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賈樟柯導演一篇文章《在北美遭遇的“愛國者”,把我驚呆了》,說實話,這文章也把我驚呆了。之所以震驚,是因為我一直是欣賞賈樟柯的,我非常喜歡他的電影和電影中表達的底層關懷和批判意識。我一直認為從小人物命運視角去推動中國進步的人是值得尊重的,相比中國泛濫成災的脫離基層人民生活的成千上萬的小資影片,賈樟柯導演的嚴肅和真誠都讓人感動。但是,看了賈樟柯導演的自述,我卻有些話想對他說,算是表達不同意見。
賈樟柯導演的自述表達了一種創作者的道德潔癖,就是我決不能為了迎合而失去客觀。我非常尊重這種道德潔癖,并且這也一直是我個人創作的準則。但是,賈樟柯的自述卻顯示出一種非客觀,或者說,是一個自認為客觀的人處處表現出對中國的偏見而不自知,這是一種由于接受了某種價值敘事,根本無法有客觀判斷力的表現,而我以往一直以為賈樟柯導演屬于西方意義上的左翼導演,應該對西方有更客觀的認識。
賈樟柯導演調侃新華社的洋記者,嘲笑他們為了錢連美化中國的事都能做,而他自己表示,如果自己的作品被用來證明中國的崛起,他是難為情的。
他質疑北美年輕人對他的質疑,質問他為什么上海那么多好的地方不拍,非要拍上海的陰暗面?他表示上海就是南市的弄堂,浦東、淮海路不是真實的上海,生活就是這個樣子,上海就是這個樣子。他潛意識里認為,浦東和淮海路是代表不了上海的,只有陰暗的弄堂才代表上海。
可是,上海真是弄堂里那個樣子嗎?弄堂里的上海人現在已經不是上海的多數了,在上海生活的大多數人是生活在干凈的街道和窗明幾凈的公寓樓里。
一個導演選擇拍上海的陰暗面可以,甚至應該贊揚,因為我們現在太缺乏批判的聲音。但是,如果非要認為只有陰暗面才能代表上海,那就不客觀了,或者說,是因為接受了某種敘事邏輯之后已經失去了理解客觀的能力了。
無論是賈樟柯還是方方,他們都愿意標榜自己是客觀的,是代表批判的聲音的,當他們的作品在中國發表時,大多數人也是支持和認可的。但他們再標榜客觀,有個客觀事實也是存在的,那就是,如果賈樟柯和方方的作品是說中國好的,那確實難以在西方產生影響,也不會那么快出版。西方對中國是有刻板印象的,他們愿意想象中國是落后的、未開化的,到處都是野蠻和暴政的景象,和它們想象一致的論文容易發表,電影容易上映,文學容易拿諾貝爾獎。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不是網友的污蔑。
就像我們國家總是報道西方的負面新聞一樣,西方,也通常只報道我們的陰暗面,也只選擇報道中國陰暗面的中國人去吹捧和獎賞。如果不懂這一點,就是不懂政治。如果因此獲獎了還意識不到不是因為自己的作品最優秀,自己只不過是占了視角的便宜,那就是自欺欺人。
文學家可以不懂政治,但作為社會科學工作者,我必須要指出他們不自知的雙標和視覺盲點,以免他們覺得自己太委屈,以為中國普通人容不得批判的聲音。
中國現在已經變成觀念的戰場,人們習慣站隊表態。我寫了一篇反對極端民族主義的文章,就被很多網友扣了一頂不愛國的帽子;我寫了一篇反對逆向民族主義的文章又被很多網友批評缺乏批判意識。
在這里,我想要表達另一個觀點,即中國的極端民族主義某種程度上是極端逆向民族主義的產物。如果沒有人拼命的、毫不客觀地抹黑中國,也不會激發起一批人非常敏感的、有時是非理性的去保衛中國。
無論是極端民族主義還是極端逆向民族主義,都是不自信的表現。不自信的表現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自卑、不停地檢討自己、批判自己,只要中國制度和西方不一樣,中國就是有原罪的,就是不可能發展的,就是發展了也終有一天是要崩潰的,我把這類人稱作有體制自卑感,我身邊很多這樣的人;一種是敏感多疑、聽不得任何批評的聲音,聽見了就害怕影響中國的形象,于是選擇對陰暗面充耳不聞,每天就是中國最好,中國最強,中國最偉大,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在我看來,這兩種人都是對中國不自信的,兩種不自信不過是一個問題的兩面。
賈樟柯導演認為,敏感是不自信的表現。可是,如果只看到別人的不自信,看不到自己的不自信,看不到自己的不自信已經強大到逆向民族主義,強大到為自己作品能反映中國的強大感到羞愧,那他當然不可能去表達中國的光明面。既然您的作品永遠只表達一面,以表達另一面為恥,那您的作品遭到質疑是可以理解的。中國是有兩面的,如果您為拍中國好的一面而感到羞愧,那您怎么可能是客觀的呢?你一定在作品中把中國好的一面都屏蔽了,不是嗎?
沒有國家是完美的,所以,國家之間才需要溝通、交流與合作。尤其中國這樣延續了幾千年的文明,它如果沒有值得自信和贊嘆的一面根本不可能延續幾千年。一個以表達為職業的工作者,無論是作家、導演還是學者,您可以選擇只表達一面,您也可以因為表達了一面而獲得嘉獎和贊美,那是您的自由。但您要明白,您畢竟只表達了一面,在您只表達一面時您就談不上客觀,您就得理解,另一面批評您是無可厚非,甚至是理所應當的,沒有什么好驚呆的。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持。所謂的自由,就是在明白自己堅持的同時,理解別人的堅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