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人問我“毛澤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愣住了,半晌,才回答道:“他是一個被許多人誤解最深的人。”
在中國歷史上,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見過黑暗,在黑暗里茍延殘喘,卻總是胸懷壯志、奮斗不已,不求人、不拜神、靠自己,用手中的“長纓”去縛住黑暗的“蒼龍”,最終把它驅趕走。這些人是理想主義者,他們跳出眼前的局勢,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問題,以“做新民”的熱情傳承歷史、擁抱未來,開創一個新的局面??梢哉f,他們是超越時代的人。
但是這種人通常不被理解。
傳說宋朝時候,大才子蘇軾喜歡坐禪論佛。有一次,蘇軾調侃他的好朋友佛印和尚,說佛印看起來像一團牛糞,佛印則說蘇軾看起來像一尊佛。
后人都誤解了這個故事,說蘇軾修養不到家。
事實上,蘇軾一生為國為民,雖有超世之才卻仕途坎坷,見過牛糞,踩過牛糞,被人抹過牛糞,當他見到佛印的禿頭有牛糞(表面光)的特征,隨口說出了心中的疑惑,也未嘗不可。而佛印呢?把佛從早念到晚,認知范圍里只有一個佛字,執著于幻相,從來不實踐,于人于己百無一用,身為社會蠹蟲而不自知,真可謂無恥!
沒有真正在黑暗中掙扎過的人,對黑暗的體會哪有那么深,對陽光的渴望哪有那么迫切?佛與牛糞,黑暗與光明,本來就是一體的兩面,判斷其好壞,最終都要回到能否利國利民的立場上。
毛澤東也是不被理解的人。
他既是敢于斗爭的怒目金剛,與天奮斗與地奮斗與人奮斗,斗智斗勇斗狠,面面俱到,其樂無窮;又是內心柔軟的低眉菩薩,他自幼讀書就發現書里全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底層民眾被遺忘了,似乎從來都不曾存在過,他對受苦受難的大眾有著天生的同情。
他建黨、建軍、建國,戰勝了全部的強大對手、開萬世之太平,卻放心不下他的人民,這是他最大的軟肋,也是他被誤解、被誹謗的根本原因。
他要從物質上,制度上,更要從文化上打破千年的傳統束縛,重新塑造一個人民萬歲、公平公正的現代中國。這對于千千萬萬跪得太久的人來說,的確不容易理解。
一、不破不立,傳統文化必須被革命
在儒家傳統里,“勞心”、“出頭”、做人上人是核心價值追求,吸引住蕓蕓眾生奮斗不已,卻從來不提倡奮斗是為了從世上消除“人上人”。這樣的環境中談平等,不免成為一種說得出卻做不到的“特色平等”,思想的惡與現實的惡,就此成為傳統文化的軟肋。
儒學的集大成者理學心學講究“直指人心”,但光靠“指”屁用沒有,士農工商三教九流,每個位置都是固定的,階層如同牢不可破的大網,平等思想被虛化,成為剝削和壓迫的事實上的幫兇。“平等”這個詞,說的人多,追求的人多,真正實踐的人卻不多見,能夠做到的人更是絕無僅有。
近代中國,改造文化、重塑平等思想的大勢如同箭在弦上,只等一位最合適的人把它發射出去,而這個人,一開局就是大手筆。他看到許多好心的教育家、科學家和學生們為國家服務的理想幻滅,得出舊社會舊思想的“大破”需要靠外力來實現的結論,主張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這個人就是毛澤東。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面臨著內外反動階級的拼命阻攔,建立一個人人平等、自由、幸福的新社會談何容易?
