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唐時期的大文學家韓愈,號召"文以載道",即寫文章不要追求音律對仗和詞藻華麗,而是要用文章來表達"道"。
道可以是圣人訓誡,可以是世間規(guī)律,也可以是批判現(xiàn)實、分析時事。
總而言之,寫文章要言之有物。
韓愈在《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里,開篇第一句就寫到:"右臣伏以今年已來,京畿諸縣,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種所收,十不存一。"
長安周圍的縣,夏天遭遇大旱,秋天又遇到早霜,導致農(nóng)民們受到極大的損失,收成和種子相比,不足十分之一。
這就是直面現(xiàn)實問題。
《論佛骨表》里說的更直接:"夫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
佛是外國夷狄,衣服、語言、習俗都和中國不一樣,皇帝您大張旗鼓的奉迎佛骨舍利,可不是什么好事啊。以后要戒驕戒躁,以中國為主,千萬別西化了。
這就是韓愈的文以載道。
每篇文章都在實事求是的分析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傳遞自己的思想,所以蘇軾評價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
兩百年后,歐陽修讀到韓愈的文章,立即繼承了韓愈的文學路線。
歐陽修能讀到韓愈的文章,其實非常偶然。
歐陽修家境不好,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他便跟著母親到湖北隨州投奔叔叔歐陽曄,然后就在隨州的李姓人家,讀到六卷《昌黎先生文集》。
那年歐陽修年僅十歲,但從此以后,韓愈成為歐陽修的精神領袖。
在蘇軾的《潁州祭歐陽文忠公》里有兩句話:"公曰子來,實獲我心。我所謂文,必與道俱。見利而遷,則非我徒。"
"我所謂文,必與道俱",短短八個字,道盡了歐陽修的文學路線,可謂是直接繼承了韓愈的"文以載道。"
就像最近的文化節(jié)目《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里,歐陽修對蘇軾說:
"此筆贈予你,去寫清風明月,宇宙蜉蝣,去寫金戈鐵馬,來往古今。這天下的斯文正氣,大道和人心,都在等著你蘇子瞻放眼去看,揮毫去寫。"
正因為韓愈、歐陽修、蘇軾都能"文以載道",故而寫出一系列千古奇文,青史留名,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不朽者。
2
教員的文風,其實也是學自韓愈。
1913年,教員經(jīng)過半年的自學生涯以后,考入湖南一師。此時的教員,非常推崇梁啟超,寫文章也是盡量模仿梁啟超,但國文教員袁仲謙說:
"你的文章像新聞記者的手筆,寫文章不應該學梁啟超,而是要學唐宋八大家,尤其是韓愈韓昌黎。"
于是,教員花錢買了一套《昌黎先生集》,苦心孤詣的研究了很長時間,從詞匯、句子、章節(jié)到全文,教員一點一點的扣,先了解大意,然后再反復閱讀背誦,直到爛熟于胸為止。
而且教員準備了一套筆記本,起名為《講堂錄》,記錄的內(nèi)容包括哲學、史地、古詩文、治國、處事等等,但這些內(nèi)容占的篇幅并不多,《講堂錄》將近一半的內(nèi)容,都是教員讀韓愈的筆記。
從此以后,教員的文風逐漸變得洋洋灑灑、大開大合,頗有高山流水一瀉千里之勢。
后來教員和斯諾說到:
"袁大胡子嘲笑我的文章,說它是新聞記者的手筆,他看不起我視為楷模的梁啟超,認為他是一個半通不通的人。我不得不改變我的文風,去鉆研韓愈的文章,學會了古文的措辭。所以多虧了袁大胡子,今天我如果有需要的話,仍然能夠?qū)懗鲆黄^得去的古文。"
新中國成立后,教員還給去世二十多年的袁仲謙,撰寫了墓碑,以示感激。
當然,教員也繼承了韓愈的"文以載道"文學路線。
湖南一師畢業(yè)不久,教員便和同學們辦報紙,但因為文風過于辛辣、觀點過于犀利,很快就被當局給查禁了。
正好,另外一些同學也在辦報紙,便把教員請過去,讓他接手。
這家報紙原本是講教育的,希望通過改革教育進而改革社會,這在當時是不錯的切入點。
但問題是,原先辦報紙的同學們,不敢觸碰真正的教育問題,也不敢觸碰和政治相關的話題。
教育和政治是息息相關的,既不敢談真正存在的教育問題,又不敢談政治,可想而知,這家報紙一直辦的不溫不火,銷量怎么都提不起來。
于是教員過來之后,決定重新修訂辦報宗旨——
觀點要犀利。
立場要鮮明。
走訪調(diào)查學校和學生家庭,分析教育問題出在哪里。
額外增加一些社會時評,激發(fā)讀者的購買欲望。
經(jīng)過教員的一番整頓,這家報紙煥發(fā)了新生,銷量從以前的不到五百份,短短兩個月時間便暴漲到三千份。
這是教員"文以載道"的初次嘗試。
當然,這份剛有起色的報紙,很快也被查禁了。
再往后,教員創(chuàng)辦了《湘江評論》,創(chuàng)刊詞中的幾句話非常震撼——
天下者,我們的天下。
國家者,我們的國家。
社會者,我們的社會。
我們不說,誰說?
我們不干,誰干?
