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黑的山泉
坦白地說,寫這樣一篇文章心情是很沉重的。
先是無意間看到有網友爆料,稱這是某夫山泉的一個取水點。這個取水點的建筑設計和布局有什么特色呢?在地面上或許看不出來,但是在高空俯瞰時就很清晰了。原來,這是個旭日光芒的組合。
日本軍國主義的旭日旗是常識,這里就不多說了。如果說這張圖是P的,那么還請鐘首富出來走兩步,曬出證據,自證一下清白。
聯想到那句著名的廣告詞“某夫山泉有點甜”,筆者想說的是,若事實果真如此,那可能就變成了“山泉有點甜,某夫有點黑”。農民下地干活,雖然曬得很黑,但他們的心是敞亮的;某夫在山林間搬運泉水,雖然曬得不怎么黑,但卻被利益驅使,他們的心被熏黑了。
以至于全國人民都無法喚醒他們,只有充滿血腥、暴力、殘忍同時散發著邪惡銅臭的旭日的血光才能刺痛他們崇拜金錢的雙眼。
由于崇拜金錢,他們看不到在血光射來的那一幕的背后,——散發血光的不過只是美國小孩手中的一個玩具球而已。美國小孩的身邊,不知何時已然站立著一位高大偉岸、飽經滄桑但活力四射的龍哥。
龍哥沒有說話,但眉目間不怒自威。美國小孩仰起頭,望著龍哥魁梧的身軀,心里有些發怵。他極不情愿地緩緩抬起手來,將玩具球遞了出去,但卻有點舍不得,仍舊牢牢地將其攥于拳心,——盡管手心中出了很多說不清楚來由的汗。
二、觸目驚心的文化滲透
這是某地考編的一個題目庫中出現的考題。下列有關歷史事件的說法,錯誤的是A,即張騫出使西域期間,古羅馬爆發了斯巴達克起義。也就是說,剩下的三個答案B、C、D都是正確的。
答案B,孔子周游列國期間,古希臘爆發了馬拉松戰役;
答案C,鄭和下西洋期間,英、法兩國百年戰爭還在持續;
答案D,洋務運動推行期間,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
不知大家能否看出問題所在?
問題就在于打著所謂橫向比較世界歷史的名義,本質上以中國的真實歷史為西方虛構的歷史進行背書。古希臘是偽史,英法百年戰爭也充斥著虛構的小說故事,美國雖然爆發過南北戰爭,但戰爭的起因、過程,乃至于結果,都被極大地美化和扭曲了。甚至于連參戰的重要力量,來自于東方的力量,以及廣東十三行某些人“傾家蕩產式的支援”人家都沒提上一筆,——你出了力,做了貢獻,但我不記得!
媚外被拋棄也就算了,結果論功行賞的時候,還把你直接抹殺了,這種熱臉貼冷屁股還被人放屁熏死的故事,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說是遺臭萬年,但也一定是貽笑大方、千古笑談了。笑談之余,難道還不警醒,還不引以為戒?
這樣的題目,不知在其他地方考編題庫中有沒有。如果有,那就說明已經滲透到了角角落落,問題已經很嚴重了。戰后,必須刮骨療毒。
再來看另一個案例。
某短視頻平臺上播放了西安高新區實驗小學畢業典禮的彩排視頻,視頻中出現了宗教服飾者,以“民族飲食文化”為由,宣揚教族一體,宣傳宗教信仰的力量,涉嫌違反教育法。
如果這種祈禱就能為中東帶來和平的話,筆者愿意天天祈禱!可實際上呢?這個星球依然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想要和平,想要過上安定的生活,就必須付出奮斗和努力,就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就拿吃飽飯一事來說,沒有袁隆平和中國農業領域的其他科學家的研究與付出(高產的雜交稻),大家可能連飯都吃不飽!加沙難民的苦難遭遇,看不見嗎?為了免遭炮火的摧殘,為了喝上一口熱湯,為了吃上一頓飽飯,他們肯定也祈禱了,可結果呢?沒有東方大國的斡旋與調解,整個中東就不可能實現世紀大和解。
對于某些人而言,東方才是眾神之地。六億神州盡舜堯,此言非虛。
三、一言難盡的學術江湖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羅斯伯格國際學院兼任教授麥隆•米德茲尼(Meron Medzini)撰寫了一本希伯來文教科書來介紹臺灣,并著重強調“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注意,這位以色列學者只是一個兼職教授。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神奇的人物,早年的足跡卻遍布中國大江南北,頻頻成為了各大高校的座上賓。現實總是這么迷幻。
2015年9月16日,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國際學院麥隆•米德茲尼教授訪問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并以“中國與中東:承諾與陷阱”為題作了專題講座。
2016 年 9 月 20 至 22 日,應歷史學院以色列研究中心的邀請,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教授麥隆•米德茲尼( Meron Medzini )來我院(西北大學歷史學院)做學術報告。
2019年3月25日,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教授麥隆•米德茲尼來到西南交通大學,為公管學院師生做了一場精彩的學術講座,講座的主題是“一帶一路”倡議帶給以色列的機遇與挑戰。
2019年3月26日,重慶大學傳媒大講壇第六十七講在新聞學院樓多功能廳舉行。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麥隆•米德茲尼教授做了“以色列&中國與‘一帶一路’——中東的新前景”的專題講座。本次講座由新聞學院吳明華副教授主持。
