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短語】借鑒與摒棄
作者:劉宇輝
人生是一個不斷學習并實踐的過程,社會是人們不斷學習并實踐的一所學校。無數個人的成長又形成社會的大成長,才有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不論個人還是社會的成長過程,都離不開借鑒別人的長處或借鑒歷史的長處。
借鑒是個人和社會的一種自知之明,是對他人和歷史的尊重,也是取長補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之必需。北齊劉晝《新論·貴言》:“人目短於自見,故借鏡以觀形。”如果不明白個人的有限性,凡事都在親歷親為的“吃一虧,長一智”中成長,而不把別人的經驗或教訓借來對照學習或吸取,豈不是浪費智慧與時間?
借鑒,首先得憑借一面鏡子,而如何選擇鏡子,離不開個人和社會的自主思辨與分析,也離不開特定目的。借鑒,不是什么東西都可以拿過來抄襲一番。如果一個想增加男性魅力的男人,把女人的千嬌百媚拿過來學習,成為一個女人味十足的“娘娘腔”,豈不讓人捧腹大笑?當然,這個男人如要選擇做女人則是另外一回事。
當有了一面借鑒的鏡子,又如何照,如何仔細地看呢?宋末元初詩評家嚴羽在其《滄浪詩話》中曰,“夫學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故曰:學其上,僅得其中;學其中,斯為下矣。”同樣的一面鏡子,不同的人不同的取舍或認識,但都離不了與自己所知的對照。你想學到他的高級水平,但往往只得到了一般的領會,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才能從中得到更好的借鑒。如學習詩詞寫作,如果不多詠讀作品,哪能真正吸取其營養、領悟其精華呢?借鑒在腳踏實地之外,還務必堅持實事求是,才不會縱容假惡丑泛濫。如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明明照了鏡子沒有新裝,卻從上至下地當作看不見沒有,這種自欺欺人又好了誰呢?如果沒有無私無畏、勇于揭假、天真爛漫的童心,真不敢想象那個社會是什么社會!
借鑒于權威與行家,是學習中“以巧取勝”的一條捷徑,但不是必勝法寶。如果蔑視廣大的、普通的百姓所能給予的借鑒力量,不過是自斷后路。常有文人自視清高,瞧不起他們口中的“三流四流”作者,殊不知正是這些千千萬萬的“三流四流”作者才是他背后的真正讀者,一個作家不知道自己的讀者在哪里,或不尊重、也不理解讀者們的所思所想,那他“最高明”的東西還有多少可讀價值,還有人推廣或被流傳嗎?
借鑒不同對象,可以擺脫一些不理智的固定模式或陳腐思維。不隨便排斥不同方法,不隨便拒絕不同思想,是非常明智的,當他一身集眾家所長時,自然脫穎而出。試著想想,如果沒有藝術及科學的不同派別及風格地自由發展與爭論,哪會有不斷突破奴隸制、突破封建制的現代文明社會呢?說不定大家還得在孔大圣人“君君、臣臣”的奴隸思想里掙扎呢。
借鑒應避開一些引以為戒的事。我們不得不關注并思考葉圣陶《倪煥之》十四中所說:“自來所謂大家的文章,除掉衛道的門面話,抄襲摹擬而來的虛浮話,還剩些什么東西?”不能把抄襲當成借鑒,完全模仿別人的作品,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其形式或內容的作品,毫無自己的新意,是沒有出息的。直接竊用他人作品更是令人可惡的。借鑒學習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辨證地因時因地去學,領會其中的精髓,尤其要學會他的創新精神。
說借鑒,自然離不開說摒棄。人患“毒瘤”,需要手術切除或用藥物疏通排棄,這是一種對病毒的摒棄。而人本身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那我們應該哪樣對待這些個人的不足或個人被社會局限的不足所困擾的一些相關問題呢?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理性,從不搞“一刀切”,而是用發展觀點辯證地看問題,只把這個人身上不好的東西抽象出來,把之“摒棄”,而不是把他具體的整個人“擯棄”了??状笫ト说挠拗矣扌ⅰ⒈梢晞趧诱吆团?等等級觀念雖然歷經各朝各代不斷的批判,其他儒家思想仍在傳統國學上有一席之地,就是最好的例子。
良好地借鑒與適當地摒棄,才能有效地促進社會進步,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一個什么也不摒棄的社會,就如一個帶著一身毒瘤的病人,是沒有健康可炫耀的,也是不久會斃命的。
2016年3月16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