毛澤東深知這點,決心讓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而且第一步的時間是相當的長,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
他要讓文化改造從價值追求變為方法論,成為真實的社會存在。
從新中國的建立到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讓實現人人平等的社會有了基礎。在政治上,打翻了幾千年來的權力金字塔結構,實現了絕大多數人對極少數人的專政,建立了民主平等的政治框架,終結了“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的紛爭歷史。
在經濟上,引導農民走合作化道路,沒收官僚資本、改造工商業,消滅了私有制,建立起區域協調發展的公有制經濟,并在分配上以“按勞分配”為基本原則,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既避免平均主義,又反對過于集中。他將千百年來“均天下”的夢想化作熱火朝天的生動實踐。
在社會方面,他解開了中國文化中男女不平等這個死結,通過政治、經濟、法律等手段實現了男女平等,讓婦女有“辦事之權,開會之權,講話之權”,實現男女同工同酬,徹底改變了男尊女卑、輕視婦女的壞傳統。
中國農業社會產生出地主這個食利階層,在儒家文化的加持下,產生出一批批地主和一批批想成為地主的人,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歷史悠久的“士”文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所謂的平等,只起到一種價值作用,而非工具作用和標準作用。
他一生致力于改造中華底層文化系統,執著反對官僚主義,堅持“人民萬歲”。當新的官僚主義有所抬頭,他立即高度警覺,在此基礎上得出了國內已經形成新的權貴階層的論斷。他把強力、徹底改造文化的希望寄托于民眾,這是他長期無往不勝的路徑,以暴風驟雨式的“來得快、去得快”的民眾運動式改造,實現文化的革新,而非依靠制度約束來進行和風細雨式的漸變改革,為此,不惜傾注一生的英名和心血。
他處處使用霹靂手段,不被理解也似乎情有可原。
二、人民萬歲,這是開天辟地頭一次
開國大典上,群眾山呼“毛主席萬歲”,毛主席則高喊“人民萬歲”。那一刻,毛澤東確立了幾千年中國歷史的真正主人,讓一個現代化中國從理想變成了現實,開啟了創造新的歷史偉業的序章。
歷史長河中,貶低人民、利用人民、欺騙人民、壓迫人民是主旋律。“人民萬歲”這幾個字,偶有圣賢豪杰想起,卻斷然無法實現。這個最難被承認詞匯,毛澤東如何喊出?
在內衰外辱的舊中國,人民賤如螻蟻,既未被有效組織起來,也沒有科學徹底的理論主張深入人心,對自身的歷史主體地位和真正力量一無所知。儒家道德倫理的延續、晚清政府的夜郎自大和“中體西用”的固有思路,讓人民群眾始終無法擺脫“稱臣”的心理。
青年毛澤東也被傳統認知束縛著。1915年,他在給同學的信中寫到“何苦而為中華民?顧吾人所最急者,國學常識也。”他還沒有完全放棄對國學的幻想。
辛亥革命從形式上廢除了封建等級制度,人民群眾身體上與精神上的枷鎖卻依然存在。隨著革命果實被竊取,人民的主權依舊不見蹤影。但好處也是有的,梁啟超說:“將兩千多年君主專制的政治永遠消滅”,人民因此覺悟了。
隨著《新青年》雜志的傳播,青年毛澤東接觸到了啟蒙運動思想和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思潮,并在此影響下投筆從戎,當了半年列兵。即便在部隊,他也如饑似渴地讀書看報,關心時政形勢。
他認同陳獨秀的觀點,主張重塑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價值體系,認為“改造”是最重要的一環。但他比陳獨秀更進一步,要在社會這個試驗場去檢驗自己的理念。
1917年,他創辦工人夜校,以最直接的方式解決脫離群眾的問題,把“改造”與教育連接起來,在此過程中不斷審視、調整自身的策略,既當群眾的先生,又當群眾的學生。
他發現,中國有著歷史的巨大慣性和現實的反動勢力,改良主義幾乎沒有任何的生存空間,救亡之道,只有徹底推翻現有的一切!他在《民眾的大聯合》中說,人類苦到了極處。既然到了極處,就沒有再苦的余地,這樣的背景下,自然就轉向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在種種矛盾交織的社會里,最苦最難的是占最多數的人民群眾。唯物史觀的突出人民性與他的觀點不謀而合。他說:“世界什么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這吃飯的人,當然就是普羅大眾,他們把飯制造出來,卻吃不飽,這是什么道理!
他認為民眾聯合的力量最強,能夠實現“由少數階級專制的黑暗社會,變為全體人民自由發展的光明社會”,在他看來,俄國十月革命就實現了這一點。
那辛亥革命有什么經驗教訓呢?他指出,成在把握住了時機,敗在脫離群眾,舊的社會基礎沒有被徹底廢除。辛亥革命沒有打下牢固的思想和制度基礎,就好像把一棟大廈建在一堆沙上面,不塌才是怪事!
