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蔣介石的本質區別
——創新型精英的組織特權與剝削型精英的特權組織
曾經有網友質疑毛主席的精英身份。不為別的,“精英”這個詞已經臭大街了,這里面我的“功勞”不小。把毛主席歸類為精英實在是種“侮辱”。可是,毛主席不但是精英,還是咱們中國天字第一號精英。那么“精英”一詞的本意是什么呢?
精:優質的,純粹的,完美的,嚴密的,熟練的,非常的,聰明的......
英:初生的草木,綻放的鮮花,耀眼的光彩,漂亮的羽毛,完美的寶玉,引申為才能出眾的人,一切事物的精華精粹部分......
“精英”真是美好的不得了的詞,那是漢語送給我們中華民族的佼佼者,用來無限贊美的。但是,用發展聯系的觀點看,同一個“精英”,他曾經當得起贊美,時間一久他的后代或者他自己也能把贊美摔進糞坑。怎么看待“好精英”與“壞精英”呢?除了立場不同還有什么共通的地方嗎?那就要看“精英”的本質了。《精英平民論》討論過精英產生的原始必要條件。精英首先是技能擁有者,具備了自然科學的技術或社會科學的技巧,還要掌握剝削能力或創新能力中的至少一個。沒有誰天生擁有技能,這需要適當的客觀環境,長期的學習實踐和領悟,當然還有天賦。但是,精英與平民的分水嶺卻不是“技能”而是“特權”,或者說由特權形成的“地位”。
例如龐涓與孫臏:兩人才能相當或者龐涓還略有不如。他們一位有特權,一位沒有特權。那么有特權的寵涓就是精英,沒有特權的孫臏就是技能平民。所以并不是“聰明一點,能干一點”就是精英,當然我也不否認,除了偽精英,精英一般都會“聰明一點,能干一點”。
“聰明能干”,這是“技能”范疇的優勢。由于這個優勢,技能平民就會成為生產活動以及各種斗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管理層面上的等級架構。這就是特權地位最初形成的起因。這個特權地位是平民,準確的說是平民的組織賦予精英的,以利于精英發揮領袖作用,加強組織的戰斗力,實現組織的目標。
由于精英的特權是某個組織賦予的,所以討論精英,特別是討論精英的特權,需要在某個組織的范疇內,否則精英將是一個無法界定的粗略概念。比如以前有網友質疑我的理論:北京的市民就享受了很多特權,既然特權是精英平民的分水嶺,那他們算精英還是平民呢?這個問題難住我很久。我想,傳統的馬列階級論也遇到過這個問題。比如占領上海前,來自農村的解放軍戰士就被告知,上海的工人早上喝豆漿吃油條,可別當成地主了。大家都有的權利那就不叫特權了。所以在北京市這個組織里,北京市民當然是平民。但把組織的范疇擴大到北漂或者全國,普通北京市民則必然是具有特權的精英。
仔細觀察“特權”就會發現,特權地位有“點狀輻射”結構,由某個特權精英出發,向著他周邊的人員逐步降級擴散;還有“交叉網狀”結構,多個特權精英把特權相互共享,只要擁有了“技能”“資本”“等級”特權中的一個,就能同時擁有全部特權。至于什么“樹狀金字塔”結構“扁平化矩陣”結構等等等等,當然都是有的。
粗一看還蠻復雜的,再一看其實“特權結構”與“組織結構”是高度吻合的,因為組織離不開特權,沒有內部特權的組織是松散且沒有生命力的,那其實根本就不是有效組織。特權可以在組織內部創造出精英來,由精英領導的組織是緊密而又高效的。反過來講,特權也離不開組織,因為只有組織才能在組織內部生成特權,并有可能將組織內特權延伸到組織外的其它弱小組織或無組織群體身上。
上個世紀之初,在大時代的影響下,青年毛澤東已經初步具備了領袖的素養。他成立或加入一些小組織,并且把小組織融合到共產黨這個大組織中。精英的力量就根植于強大的組織,毛澤東也不例外。不要再問毛主席有沒有特權這樣的傻話了。他當然有,而且非常大。但要明白,毛主席是黨的主席,他的特權是黨賦予的,這個特權是為了更好的完成黨的工作所必須的。毛主席的特權就是組織特權的典型。他能調動數十萬黨員,數百萬將士,以億萬計的財富,甚至包括影響組織成員的思想。當然,如果毛主席的決策明顯不利于組織,組織也可以隨時收回他的特權。
蔣介石也有這個特權,但當他中飽私囊,買辦賣國的時候,當他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時候,卻沒有組織能收回他的特權。蔣介石從黃埔軍校起家,東征、北伐軍的司令,他的特權是國民黨這個組織賦予的。而國民黨從一開始就是精英組織。從其組織性質上看就很難有革命的徹底性,并常常帶有兩面性。即使這樣,蔣介石行使的仍然是組織特權,為組織目標而努力。4.12是個轉折點,有資料顯示,當時蔣介石屠殺的國民黨左派遠遠多于共產黨人。從那以后,國民黨這個能賦予能收回蔣介石特權的組織不見了,代之以蔣介石的特權組織。
精英從組織獲取特權,然后用特權控制組織,凌駕于組織之上。由于組織的性質發生了改變,精英不再為組織謀利,而是利用組織為自己謀利,于是組織的生命力就會漸漸枯萎。這其實就是王朝周期律的內在機制。
毛主席同樣是精英,他所屬的組織是平民的組織。但平民的組織在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建國后就會存在精英化的問題。革命勝利了,組織成員都有了“官身”。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黨由一個平民組織變成精英組織,從而引發的種種變化,毛主席是有應對的。但一位組織的精英,行使著組織的特權,能在多大程度上違背組織的利益,改變組織的新目標,而不被組織收回特權。
蔣介石和毛澤東都和自己所屬的組織對抗過。不同的是,蔣介石為了個人利益背叛組織,發動4.12政變;而組織背叛毛澤東和全國人民在前,毛澤東無奈發動文革在后。
毛主席選擇了堅守組織的初心,凝聚了少數組織成員,與組織的大多數進行對抗。力量對比是嚴重失衡的,在黨這個組織內部沒有任何勝算。于是他把“組織”的范疇擴大到全國,全世界,從全體人民身上獲得新的力量。實際上為了不成為精英組織的傀儡,毛主席已經從中脫殼而出,試圖把全國建成一個新的平民組織。
毛主席是最杰出的創新型政治精英,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特權,但他從沒有為了私利把特權凌架在組織之上。他的特權是全國人民自愿賦予的,是為了更好的為人民謀幸福的,與蔣介石之流利用特權脅迫人民剝削人民是根本不同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