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好生活”的幾點認識
一、“美好生活”是人們對自己生活境況的一種主觀感受
什么樣的生活是美好生活?一般是指滿足人們的心理欲望,能使人身心舒暢和快樂的生活。可見,所謂“美好生活”,實質上是人們對自己的生活境況的一種主觀感受,這種感受與人們心理欲望得到滿足的狀態密切正相關:只有當人們的心理欲望得到滿足時,才會出現心情舒暢、稱心如意的心理狀態,也才會感到自己的生活是“美好”的。
然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心理欲望又是在不斷發展的,永遠也不會滿足,就如同沒有飯吃時想有飯吃、吃飽飯,有飽飯吃后又想吃得有營養一樣,所以,人們衡量“美好生活”的標準也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
二、不同的人群對“美好生活”有不同的看法
可是,由于人們的價值觀不同,因此,世界上對于“什么樣的生活才是美好生活”這個問題,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看法。
在當前的中國,大多數人公認的“美好生活”是:國泰民安,安居樂業,政治清明、民主,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環境優美,各種生活便利,家庭和睦,夫妻恩愛,等等。
然而當前中國也有一些認為,有權有錢,高人幾等,生活奢侈,家族興旺,別人沒有的我有,別人辦不到的我能辦到,等等,才是“美好生活”。
有的人甚至認為,能隨心所欲地賺黑錢、搞女人、吸毒販毒、飚車醉駕、械斗殺人,等等,才是“美好生活”。
三、人類社會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存在著矛盾
由于不同的人群對于“什么樣的生活才是美好生活”這個問題有著不同的看法,因此,人類社會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客觀上存在著矛盾。
例如,在奴隸主的眼中,屬于他的奴隸和財產越多,他的生活就越“美好”;而在廣大奴隸的眼中,只有獲得解放得到自由才能過上“美好生活”。
在封建地主的眼中,屬于他的土地和財產越多,他的生活就越“美好”;而在廣大貧雇農的眼中,只有獲得土地才能過上“美好生活”。
在資本家的眼中,屬于他的資產越多,他的生活就越“美好”;而在廣大工人的眼中,只有消滅剝削才能過上“美好生活”。
上述事實說明,在階級社會,不同階級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客觀上存在著矛盾,而且對立階級(如奴隸與奴隸主、農民與地主、工人與資本家)之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相互對立和互相排斥的,因而對立階級的矛盾也是無法調和的。
人類社會不同群體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矛盾,不僅在階級社會存在,即使在無階級的社會也會存在。這是因為,有人群就會有進步與落后的矛盾,一萬年以后還會是這樣。先進的人群與落后的人群對“美好生活”的看法永遠也不會完全一樣,因此他們之間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矛盾也會永遠存在下去。
四、滿足大多數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
由于人類社會不同群體對“美好生活”追求始終存在著矛盾,特別是在階級社會,對立階級之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相互對立和互相排斥的,其矛盾也是無法調和的,因此,滿足大多數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
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社會,以及目前正在進行中的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社會,每一次都滿足了大多數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因而都是社會的進步。這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滿足大多數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
在中國今天的發展中,要滿足大多數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當大多數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少數人的追求發生矛盾時,要首先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在滿足這個前提的情況下,再考慮盡可能兼顧少數人的追求。而絕不能干“滿足少數,兼顧多數”的事。
二是要多干為大多數人“雪中送炭”的事,多干普惠性的事,不干為少數人“錦上添花”的事。
三是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不斷增長的需要的工作中,要讓廣大民眾充分行使知情權、建議權、監督權和批評權,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還要讓廣大民眾充分行使參與權。
綜上所述,“美好生活”實質上是人們對自己生活境況的一種主觀感受,不同的人群對“美好生活”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人類社會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客觀上存在著矛盾,其中,對立階級之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相互對立和互相排斥的,其矛盾也是無法調和的。而滿足大多數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