教員給《湘江評論》定下的宗旨很簡單,宣傳最新思潮、報道國內(nèi)外最新形勢、評論剛發(fā)生的社會熱點。根據(jù)這樣的宗旨,教員短時間內(nèi)寫出四十多篇文章,反響非常熱烈。
尤其是《民眾的大聯(lián)合》里,教員直截了當?shù)膶懙溃?/p>
"國家壞到了極處,人類苦到了極處,社會黑暗到了極處。補救的方法、改造的方法,教育、興業(yè)、努力、猛進、破壞、建設固然是不錯的,但有為這幾樣根本的一個方法,就是民眾的大聯(lián)合。"
同樣是文以載道。
3
1920年代以后,教員開始投身革命,很少親自辦報紙了,但因為要分析革命問題、解決革命問題,教員寫出一系列彪炳千古的文章。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教員用樸實的文章,載了中國社會的道。
《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教員徒步行走700公里,實地考察了湘鄉(xiāng)、湘潭、衡山、醴陵、長沙五個縣,用這五個縣的現(xiàn)狀和數(shù)據(jù),窺探到全國農(nóng)村的基本情況。
《反對本本主義》,告訴革命同志們,什么才是正確的分析問題的方法論。
《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講的是敵強我弱的背景下,到底如何贏得革命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
《論持久戰(zhàn)》是抗日戰(zhàn)爭的總方略。
《矛盾論》和《實踐論》講了世界運行的真相是什么,我們?nèi)绾稳プ觯拍芾檬澜邕\行的規(guī)律,達到自己的目的。
一直到《論聯(lián)合政府》,給即將到來的新中國描繪了基本藍圖。
教員的每篇文章都是經(jīng)過大量調(diào)研才寫出來,故而是言之有物的,文章里寫到的問題和提出的辦法,都是和現(xiàn)實息息相關的。
文以載道,教員堅持了一輩子。
正因為如此,教員的文章是可以解決問題的,他才能帶領黨組織和人民軍隊,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直到建立起新中國。
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稱為三不朽。
教員以立言來立身,進而完成立功的宏圖偉業(yè),又因為"為人民服務"的革命基本要求,教員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愛戴,便完成了立德。
憑借這樣的功業(yè),教員把自己的名字寫在近代百年的史冊里,成為中國最黑暗的歲月里最閃耀的那顆星。
他便化為不朽之人。
但這不夠,遠遠不夠。
近代百年的歷史上,建功立業(yè)的人太多了。
傳播新思想并開啟社會主義革命的陳獨秀、李大釗,可以憑借立言、立功稱為不朽。南征北戰(zhàn)數(shù)十年的彭德懷和林彪、粟裕等人,可以憑借立功稱為不朽。甚至雷鋒、時傳祥、王進喜可以憑借立德稱為不朽。
教員比他們的地位更高、更閃耀,但事實上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真正讓教員大不朽的,是教員的思想直接影響了后世的人。
例如在1976年,中央把教員最近三個月的講話,整理成一篇文章,經(jīng)教員認可以后發(fā)表出來,取名為《毛主席重要指示》:
"列寧說建設沒有資本家的資產(chǎn)階級國家,為了保障資產(chǎn)階級法權。我們自己就是建設了這樣一個國家,跟舊社會差不多,分等級,有八級工資、按勞分配、等價交換。要拿錢買米、買煤、買油、買菜。八級工資,不管你人多人少。"
"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還停止在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階段,對社會主義革命不理解、有抵觸,甚至反對。自己代表了資產(chǎn)階級,卻說階級矛盾看不清楚了。"
"民主革命后,工人、貧下中農(nóng)沒有停止,他們要革命。而一部分老同志卻不想前進了,有人后退了,反對革命了。為什么呢?做了大官了,要保護大官們的利益。他們有了好房子,有汽車,薪水高,還有服務員,比資本家還厲害。社會主義革命革到自己頭上了,合作化時他們就有人反對,批資產(chǎn)階級法權他們有反感。"
"一百年后還要不要革命?一千年后要不要革命?總還是要革命的。總是一部分人覺得受壓,小官、學生、工、農(nóng)、兵,不喜歡大人物壓他們,所以他們要革命呢。一萬年以后矛盾就看不見了?怎么看不見呢,是看得見的。"
這篇文章是面向未來的,說是教員留下的政治遺囑,也不為過。
正因為教員是面向未來的,那么未來的革命者、受壓迫者、小官、學生和工農(nóng)兵就能從教員的文章里找到依據(jù),然后扛起教員的大旗,向他們所處時代的既得利益者發(fā)難。
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教員的思想。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教員的文章。
此時的教員,便打通時間和空間的壁壘,化身為一個真正的不朽者。
這才是真正的大不朽。
早在1917年的時候,有次教員和張昆弟到湘江游泳,晚上住在蔡和森家里,他們聊天的時候,教員發(fā)出一番感慨:
"現(xiàn)在國民性情,虛偽相崇,奴隸性成,思想狹隘,安得國人有大哲學革命家、大倫理革命家,如俄國之托爾斯泰其人,以洗滌國民之舊思想,開發(fā)其新思想。"
教員期盼的這個人沒有出現(xiàn),反而是他自己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努力奮斗,成為一個大哲學革命家、大倫理革命家,洗滌了中國人的舊思想,并將不斷的開發(fā)中國人的新思想。
如此功業(yè),亦可稱為大不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