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的上午,首都北京曾舉行過一場萬眾矚目的畫展。
當天,畫展的主人當天從自己100多幅畫作中精選出了12幅呈現給到場的觀眾——這是這位藝術家“轉型成為畫家”后首次在大陸展出作品。
她的名字叫胡娜,前中國網球國家隊國手,1982年7月被策反、叛逃至美國并改籍。
史稱“胡娜事件”。
這是新中國歷史上最著名、影響力最大的一出外交災難,也是中國體育界至今揮之不去的一道陰影。
其陰影烙刻長史之深,堪比三年前搞事情的那位前中國男足巨猩。
1982年7月胡娜在美國加州隨中國代表隊參加聯合會杯時不告而別、只身向美方“尋求政治庇護”后,美國媒體立刻聒噪:
中國女網球運動員突破政治的枷鎖……
80年代后期,她投奔臺灣后還受到過老賊李登輝的接見,臺島媒體又爭相將其塑造成“投奔自由的反共義士”……
胡娜是單純的體育事件嗎?這背后都是血淋淋的政治而已。
她曾經狡辯:
我又沒拿臺灣一毛錢,憑什么這么說我?
但其實她受臺灣鴻禧大溪及地中海國際中心的聘請,出任高端網球顧問,同時還為香港Star TV擔任資深網球球評。
2014年5月18日,胡娜在接受udn tv《面對關鍵人物》專訪時也提到,80年代她在美國打球時曾得到臺灣企業的金錢援助,并讓她得以在美國買了房。
就像她一直在塑造自己“反舉國體制、沖破舉國體制束縛”的所謂“放飛派”體育運動員那樣,其始終強調自己當年背叛國家不過是為了有機會去參加世界一流網球公開賽——可事實上,這位當年只有19歲的丫頭,不過是中了美國中情局和臺灣特工組為她精心安排的一出美男計罷了。
早在1979年,順著中國新領導人風塵仆仆跨過太平洋去和美國交好的“春風”,中國網球國家隊造訪美國。
當時小隊員男女各選了一個,男的是劉樹華,女的是胡娜。
1979年的那次訪問,讓彼時年僅16歲的胡娜眼界大開,她徹底被美國繁華的商品經濟和奢侈的賽事條件被迷倒。
這一切,美國人都看在眼里。
兩年后,胡娜參加白宮杯并勇奪女單冠軍,美國網協立刻借這個由頭給中國方面發函,邀請胡娜去美國訓練。
起初我方因為美方的邀請名單里有中國臺北隊員等原因,不予批準。
多年以后,隊友李心意說胡娜得知了這個消息后,告訴李心意說:
國家不讓去,咱們自己找贊助去美國怎么樣?
看吧,脫離國家的意識已經萌發。
一年后的7月21日,美國加利福尼亞,聯合會杯中德之戰一觸即發。
當天早上,中方隊員們和教練沈建球照例在酒店吃早餐,領隊金恕先去了組委會遞交出場隊員名單。可是吃飯的時候,大家發現就缺胡娜一人,等了5、6分鐘還沒見出來。
沈建球就讓同屋的李心意回房去叫,李心意卻說早上起床就沒看見胡娜,此時金恕已經遞完名單回來吃早餐,還沒見胡娜回來。
沈建球指導登時覺得不對勁,就讓腿快的王萍趕緊去房間看。王萍很快就回來了說:
沈指導,房間沒人!
那個時候,胡娜本人已經通過賽事組委會向美國政府遞交了政治庇護的綠卡申請。
回想一年前,1981年中國代表隊在日本打聯合會杯,中國隊和中國臺北隊相遇,有一個吳岱勛的家伙與18歲的胡娜接近到了一起。
此人明面上是中國臺北網球隊的領隊,暗地里是臺灣特工組選中的花美男,目標就是策反中國網球那時候的希望之星胡娜。
美男子一來二去的魅惑,加上還答應幫助胡娜尋親(胡娜的叔公在臺北),就把情竇初開的胡娜釣上船了。
其實這吳岱勛本身就是有家室的人,有老婆有小孩,可是他完全瞞著胡娜,一副癡男愛欲的純情像,小小胡娜頃刻淪陷。
胡娜事件,直接導致了中國網球在亞運會實現金牌零的突破推遲了四年,當時國家隊1963年出生的這一批是陣容最為齊整的一撥。
一個被色誘的無知少女,偏要在日后自我洗白為一顆“政治明星”;同時在事實上確實成為一顆政治明星之后,又反過頭來拼了命地“去政治化”,轉型做了畫家。
又當又立,信哉斯言。
更無恥的是,從90年代開始這位胡娜女士層層破冰、步步越界,最終成功重回中國大陸,成為各地體育部門與文藝部門的座上賓。
實乃咲哉!
小平同志在胡娜事件發生后,也一度氣憤地表示:
美國人拐騙了我的干女兒!
因為剛好胡娜也是四川人,而且里根也曾說:
胡娜是小平同志的干女兒。
胡娜自己更是投桃報李地公開說過:
小平時代比以往開明許多,她的出走并未給她仍在中國大陸的父母親人帶來太多麻煩。
祖國母親對這位“小平的干女兒”、“開明時代叛逃的體育人才”,是多么的仁慈啊。
仁慈到以致于2002年竟以美籍及臺籍身份,給予了胡娜前往中國大陸的簽證;
仁慈到以致于2003年連堂堂新華社都出手,為其撰寫名篇《人生,也有第二次發球》;
仁慈到以致于2011年10月胡娜在新浪微博明目張膽地注冊并加V認證時,所有人都枉顧她公然宣稱自己“愛大陸也愛臺灣”、“臺灣是我的祖國”……
2014年,胡娜高調在北京舉辦個人畫展,頂著中國網友磅礴的抵制浪潮,她無所畏懼。
因為她的背后是西方媒體的一致支持。
其中,以BBC中文網2014年11月26日的評論最為典型、精彩、曼妙:
1982年胡娜出逃后,中國發生的劇變除了在經濟領域外,在政治方面當局在放棄過去意識形態的同時,也采取了同樣的‘摸石頭過河’的試錯方法。可能是出于這個原因,曾一度令當局難堪的‘胡娜事件’也被置于‘不爭論’的冷處理范疇。
胡娜說‘過去我不懂政治’、‘沒有任何政治意圖’。但時過境遷,胡娜現在的作為倒似乎沒有偏離中國改開以來的政治主題:‘不爭論’、‘摸石頭過河‘、‘發展才是硬道理’ ......
實在諷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