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曾經震驚整個世界。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的轟然倒塌還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但細究起來令蘇聯形勢發生逆轉的還是二戰。二戰令蘇聯損失慘重,雖然最終勝利,但已經傷了元氣,而在此時蘇聯龐大的官僚集團已經成型,是這些人最終葬送了蘇聯。
一戰中,英國雖然是獲勝的一方,但它還是主動交出了權柄,退居到了美國之后的次要地位上。再往前就是通過“鐵血”贏得德國統一的俾斯麥的選擇了,他堅定的執行大陸聯盟政策,也進行了戰略上的收縮。其實,斯大林的選擇也是如出一轍的,戰后斯大林將目光放在了歐洲,甚至是東歐一線上,對其他地方的事情并不十分關切。這也是斯大林放任美國發動朝鮮戰爭的原因,蘇聯后退了,美國就要填補空白,只不過誰也沒想到中國人擋住了美國人前進的腳步,美蘇之間的攻守之勢發生了逆轉。
當蘇聯擁有了核武器之后,斯大林開始著手解決國內問題,重點就是官僚集團尾大不掉問題。為此斯大林改組了政治局,擴大了中央委員會的規模,將莫洛托夫、米高揚踢出了政治局。但斯大林的改造并不成功,為了應對二戰,蘇聯執行了高度集權的政治模式,成立了很多小組,這就使得政治局成員獲得了巨大的權力,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龐大的政治經濟聯盟。斯大林的治理顯然是一個并不友善的信號,他遭到了貝利亞、馬林科夫、赫魯曉夫、莫洛托夫、米高揚等人的集體反對,他們共同策劃暗殺了斯大林。而且,他們還通過一系列手段丑化斯大林,蘇聯變修了!
從赫魯曉夫開始,蘇聯的整個最高領導層幾乎沒什么變動,即使赫魯曉夫下臺,勃列日涅夫也宣稱他們執行“沒有赫魯曉夫的赫魯曉夫政策”。這一政策的實質就是擴張,帝國主義式的擴張,毛澤東對其批判并沒有錯。這一擴張政策對國家利益并非有利,但確實對他們私人利益大有好處。執行擴張政策,能夠使得國家領導人保持最大影響力,能夠為利益集團的生意服務,從最根本上他們和資本主義集團的統治精英們并無二致。但這種擴張卻和蘇聯的國家終合實力并不相稱,蘇聯在戰后沒有經歷真正的休養生息,人力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復,這樣的擴張潛藏著巨大的危險。
到了戈爾巴喬夫時代,整個蘇聯上層年齡層已經嚴重老化,戈爾巴喬夫的威望和能力并不能確保他統領蘇聯這艘大船。人們都在說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改革是一場經濟改革,但在我看來這是一場政治革命,經濟和意識形態只是抓手。最終整個政治局被改了個天翻地覆,各加盟共和國的第一書記幾乎都成為政治局成員,那么蘇聯的解體也就水到渠成了。8.19事件可以看成是蘇聯的傳統勢力和新興勢力的一種對決,老派勢力擁有軍隊控制權,但以葉利欽為首的地方實力派已經把蛋糕分完了,這也就注定了那個被抓住的戈爾巴喬夫成為雞肋,這加速了蘇聯的滅亡。
毛澤東曾說“蘇聯的昨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但毛澤東如何扭轉這一局面呢?他看到了蘇聯的變化,蘇聯的變質后,開始尋找中國的出路,當中國擁有了原子彈之后,毛澤東開始行動了,他親自領導并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這場革命針對的不是具體的個人,而是人格化的官僚,它的目的是摧毀整個官僚集團。是一個偽命題嗎?不是的,就是需要推倒重建。沒有文化大革命,鄧小平力主推行的領導干部退休制度就無法實行,那樣的話中國遲早淪落到蘇聯的境地中。讓年輕人接受洗禮則是一個更為宏大的哲學命題,革命需要找到自己的哲學,也需要有自己的旗手。每個人都會思考,中國需要怎樣的革命。
毛澤東選擇了一條和斯大林不同的解決內部問題的道路——群眾路線。他沒有單純的去解決幾個政治局成員,如果是那樣,還是沒有赫魯曉夫的赫魯曉夫,通過文化大革命,毛澤東升華為精神圖騰,關照未來中國。就這樣,鄧小平進行的反而是真正的經濟改革。他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收買農民的手段,農民們安定了,整個國家就不會出大事請。“先富帶動后富”是一句騙人的話,但這也是實行市場化改革的必備前提,沒有先富的人提供投資和消費,就不能為整個經濟運轉提供動能。那后富的人就成為壓迫的對象,這也是早就設計好的。當一切塵埃落定之時,武警部隊也就應運而生了,這在另一個層面實現了國家的平衡。
改革并不是摸著石頭過河的,而是有著清晰的路線圖,力圖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一個很難讓人定義的概念,或者是個唯結果論的思想產物,終歸會有哲學類型將其分類。市場化改革勢必增加地方勢力,導致離心化趨向。朱镕基的分稅制改革在經濟上進行了治理,代價是地方國企的大量破產,大批工人下崗。政治和意識形態上是習近平進行的反腐事業,讓地方再次俯首稱臣,不能逾矩亂法。最后走到法治化軌道,做到做強國企,用混合資本建設絲綢之路,實現中國夢。看起來很美好,但要小心失去民心,畢竟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決定中國未來的并不是最長的那塊木板,反而是基層的最短的幾條。在進行頂層設計的同時,切莫忘了基層的建設,這是戈爾巴喬夫看不到的地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