2019年11月21日,清華大學熊知行樓211室,舉辦了“麥隆•米德茲尼:中以關系70年”的講座。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是有國界的。
盡管這位教授早年曾頻繁地訪問中國,但他對中國卻并沒有生出多少好感,反而助長臺灣分裂的企圖。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畫龍畫虎難畫骨”,有些人在邀請前要適當做一下背景調查,切勿引狼入室。
當然,也不排除有人就是明知故犯,專干那種里應外合之事。
至于學閥和學術妲己的傳聞,網上多有流傳,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只是這位學術妲己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確令人大開眼界。而學閥們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大家都心知肚明。
臭不可聞的江湖,要靠這種風氣來發展高科技,夯實基礎研究,基本不可能。西方建立的那套學術評價體系,也時候該揚棄了。
新時代,默默奮斗,我們一定要建立屬于自己的、適合自己國情的、有利于科研發展的多維度評價體系,朝著“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方向努力。
四、庚子賠款的魔因
關于庚子賠款的退款如何應用,民國時期中美兩國成立了一個中基會來運作,楊翠華女士后來整理資料專門寫了一本書,名曰《中基會對科學的贊助》。
從本書中得知,民國十三年(即1924年),民國政府與美國政府基于庚子賠款的(退還)余額共同成立了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庚子賠款的退還金額有多少呢?從1917年10月至1940年12月,本息共計1200多萬美元,分二十年交付,經中美雙方擬定該款用途,為科學和教育事業。
彼時,羅氏駐華醫社,即洛克菲勒基金會中華醫藥董事會,以其吸血中國財富后形成的龐大財力涉足中國文教事業,并著眼于醫學與基礎科學(打壓和消滅中醫,從而徹底控制中國的醫療體系)。
在因庚子賠款退還余額而成立的中基會董事會中,洛克菲勒基金會中華醫藥董事會派出了一位重量級人物顧臨(Roger S. Greene)。此人早年曾經擔任美國駐漢口總領事,后來進入洛克菲勒基金會駐華醫學社,歷任該會駐遠東干事、總干事、副會長、主任等職,還兼任北京協和醫院代理院長。所以,他是洛克菲勒財團在華的代言人。
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孟祿非常熱心,一開始就認為退還的庚子賠款應全部用于教育事業,不應受任何政治、商業、宗教利益的影響。而教育事業中最重要的是莫過于創辦一所“應用科學學校”,——因為當時的中國迫切需要有關農、工、醫藥衛生等應用科學方面的知識,純粹科學的高深研究緩不濟急,在中國工業化過程中,如果要擺脫外國之控制,則必須培養自己的工程師或專業人才來發展工礦及鐵路等建設。他心目中的應用科學學校類似于美國麻省理工,不但包括機械、土木、電機、化工等科系,還包括了公路及衛生工程等項。
應該說,孟祿提出的設想是最符合中國當時國情和需要的。他之所以會設身處地為中國著想,也許是因為他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如果您看過《哥大的椅子》,那便知道當初華工丁龍作為卡本蒂爾市長的仆人,是如何在異國他鄉克服偏見與歧視,最終在卡本蒂爾的幫助下實現了創辦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的感人故事。
但是,孟祿的提議很快遭到了洛克菲勒基金會在華代言人、北京協和醫學院領導人士顧臨、胡頓(H.S. Houghton)等人的反對,最后不了了之。實際上,1923年顧臨就在“中國社會及政治科學協會”中公開宣稱,他心目中的教育文化事業,最重要的是促成中國教育制度的統一。也就是說,統一按照西方制定的框架和標準來實施和控制。控制教育,控制文化,即控制思想,控制精神。
所以,交換中外學者任教是必不可少的。而那些教育文化團體的意見,也必須大致與美國政學界人士的想法互相呼應,保持一致。
如此滲透,難怪理查德•布朗(Richard Brown)會認為洛克菲勒醫學教育計劃帶著強烈的帝國主義色彩,其真實目的并非以低開發國家的健康需要為目標,而是企圖建立一個專業的精英階層去推動文化、技術的轉變。而瑪麗•布洛克(Mary Bullock)則認為美國以大量人力與財力資源投入中國人所經營的學校與研究機構,影響了中國科學的專業化與西式高等教育的本土化。
他們成功了嗎?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時至今日,一些影響仍舊存在并延續。
好多人不明白,為什么自從清華大學與日本合作以來,日本科技屢屢取得重大突破。當中國還在投入大量精力、人力、財力去研究鋰電池、半固體電池混搭技術時,日本突然宣布三分鐘閃充80%電量的固態電池取得了突破;當中國的通信技術剛剛應用到5.5G時,日本這個連5G都尚未覆蓋的國家突然宣布研發出了6G無線電原型機。
想想前段時間,也就是2023年的事,中國和俄羅斯的研究人員被禁止進入日本航天局研究所,而后不久,東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航天領域展開了合作研究。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日本的航天技術又要井噴和崛起了。
令人憂心的是,當日本擁有了遠程火箭的投送技術,會不會一轉身就換個彈頭上去,往咱們家里送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