掉。
李素文曾經當過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只拿65元工資,卻從來就想過什么貪財,別人也不可能用“清官”去衡量她那樣的一大批新中國的新干部,好干部,人民放心請他們代表自己來管理社會、管理國家,他們是自覺地為人民服務的好干部,難道不是?
人們現在看不到李素文、陳永貴、呂玉蘭這樣的干部,所以寄托于AI機器人,這又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