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華大學教授王志華與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陳建文在網上就AI(人工智能)話題展開激烈交鋒,雙方對AI的觀點南轅北轍,相去甚遠。這場交鋒源于網上一篇《清華大學教授:幾乎所有的AI,到現在為止都是胡扯》的文章,隨后陳建文發表文章《關于AI,需要從人類愿景上去整體思考》,對王志華的觀點進行了全面反駁。我相信這場科學界的論戰與交鋒對于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這種就某一個話題進行高層級的論戰與交鋒實屬罕見,因此廣受關注也在情理之中。
王志華長期從事集成電路設計、電子設計自動化、數字音頻與視頻信號處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國內相關領域的頂級專家學者,擔任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副所長、聯合研究實驗室主任、通信技術開發中心主任。陳建文其實也與清華大學有諸多淵源,他從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畢業,后在哈佛大學人眼研究中心進行解決人工智能在視覺交互領域的交叉學科問題的研究,現擔任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教授、視覺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專注于視頻領域的人工智能領先技術和未來發展的研究,曾在2016年專門給李克強總理匯報“互聯網+”的新趨勢“視頻+”。這樣兩位大伽論戰人工智能,反響自然極大。
王志華一方面承認“對于眼下所謂的人工智能來說,集成電路是其中最最核心的載體。”一方面又情緒激動的表示:“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AI都是在胡扯。而那些說自己專做AI的,都是純屬忽悠。”
“胡扯,所謂的人工智能都是胡扯!”一聽到AI人工智能這個字眼,王志華幾乎是條件反射般的爆出了這么一句話。簡直讓人猝不及防、目瞪口呆。”這是文章作者采訪王志華時的場景。
王志華一邊說:“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其他的東西,在可預見的未來支撐信息產業的可能性和對人類社會的貢獻會比集成電路更大。”一邊又說:“像碳納米管、石墨烯啊,都是瞎扯。”王志華的核心觀點是:“在人類的發明史上,從來都是應用、需求領先,從來都不是技術領先的。”他表示:“人們想要飛,才會有飛機;人們要實現飛的夢,才會發明飛機并不斷改善飛機;人們要吃,才會打獵、種糧食、養牛羊;人們要算的更快,才有了英特爾,才有了CPU。可是,人們并沒有要AI。現在AI可知的應用就只有圖像解析。”“有需求才會反推著技術的進步,而現在的AI更像是在為技術找需求、找市場,這是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怪現象。技術的發展,從來沒有說我發明了一種技術,然后再去找應用,從來沒有。”
是否真的如王志華所說“有市場、有需求才會有技術運用”呢?陳建文顯然不贊同這個觀點,不僅不贊同,而且稱王志華的觀點是“謬論”,稱王志華對AI的理解過于簡單,甚至還沒有入門。是王志華教授淺薄到真的還沒有“入門”,還是陳建文教授過于狂妄呢?
陳建文首先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人類需要夢想。“美國總統訪問肯尼迪宇航中心時,遇到一個打掃衛生的老頭,就問:你在這里是干什么的?這個掃地的老頭非常自豪地告訴總統:總統先生,我是在把人類送到月球。”陳建文想表達的意思是,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項技術,或一個產業,都需要愿景的力量去推動,一個越接近現實的人,越需要夢想。
陳建文認為,太貼近現實的應用和過于短淺的認知,就會出現現在這些的認知。他說:“對于AI,王教授的理解和我并不在一個維度上,對于AI愿景的缺失讓人無所適從。一方面是理解力上的偏差,另一方面是中國教育帶來的實用主義的狹隘,能說出這樣的話也不足為怪。”
陳建文認為,雖然AI被上升為國家技術戰略,目前我們很多人對于AI的理解還是過于狹隘,當我們找不到出路的時候, 真正的答案需要從人類愿景上去尋找。當我們把AI放在更多的商業場景應用中時,我們的關注點會讓我們的理解越來越細分,甚至可能失去宏觀的想象和預測,這就是王教授局限。跳出狹隘的應用認知,我們對人工智能的認識才會更清晰、更宏觀、更有高度。人類從不會飛翔到遨游太空,從烽火臺到電報電話的廣泛普及,哪件事不是人類愿景的實現?人類一直在研究如何突破人自身的空間極限和物理極限。AI實際上就是人類的終極夢想,對AI的追逐其實就和人類追逐的終極夢想一樣。
正如王志華將集成電路當成人工智能最核心的載體一樣,陳建文則將人工智能當作未來社會基礎架構的核心。我們要做的是未來虛擬世界的構建者,未來核心的技術是連接和交互的一場完整的革命。陳建文的結論是:“未來可知也不可知,瘋狂的想象也都會實現,就像當年比爾蓋茨對今天社會的猜想95%都實現了一樣。人工智能實際上是人類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夢想,AI之夢,人類之夢。”
王志華認為,我們不需要人工智能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那都是胡扯,碳納米管、石墨烯也都是胡扯。創新是基于需求,如果沒有現實需求,我們就不要去搞研究,一切脫離現實需求的研究都是胡扯。我們只要搞好像集成電路這些基礎就好了。
陳建文則認為,人類首先需要夢想,科學技術更需要夢想,人工智能就是基于人類夢想的產物。沒有夢想就沒有創新,中國缺少的就是創新思想、創新思維和創新理念,中國需要培養一大批有遠大夢想的科學家和科技人才。
對于二位教授的論戰觀點,到底誰在“胡扯”,相信大家都會有各自的判斷,這很正常。我個人有以下三點想法:
一是當前被市場和資本浸透了的中國科技界、實業界、金融界甚至文化界,都太關注現實層面的東西,“沒有需求就沒有必要研究。”其實是當前中國許多人的思想,太現實、太功利導致我們不能跳出現實而面對星空宇宙,不能沉迷于我們內心的夢想與沖動,需求決定一切,需要決定一切,導致我們無法沖破種種思想、思維、觀念禁錮,無法進行原創性的科學研究和創造發明。
二是當前中國的教育體制導致中國學生和中國青少年缺乏強大的想象力,他們被現實的考試需要所壓迫,扼殺了多姿多彩的夢想空間,在最有夢想的年齡失去了夢想,這既使他們失去了童年和青年少年的人生樂趣,又使他們過早地進入了成年人思維,沒有夢想和樂趣的時光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一旦我們在青少年時期就失去了夢想和創造性思維,我們一生都可能不再有這種夢想和創造。
三是人工智能就是我們童年的夢想不斷實現的過程,就是人類認知不斷突破的過程,就是人類大腦不斷被激活不斷被超越的過程,人工智能并不僅僅是集成電路的速度越來越快,也并不僅僅是電子芯片的功能越來越強大,而是整個人類的視界越來越寬大,人類思維的維度越來越多,人類創造的能力越來越強大,只有跳出我們眼前所能看到的現實場景,才能進入宇宙的宏大世界,只有跳出我們已有知識的范圍,才能創造新的思想、新的思維、新的觀念,才能創造新的更闊大的世界。
從這個角度講,我更欣賞陳建文教授的夢想,而認為王志華教授是在“胡扯”。夢想與“胡扯”的論戰或許有些風馬牛不相及,但或許能夠打開我們的腦洞,讓我們看到腦洞里的世界和宇宙外的世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