在革命與建設中,他始終堅持向人民學習,為人民解決問題,形成了人民至上的思想立場和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讓“人民萬歲”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家見戶曉的實踐。
在他的話語中,官與民不是“勞心者”與“勞力者”的關系,更不是主與仆、主體與工具的關系,而是親密的“魚水”關系。在他的努力下,人民從被奴役的狀態中被解救出來,成為國家的主人,人民群眾則成為國家權力的主體,以往的黎民、草民、賤民、黔首等等,統統被拋到歷史的垃圾堆里去了。
而很多人,仍然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自動和人民群眾劃清界限。他們當然不理解毛澤東。
三、公平正義,讓中國引領世界
作為農民的兒子,毛澤東對農民有著天然的感情,組織領導農民運動打開了他的新世界的大門。
農民渴求的“平均主義”與資產階級主張的“民主主義”在現實中遭遇到困境,他開始把目光投向隔壁的俄國。在那里,馬克思一套關于社會公正的天才構想變成了現實,列寧建立起了代表大多數人的社會主義國家,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消滅了剝削、壓迫、不平等。從此,批私、斗私成為他一生的主題。
“十月革命”帶來的可不止蘇維埃這個“燈塔”,更重要的是唯物史觀、階級分析法這些重要的思想工具。毛澤東用借助這些工具審視、思考、破解中國歷史,撕開了舊社會血淋淋的面具,找到了階級斗爭這個實現社會公正的武器。
這樣的思想很快就在實踐中顯示出強大的戰斗力,在中國革命的極度艱難條件下,官兵一致、軍民一致這些公平的分配思想和實踐,成為把隊伍凝成一股繩的強大保障。毛澤東在革命與建設實踐中,把公正思想落實到政治、經濟、國際交往等方面,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基礎。
毛澤東說,政治就是“要把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的人搞得少少的。”這一多一少,打破自古以來少數人的權力專制,實現還權于民,公平思想自在其中。土地革命時期,蘇維埃政權歸屬于工人、農民、士兵,每個階層都有權選代表來參與政權。抗戰期間,邊區政府更有著名的“三三制”,讓全國各地的抗日志士愿意到延安來,愿意聽共產黨的話。新中國成立后,以政治制度的形式確立了人民的主體地位,并以組織和活動等方式確保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這樣一來,人民群眾自然就成為革命與建設的擁護者,成為共產黨真正的銅墻鐵壁。
在經濟方面,毛澤東的公正思想就體現得更加直接,收效也立竿見影。
他認為階級壓迫、社會不公正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因此,解決社會公正問題必須進行土地改革,實現“耕者有其田”。從井岡山的《土地法》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后全國范圍的“土改”,關于農村土地改革的探索從未停止,他關心的始終是億萬勞苦大眾的生計問題。在城市,通過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和手工業合作化運動的方式變資本主義為國家資本主義,最終實現社會主義,達到生產資料和產品公平分配的目的。“三大改造”為實現共同富裕打下了基礎。
在處理國際關系上,毛澤東的公正思想為中國取得大國應有地位打下了基礎。當時,中國在遭受百年欺辱以后,終于站了起來,但其他國家和地區遭受霸權欺凌的事實依然存在。他主張國家不分大小強弱,相互之間都是平等的、民主的、友好的和互利互助的關系。后來,這一思想被周恩來概括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他說到做到,不遺余力地幫助其他同一陣線的國家,讓新中國受到了“第三世界”國家的高度認同和普遍尊敬。
此外,毛澤東公正思想還體現在在男女平等、民主平等、城鄉平等、職業平等、公仆與人民平等等方面,這些徹底的思想和實踐,讓古老中國這艘等級森嚴的航船徹底轉向。
人們似乎隱約看到,未來的世界,一定屬于中國。
可是,他用盡全力摧毀狹隘的既得利益,也無法戰勝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團。他越努力,被誤解得越深。
在反思毛澤東這個歷史偉人為什么不被理解時,我們不能只是沉湎于懷舊、失落與欠缺感當中,我們應該更多去了解他所處的環境,去傳承他的精神,去讀他的書、去走他的路。我們還應該思考,隨著他的離去,我們失去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我們得到了什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